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系统解剖学┃运动系统(11) ——下肢肌

 linqiang2489 2016-06-29
重点提要

(四)下肢肌


       下肢肌较上肢肌粗壮强大,这与维持直立姿势、支持体重和行走相适应。下肢肌可分为髋肌、大腿肌、小腿肌和足肌。

       1. 髋肌:主要起自骨盆的内面或外面,跨越髋关节止于股骨上部,按其所在的部位和作用,可分为前、后两群。

       (1)前群:主要是髂腰肌。

       髂腰肌由腰大肌和髂肌组成腰大肌主要起自腰椎体侧面;髂肌起自髂窝。两肌向下互相结合,经腹股沟韧带深面,止于股骨小转子。腰大肌被一筋膜鞘包裹,当腰椎结核积脓时,脓液可沿此鞘流入髂窝或大腿根部

       作用:使髋关节前屈和旋外。下肢固定时,可使躯干和骨盆前屈。


图11-1  髋肌和大腿肌前群、后群(浅层)

       (2)后群:主要位于臀部,有臀大、中、小肌和梨状肌。

       1)臀大肌:位于臀部皮下,大而肥厚,形成臀部膨隆。起自髂骨外面和骶、尾骨的后面,肌束斜向下外,止于股骨的臀肌粗隆。臀大肌肌束肥厚,其外上1/4部深面无重要血管和神经,是肌肉注射的常用部位

作用:使髋关节伸和旋外。

       2)臀中肌、臀小肌:两肌均起自髂骨外面,臀中肌掩盖臀小肌。两肌向下止于股骨大转子。

       作用:使髋关节外展。


图11-2  髋肌和大腿肌后群(深层)

       3)梨状肌:起自骶骨前面,肌束向外经坐骨大孔出骨盆腔,止于股骨大转子。在坐骨大孔处,上、下缘均留有空隙,分别称为梨状肌上孔梨状肌下孔,均有血管、神经通过。

       作用:使髋关节旋外。


图11-3  梨状肌

       2. 大腿肌:大腿肌位于股骨周围,可分为前群、后群和内侧群。

       (1)前群:有缝匠肌和股四头肌。

       1)缝匠肌是全身最长的肌,呈变袋装,起自髂前上棘,经大腿的前面,转向内侧,止于胫骨上端的内侧面。

       作用:屈髋关节和膝关节,并使屈曲的膝关节旋内。

       2)股四头肌是全身体积最大、力量最强的肌以4个头起始股直肌位于大腿前面,起自髂前下棘;股内侧肌股外侧肌位于股骨的内外侧,起自股骨的粗线;股中间肌位于股直肌的深面,起自股骨体的前面。4个头向下形成一个腱,包绕髌骨的前面和两侧缘,向下延续为髌韧带,止于胫骨粗隆。

       作用:伸膝关节,股直肌还有屈髋关节的作用。

       (2)内侧群位于大腿内侧,有耻骨肌、长收肌、短收肌、大收肌和股薄肌

       作用:使髋关节内收,故又称内收肌群


图11-4  大腿肌内侧群(深层)

       (3)后群:位于大腿的后面,外侧有股二头肌,内侧有半腱肌和半膜肌,半膜肌位于半腱肌的深面。

       1)股二头肌:位于股后部外侧,有长、短两头。长头起自坐骨结节,短头起自股骨粗线,两头合并,止于腓骨头。

       2)半腱肌:位于股后部的内侧,肌腱细长,约占肌的一半。起自坐骨结节,止于胫骨上端的内侧。

       3)半膜肌:位于半腱肌的深面,上部是扁薄的肌腱,约占肌的一半。起自坐骨结节,止于胫骨内侧髁的后面。

       作用:后群的3块肌可以屈膝关节和伸髋关节。

       3. 小腿肌:小腿肌可分为前、外侧和后三群。

       (1)前群:位于小腿骨前方。主要有3块肌,自胫侧向腓侧依次为胫骨前肌、踇长伸肌和趾长伸肌。

       1)胫骨前肌:起自胫骨体外侧面,止于内侧楔骨和第1趾骨底。

       作用:使足距小腿关节背屈和足内翻

       2)踇长伸肌:位于胫骨前肌和趾长伸肌之间。起自腓骨小体和小腿骨间膜,止于踇趾远端趾骨底。

       作用:伸踇趾,使足距小腿关节背屈。

       3)趾长伸肌:位于胫骨前肌和踇长伸肌的外侧,起自腓骨前面,向下分4个腱,分别止于第2-5趾的中节、远节趾骨底。

       作用:伸第2-5趾,并可使足背屈。


图11-5  小腿肌前群和外侧群

       (2)外侧群:位于腓骨的外侧,有腓骨长肌和腓骨短肌。

       1)腓骨长肌:起自腓骨外侧面,其腱经外踝后方,斜向内越过足底,止于第1跖骨底。

       2)腓骨短肌:起自腓骨外侧面,位于腓骨长肌的深面,其腱经外踝后方,止于第5跖骨底。

       作用:可使足外翻和屈(跖屈)距小腿关节。

       (3)后群:位于小腿骨的后方,可分浅、深两层。

       1)浅层:有强大的小腿三头肌。它的两个头位于浅层称为腓肠肌内外侧头,另一个头位置较深是比目鱼肌。腓肠肌的内外侧头起自股骨内、外侧髁;比目鱼肌起自胫、腓骨上端的后面。三个头会合,向下续为跟腱,止于跟骨。

       作用:屈(跖屈)距小腿关节和膝关节。


图11-6  小腿肌后群

       2)深层有3块。位于小腿三头肌的深面,自胫侧向腓侧依次为趾长屈肌、胫骨后肌和踇长屈肌

       ①趾长屈肌:位于胫侧,起自胫骨后面,肌腱经内踝后方至足底,分成4条腱,止于第2-5趾的远节趾骨底。

       作用:屈(跖屈)距小腿关节和第2-5趾。

       ②胫骨后肌:位于趾长屈肌和踇长屈肌之间,起自胫骨、腓骨和小腿骨间膜的后面,肌腱经内踝后方至足底内侧,止于足舟骨及内侧、中间和外侧楔骨。

        作用:屈(跖屈)距小腿关节和使足内翻。

       ③踇长屈肌:位于腓侧,起自腓骨后面,肌腱经内踝后面至足底,与趾长屈肌腱交叉后,止于踇趾远节趾骨底。

       作用:屈(跖屈)距小腿关节和趾。

      4. 足肌:足肌可分为足背肌足底肌足背肌较弱小,为伸踇趾和伸第2-4趾的小肌。足底肌的配布情况和作用与手掌的肌近似,也分为内侧群、外侧群和中间群。

图11-7  足底肌浅、中层

图11-8  足底肌深层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