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在做事时,总是奉行一定的原则:利人利己,损人利己,利己不损人,损己利人,损人不利己。
人都是利己的。区别在于,有些人不通过损人而利己,他们能够控制自己,不让自己的个人欲望对他人的利益造成伤害;有些人损人利己,他们难以管住自己,因此出现了卖假货、高空抛物、圈占车位、滥用远光灯等行为;有些人利人利己,不但能够很好地控制自己,还能在其中寻找到一个平衡点,实现互惠互利。
三种人,三种利己方式,很显然利人利己是最为理想的状态。但实际生活中,并非任何时候都能做到与他人的互惠互利。因此,不通过损人来利己,至少应该成为现代文明社会为人处世的底线。
事实上,损人利己从深层次来说是个伪命题。当你为了自身得到好处而损坏别人的利益时,从长远来看,必然会对自己产生某些不良后果。特别是随着如今法制和监管的完善,损人的行为迟早是要被戳破的。中国有句俗话叫“若要人不知,除非己莫为”。要么利人利己,要么害人终害己。
竞争于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就像运动与物质那样相守共存。人的一生都离不开竞争,入学比成绩,然后是中考、高考,工作后的竞争更是全方位的。因此有人说,与其说在社会中生活,不如说在竞争的风浪中搏击。
竞争是辩证的,它在导演一幕幕胜者喜剧的同时,也无情地谱就一曲曲败者的悲歌。它一面激励着人们奋发进取,另一面又给人们施加巨大压力,使人经常处于与对手的挑战之中。构成对手:幼时是邻里伙伴,接着是同学、同乡,随着事业舞台的加高拓展,对手的队伍也随之扩大。既是对手,就有利害之争。同行有市场之争,同僚有职位之争,同事有分工之争。这些竞争都是人民内部的竞争,在根本利益上是一致的,因此,竞争的对手之间更有相依的一面。人一旦没了对手,生活与工作将失去激情和动力,社会将失去生机。
对手,是成功者的陪练。竞技场上的对手,能够激活你的最大潜能,创造出最好的成绩。最高的纪录往往就是在与对手较劲时创下的。工作中的对手,能够使你战胜自满和懒惰,不断从“好”迈向“更好”;商场上的对手,能够使你放弃安逸,不断做出更大的“蛋糕”。而且,对手越强,威胁越大,赢者在闯关夺隘的征战中提高越快。
从某种意义说,各行业的冠军都是被对手们撵到最高处的。对手,是失利者的良师。有竞争,就免不了有输赢。其实,高低无定势,输赢有轮回。最后败在冠军手下的人,最有希望成为下一场赛事的冠军。只因败者有赢者作师,取人之长,补己之短,为日后取胜奠基。更有一些智者,一番相争之后,便能知己知彼,比得赢就比,比不赢就转,你种苹果夺冠,我种地瓜也可领先。对手,是同剧组的搭档。人生在世能够互成对手,也是一种缘分,仿佛同一个分数中的分子、分母。
如此说,结局往往只有赢多赢少之别,并无绝对胜败之分。角色有主有次,登台有先有后,掌声有多有少,但彼此相依,缺了谁戏也演不成。同在二个领导班子中也如此,携手共进,共创佳绩,方可交相辉映。倘若相互拆台,要么被赶出“剧组”,要么大家偃旗息鼓,落个一损俱损。由此不难看出,善待对手于他人有益,对自己也有利。因而实力雄厚者渴望竞争,勇于上进者不惧竞争,光明磊落者诚服竞争。
利人利己,我们追求的最高目标;损己利人,高尚的情操,真正能做的也是少数人;所以利己不损人,我们为人处事的底线;损人利己,极端个人主义,反对此种行为,眼中只有自己没有别人;损人不利己,愚蠢的行为,无人受益的效果。
感悟:在漫长的人生旅途中,苦难并不可怕,受挫折也无需忧伤。只要心中的信念没有萎缩,你的人生旅途就不会中断。艰难险阻是人生对你另一种形式的馈赠,坑坑洼洼也是对你意志的磨练和考验。大海如果缺少了巨浪的汹涌,就会失去其雄浑;沙漠如果缺少了飞沙的狂舞,就会失去其壮观;如果维纳斯没有断臂,那么就不会因为残缺美而闻名天下。生活如果都是两点一线般地顺利,就会如白开水一样平淡无味。只有酸甜苦辣咸五味俱全才是生活的全部,只有悲喜哀痛七情六欲全部经历才算是完整的人生……面对生活的艰难困苦,学会一笑置之或许你会有别样的感受……文/单眼老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