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送你三个沟通锦囊

 江山寻梦 2016-06-29

文/任丽

送你三个沟通锦囊

沟通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技能,我们在人群中想要获得资源、情感支持无不需要运用到沟通。但是我们真的可以进行建设性的沟通吗?我们的沟通真的有效吗?美国沟通专家罗纳德.R.阿德勒在《沟通的艺术》——看入人里看出人外一书中有许多的方法值得我们去学习与实践。

沟通锦囊一——拥有多样的行为反应能力

我们在成长的过程中会从周围环境、与他人互动、父母的言传身教中习得很多的反应模式,而这些模式或许对我们是有助益的,或许会让我们在人际交往中处处碰壁。究其原因,一种可能是我们所储备的行为反应模式不够,别人有几十种针对不同情境的行为反应模式,而你只有那么几种,而在任何场合都通用的行为反应模式基本没有,所以你的反应模式就不能建立有建设性的沟通。另外一种情形是,虽然你的系统中储存了很多行为反应模式,但你没用在适合的情境中,用错了地方或对象,这样的沟通也是相当“致命”的。

比如在办公室里一位男同事讲了一个黄段子 ,你迅速搜索出以下的的行为反应模式:

* 你保持沉默,假装没听见,引发冲突也不能给自己带来好处

* 你可以要求第三方提醒他,让他注意语言

* 你可以暗示他,让他感受到你的不舒服

* 你可以坦白说出你的不适,要求他停止这样的笑话

* 你也可以直接叫他不要说

* 你可以幽默的讲个故事,说有个人在不适当的场合造成的尴尬(电梯里抽烟)

当你遇到这样一件事情,你马上从你的认知系统的数据库中去检索到有用的反应模式,这么多的模式我要如何去做出正确的选择呢?

你需要考虑三个方面的因素,当时所处的沟通情境,你想要达到的目的,以及你对对方的了解或认知。上面这个例子,你是在办公时间在自己的工作区遇到这样的事情,你希望对方以后不要再发生这样的事情,以你对这位同事的了解,他是一个比较有弹性的人,对人的接纳包容度较高,而且他跟你是平级的同事,你就可以采用“坦白说出你的不适,要求他停止这样的笑话”。这样,你既达到了沟通的目的,又不会破坏关系,顺带可能还会获得别人对你的尊敬,了解你的底线。

当我们有了正确的选择后,知道与做到之间却通常并不容易,我们还需要具备这样的思维能力:

* 认知复杂度:你需要对你的沟通给对方带来的反应做个预判断

*同理心:用对方的角度去感受对方的处境

*自我监控:也就是自我抽离的能力,以旁观者的眼光来看待自己的所作所为

*自我觉察:觉察自己在沟通过程中的情绪、需求、渴望

*真诚的承诺:我们首先关注的是这个人,然后才是事情后面的信息,以真诚、开放、坦诚的态度本着解决问题为目的,而不是对对方的人格进行诋毁或者指责。

我们如果能够不断地增加自己应对环境变化、人际互动的反应模式,那么我们就拥有了丰富的人际沟通资源。当我们遇到一个沟通困境时,我们通过沟通情境、目的、对对方的认知三要素去检索适合的方案并做出选择,选择后通过评估,基本上你的沟通目的就可以达到了。

送你三个沟通锦囊

沟通锦囊二——知觉检核技术

人际沟通中,我们经常会一厢情愿地认定我们对事情的解释就是事实,听不进去对方的解释,这会产生极大的人际困境。而知觉检核技术就是针对这样的盲区,避免我们的沟通无效而不自知。

我们通常会想当然的问自己的朋友,“你看起来很不高兴,是不是发生什么事情了”?朋友会因为你的这个问话感到莫名其妙,这哪跟哪啦。你的小心脏还受到了小小的伤害,人家是关心你,你为啥不领情呢?这样的沟通分歧就是我们自己的感觉与对方所体会到的自己的感受出现了偏差,而知觉检核技术就能够有效避免这样的知觉偏差。

知觉检核技术的三步曲:

* 描述你注意的行为

* 列出关于此行为的至少两种以上的诠释

* 请求对方对行为诠释做出澄清

我们举个例子来看看这个技术在生活中如何使用。

小A和小B是大学同学,住在同一宿舍,平常关系很要好。宿舍里当时只有小A和小B两个人,小B离开宿舍狠狠的把门摔了一下,关上门走了。小A是个非常敏感的女孩,当时心理犯嘀咕,是不是是我刚才哪句话没说对,她生气了?不会这么小气吧?我平时对她这么好,怎么友谊的小船说翻就翻呢?完了,小A陷入了自我批判和批判他人的圈套里了。

利用知觉检核技术处理起来就相当简单,根本用不着这么纠结了。首先告诉小B你看到她大力摔门了,然后给出你的诠释:你是不是生我的气了?是不是风把门给带着关了?是不是你有急事要去办,所以这么匆忙?这些诠释可以缓解你刚刚在内心升腾起的敌意,你在表达的过程中已经在过滤自己的知觉偏差。最后,对小B说,你的感受是什么?即使小B澄清确实对你刚才的某些行为感到有些生气,但作为读者的你可以感受一下这个气氛,中间多了许多的真诚,这类事件,通过沟通反而促进了关系而不是破坏了关系。

送你三个沟通锦囊

沟通锦囊三——枕头法

之所以叫枕头法,是因为建立这个沟通思维模型时用了四个方向,类似于枕头的四条边,而用枕头替代冲突,会给我们在意象上软化下来的感觉。

枕头法的原理是,针对冲突去看看自己的观点,别人的观点是如何通过这一系列的沟通过程将势不两立的两个个体最终将目标转移到增进两人的情感层面,而不是冲突的事实本身。我们在生活中一定会有观点或认知的不一致,而且我们彼此都无法说服对方去接受对方的观点,枕头法就解决了这样一个关系中的困境。

举个例子来说,如果你的年龄已经30岁了,父母对于你迟迟嫁不出去非常焦虑,不断的安排你去相亲,你非常烦恼,不去吧,怕伤了父母的心,去吧,自己不愿意,那么如何做呢?

立场一:我对你错。你首先肯定是站在自己的角度,认为自己肯定是对的,我结不结婚是我自己的事情,他们瞎操心,真的好烦,弄的我都不想回家了,他们就是为了自己的面子,难道面子真那么重要吗?我又不是不想,只是没有遇到合适的嘛。

立场二:你对我错。女儿年纪不小了,再耽误下去,我们都没精力帮她带小孩了,工作忙也要多操心操心自己的人生大事,看到周围的朋友都抱上孙子了不舒服。

立场三:双方都对,双方都错。妈妈对我关心没错,我坚持遇到合适的人再嫁也没错。

立场四:这个议题不重要。婚姻是大事,但老妈逼婚这件事真不是件多大的事,这个不会影响到母女关系。

立场五:所有的观点皆有真理。妈妈再逼婚,我只是答应她。她也不会希望我找个我不愿意的人生活一辈子。我自己也会留意身边的人,看看有没有机会。

最终结不结婚的问题转向了维持尊重与理解的正向关系上。所以在沟通的过程中,其实大家都没有放弃彼此的立场,冲突也没有实质上的解决,但却增进了彼此的理解与包容,让关系更融洽了。

我总结的这三个锦囊你收到了吗?如果觉得好,就在生活中实践吧,只有实践,知识才能称为知识。在结束这篇文章之前,我看到一个女孩在后台留言问我,她刚刚结婚,但丈夫因为工作的缘故,总是没有时间陪她,她非常的不开心,不知如何与丈夫沟通,我觉得用枕头法特别实用,你也可以试试帮帮她。

作者:任丽 ,心理专栏作者,一位知性的心理咨询师,一个马拉松跑者,在修行的路上,我与你同行,微信公众号:renlixl 。

本文由任丽授权在心方向头条号发布。网媒转载或纸媒发表,请预先取得授权!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