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百合 【性味归经】 甘、寒。归肺、心经。 【功效应用】 1.润肺止咳:诸症肺热久咳,痰中带血,及劳热咳血等症。2,清心安神;可治热病之后,余热未清,虚烦不安,失眠多梦等症。 【用量用法】 10~30克。 23.肉豆蔻 【性味归经】 辛、温。归脾、胃、大肠经。 【功效应用】 【用量用法】 3~10克;入丸散剂每次1.5~3克。煨用可增强温中止泻之功。 【用药忌宜】 湿热泻痢者忌用. 24.肉桂 【性味归经】 辛、甘,热, 归肾、脾、心、肝经。 【功效应用】 【用量用法】 用量 60克。 【用药忌宜】 阴虚火旺,里有实热,不要用,桂枝辛温,偏于上行而散寒解表,走四肢而温通经脉, 25.余甘子 【性 味】 味甘、微涩,性凉。归肺、肝经。 【功效应用】 清热利咽、润肺止咳。用于感冒发热、咽喉痛、咳嗽、口干、烦渴、牙痛、维生素C缺乏症。 【用量用法】 生食或水煎服。每次10~30个。 【用药忌宜】 脾胃虚寒者不宜多服。 26.佛手 【性味归经】 辛、苦,温。归肝、脾、胃、肺经。 【功效应用】 1.舒肝理气:肝郁气滞症;脾胃气滞症。 2.和中化痰:咳嗽痰多症 佛手花药力较为缓和。 【用量用法】 60克。 【用药忌宜】 阴虚火旺者慎用。 27.杏仁 【性味归经】 苦、微温,有小毒。归肝、大肠经。 【功效应用】 1.止咳平喘:风寒或风热咳嗽,燥热咳嗽,肺热咳喘。2.润肠通便:肠燥便秘症。炒杏仁,经炒后微去油脂,其苦泄之性减缓,多用于体虚脾弱者之咳喘症,杏仁霜,除去油脂,几无润肠通便作用,多用于大便易动者的咳喘症,本品苦温泄肺,不宜于阴虚咳嗽或虚咳之症. 【用量用法】 10克。 【用药忌宜】 大便溏泄者或婴儿应慎用,本品有小毒,勿过量,中毒症状轻者,头晕乏力,吐泻,腹痛,上腹部烧灼感,血压升高,呼吸加快,严重者,昏迷,痉挛,解救方法,用鲜萝卜,取汁服,或用蕹菜。 附:甜杏仁 【性味归经】 味甘、性平。归肺、大肠经。 【用量用法】 内服:煎汤,10~15钱;或入丸剂。外用:捣敷。 28.沙棘 【性 味】 性温,味酸、涩。归肝、脾、胃、肺、心经、大小肠经。 【功效应用】 止咳祛痰,消食化滞,活血散瘀。用于咳嗽痰多、消化不良、食积腹痛、跌仆瘀肿、瘀血经闭。 【用量用法】 3~9克。 29.牡蛎壳 【性味归经】 微寒,无毒。归肝、肾经。 【功效应用】 【用量用法】 内服:煎汤,15~50克;或入丸、散。外用:研末干撒、调敷或作扑粉。 【用药忌宜】 《本草经疏》:“凡病虚而多热者宜用,虚而有寒者忌之”。 附.生牡蛎 30.芡实 【性味归经】 甘、涩,平归脾、肾经。 【功效应用】 1.补脾去湿:久泻久痢。2.益肾固精:滑精(水陆二仙丹),遗溺,白带多。 【用量用法】 10~15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