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个案:当无辜孩子被艾滋、性侵、厌世缠上,怎么摆脱?

 萨拉丁123 2016-06-28


来源:中青在线

个案链接

读四年级的小茹是一位艾滋病毒携带者。她的母亲因为艾滋病去世,父亲的身体也每况日下。作为柳州市鱼峰区某社区主任,隆惠清已经关注小茹好几年。“前些年她还小,“六一”送个肯德基她都高兴的不得了,现在长大了,送东西过去她都不愿意了,觉得丑。”小茹的心理问题让隆惠清有些不知所措。

社工的到来让小茹的生活里又照进了阳光。上门关爱、陪伴沟通、心理疏导……社工们个案式的系统帮扶,让小姑娘卸下了心防。在这里输入你的内容,注意不要用退格键把所有文字删除,请保留一个或者用鼠标选取后直接输入,防止格式错乱。

像小茹一样的孩子并非个例,当无辜的孩子被艾滋、性侵、厌世缠上,怎么摆脱?跟小编一起看看柳州是怎么做的。

2014年,作为团中央“青少年权益工作创新”试点城市,团柳州市委以柳州市鱼峰区某社区作为试点,探索尝试引入社工联动其他社会力量共同参与青少年权益监测。柳州市青少年服务中心是团柳州市委培育孵化的社工机构。近两年,借助权益创新试点工作,柳州市孵化了青少年服务中心、致用服务中心等社工服务机构,组建起一支青少年事务社工专兼职工作队伍,还形成了“四点半课堂”“青春护航”等政府购买常态化青少年服务项目。

个案帮扶

柳州市设有63家“雷锋超市”。作为社区志愿服务站,“雷锋超市”不出售商品,只提供志愿服务。团柳州市委基于这一现成阵地,开展了“青苹果”青少年权益监测项目,在社工们的协助下,隆惠清所在的社区完成了一次青少年情况摸底排查。社区内426名青少年接受了一对一问卷调查,社工们根据调查结果对青少年进行分类,并从中发现典型青少年建立个案,持续关注跟踪。

故事:柳州市青少年服务中心的社工韦雯君见到小安时,这个14岁的女孩躲在宾馆房间里,虽然情绪稳定,却不怎么愿意讲话。因为被亲生父亲性侵,小安报了警。接到公安部门的消息,韦雯君第一时间赶了过去。

和小安“混熟”以后,韦雯君慢慢摸清了小安的心思:“只要能离开家,去哪里都行。而且,她还想继续读书。”

韦雯君第一时间想到联系救助站,可和办案警察讨论过后,他们觉得去救助站会给小安留下心理阴影。韦雯君又辗转找到小安父亲原单位工会的一位热心大姐,让小安暂时到她家落脚。

随着和小安的沟通更加深入,韦雯君发现,她对原生家庭十分排斥,却能接受舅舅和舅妈。最终,小安的舅舅接走了孩子。社工还与小安学校所在区的团委和教育局取得联系,为小安解决了转学的问题。

入户追踪

了延伸服务触角,打造青少年维权综合枢纽平台,使需要帮扶的青少年真正得到点对点的服务,团柳州市委通过购买服务、项目合作的方式建设了15个12355青少年社工服务站,推动12355由咨询热线向青少年综合服务平台和维权指挥中枢转型。这些社工服务站的社工平时会在社区走访,主动发现个案并入户追踪,进行服务。

故事:小妍曾经拥有富足的生活,后来父亲生意失败,欠了一屁股债,母亲离家出走。现在,家里唯一的经济来源是每个月500元的低保。巨大的落差让正处于青春期的小妍很难接受。她开始拒绝上学,整天把自己关在房间里。只要父亲多问几句,她就会说出诸如“如果你觉得我多余,我就不回来了。”“你觉得我有生存的价值吗?”这样的话来,让父亲十分担心。

一次社区走访时,小妍进入了社工们的视线。“到家里敲门好久好久没有人开,后来开门的是个17岁的女孩子,非常没有精神,很邋遢。”12355青少年社工服务站社工韦婷成为了小妍的个案负责人。韦婷和12355的心理老师一起上门几次后,父亲就发现小妍“有变化”。“以前我什么也不敢说,只能任由她。现在她开始慢慢和外界接触,愿意走出家门了。” 小妍父亲觉得,自己和女儿的生活开始“有希望”。

用心倾听

青少年基层倾听站”是团柳州市委的一项创新探索,依托社区建立倾听工作室,由五老志愿者和12355服务台心理导师组成倾听志愿者队伍,成为“倾听使者”。很多孩子的问题就是这样倾听来的。

故事:小丽的父亲喜欢喝酒,她曾亲眼目睹父亲酒后驾驶摩托车发生事故。

“爸爸,您知道吗?每次您外出喝酒,我和妈妈都非常担心。” 在航星社区开展的“我心声我倾诉”征文比赛中,小丽通过作文说出了自己的心声。“倾听使者”将小丽的情况上报团市委,请团市委派12355心理导师与小丽进行面对面沟通,为她解决内心的忧虑。这次征文比赛,共有284名初中生参加。

“他们的作文里体现出来很多东西,我们平时不知道小朋友的心理世界是这样的。”“倾听使者”林明章说,“小孩子变坏是有步骤的,如果能及时发现,能够避免许多严重的问题发生。”

思想引导:

为了建立常态化倾听机制,畅通诉求表达渠道,团柳州市委在司法、检查、公安、教育、人社等12个系统的基层单位创建了柳州市第二看守所、柳州市柳南区检察院等41家柳州青少年维权岗。柳州市第二看守所就是其中之一。在这里,未成年人被单独关押。除了心理专家的定期心理疏导,看守所还会组织各种活动,对他们进行思想引导。

故事:和许多年轻人一样,刘磊染上了毒瘾是因为“好奇”。“当时朋友们都吸,我也就想试试。”不仅如此,刘磊还走上了“以贩养吸”的道路。刚进看守所时,他整天窝在房间里睡觉,谁也不理。看守所管教周小军几次找他谈话,却一点作用也没有。

一次,看守所举办演讲比赛,周小军觉得“是个好机会”,他推荐刘磊去参加比赛。果真,听到这个消息后,刘磊“眼睛都亮起来了”。“当时真没想到会让我去参赛,觉得挺感动的。”刘磊腼腆地一笑。他演讲的题目是“我的青春我做主”。“可惜没有得奖。”他觉得有点遗憾。

“进来”之前,刘磊对看守所也充满恐惧,他没有想到,自己会在这里找到“正常人过的日子”。“以前吸毒,整天浑浑噩噩的,现在在这里,读书,劳动,还搞活动,觉得这样的日子比吸毒的时候好得多。”他说,“以后出去了,我想学学烹饪,好好过日子,让家里人不再为我担心。”

中国青年报记者:黄丹羽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