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80多种药食两用食物性味归经与功效(二)

 润物i8b2q0 2016-06-27


22.百合

【性味归经】 甘、寒。归肺、心经。

【功效应用】 1.润肺止咳:诸症肺热久咳,痰中带血,及劳热咳血等症。2,清心安神;可治热病之后,余热未清,虚烦不安,失眠多梦等症。

【用量用法】 10~30克。

23.肉豆蔻

【性味归经】 辛、温。归脾、胃、大肠经。

【功效应用】1.涩肠止泻:主治中焦虚寒,脾虚久泻及脾肾虚寒,五更泻等。配伍益气温阳药同用。2.温中行气:适用于中焦虚寒气滞,脘腹胀痛。常配行气温中药。

【用量用法】 3~10克;入丸散剂每次1.5~3克。煨用可增强温中止泻之功。

【用药忌宜】 湿热泻痢者忌用.

24.肉桂

【性味归经】 辛、甘,热, 归肾、脾、心、肝经。

【功效应用】1.补命门火:命门火衰症。2.散寒温脾止痛:脘腹冷痛或吐泻;寒疝疼痛。 3.温煦气血:妇女经寒血滞诸症,产后瘀滞腹痛(殿胞煎),阴疽,痈疡脓成不溃或久溃;气血虚症。肉桂辛热而偏于温暖下焦,为温补命火之要药.

【用量用法】 用量 60克。

【用药忌宜】 阴虚火旺,里有实热,不要用,桂枝辛温,偏于上行而散寒解表,走四肢而温通经脉,

25.余甘子

【性  味】 味甘、微涩,性凉。归肺、肝经。

【功效应用】 清热利咽、润肺止咳。用于感冒发热、咽喉痛、咳嗽、口干、烦渴、牙痛、维生素C缺乏症。

【用量用法】 生食或水煎服。每次10~30个。

【用药忌宜】 脾胃虚寒者不宜多服。

26.佛手

【性味归经】 辛、苦,温。归肝、脾、胃、肺经。

【功效应用】 1.舒肝理气:肝郁气滞症;脾胃气滞症。 2.和中化痰:咳嗽痰多症 佛手花药力较为缓和。

【用量用法】 60克。

【用药忌宜】 阴虚火旺者慎用。

27.杏仁

【性味归经】 苦、微温,有小毒。归肝、大肠经。

【功效应用】 1.止咳平喘:风寒或风热咳嗽,燥热咳嗽,肺热咳喘。2.润肠通便:肠燥便秘症。炒杏仁,经炒后微去油脂,其苦泄之性减缓,多用于体虚脾弱者之咳喘症,杏仁霜,除去油脂,几无润肠通便作用,多用于大便易动者的咳喘症,本品苦温泄肺,不宜于阴虚咳嗽或虚咳之症.

【用量用法】 10克。

【用药忌宜】 大便溏泄者或婴儿应慎用,本品有小毒,勿过量,中毒症状轻者,头晕乏力,吐泻,腹痛,上腹部烧灼感,血压升高,呼吸加快,严重者,昏迷,痉挛,解救方法,用鲜萝卜,取汁服,或用蕹菜。

附:甜杏仁

【性味归经】 味甘、性平。归肺、大肠经。

【用量用法】 内服:煎汤,10~15钱;或入丸剂。外用:捣敷。

28.沙棘

【性  味】 性温,味酸、涩。归肝、脾、胃、肺、心经、大小肠经。

【功效应用】 止咳祛痰,消食化滞,活血散瘀。用于咳嗽痰多、消化不良、食积腹痛、跌仆瘀肿、瘀血经闭。

【用量用法】 3~9克。

29.牡蛎壳

【性味归经】 微寒,无毒。归肝、肾经。

【功效应用】敛阴,潜阳,止汗,涩精,化痰,软坚。治惊痫,眩晕,自汗,盗汗,遗精,淋浊,崩漏,带下,瘰疬,瘿瘤。

【用量用法】 内服:煎汤,15~50克;或入丸、散。外用:研末干撒、调敷或作扑粉。

【用药忌宜】 《本草经疏》:“凡病虚而多热者宜用,虚而有寒者忌之”。

附.生牡蛎

平肝镇静之功见长,适于阴虚阳亢之症,煅牡蛎,功偏收敛固涩,制酸止痛,适用于滑脱症及胃脘痛,本品有收敛作用,湿热实邪者忌用,牡蛎肉为著名之海珍品,在食疗上认为有补益阴阳气血之功,用治贫血.盗汗,牡蛎与龙骨二药功效相近,均有平抑肝阳,重镇安神,收敛固涩作用,常相须为用,同治阴虚阳亢,头目眩晕,惊悸狂躁,心烦不眠,以及各种体虚滑脱症,然而,龙骨入心经为主,以镇静安神见长,固涩之功优于牡蛎,而无软坚散结作用,牡蛎入肝经为主,以平肝潜阳,清热益阴为胜,收敛固涩之力逊于龙骨,并有软坚散结作用.

30.芡实

【性味归经】 甘、涩,平归脾、肾经。

【功效应用】 1.补脾去湿:久泻久痢。2.益肾固精:滑精(水陆二仙丹),遗溺,白带多。

【用量用法】 10~15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