分享

健知识:药茶(7)

 【起点】 2016-06-28
1.桑叶杞茶
原料:桑叶5g、枸杞3g、菊花3g、决明子3g、绿茶3g。
用法:用2501ml开水冲泡后饮用,冲饮至味淡。
功能:疏散风热,清利头目。
用途:风热头目眩晕。
来源:传统药茶方。

2.紫苏茶
原料:紫苏叶10g、绿茶3g。
用法:用300ml开水冲泡后饮用,冲饮至味淡。
功能:发表散寒,理气和营;抗菌解热。
用途:风寒感冒,发热咳嗽。
来源:传统药茶方。

3.紫风茶
原料:紫苏叶5g、防风3g、川芎3g、陈皮3g、甘草3g、绿茶5g。
用法:用300ml开水冲泡10分钟后饮用,冲饮至味淡。
功能:疏风散热。
用途:外感发热咳嗽。
来源:传统药茶方。

4.紧陈茶
原料:紫苏叶5g、陈皮3g、绿茶3g。
用法:用250ml开水泡饮,冲饮至味淡。
功能:散寒理气。
用途:受冷上气,咳逆欲呕。
来源:《补缺肘后方》。

5.紫参茶
原料:紫苏5g、人参3g、绿茶3g。
用法:用250ml开水泡饮,冲饮至味淡。
功能:疏风止咳益气。
用途:气虚外感咳逆短气。
来源:《圣济总录》。

6.紫苏安子茶
原料:紫苏5g、川芎2g、白芍3g、当归3g、人参3g、红茶5g、红糖15g。
用法:用400ml水煎煮紫苏、川芎、白芍、当归、人参至水沸后,冲泡红茶、红糖10分钟后饮用。也可直接冲饮。
功能:和血安胎。
用途:孕妇胎气不和,凑上心腹,胀满疼痛。
来源:传统药茶方。

7.紫苏姜茶
原料:紫苏5g、干姜3g、绿茶3g。
用法:用250ml开水冲泡后饮用,冲饮至味淡。
功能:温肺止咳。
用途:慢性支气管炎。
来源:传统药茶方。

8.紫连茶
原料:紫苏叶5g、黄连1g、绿茶3g。
用法:用250ml开水泡饮。可加适量冰糖。冲饮至味淡。
功能:清热消痞。
用途:胃热呕吐;尿毒症剧吐;妊娠呕吐。
来源:传统药茶方。

9.紫苏解郁茶
原料:紫苏叶5g、紫苏梗3g、花茶3g。
用法:用250ml开水冲泡后饮用,冲饮至味淡。
功能:疏风解表,疏肝行气。
用途:梅核气;小儿风寒外感伤食;外感有气滞症状者。
来源:传统药茶方。

10.紫苏通利茶
原料:紫苏叶5g、蝉衣3g、益母草3g、花茶3g。
用法:用300ml开水泡饮,冲饮至味淡。
功能:疏风活血,利水解毒。
用途:肾炎水肿、蛋白尿;肾病综合症。
来源:传统药茶方。

11.紫苏香梗茶
原料:紫苏梗3g、藿香梗3g、花茶3g。
用法:用250ml开水冲泡后饮用。也可将二梗用水250ml煮沸后冲泡。
功能:疏气化湿止泻。
用途:慢性腹泻;肺胃气滞之痞胀泻泄。
来源:传统药茶方。

12.升麻茶
原料:升麻10g、绿茶3g。
用法:用300ml开水冲泡后饮用,冲饮至味淡。
功能:发表升阳,解毒透疹;抗菌。
用途:寒热头痛;口疱;斑疹不透;中气下陷之久泻久痢脱肛;妇女崩带子宫下坠。
来源:传统药茶方。

13.升麻葛根茶
原料:升麻5g、葛根3g、白芍3g、甘草3g、绿茶3g。
用法:用300ml开水冲泡后饮用。也可用升麻、葛根、白芍的煎煮液,冲泡甘草、绿茶饮用。
功能:疏表清热,升阳。
用途:外感风热发烧、头痛、肢体痛、疱疹发而不透。
来源:《阎氏小儿方论》。

14.升芩茶
原料:升麻5g、黄芩3g、葛根3g、牛蒡子3g、薄荷3g、绿茶5g。
用法:用500ml水煎升麻、黄芩、葛根、牛蒡子至水沸后,冲泡薄荷、绿茶10分钟后饮用。也可直接冲饮。
功能:疏热透疹。
用途:小儿痘痧疹不明;发热身痛咳嗽;乳蛾痄腮。
来源:传统药茶方。

15.清震茶
原料:升麻5g、苍术3g、荷叶3g、绿茶3g。
用法:用300ml开水泡饮,冲饮至味淡。
功能:疏热消肿。
用途:雷头风,头面生疙瘩肿痛、憎寒壮热。
来源:《医方集解》。

16.升连茶
原料:升麻5g、黄连1g、绿茶3g。
用法:用250ml开水冲泡后饮用,冲饮至味淡。
功能:清热解毒。
用途:口舌生疮;口热臭。
来源:《千金方》。

17.升龙茶
原料:升麻5g、龙胆草3g、羌活3g、绿茶3g。
用法:用300ml开水泡饮,冲饮至味淡。
功能:清热消肿。
用途:牙龈肿痛;牙黄口臭。
来源:《兰室秘藏》。

18.升麻止崩茶
原料:升麻5g、柴胡3g、川芎3g、荆芥穗2g、当归3g、花茶5g。
用法:用升麻、柴胡、川芎、荆芥穗、当归的煎煮液400ml,冲泡花茶后饮用。冲饮至味淡。
功能:升阳止崩。
用途:阳气下陷崩漏不止。
来源:《墨宝斋集验方》。

19.升麻清疮茶
原料:升麻5g、黄芩3g、芍药3g、当归3g、甘草3g、花茶5g。
用法:用400ml水煎煮升麻、黄芩、芍药、当归至水沸后,冲泡甘草、花茶10分钟后饮用。也可直接冲泡饮用。
功能:清疏表热,消疮生肌。
用途:心有风热,泛生淫疮肿毒。
来源:传统药茶方。

20.升麻消痈茶
配料:升麻5g、连翘3g、大黄1g、生地3g、玄参3g、花茶5g。
用法:用400ml水煎煮升麻、连翘、大黄、生地、玄参至水沸后,冲泡花茶10分种后饮用。也可直接冲泡饮用。
功能:疏风清热,解毒消痈。
用途:斑疹;痈疽;发热。
来源:《圣济总录》。

21.升麻清肺茶
原料:升麻5g、桔梗3g、薏苡仁3g、黄芩3g、牡丹皮3g、花茶5g。
用法:用500ml水煎煮升麻、桔梗、薏苡仁、黄芩、牡丹皮至水沸后,冲泡花茶10分钟后饮用。也可直接冲饮。
功能:清肺祛脓。
用途:肺痈吐脓血、作臭气;胸乳间皆痛。
来源:传统药茶方。

22.蔓荆子茶
原料:蔓荆子5g、绿茶3g。
用法:用200ml开水冲泡后饮用,冲饮至味淡。
功能:疏散风热,清利头目。
用途:外感风热,头痛头昏、目赤齿痛。
来源:传统药茶方。

23.蔓荆防感茶
原料:蔓荆子5g、荆芥3g、白蒺藜3g、柴胡3g、防风3g、绿茶3g。
用法:用350ml开水冲泡后饮用,冲饮至味淡。
功能:疏散表邪。
用途:外感风寒,目肿出泪,涩胀羞明。
来源:《本草汇言》。

24.蔓荆芪芍茶
原料:蔓荆子5g、黄芪3g、白芍3g、人参1g、黄柏1g、绿茶5g。
用法:用300ml开水冲泡后饮用,冲饮至味淡。
功能:疏风清热益气。
用途:外感头痛、咳喘短气;劳疫饮食不节、内障眼病。
来源:《兰室秘藏》。

25.葛根茶
原料:葛根10g、绿茶3g。
用法:用300ml开水泡饮,冲饮至味淡。
功能:升阳解肌,除烦止渴,透疹;解痉,降血糖。
用途:温病头项强痛、烦热消渴、癍疹不透;高血压;心绞痛。
来源:传统药茶方。

26.葛风茶
原料:葛根5g、防风3g、升麻3g、桔梗3g、前胡3g、绿茶3g。
用法:用300ml开水冲泡后饮用,或用葛根、防风、升麻、桔梗、前胡的煎煮液350ml,冲泡绿茶后饮用。
功能:升阳透疹。
用途:癍疹初发未透、身大热。
来源:《全幼心鉴》。

27.葛柴茶
原料:葛根5g、柴胡3g、绿茶3g。
用法:用250ml开水冲泡后饮用,冲饮至味淡。
功能:疏散和解,轻清开达。
用途:温病发热;腮腺炎。
来源:传统药茶方。

28.葛根苍耳茶
原料:葛根5g、苍耳3g、绿茶3g。
用法:用250ml开水冲泡后饮用,冲饮至味淡。
功能:疏经气,祛风湿,升阳。
用途:风湿痹痛。
来源:传统药茶方。

29.葛升茶
原料:葛根5g、升麻3g、绿茶3g。
用法:用250ml开水冲泡后饮用,冲饮至味淡。
功能:升散解毒。
用途:胃中郁热所致牙龈肿痛溃烂、口臭;头痛;三叉神经痛;鼻炎;鼻窦炎;麻疹;肝炎;降低转氨菌。
来源:传统药茶方。

30.葛香菖茶
原料:葛根5g、降香3g、石菖蒲3g、绿茶3g。
用法:用250ml开水冲泡后饮用,冲饮至味淡。
功能:升清降浊,宣化痰瘀。
用途:心胸痹痛。
来源:传统药茶方。

31.葛丹茶
原料:葛根5g、丹参3g、花茶3g。
用法:用250ml开水冲泡后饮用,冲饮至味淡。
功能:化瘀生新,益胃生津。
用途:消渴症兼有血瘀者;高血庄;冠心病;黄疸;高胆红素症;糖尿病。

来源:传统药茶方。

32.葛龙茶
原料:葛根5g、地龙3g、花茶3g。
用法:用300ml水煎煮葛根、地龙至水沸后,冲泡绿茶饮用。冲饮至味淡。
功能:活血通络,清热解痉。
用途:高血压头晕头痛、项强、肢体麻木;脑血管硬化;脑血栓形成;颈椎综合症;急性腰扭伤。
来源:传统药茶方。

33.葛芪茶
原料:葛根5g、黄芪3g、花茶3g。
用法:用250ml开水冲泡后饮用,冲饮至味淡。
功能:补气举阳,升清活血。
用途:高血压气阴两虚;脑血管硬化之气阴两虚;中风后遗症气虚者。
来源:传统药茶方。

34.牛蒡子茶
原料:牛蒡子10g、绿茶3g。
用法:用300ml开水冲泡后饮用,冲饮至味淡。
功能:疏散风热,宣肺透疹,消肿解毒;抗菌,降血糖。
用途:风热咳嗽、咽喉肿痛;风疹作痒,癍疹未透;痈肿疮毒。
来源:传统药茶方。

35.牛荆茶
原料:牛蒡子5g、荆芥3g、甘草3g、绿茶3g。
用法:用300ml开水冲泡后饮用,冲饮至味淡。
功能:疏散风热,解毒利咽。
用途:风热侵肺咳喘、咽膈不利。
来源:《本草衍义》。

36.牛萍茶
原料:牛蒡子5g、浮萍3g、薄荷3g、绿茶3g。
用法:用300ml开水冲泡后饮用,冲饮至味淡。可加白糖。
功能:宣肺透疹。
用途:风热袭表,遍身皮肤瘾疹。
来源:《养生必用方》。

37.牛蚕茶
原料:牛蒡子5g、僵蚕3g、玄参3g、薄荷3g、绿茶3g。
用法:用牛蒡子、僵蚕、玄参的煎煮液300ml,冲泡薄荷、绿茶后饮用。冲饮至味淡。可加适量冰糖。
功能:祛风解毒。
用途:风肿斑毒作痒。
来源:《方脉正宗》。

38.牛旋茶
原料:牛蒡子5g、旋复花3g、绿茶3g。
用法:用250ml开水冲泡后饮用,冲饮至味淡。
功能:祛痰止痛。
用途:痰厥头痛。
来源:《圣惠方》。

39.牛苍茶
原料:牛蒡子5g、苍耳子3g、菊花3g、绿茶3g。
用法:用300ml开水冲泡后饮用,冲饮至味淡。
功能:疏风明目。
用途:风热头痛连睛、昏涩不明。
来源:《方脉正宗》。

40.牛蒡消痛茶
原料:牛蒡子5g、羌活3g、生地3g、黄芪3g、豆鼓2g、花茶5g。
用法:用牛蒡子、羌活、生地、黄芪、豆鼓的煎煮液350ml,冲泡花茶后饮用。也可直接冲饮。
功能:疏热除湿止痛。
用途:风热成历节、肢节赤肿麻木,甚至攻肩背两膝。
来源:《本事方》。

41.牛蒡解肌茶
原料:牛蒡子5g、丹皮3g、石斛3g、元参3g、薄荷3g、绿茶5g。
用法:用400ml水煎煮牛蒡子、丹皮、石斛、元参至水沸后,冲泡薄荷、绿茶饮用。也可直接冲饮。
功能:疏风解毒消痈。
用途:头面风热;颈项痰毒;风热牙痛。
来源:传统药茶方。

42.疏风茶
原料:柴苏叶2g、防风3g、荆芥1.5g、陈皮2g、香薷1g、绿茶5g。
用法:用400ml水煎煮紫苏叶、防风、荆芥、陈皮、香薷至水沸后泡茶饮用。也可直接冲饮。
功能:疏风解表,祛湿化饮。
用途:内蓄湿饮、外感风寒,无汗头闷、憎寒、四肢无力。
来源:传统药茶方

43.清和茶
原料:菊花3g、桑叶3g、麦冬3g、竹菇3g、绿茶3g。
用法:用300ml开水冲泡后饮用,冲饮至味淡。
功能:解表清热。
用途:外感风邪、内蓄滞热,胸满烦急。
来源:传统药茶方。

44.荆芥茶
原料:荆芥10g、绿茶3g。
用法:用250ml开水冲泡10分钟后饮用,冲饮至味淡。
功能:疏风解表。
用途:外感发热、头痛;痈肿;流感。
来源:《本草纲目》。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