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每日历史故事|蒙古人西征时期杀光西方,但对南宋却很少屠城,为什么?

 天宇楼33 2016-06-28


蒙古人打仗一直是要屠城的。他们的方式是首先向这个城市下战书,命令你投降。如果你投降了,他们最多收取你的税收,命令你的军队加入蒙古大军成为签军(从征军)。如果不答应,攻破这座城市后,他们必然屠城,连孕妇与婴儿,甚至连家禽家族也不放过。


蒙古人先后进行过三次西征,这三次西征,分别出现过三个大杀星:拖雷、拔都和旭烈兀,可以说,杀得西方国家俄罗斯、阿拉伯等地血流如海,千里无人,草木不生,给这些地区的人们造成了严重的伤害。


但是,他们后来攻打南方国家的南宋、大理等,却很少屠城。其中原因,是因为汉人知识分子对主攻南方国家的蒙古头领忽必烈的成功改造。可以说,正是忽必烈的汉化,才使得南方国家躲过这一劫。

1252年9月,忽必烈率领南征军从金莲川出发,正式进攻大理,想以大理为跳板,迂回包抄南宋。出发的时候,他带上了他的汉人谋士姚枢、刘秉忠、廉希宪等人。在六盘山的时候,忽必烈与姚枢、刘秉忠等有一段对话。张生全的《蒙哥大帝》详细地记载了这一事件,抄录于下——


忽必烈带着姚枢等人到草地上散步。当时风光绮丽,黄花遍地,阳光明媚。忽必烈心情大好,又想让姚枢给他讲一些汉人的典籍,便问道:“先生,汉人圣贤也有喜欢散步观风景的吗?”

“有啊,”姚枢说,“有一天,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等人陪孔子坐。孔子说,如果有人任用你们,你们该怎么做呢?子路说,一个小国,夹在大国之间受尽欺负,如果任命他为大将,只要三年时间,他就会把这个小国变成一个军事强国。”

忽必烈专心听着,暗暗点了点头。

姚枢接着说:“孔子问冉有。冉有说,如果给他一个方圆六七十里的地方,三年时间他可以让那里的人们丰衣足食。孔子问公西华,公西华说,他可以做一个小司仪,让那里的人都懂得礼节。”

忽必烈叹息说:“不愧为孔子的学生啊,都是有理想能作为的人!”

姚枢说:“孔子最后问曾皙。那时候曾皙正在弹琴,直到把琴弹完,他才说:‘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孔子听了高兴地叹道:‘吾与点也。’”

姚枢讲完了,忽必烈若有所思地说:“先生,曾皙的意思,怕不只是在山水边散步看风景吧?”

姚枢说:“可汗明慧!曾皙确实不只是散步游玩这个意思。他是在讲治国之道呢。如果一个皇帝,或者是一个封疆大吏施行仁政,爱护百姓,把国家治理得人人安居乐业,可汗请想,那皇帝或封疆大吏还有什么事做呢?只能散步看风景了!”

忽必烈笑了笑,又说:“先生,你给本汗讲这个典故,恐怕也不仅仅是讲典故吧?”

姚枢说:“可汗,老夫的一点儿小心思,怎么瞒得过您呢?您统率蒙古威武之师,讨伐大理,老夫有个不情之请。”

忽必烈说:“先生尽管说就是了。”

姚枢说:“可汗,昔日南家思开国皇帝赵匡胤攻打南唐,统一全国,他派大将曹彬统兵前往。曹彬领命后,却装病迟迟不出马。曹彬的手下将领都来看他,他对大家说:‘我的病在心,不在身,不是吃药就能够治好的。只要你们诚心诚意发誓,攻克江南后,绝不妄杀一人,也不妄抢一件财物,让我不担心,病自然就好了!’众将听后都纷纷立下重誓。后来,曹彬消灭南唐后,果然不杀一人,很好地保护了那里的百姓及建筑,所以老夫请求,可汗拿下大理后,也不要妄杀人,更不要屠城!”

刘秉忠接着说:“可汗,我赞同姚先生的意见。我们攻下大理,是要以它为跳板,进攻南家思的。如果他们只是口服心不服,势必在后方给我们惹起不必要的麻烦。当年诸葛亮北伐魏国的时候,对南蛮首领孟获七擒七纵,就是为了让他心服。我们也要想办法让大理心服啊!”

忽必烈久久不语,他一个人在前面慢慢走着。阿里海牙看到忽必烈的表情很严肃,有些担心,直拉姚枢的衣角。姚枢笑着对他摆摆手,让他沉住气。果然,没过多久,忽必烈就转过身来,激动地拉着姚枢和刘秉忠的手说:“两位先生的话,本汗记住了!本汗向你们保证,攻下大理后,本汗也能像曹彬那样!”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