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有效教学,真功该花在何处
2016-06-28 | 阅:  转:  |  分享 
  
有效教学,真功该花在何处江苏省通州市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室?严华?在当今的教学生态中,教育教学质量的竞争越来越表现为内功的比拼和效益的竞争,那种
拼时间、拼消耗的死揪蛮干型的原始粗放的教学模式,已经很难收到理想的效果,唯有高擎有效教学乃至高效教学的旗帜,才能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
地。所谓有效教学,强调的是“四有”,即有效果、有效率、有效益、有效用。笔者认为它应当包括这样四点教学理念:(1)教学占的时间不在过
长,而在单位时间内所有的教学活动是否都能尽力体现出实实在在;(2)教学的内容不在过深,而在教师对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把握和定位是否
精准。(3)学生的作业量不在过多,而在这些作业是否经过筛选组合,是否具有针对性和典型性;(4)学生的学习负担不在过重,而在于学生的
学习兴趣是否保持及保持的程度。归结为两句话:只有教师重负荷,学生才能轻负担;只有教师付出真功,才能呈现有效教学的理想境界。那么,如
何实现有效教学乃至高效教学的目标呢?关键是要在备课、上课、作业布置批改与讲评这三个微观环节上尽量做到精致。一、关于备课结合相关研究
文章的阅读和自己的思考,建议广大教师在备课问题上应追求这样几方面的基本定位。1.要深入文本。有不少老师对离开教学参考资料去独立备课
,颇感为难;他们参加教学比武活动,在限定时间内所撰写的教案因其不得要领而往往难以脱颖而出,这主要是缘于这些老师平时没有养成研究文本
的意识和习惯。备课的基础是对教材的解读,教师要潜心研究文本,分析教材,做教材的知音。要达到以下三个境界(类似佛教悟禅的三重境界):
一是进入文本山是山,水是水,其基本要求是谙熟教材内容。要抛开那些教参资料,潜心研读教材文本,形成自已对教材、对一篇课文独到的认识和
见解;二是跳出文本山不是山,水不是水,其基本要求是探寻文本的相互联系。包括从教材中跳出来,从整单元、全册、整年段的宽广背景中审视眼
前独立的教材,努力有新的发现。这是一个修炼的阶段,一种提升的过程;三是回到文本山还是山,水还是水,其基本特征是达到“原来如此”的悟
境。有了自身对文本的独特感受,有了对文本相关材料的积淀,教师再回到刚开始接触的教材,就会有更深刻的感受及更具高度的把握。2.要以生
为本。笔者认为,“考什么就教什么”这句话是错的!因为它违反了因材施教的原则。也就是一定要根据具体学情去确定教学目标。而每个教学目标
又分解成三个层次:第一层次是全体学生均能达到的目标;第二层次是中等学生必须达到、后进生跳一跳也能实现的;第三层次是优秀生能发挥余力
的(所谓目标要贴近各类学生的最近发展区)。3.要规范流程。国外大凡知名企业都有企业流程管理效率标准;当然,在流程意识主导下的课堂教
学模式,可能因程式化而相对僵化,不利于培养学生会学的能力,同时,不同学科的流程也具有不同的特点,不大可千篇一律。但这里要强调的是,
备课、上课时有没有流程意识或板块意识,反映着教师课堂教学的定位和追求,关系到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益,尤其是青年教师。泰兴洋思中学提出
“先学后教(或先练后讲)、当堂训练”的教学流程;山东杜郎口中学提出“预习-展示-反馈”三板块一体、“10加35”模式(教师讲10分
钟左右,学生活动35分钟左右);有的地区、学校的数学教学提出“激趣导入”、“有效新授”、“梯度练习”、“课堂作业”的四板块一体的教
学流程,课堂教学实效明显提高。4.倡导进行“课后备课”。这主要针对于有志于教学研究的广大教师。“课后备课”或称撰写教后反思,一般可
以从学生学的效果和教师教的效果两个方面去写,写的时候对思想及文字的要求不要过高,着重于留下教学过程中点点滴滴的真实素材。如能形成这
样的职业习惯,则终身受益无穷。叶澜教授说过,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一定成为名师,如果一个教师写三年教后反思,就可能成为名师。这句话
很值得深思。二、关于上课课堂是教学质量的生成过程,也是师生重要的生命历程。就普遍意义而言,课堂教学有这样的三重境界,第一境界,是有
效教学的基础境界,其关键词是“实在”;第二境界,是高效教学的理想境界,其关键词是“和谐”;第三境界,是魅力教学的审美境界,其关键词
是“美感”。就有效教学的基础境界即第一境界的常规教学而言,要提高教学的实效,有三个具体问题提出来探讨。一是教师的状态。吴江市青云中
学总结了教师走进课堂“三个带进的艺术”:一是“把激情带进课堂”。不管自己遇到什么烦心的事,教师都不能把消极的情绪带进课堂,如东县教
育局《实施有效教学的基本要求》在教师方面共10条,其中第9条写的是:“课堂教学富有激情”;二是“把微笑带进课堂”。和善的态度其实是
用教师的眼神、语调表达着对学生的关心和爱;三是“把趣味带进课堂”。教学过程的生机和情趣是实现教学高质量的源头活水。二是课堂的提问。
教学之路就是问题之路。课堂提问的有效性直接关系到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一个有效的课堂应当向问题敞开,更要向有价值的问题敞开。但课堂提问
的确是一门学问:一位小学语文教师在上《心田上的百合花》一课时,向学生提出了60多个问题,平均每个问题占40秒,这犹如林中路上的60
多个路牌,让人心疲神乏。而特级教师薛法根老师同样在上这节课时,着重提出了三个问题:这是一株怎样的百合花?什么力量使它开出了第一朵花
?为什么课文取题为《心田上的百合花》?这三个问题直指对象本质,可让学生有充分的时间和空间打开心灵,激活思维,因而十分有效。一个有效
的问题从何而来?概言之,它来自教材、学生、教师教学需要的三位统一。首先,教学的问题来源于教师的发现。能否从普通的现象、常规的教学资
源中挖掘出有价值的问题,取决于教师的道德修养、学识水平及思考深度。其次,教学的问题来自于学生。关键是要了解学生的需求和困惑,这取决
于教师的爱心。最后,教学的问题还来自于教材要求。根据教材内容,从教学预期和学生现有水平的矛盾之中找出的问题,应该是很有价值的问题。
三是学生的兴趣。学生的学习兴趣一旦被激发,就象参加足球比赛一样,即便大汗淋漓,也会乐此不疲。有了兴趣,再重的担子也是轻的;没有了兴
趣,再轻的担子也挑不动。如何引领学生的学习兴趣呢?回答是8个字:运用之妙,存乎于心。因为这个问题是活的教育学心理学。基本的前提有三
条:一是教师的知识储备。教师举重若轻,游刃有余,学生自然喜爱并心生敬意;二是教师的教学语言。抑扬顿挫、幽默风趣甚至富有磁性的教学语
言,学生必会如沐春风;三是创设的教学情境。通过相应方法和手段尽量调动更多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是激发学习兴趣的重要方略。三、关于作业
的布置、批改与讲评笔者认为,教学质量的比拼有60%在课堂,有40%在作业的布置、批改与讲评。作业布置、批改与讲评中的问题,是造成教
学低效的最直接原因。根据相关调研,目前教师在作业布置、批改与讲评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有些教师片面搞“题海战”,作业量大,使学
生疲于应付,久而久之,产生厌做作业的心理,同时,作业量过大必然导致批改马虎草率,难以把握学生巩固知识的真实情况;——有些教师不善于
根据具体学情精选作业题(一道高质量的作业题可抵X道未加精选的作业题),造成了作业题针对性不强,学生训练的效益不高;——有些教师批改
不及时,反馈时间过长,学生作业中出现的问题不能及时解决,实际上失去了批改作业的信息价值;——不少教师讲评时采取逐题对答案、改正错误
,就题论题等简单化方式,使得讲评时不能做到举一反三,有的放矢,制约了教学质量的提高。为提高作业布置、批改与讲评的效益,参照有关文章
的观点,笔者提出如下主要建议:1.作业题不能照搬教辅资料,不能重量轻质,一定要加以精选,提高针对性;2.作业批改提倡全批全改,及时
反馈(有的学校要求教师做到作业批改“不过夜”,当天作业当天批完,作文允许一周内批完)。而对那些课务重(如担任两个班主科教学)的教师
,提倡着眼效益,多元批改。如可采用师生共批、轮流面批(由于每次批作业总是要请几位学生来面批,使学生有了一点小的压力),自批互批(针
对一些比较简单的练习),随堂批改(简单的作业可通过小组比赛等方法,当堂完成批改)等。3.倡导做好错题建库的工作。学困生一般都要有一
本错题集,把作业中易错的试题订正在一本特殊的作业本上。对具有代表性、典型性的问题要有意识地让学生进行二次练习,这应当是非常见效的一
招。4.作业讲评要遵循遗忘的规律,适时讲评。讲评时不要面面俱到,平均用力,要有所侧重,有的放矢,具体可分三点:第一是不讲类(简单的
题);第二是略讲类(难度中等的题);第三是详评类(对难度较大、综合性较强、错误率较高的题,要展示教师的思考与分析,给学生留下深刻的
印记)。?教学质量的竞争十分激烈,有效教学的话题十分沉重,有效教学目标的最终实现要靠广大教师的倾情付出。广大教师们的工作十分辛苦,精神压力也不小,作为教师,既然选择了教师职业,就意味着选择了“苦并快乐着”的人生体验;只有深谙苦与乐的辩证法,才能打开通向职业幸福的按钮!作为教育领导者、管理者,要千方百计营造让广大教师倾心投入、释放能量的心理环境和工作氛围,为大面积教学效益的提升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
献花(0)
+1
(本文系育桃李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