宽厚待人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我们待人处事的行为准则。二千多年前,圣人孔子在儒家经典《论语》早已提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短短八个字揭晓了处理人际关系的重要原则。指人应当对待自身的行为为参照物对待他人。人应有宽广的胸怀。待人处 事切勿心胸狭窄。而应宽宏大量,宽恕待人。倘若自己所不欲的事物,硬推给他人,不仅会破坏与他人的关系,也会将事情弄得僵持而不可收拾。人与人之间的交往确实应坚持这种原则。这是尊重他人,平等待人的体现。不由的想到著名“六尺巷”的故事。
一次,柏林空军俱乐部举行盛宴招待空战英雄,年轻的士兵斟酒时不慎将酒泼到了一位将军的秃头上。顿时,士兵悚然,会场寂静,大家将目光都集中到了将军身上,没想到此时这位将军却轻抚士兵的肩头,说:“老弟,你以为这种治疗能再生头发吗?”全场立即爆发出了笑声,人们紧绷的心眩松弛下来,盛宴保持了热烈欢乐的气氛。
英国王室为了招待印度当地居民的首领,在伦敦举行晚宴,身为“皇太子”的温莎公爵主持这次宴会。宴会快要结束时,侍者为每一位客人端来了洗手盘。印度客人们看到那精巧的银制器皿以为是喝的水呢,就端起来一饮而尽。作陪的英国贵族当时个个目瞪口呆,而温莎公爵却神色自若,一边与众人谈笑风生,一边也端起自己面前的洗手水,像客人那样“自然而得体”地一饮而尽。接着,大家也纷纷效仿,原本会造成的难堪与尴尬顷刻释放,宴会取得了预期的成功。
如果你是那位将军或者是温莎公爵,面对别人的不小心和不知,你会怎么做呢?是批评他们的愚笨,嘲笑他们的不知;还是像将军和温莎公爵一样,善待别人呢?我想大多数人是会选择后者的,因为,宽容也是一种爱。
当然是衡量人的素质的一个方面。“容过”这种忍就是要压制或克服自己内心对于当事人的歧视,尽管自己心里并不快乐,感到懊丧,但却应该设身处地地为当事人着想,想一下自己如果在这种场合下会如何做,在做错了某事之后又有何种想法,当然,这里需要“容”、 需要“忍”的是对于当事人本人,而对于具体的事情本身则应该讲明白,该批评的必须批评。
宽容是一种大度,一种涵养。心胸狭窄的人不可能宽容别人。而处处斤斤计较,见利忘义的人也不可能宽容别人。真正的宽容是一种积极的生活态度和高品味的道德观念。
雨果说:“世界上最宽阔的是海洋,比海洋更宽阔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宽阔的是人的胸怀。”海纳百川,才有其波澜壮阔;泰山不辞抔土,才有其巍峨高大;齐桓公的不计前嫌,才有齐国的霸主地位;刘备的三顾茅庐,才有了蜀国三分天下有其一。一只脚踩在紫罗兰上,它将香味留在你的脚上,这就叫宽容。
今天,我们提倡宽厚待人,有人由于误会无意中伤自己时,应予以谅解,心胸开阔不计较小事,与人为善,这样有利于个人健康,而且能使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更加和谐\融洽。.在批评别人错误时,应诚恳友善,不尖酸刻薄,更不要抓住别人的错误不放.
唯有宽容,生活才能多彩与快乐.也唯有宽容,生活才会充满乐趣与生机..宽容既是一种美德,更是一种修养,要有宽容之心,必须加强自身的学习,学习益德,学习增智,开阔自己的心胸,加强自己的修养。
宽容别人,其实就是宽容我们自己。多一点对别人的宽容,其实,我们生活中就多了一点空间.有朋友的人生道路上,才会有关爱扶持,才不会有孤独寂寞;有朋友的生活,才会少一点风雨,多一点温暖阳光。其实,宽容,永远都是一片晴天.。
由此可见,“容过”这种“忍”的形式主要体现了人们的一种宽厚、平和人格。很明显,能够“容过”的人,往往能够建立起和谐的人际关系和良好的群众基础。同时,也能够得到人们的赞赏和认可。
容人之过,不是一味退让,不是无能懦弱,而是一种宽广博大的胸怀,包容一切的气概。
感悟:禅宗告诉我们,人生有三种境界:一是看山是山,看水是水;二是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三是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看山是山,看水是水是人生之初纯洁无瑕,眼睛看什么就是什么,人家告诉什么,就是什么。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是人到中年,历经人生,深知艰难,感觉到这个世界越来越复杂,经常是黑白颠倒,是非混淆,总认为山不是单纯的山,水不是单纯的水。人会这山望着那山高,绞尽脑汁,算尽心机,不停攀登,但最后发现自己并没有达到自己的理想,抱恨终身。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是指有些人通过修炼,便会专心致志做自己应该做的事,不与旁人有任何计较,正是:人本是人,不必刻意去做人;世本是世,无须精心处世。这就是真正的做人与处世的……面对生活的艰难困苦,学会一笑置之或许你会有别样的感受……文/单眼老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