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述园讲义诗经(二)

 爱雅阁 2016-06-29
述园讲义诗经(二)

大家好!

今天我和大家一起来学习诗经里的《国风》篇内容:

1、简介:

《国风》是诗经中的一部分。大抵是 周初至春秋间各诸侯国的民间诗歌。

 《国风》中的周代民歌以绚丽多彩的画面,反映了劳动人民真实的生活,

表达了他们对受剥削、受压迫的处境的不平和争取美好生活的信念,是中国现实主义诗歌的源头。

 作品大多体现了人民的思想感情,对统治阶级的罪恶有所揭露,广阔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生活。但也不尽是民间作品。

《国风》分布的地区比较广,根据当时的势力割据,包括《周南》、《召南》和《邶风》、《鄘风》、《卫风》、《王风》、《郑风》、《齐风》、《魏风》、《唐风》、《秦风》、《陈风》、《桧风》、《曹风》、《豳风》,也称为《十五国风》,共一百六十篇。

2、《国风》产生的时间:

考之于《诗经》各篇《小序》所说美刺某王、某公的本事,多数不足信,但也有一部分材料比较可靠,能够据以确定《风》诗大体为西周初期至春秋中期的作品。

《国风》的艺术特色,在于许多诗篇来源于社会现实抒发现实生活触发的真情实感,这种创作态度,使其具有强烈深厚的艺术魅力。直接抒写对生活的真实感受,不加粉饰。无论是在形式体裁、语言技巧,还是在艺术形象和表现手法上,都显示出中国最早的诗歌作品在艺术上的巨大成就。

 

在表现方法上,运用赋、比、兴的手法。也开启了中国古代诗歌创作的基本手法。关于赋、比、兴的意义,历来说法众多。简而言之,赋就是铺陈直叙,即诗人把思想感情及其有关的事物平铺直叙地表达出来。在赋比兴中,赋是基础。比就是比方,以彼物比此物,诗人有本事或情感,借一个事物来作比喻。兴则是触物兴词,客观事物触发了诗人的情感,引起诗人歌唱,所以大多在诗歌的发端。赋、比、兴三种手法,在诗歌创作中,往往交相使用,共同创造了诗歌的艺术形象,抒发了诗人的情感,赋运用得十分广泛普遍,能够很好地叙述事物,抒写感情。诗人通过对人物内心活动的栩栩如生。描绘,或通过景物的烘托,把人物刻画得栩栩如生。有感人的艺术魅力。《国风》的押韵方式多种多样,常见的是一章之中只用一个韵部,隔句押韵,韵脚在偶句上,这是中国后世诗歌最常见的押韵方式。还有后世诗歌中不常见的句句用韵。《国风》中也有不是一韵到底的,也有一诗之中换用两韵以上的,甚至还有极少数无韵之作。

《国风》的语言不仅具有音乐美,而且在表意和修辞上也具有很好的效果。《诗经》时代,已有丰富的词汇和修辞手段,为诗人创作提供了很好的条件。《国风》中数量丰富的名词,显示出诗人对客观事物有充分的认识。《国风》对动作描绘的具体准确,表明诗人具体细致的观察力和驾驭语言的能力。

《国风》中也有许多篇章的语汇多出于群众口语,具有准确、生活、鲜明的特点,富于表现力。《国风》在中国文学史上具有崇高的地位和深远的影响,奠定了中国诗歌的优良传统,哺育了一代又一代诗人,中国诗歌艺术的民族特色由此肇端而形成。对中国后世诗歌体裁结构、语言艺术等方面,也有深广的影响。总之,《国风》牢笼千载,衣被后世,不愧为中国古代诗歌的光辉起点。

3、首先我们先来学习《二南》,即《周南》与《召南》。

《周南》是周公所治的南国;《召南》是召公所治的南国,以陕地(今河南陕县)为分界线,其东为《周南》,大体上是从洛阳向南抵湖北北部江、汉一带;其西为《召南》,大体上是今陕西南部到湖北西北部地区。

今天就先从《周南》中的作品:《关雎》、《葛覃》、《卷耳》开始。

第一首:

《关雎》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第一章)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第二章)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第二章)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第三章)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第三章)

注音:

(jū) (jiū) (yǎo) (tiǎo) 好(hǎo)逑(qiú) (xìng)  寤(wù) (mèi) (mào)

注释:
 
关关:拟声词,水鸟叫声。
雎鸠:水鸟,一般认为是鱼鹰。
关关雎鸠:关雎鸟不停地鸣叫。

 
在河之洲:(雌雄雎鸠)在河中陆地上居住着。
洲:水中的陆地。
 
窈窕:娴静美好的样子。
淑:善,好。

 
好逑(hǎoqiú):喜欢追求为对象。逑,配偶,此处用作动词,意为追求为对象,娶为妻子之意。
 
 参差:长短不齐。
荇(
xìng杏)菜:多年生水草,夏天开黄色花,嫩叶可食。
 
左右流之:在船的左右两边捞。流,顺水势采摘。
 
寤寐:这里的意思是日日夜夜。寤(wù务),睡醒;寐,睡着。
 
思:语助。服:思念、牵挂。
思服:思念。
 
悠:忧思的样子。
 
辗(zhǎn):半转

译文:
 
雎鸠关关在歌唱,在那河中沙洲上。文静美好的少女,小伙殷切的追求。 长长短短鲜荇菜,顺流两边去捞取。文静美好的少女,朝朝暮暮想追求。 追求没能如心愿,日夜心头在挂牵。长夜漫漫不到头,翻来覆去难成眠。 长长短短鲜荇菜,两手左右去采摘。文静美好的少女,弹琴鼓瑟表爱慕。 长长短短鲜荇菜,两边仔细来挑选。文静美好的少女,钟声换来她笑颜。

 

 

此诗将其分为三章:

第一章,描写小伙子见到一位漂亮的姑娘,从而引起的爱慕的感情和求婚的愿望;

第二章:描写小伙子想求婚,苦于无法,求之不得,因而朝思暮想,寝食不安的苦恋这情形;

 

第三章:描写小伙子结婚之梦,梦想成婚的欢乐场景。

也有毛诗的说法,这首诗是后妃之德。在此我不予多辩驳。不想把本来简单的事情弄得复杂化。

我们继续往下看:钟鼓在当时应该是礼器,平常是不会敲打的,只有在祭祀和重要礼仪才会很庄重的钟鼓乐之 我想这个是绝对不对的,那么,我们要怎么样分析,才可以得到这首诗的解释呢?

我们要知道周是奴隶社会,所以琴瑟钟鼓这些乐器不是一般人可以拥有的,特别是钟鼓。这个起码是士以上的人才可以拥有的。而且在等级森严的周代。编钟编磬有严格的数量,这个在《周礼春官小胥》里面有明确的数量。

 《周礼 春官 小胥》凡悬钟磬,半为堵,全为肆

 

郑玄注:钟磬者,编悬之,二八十六枚而在一虡谓之堵。钟一堵,磬一堵,谓之肆。其意即十六枚为一堵,堵钟堵磬合为一肆。

我们要知道古代钟磬是合奏的,一套编钟或者编磬叫堵。这个就和我们一堵墙一样。肆是两堵。是编磬编钟的一套。

 

接下来我们继续看诗经的这首《关雎》: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开篇即用雎鸠起兴。寓意夫妻和睦,爱情矢志不渝。

什么是

孔颖达在《毛泽正义》中说:“‘者,起也。取譬引类,起发己心,《诗》文诸举草木鸟兽以见意者,皆辞也。

 

所谓,就是从其他的事物引出所咏之物。

此篇较多地运用了的表现手法,由彼及此,以雎鸠这种贞鸟兴君子与淑女,又以荇菜左右流之兴淑女难求,可谓文尽意远也。

是而这首诗历经数千年,风采不减,至今仍向人们讲述着君子与淑女之间美好的爱情。

此篇冠于三百零五篇之首,说明对它评价也很高。

关关雎鸠,关关是叫声,雎鸠是一种水鸟,又叫王雎,这个鸟是什么呢?历来的说法也不一定。有的说是鱼鹰,有的说是鹭鸶一类的鸟

。还有的说是类似鸳鸯的,我们就叫关雎好了。

 

相传雎鸠有定偶,即这种鸟找到另一个伴侣后,便终生不换。

若其一死去,另一方不思饮食,并不会再寻伴偶,最终憔悴而死,为生死之恋。

 

东汉说《韩诗》最著名的大儒薛汉在《薛君韩诗章句》中说:雎鸠贞洁慎匹。

汉代焦延寿《易林·晋之同人》亦曰:贞鸟雎鸠,执一无尤。

闻一多先生在其《诗经通义》里解释关关雎鸠一句时,仍沿雌雄情意专一尤笃于伉俪之情一说。

 

高亨先生的《诗经今注》说:雎鸠雌雄有固定的配偶,古人称作贞鸟。

 

足以见雎鸠的忠贞得到千百年来人们的普遍认可。

我们在继续看《关雎》: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窈窕是悠闲贞静,并不是漂亮的意思。

淑,善。漂亮善良。君子,本义就是君之子。

有的时候说的是君,也有的时候说的是有君子情操的人。从钟鼓可以推测是贵族的人可能也。

 荇菜也叫接余。我们这里也有这种野生植物,它是生长在水里的。我以前也不知道是什么,通过查阅后才知道的。这个是可以食用的,不过要注意的是,这里不是用来食用的,这个是用来祭祀宗庙的。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但是因为没有得到,所以连睡觉也睡不好。悠哉游哉悠是想的意思,哉是语气词。

想啊想啊,在床上翻来覆去。

也是说,他在睡意朦胧中还在想着她念着她,而想念无法代替现实,于是而翻来覆去地度着漫长的暗夜。

相信每一个尝受过单恋的相思之苦的青年们,读到这里自有深切的体会。不过这种描写手法,我们今天已经看得多了熟了。如果现代诗人的爱情诗也这样写的话,会嫌落入俗套了,可是出于二三千年前的诗人之手,不能不惊佩作者的独创性和表现力啊!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此四句乃诗中波澜,无此四句,则不独全诗平叠直叙无复曲折,抑且音节短促急弦紧调,保以被诸管弦乎。

 

辗转反侧四字,包含了这个小伙子为寻找此女的深情,也算得上是一往情深了。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长短不齐的荇菜,在船的两侧采择。那个窈窕淑女已经找到了,小伙子和淑女用琴瑟来交流,做朋友啊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芼是挑选,窈窕的淑女,我(小伙子)用钟鼓的盛礼来迎取你。琴瑟传情,钟鼓齐鸣。

 

相爱的俩人,终成眷属,喜笑颜开。

孔子曾说此诗哀而不伤

故而此诗有这么一种说法:这不过是一个小伙子的一个美好的梦而已,所谓日有所思,夜有所梦。孔子强调顺天应人的人欲。所以说诗经中虽有很多男女追逐的篇章,但总归为“思无邪”!

 不管怎样,都算是个美好的结局,不是吗?即便是个梦,也总会有梦想成真的那天。借用老百姓的话说,朴实、真切,一针见血,有血有肉。男大当婚,女大当嫁,这是千古不易的真理,自然的法则。好男儿见到好姑娘砰然心动,好姑娘见到好男儿倾慕不已,这是最合乎自然,最合乎人性的冲动,也是最让人匪夷所思的怪事。

若真会有一种爱情占尽天时地利,于最浪漫的时间地点,爱上一个正当最好年华的人?此可谓可遇而不可求也!

 

若真有得者,原琴瑟在御,日子静好!

祝愿天下有情之人皆有此福!呵呵!

此上是有关《关雎》这首诗的整理和一些个见。

接下来看今天的第二首

 

《葛覃》

葛之覃兮,施于中谷,维叶萋萋。

黄鸟于飞,集于灌木,其鸣喈喈。 

葛之覃兮,施于中谷,维叶莫莫。

是刈是濩,为絺为绤,服之无斁。 

言告师氏,言告言归。

薄污我私,薄浣我衣。

害浣害否,归宁父母。

注释:

葛:多年生草本植物,花紫红色,茎可做绳,纤维可织葛布。

覃(tán)(音谈):延长。

施():蔓延。

维:语气助词,无实义。

萋萋:茂盛的样子。

中古:谷中 ,凡是诗言字在上者,皆语词。

黄鸟:一说黄鹂,一说黄雀。

于:曰;聿,作语;于飞,即正在飞。

灌木:丛生的树木。

喈喈(jiē)(音接):鸟鸣声。

莫莫:茂盛的样子。

刈()(音义):斩,割。

濩(音获):煮。

絺(chī):细的葛纤维织的布。

綌():粗的葛纤维织的布。

斁():厌。

言:一说第一人称,一说作语助。

师氏:类似管家奴隶,一说专司教导之职的贵族女师。

程俊英按:师氏,保姆。《仪礼昏礼》郑玄注:姆,妇人五十无子,出而不复嫁,能以妇道教人者。闻一多《诗经通义》:姆即师氏。......论其性质,直今佣妇之事而。》

薄:语助词。

污:揉搓着洗。

私:内衣。

衣:上曰衣,下曰裳。

浣:洗。

害(音何):通曷,盍,何,疑问词。

否:不。
归宁:女子回家探视父母。

注,《诗经》中言字有很多应读为焉。言与焉古通用。《小雅·大东》:睠言顾之。《荀子·宥坐》引言作焉。

译文:

葛草长得长又长,

漫山遍谷都有它,

藤叶茂密又繁盛。

黄鹂上下在飞翔,

飞落栖息灌木上,

鸣叫婉转声清丽。

葛草长得长又长,

漫山遍谷都有它,

藤叶茂密又繁盛。

割藤蒸煮织麻忙,

织细布啊织粗布,

做衣穿着不厌弃。

告诉管家心理话,

说我心想回娘家。

快把内衣洗干净。

洗和不洗分清楚,

回娘家去看父母。

 

解析:

葛覃可以做绳子,也可以做葛布的。当然这个看法是出在毛诗的。萋萋是茂盛,黄鸟是黄鹂。

葛藤生长在山谷里面枝叶茂盛,漂亮的黄鹂飞落在灌木上面。叫声非常好听。

 

葛之覃兮,施于中谷,维叶莫莫。

是刈是濩,为絺为绤,服之无斁。

 

刈读义,是割的意思,濩读获 ,是煮的意思。藤生长在山谷,叶子浓密。这个时候收割葛藤,用来煮。做细衣做粗衣。做衣服穿了不厌弃。

 

言告师氏,言告言归。

薄污我私,薄浣我衣。

害浣害否,归宁父母。

 

师是女师、历来对师的解释也不一样。有的说是管家。又的说是老妈子一类的。我想应该是女管家,是专门照顾女子的。

 

这里说私有的解释是说内衣。也有的说是燕服。也就是常服,平常穿的。衣是礼服,告诉女管家,我想回娘家。

 

请你洗洗我的常服,洗我的礼服,我好回家去看看我的父母。也有说是女仆采葛制衣工作完毕,告假回家探望父母。

 

这首诗是后妃自己作的。我们从这首诗可以看见后妃的勤劳。

在古代正如动物的雌雄有分工一样(比如蜜蜂、蚂蚁等等),男人和女人在生活中的角色也有分工。男子汉种田耕地打猎经商骑马打枪,吃苦耐劳粗犷骠悍是男子汉的本色。女子采桑织布浆洗做饭哺育子女,灵巧细心温柔贤慧周到体贴是女人的本色。这是自然法则。
  过去数千年中,我们的祖先遵循自然法则生活,男耕女织、自给自足。这种生活,陶冶出的是自然平和恬淡悠然的心态,是知足常乐、乐天知命的满足和幸福感。
  纺纱织布,缝衣浆洗既是女子的职责,无可非议,也就怀着快乐的心情歌唱它。父母是亲人中最可尊敬和想念的,因此思念父母、盼望回家的急切心情更在情理之中,同样也值得歌唱。朴实恬淡的生活,辛勤繁忙的劳作,深深眷念的亲情,全都是真情实感的自然流露,如同渴了要喝水,饿了要吃饭一样。
  倘若在现在,这样的恐怕绝不会被看作艺术品,唱这歌的人恐怕绝不会被称为诗人,朴实自然的生活恐怕会让习惯了电灯电视洗衣机自来水出租车的都市人鄙弃。毕竟时代不同了嘛。
  然而,虽然时代在不断变迁,但由自然法则所决定的男、女角色的差别和分工,却不应当由此被抹杀。但如果抹杀了男女的差别,肯定是违背自然法则的。古人说,天不变道亦不变。现代的女子不一定非要纺纱织布、缝衣浆洗,也不一定非要相夫教子、做饭持家,但如果非得抛弃灵巧细心温柔贤惠周到体贴,变得象男子汉一样粗犷骠悍,那这世界也将变得十分可怕。

 

从这远古的诗情里取下来的镜头,是人在自然里,像鸟又像风一般的样子。

读这样的诗,并能感觉到一种熟悉的贴近心灵的松驰情绪。

 

这种情绪的影响,就是让阅读的我们流淌在内心的流水变得清澈了、安然了、平静了。

我以为,这是好的诗应该具有的力量当中的一种——生命的松驰感,内在的深入性,也就是所说的生命态。

葛藤又叫苎麻,是一种豆科类的藤本植物,山林的坡地上、城市公园里的无人区、路边的脚底里,草原牧野的落日下、恶风沙石的缝隙间,就是葛藤生长之地。

 

 

葛藤的性情既不漫柔也不刚劲,它有着看不见的具爆发性的内在生命力,就像一个不定性的自然界里的坏孩子,这里有点像某些调皮的孩子哈。。

 

若管束好了,用葛藤根煲上靓汤,用它磨成粉末伴着炒出清香的鸡蛋,哗,好香啊,各位的谗虫也被勾出来了吧,据说还有解酒醒酒之效哦。以上这些是有关《葛覃》的简介。

 

下面我们再继续看第三首:

《卷耳》
采采卷耳,不盈顷筐。

嗟我怀人,寘彼周行。

陟彼崔嵬,我马虺隤。

我姑酌彼金罍,维以不永怀。

陟彼高冈,我马玄黄。

我姑酌彼兕觥,维以不永伤。

陟彼砠矣,我马瘏矣,我仆痡矣,云何吁矣!

注释:

采采:采了又采。

卷耳:苍耳,一种草本植物,嫩苗可食,苍耳子可入药。

盈:满。

顷筐:斜口筐子,后高前低。采了又采都采不满浅筐子,心思不在这上头。
怀:怀想。

寘:同,放。

周行(háng):大道。索性把筐子放在大路上,于是眼前出现了她丈夫在外的情景。
陟:登。

崔嵬:高山。

我:想象中丈夫的自称。

虺隤(huǐtuí):疾病的通称。
姑:姑且。

酌:斟酒。

金罍(léi):罍,一种像壶的盛酒器,金罍,青铜做的罍。

维:发语词,无实义。永怀:长相思。
玄黄:朱熹说玄马而黄,病极而变色也,就是本是黑马,病久而出现黄斑。
兕觥(sìgōng):觥,兽角做的饮酒器,兕觥,用犀牛角做的觥。
砠():石山。

瘏():病。
痡():病。

云:语助词,无实义。

吁:忧伤而叹。

译文:

采了又采卷耳菜,

采来采去不满筐。

叹息想念远行人,

竹筐放在大路旁。

登上高高的石山,

我的马儿已困倦。

我且斟满铜酒杯,

让我不再长思念。

登上高高的山冈,

我的马儿步踉跄。

我且斟满牛角杯,

但愿从此不忧伤。

登上高高山头呦,

我的马儿难行呦。

我的仆人病倒呦,

多么令人忧愁呦。

我们要看看卷耳是什么?这里没有的,读书的时候,老师说是苍耳。
卷耳章《诗序》说是后妃之志也。
我们看全诗,

采采卷耳,不盈顷筐。
采采不是采一次哟,用现代的语言就是采啊采。。
不盈顷筐。盈顷都是满的意思,这里是说我采啊采。都没有装满筐子。
周行是什么呢?有很多人说是大路,觉得这个周字应该注意,应该说是周国的大路。想自己的丈夫啊,把筐子放在大路旁边。
我们看这个段落,

采采卷耳,不盈顷筐。嗟我怀人,寘彼周行。
我们现在不一定说这个所怀的人是自己的丈夫,但是是自己很珍贵的人。

我们看后面的的段落,和这个女主人的身份是不一样的。
陟彼崔嵬,我马虺隤。

我姑酌彼金罍,维以不永怀。

陟彼高冈,我马玄黄。

我姑酌彼兕觥,维以不永伤。

陟彼砠矣,我马瘏矣,我仆痡矣,云何吁矣。
我们现在看陟字就是攀登的意思,彼是那个是意思,崔嵬是土石山。

我们再注意一下这些特别的字,可以推定的是贵族,金罍,兕觥。罍这个是盛器。可以装水和酒,一般人是没有这样多的规矩的。
所以可以推定这个是士以上的人。

在先秦,铜和金不分的情况非常多。这些字要逐个查阅才行。我们可以认为是青铜器也是可以的。

兕。在古代的注解上面说是牛有一角,其实就是我们说的犀牛,兕觥就是犀牛杯。看见这个兕字,突然想起一句:兕虎相逢大梦归。

这里的三段,和前面的一句是有明显的区别的,前一句是说的是女人,后三句说是男人。一直的解释是说后三句是怀人的人所想象的表现。

前一说,女子采择卷耳想起自己的爱人,于是就放下筐子到大路上面去张望。

之后又转到另一个人的骑马攀登土石山,马的脚走不动了,于是把就灌在酒壶,可以慰藉我的离思和忧伤。

马儿登上山脊。马的眼睛就已经看不清楚了。于是把酒壶的酒倒在犀牛杯里面。让我的心不悲伤。

最后一章说马也病了,仆人也病了。所行的人是多么的忧虑啊。说句实话,其实当我看到这的时候,也觉得不得其解,可又不能说这个人就是采耳女子的丈夫,但最少我们可以确定的是这个男子是贵族无疑了。
征夫怨妇,是中国古代生活方式中的独特景观,也是中国古代 歌的独特景观。正如西方文学中崇尚个人奋斗的英雄一样,中国古代诗人十分关注由男女有别、男女分工而造成的男女不同的内心情怀。
男子汉不能无所作为,总得要做点什么,才会对得起祖先、子孙。孔子所说的三不朽(立功、立德、立言),是专对男人说的。立功既可以在庄稼地里、仕途上,也可以在疆场上。长期在外征战的汉子,被称为征夫。按人之常情,他们有刚强勇猛无所畏惧的一面,也有儿女情长英雄气短的一面。
照传统的观点,女子无才便是德。女人虽然主内,但女人缠绵悱恻的情意却足以感动诗人和刚毅的汉子。在那种嫁鸡随鸡、嫁狗随狗的年代,一个出嫁为人妻的女子,全部的希望和情感的依托,都在夫君身上。夫君出征在外,在家中守侯的怨夫不仅要孝敬公婆,养育子女,操持家务,还得把本该由夫君承担的担子承担起来。阿内心的幽怨、苦楚、情思、想象,除了自己之外,又有谁能体会得到?
好在儒家虽然歧视女人,认为唯女子与小人为难养也,但他们的诗教却不拒绝表达怨妇的内心情怀,在怨而不怒=前提下对表达女人的内心世界网开一面,因而形成了中国诗歌中的独特景观。也许,是他们真的体味过男人的一半是女人或女人的一半是男人的滋味?
如今的女人当中,恐怕再也找不到怨妇了,诗歌因而也失去了一个独特的品种。歌谣文理,随时推移。即使真有怨妇,她们也拥有广阔和自由得多的倾诉、排遣和表达的空间,与古时的女子不可同日而语。[

这个诗虽然简单但是开启了我们中国怀人诗的先河。
后来的杜甫《月夜》、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等等众多的作品都可以说是或多或少的受到了《卷耳》的影响。

思念是恒久的光,它从心里透出来,落到眼前的苍耳上。就苍耳来说,它物化成魂,进入人心思虑的海洋里,不再仅仅是凡俗世界里的苍耳。

自然和人,在这时刻,同时产生了双重意义,爱恋和寄托,物性和幻念。初读着《诗经》总觉得是那么艰深晦涩,可待真正用心去读时,却又发现它是最贴心的朋友。它用最质朴纯真的语言演泽着可贵的灵魂,里面大多数的诗歌为当时百姓传唱的民歌。

一唱三叹,不浮夸,不虚伪,不空洞。让我不禁概叹自己姗姗来迟,可恨终究回不到从前,却为诗中的每一缕精魂,每一丝爱意却都因为诗人的文字而地老天荒而感动着。。。
爱情,被它提了纯。至此不禁的想起汤显祖的“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

我想,无论于爱情中得到什么,是快乐、悲伤、痛苦,还是绝望,都能让人沉溺其中,不可自拔。佛说:“是法平等,无有高下。”

通观红尘,大概也只有在爱的世界里,才能真正地做到位平等,无贵贱、无高低、无功名利禄。
也许就是这种让人欲罢不能的炽热情感,用这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学形式以最纯朴的方式表达出来,其魅力千古不减!
我一定会用最虔诚的心来聆听与细品!这就是真爱久远之秘决吧。

以上就是今天这节的内容,有些语言是整理时自己的感慨,未必全对,还望大家多指正。。。

下面的是由述园掌门述一(翠微散人)先生做这一节的最后补充。

好,下面我来说几句。
1
、关于重温诗经
当我们惊叹于唐诗宋词的那种璀璨,我们不得不问一下:这是怎么做到的?

山有基、水有源、树有根,诗词文章亦不例外。我们顺着古人(也可以说所有的诗人)的脚步,从诗经开始到汉魏乐府,我们就经历了诗歌整个儿的发展进程,所以我们实际上与唐人宋人同步了,不再羡艳,不再自卑。

所以,我们现在做的事情就是回到诗歌的起点。让我们顺流而下。无论你是否读过,还是熟悉与否,这都是一种态度,一种净化。所以大家必须由虔诚之心,认真学习!
这项工程十分巨大。大家要有足够的思想准备。每个人都有上讲台的机会!

2
、关于“二南”
“二南”位列诗经开端,本身反映了编者的评价标准。它的特点是“思无邪”。
近来有人结合出土资料的考证,认为其中篇什虽源自民歌,但其实经过了贵族文人的再创造,成为彼此通信的主要形式。
如《关雎》  篇,虽被认定是“人类第一封情书”,却很可能周公与雎姬的简书。
《毛亨.诗序》曰:“关雎麟趾之化,王者之风,故系之周公。” 

这里的“君子”的界定是十分严肃的。是指核心权力阶层的人物。在西周指三公六卿和诸侯国囯君,总共“百尔君子”。

东周楚子僣王后,楚之士大夫一夜之间摇身为卿大夫,也可以称君子,“君子”一词始乱也。
故推之为周公,是有一定的道理的。

诗中的“雎鸠”,有人考据是白头雕,现在中国倒看不到到了。美国却很多见。

这种鸟,能三栖攻击,且“关关之鸣”,惟白头海雕。其在发情期之“关关之鸣”,攝人魂魄。
有一点要注意:
三百篇凡遇“鸠”,皆指“君子”。三百篇中的鸟禽,皆不实指自然界中的鸟禽,皆为代名词,代“君子”也。

下文的“黄鸟”也一样,都是贵妇人。至于“师氏“当为周官,而不是什么老师之类。
接下来,却是周公夫人与夫君的回信:《葛覃》。
朱熹诠

释此篇曰: “师,女师也。” 误也。。子,是多义词。一个字,在古代有两种以上的读音。而意思有三种以上:君子、孩子、女子。
女子适人,曰“于归”。
《卷耳》 仍然可能是周公夫人给夫君的简书。
其缠绵悱恻,的确开婉约诗歌的先河。
此篇当写于周公东征二年。思念中隐约有怨。所以,周公夫人发出
此信后,有所悔意,随即写了一封表示歉意的信,即下篇简书:《樛木》。

还有,那个“周行”。有人说是大路,有人说是大官集团。我不那样看。周行,当做漫无目的、信步走的意思讲,才通顺。

 先说,大路,那个时候凡:路:,都叫“道”。没必要用“行”字。
至于“周”,未必就一定是与周代有关。

 至于“采采卷耳  不满顷筐  嗟我怀人  置彼周行 ”这几句的确很像女子的口吻,但是后面分明又是“君子”的行径。两种不同身份容在一篇之内,虽有很多解释,但似乎不能令人信服。姑且存疑。

以上所说,皆我个人读书心得。不足为训。大家可参考之。

今天就到这儿吧。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