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降压不得不说的那些事儿——降压治疗牢记“四要”

 婆罗门tb20pv87 2016-06-28

近几十年,我国在高血压领域的诸多方面都有了长足的发展,比如:治疗方面,指南的制定、临床研究、临床经验交流及药物的发展。但同时我们也看到我国高血压控制率仍远远低于西方国家。这其中还有什么环节存在可以提升的空间?血压的控制,除了医院、医生、社区、学术团体等环节外,患者也是非常重要的一环,医生应当洞察患者中普遍存在的认知误区和错误的习惯,并且给以正确的疾病管理知识,进行引导和纠正。这样才有助于整体高血压管理水平的提升。

临床上,医生在与高血压患者沟通时,要向患者强调:建立正确管理自己血压的理念,养成好的降压习惯,依据近年来降压的经验,我们总结四句话,简称“四要”。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 孙宁玲

一、要长效,不短效,一天一次更重要

血压在24小时内是不断变化的,因此,最佳控制血压方案应该是保证降压疗效覆盖整个24小时。鉴于此,选择真正长效的降压方案对于平稳控制24小时血压至关重要。真正长效降压药每天只需服1次降压作用就能够覆盖24 小时,可以避免因服药次数过多,导致药物性血压异常波动。研究也证实,与一天多次服药相比,一天一次的服药方式可以提高患者的长期治疗依从性;同时一天一次的服药方式也可以帮助患者减少漏服药物的可能,这也进一步保证了治疗的长期性和规律性。一些真正长效药物半衰期长达24小时以上,如半衰期35~50小时的长效降压药苯磺酸氨氯地平(络活喜),能平稳控制全天24小时血压,即使偶尔漏服,也不会引起血压明显波动。

而短效降压药因为其半衰期短,无法做到控制24小时血压,所以需要一天服用2次或3次或以上,患者很难做到坚持规律服药,因此漏服药现象较普遍。

另外,短效降压药物起效快,虽能很快把血压降下来,同时因其降压作用维持时间短,服药后表现为很快血压下降之后血压又迅速上升,这种血压在短时间内的忽高忽低导致血压波动变大,对血管以及心脑肾等重要脏器造成损伤。

短效和中效药物一天多次服用会出现依从性差,从而也是影响降压效果的重要因素。研究显示,血压异常波动,是高血压引起心、脑、肾等重要靶器官并发症和较高致残率、致死率的重要原因之一。这也是早在上个世纪90年代荟萃分析发现短效硝苯地平尽管降低了血压,却增加了患者心肌梗死的风险的根本原因。

因此,降压的目标不仅仅在于血压数值降低,更应重视在降压治疗过程中尽量减少血压的波动。与短效降压药相比,长效降压药在降低血压过程中作用比较平稳,且在一天24小时内均能起到很好的降压效果,可以减少或避免因血压过高和频繁波动带来的危害。

二、要规律,不随意,测完血压再吃药

高血压是需要长期治疗的疾病,因此规律服药对于有效长期控制血压水平、降低心脑血管事件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研究表明,早晨服药可以更好地提高患者的长期依从性。另外早晨服药也可以避免晚上服药可能会引起夜间本来已经相对低的血压更低,避免夜间低血压的发生。

另外,对于高血压患者而言,为了能够真实评估降压治疗方案的疗效,及时调整治疗方案,建议患者测完血压后再服用降压药物。因此,对于大部分高血压患者来说,养成清晨测量血压后服用降压药物的习惯,是控制好血压的重要手段之一。

在服用降压药物后血压控制正常后,也不随意减药或者停药,因为这个测量的血压正常是因为服用降压药物的结果。如果这个时候减药或者停药,都是十分危险的。因为这样做容易造成血压的大幅波动,而血压大幅波动会大大增加血管和脏器受到意外损害、造成严重不良后果的风险。因此高血压服药一定要长期坚持,避免因为两次服药间隔时长时短,造成血压波动。

三、要和缓,不求快,四到八周是常态

高血压疾病的形成是一个逐渐发生的过程,所谓“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血压也不是在短期内升高的。因此,国内外高血压指南也明确指出,应该在4到8 周内逐渐将血压降到正常,而不是一蹴而就。对于绝大多数患者来说,降压治疗的原则是平稳降压,尤其是老年患者、慢性长期血压较高的患者,以及合并有严重心脑血管并发症的患者,更应注意降压速度要缓慢、平稳,不可操之过急。高血压治疗的主要目标是平稳控制24小时血压,最终降低心脑血管并发症,切记“欲速则不达”。

ONTARGET研究等显示,快速降压可增加低血压和低血压晕厥风险,增加肾损害发生率。对于此类患者,血压下降过快可引起器官血液灌注量减少,增加潜在心脑血管病发作的风险,特别是对罹患脑动脉硬化的老年人危害更大,可因脑缺血而致脑卒中发生率增大。此外,快速降压可引起患者机体对降压药物的敏感性增高,致血压进一步下降,极易诱发老年低血压,尤其是体位性低血压可导致老年人晕厥、摔倒,甚至引起骨折、脑损伤等严重并发症。而对于年轻、病程较短的单纯高血压患者或高血压急症患者,降压速度可快一些。

四、要坚持,不停药,平稳长效保心脑

目前我国有2.7 亿的高血压患者,但目前高血压患者的治疗率、控制率以及治疗控制率均低于发达国家,高血压患者的服药依从性差是其中最主要的原因之一。高血压治疗通常需要终生或长期服药,然而,有的患者血压升高就服药,血压降低就自行停药,有的患者感觉症状消失就不服药,做不到长期坚持。

临床医生遇到此类患者时,应及时告知患者坚持长期服药的重要性及随意停药的危害。突然停药,极易使血压反弹,造成血压波动。时服时停不但是治疗失败的重要原因,而且还易突发意外,增加心脑血管疾病发生风险。

临床医生在选择降压药物时,应尽量选择长效平稳、有心脑血管获益证据的的降压药物,减少或避免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此外,要简化疗程、减少用药种类及服用次数,减轻服药负担。在制订治疗方案时,还要考虑到患者的实际经济状况,在保证疗效的同时,兼顾成本/效果比值,尽量提高患者长期服药的依从性。

牢记降压“四要”迎接拐点早日到来

高血压是最常见的危害国民健康的疾病,管理好高血压同时也是降低心脑血管事件的重要手段。在高血压管理中,降压治疗具有重要的作用和意义。

临床医生牢记降压“四要”,即首先要选择真正长效的降压药物,确保一天一次使用控制好24小时全天候的血压;其次要教育高血压患者规律服药,清晨测完血压再吃药;再次,医生要教育患者4 到8 周内将血压逐渐降到正常,这样才能真正实现降压带来心脑获益;最后,高血压是需要长期治疗的疾病,因此要教育患者坚持长期服用降压药物,不能随意停药或减药。

临床医生帮助高血压患者真正做到了以上四点,对于提高我国高血压整体管理水平具有重要的临床和社会意义,可推动早日迎来我国心血管疾病拐点的到来,从而提高整体居民的生存质量。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