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历六月有芒种、夏至两个节气,又有传统的端午节,还有使人心情郁闷的梅雨季节。 芒种在公历的六月五日—六月七日、夏至在公历的六月二十一日—六月二十二日;端午节在农历五月初五,公历不固定,一般在六月份。 梅雨是初夏季节长江中下游特有的天气气候现象,我国南方流行着这样的谚语:“雨打黄梅头,四十五日无日头”。梅雨一般在6月中旬开始,7月中旬结束,也就是出现在“芒种”和“夏至”最多加“小暑”几个节气内,梅雨期长约二十至三十天。 芒种左右,梅雨开始,持续连绵的阴雨、温高湿大是梅雨的主要特征。此时物品容易发霉,蚊蝇大量繁殖,各种疾病也更容易传染,因此,农历五月有“百毒之月”之称。 由于端午节也在这个节气之内,所以端午前后,人们在门楣上悬挂菖蒲等习俗,为的就是辟邪祛毒,以保平安。 而到了夏至,是一年中白天最长,阳气最旺的时节,之后就是最炎热的三伏天,夏至讲究“吃补食”,养生要注意保护阳气,有宿疾的人适合“冬病夏治”。 下面从饮食、午休、防治热伤风几个方面来谈谈六月养生。 辛温散寒燥湿 葱、薤白头、蒜、金橘、橘、芥末、姜(温)、红糖。 茯苓、茯苓皮(平)、藿香、佩兰、香薷。 消暑化湿、清热利水 冬瓜、冬瓜皮、西瓜皮、萝卜、芹菜、竹叶、菊花、车前草、荷叶、赤小豆、绿豆、鲫鱼、田螺、姜皮(凉)、大麦。 茯苓、茯苓皮(平)。 脾胃虚弱的人平时就可以常服 薏仁、茯苓、淮山药、莲子、扁豆、芡实。 除去湿之外,还可以选择乌梅汤(乌梅、山楂)、鸡内金、炒谷麦芽、萝卜子等开胃消食。 夏季酷暑炎热,一般来讲宜多食苦、寒(凉)味,可清泄暑热。例绿豆汤、苦瓜、西瓜、冬瓜、丝瓜、金银花。 但是历代医学家都推崇夏季宜减苦增辛、温食为主。《黄帝内经》:“多食苦,则皮槁而毛拔。”夏天五行属火,五味属苦,秋属金,五味属辛,火克金,肺主皮毛。所以要“减苦增辛”。 《黄帝内经》已经明确指出了四季养生准则:“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俗话也说了“夏吃辛,养肺金”、“冬吃萝卜夏吃姜,不劳医生开药方”。食(药)物代表:生姜。 一般人认为夏季炎热,不能吃辛辣的,其实不然,夏天人体毛孔张开,最容易受到外邪,辛味是发散的,能帮助我们去除表邪,夏季,人体的阳气都浮在表面,脾胃相对是寒的,这时候吃点辛辣,开开胃,可促进脾胃的功能。所以夏天也可以吃火锅。
那夏天可不可以吃冰西瓜呢? 西瓜也叫白虎汤,西瓜是凉性的,西瓜是清热解暑的效果是最棒的,还可以吃冬瓜、丝瓜…利尿解暑。西瓜是凉性的,吃多了对胃肠有刺激,特别是中老年,消化功能在退化,所以西瓜不能吃的太多,尤其是冰西瓜。因为你的胃肠道一下子吸收大量的凉性食物,会造成胃肠功能的紊乱。宜加辛热之药。不矛盾。事物的两个方面。 总的原则:辨证施治—辨体施膳,治病求本—养生求本。对正常人来讲“谨和五味,饮食有节”。对偏颇体质辨体质施膳食。 此外,还要注意饮食卫生,预防肠道传染病。 夏季白天长,夜晚短,往往睡眠不足,所以睡午觉很重要。 唐朝著名诗人白居易也曾告诫人们夏日必须午睡,他在《昼寝》一诗中写到,“暑风微变候,昼刻渐加数。…不作午时眠,日长安可度?” 中医认为,中午12点至1点,是阴阳交接之时,体内气血阴阳极不平衡,必欲静卧,以候气夏。现代研究也发现,中午12点至1点,是人体交感神经最疲劳的时间,因此午睡的质量和效率都好,符合养生道理。据科学研究表明,老年人睡午觉可降低心、脑血管病的发病率,有防病保健意义。 对于小孩子来说,中午可以适量多睡。对于年纪大的人来说,由于晚上睡不好,可以通过午睡来补充。对于年轻人来说,由于工作压力,可以通过午睡来舒缓。 午睡的时间不可过长,一般应控制在半个小时左右。如果工作紧张,难于抽出时间来午睡,也应该花10~15分钟的时间来闭目养神。效果要比没躺着的人要好,下午精力会更充沛。 午睡的时间并非越长越好,最好不要超过1小时。有些人闲着的时候,专门花上几个小时的时间来午睡,实际上并不会有很好的效果。时间睡得太长由于进入深睡眠,醒来后反而会感到头部昏沉。而且因为中午睡多了,晚上就可能失眠,影响晚上的睡眠效果。对于患有心血管疾病的老人来说,中午睡的时间久,会导致体内血液流动减慢,可能导致中风等,反而增加患病的危险性。 感冒一年四季都有,夏天的感冒——热伤风,尤其让人烦恼。它和春季感冒不一样,不是说捂一捂、发发汗就可以了,它的病程和暑湿天气特点符合,往往缠绵不断,绵延难愈。 热伤风确切的讲它并不是严格意义上的医学名词,而是老百姓的一种叫法。通俗的讲就是大热天得的普通感冒。因为夏季暑湿之邪当道。所以除了有一般感冒的症状发热、怕风、头痛、咳嗽、流涕外,还有心烦、口渴、肢体痠重、头昏重、口中黏腻、胸闷恶心、尿短赤、舌苔薄黄而腻等暑湿症状。比一般感冒难受,且缠绵难愈。 得了热伤风之后。除了喝水、休息外等一般处理外,轻症可以在家食疗:荷叶、绿豆、扁豆花、藿香、米仁,可泡茶煮粥。 暑湿感冒可用中药汤剂新加香薷饮治疗(清暑祛湿解表),由香薷、银花、连翘、厚朴、扁豆组成。香薷被称为夏天的“麻黄”,有发汗解表的作用,但又不像麻黄那么药性峻烈,因为夏天汗出太过会损伤人体的阳气。暑热偏重的可加黄连、青蒿、鲜荷叶、鲜芦根清泄暑热;湿偏重的可加藿香、佩兰、大豆卷、苍术、叩仁、半夏、陈皮;小便量少、黄赤可加六一散、鸡苏散等。另外藿香正气散(现在有水或胶囊)非常常用,它的功效是解表化湿,理气和中。用于外感风寒、内伤食滞,夏季感冒呼吸道症状加上胃肠道症状且偏寒湿。 如果发热高或多日发热不退,要检查血白细胞,必要时用抗生素或输液,但动不动用抗生素或输液也是误区。 在桑拿天我们应该如何来预防热伤风呢? 1、饮食均衡有营养,尽量不吃冰冷食物如冰啤酒、棒冰、冰西瓜等; 2、坚持锻炼身体,但避免在烈日下暴晒,忌大汗淋漓时喝冰水等及吹凉风、进空调房; 3、体弱者吹电扇、开空调注意事项:无论电扇、空调都不能对着吹;电扇最好选择鸿运扇;空调温度在28-30摄氏度之间,不要开得太低;室内放一盆水或用加湿器保持一定的湿度;门窗不要紧闭,开半扇窗或门保持空气流通。 (作者汤军,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文化科普巡讲团巡讲专家、浙江省中医院治未病中心主任中医师) 新媒体编辑:刘茜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