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牟复礼讲国学:从萨满到孔子

 Ran190 2016-06-29
儒是周代的武士,还是商朝的遗民,是文官,还是祭司?

孔子是儒,还是士?

他既没有成为权倾朝野的公卿,也没有成为合纵连横的英雄,虽然身材魁梧、勇敢坚毅,但终究是一个文人,如何在乱世之中成为一个“素王”?创造了远比任何一个帝王都要持久的文化遗产?

今日微信我们来听一听美国汉学家牟复礼先生怎么谈国学。微信内容摘录整理自牟复礼的代表著作《中国思想之渊源》(第二版)。

牟复礼(Frederick W. Mote,1922—2005),美国儒学学者、汉学家、中国学家、东亚学家。牟复礼的中文名得自《论语》中的孔子言曰“克己复礼”,与本名Frederick开头亦有谐音关系。其主要著作有《中国思想之渊源》《帝制中国:900—1800》,主持编写《剑桥中国史·明代史》,翻译萧公权的名作《中国政治思想史》等。

1943年在美国空军服役时,牟复礼被送往哈佛大学学习中文。1944年到中国,曾在成都、北平、天津担任军官。二战结束后,考入金陵大学(1952年和南京大学合并)历史学系,师从贝德士、王绳祖、陈恭禄等人,学习中国历史,1948年毕业,获学士学位。后返美国继续学习中国文史,1954年获华盛顿大学博士学位。1956年在普林斯顿大学任中国历史与文明学助教,1963年任教授,1969年创办普林斯顿大学东亚学系。
牟复礼(前排中立者)就读金陵大学时与房东谢家的合影

学人回忆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成名的汉学家之中,牟复礼教授是最温文尔雅的一位,不但说得一口地道流利的汉语,也能浏览古文,还能写毛笔字。他是美国东亚研究的重要拓荒者之一,将一个被忽略的学门,经营成为成熟而丰收的学术园地。就汉学的造诣而言,他超过费正清、史华兹、史景迁等人。与一般汉学家更不同的是,他不仅博闻多识,而且有儒者风范,卓然不群。
——汪荣祖


今天大陆年轻一辈的学人可能对牟先生一生的成就所知有限,但任何熟悉过去半个多世纪以来北美汉学及中国史研究变迁的人是不会不知道牟先生的贡献和地位。我在过去十几年中所见到在西方的中国学专家亦可谓多不胜数,但以人品,学问和见识三者等量齐观的话,能超越牟先生境界的恐怕是没有的。
——陆扬
牟复礼讲国学之从萨满到孔子
主讲:牟复礼
整理:王重阳

儒是前朝的遗老,还是“跳大神”的?

遗老的逆袭

儒这个词在孔子之前是什么意思,这个词在周朝时是否就已经广泛使用了。目前最有影响的说法是,儒在语义上有“柔”“顺”之义,指的是供职于周王朝的商朝遗臣。商在被尚武的周人征服之后,那些博学的商朝贵族屈顺了新的宗主,为其提供礼仪和治国的知识。儒和周的那些踌躇满志的士不同,他们没有权力,但他们在文化上有自我优越感,并且力图存续他们优越的文化,为此他们仍然秉持商朝传统的价值,并将其注入到新的王朝中。(被军事征服的人,要用文化反征服了。呵呵。)他们的知识是周朝不可或缺的,也是他们维持其地位和重要性的关键。所以,儒敬畏他们的传统,颂扬他们的知识,一点都不奇怪;而从他们的传统中衍生出一个以此为特征的学派也在情理之中。

萨满的传人

萨满是可以和众神及精灵沟通的男女,他们出现在很多中国文化的毗邻区域,如中亚和北亚,他们规劝君主和酋长如何行事。萨满在长江中下游平原的楚国文化中也很重要,这个北方商周文化的主要对手最后在公元前1000年被吸收到中原文化之中。但萨满却仍在中国的一些地区亚文化中不绝如缕。把儒看做是中原圣贤传统中转化后的理性化了的萨满,确实方便,但是我们却没有证据。我们甚至没有明确的证据认为商和初周时那些博学的政治顾问和礼仪专家就是“儒”,不过简明起见,权且如此。到了周朝,理性氛围更趋明显,王室的智囊团在国家和社会生活中扮演着越来越有影响力的角色。大概直到商朝晚期,他们仍然主要是神灵世界的和个人仪式行为的顾问,在礼仪中,他们的行为被视为效法着神灵。

儒在朝廷里是干啥的?
在孔子之前,儒所行使的职责相当于其他文明社会中僧侣担当的角色。在周代,他们的作用虽然缺乏宗教和宗教组织的支撑,但他们还是获得了带有神秘色彩的正统性和正当性,这保证了他们获得了与宗教相类似的权威性。

具体来说,儒的作用包括:

第一 祭司   制定诸位祖先神灵的礼仪关系,尤其是周朝王室、诸侯、其他领受周王封赏者的祖先。由于周人宗族认为周上承天命统治万民,并且对王室祖先具有责任;同时大多数诸侯国都分封给了王室宗亲,所以周王室的宗主权所具有的政治上的权威,不可避免地跟祖先崇拜结合在一起。

第二 天官   他们观测天象,明审季节,校制历法。历法是王室的特权,历算失准或误用都是欺君。不过,如果正朔失时或节气错乱,那也可能被看做是君主与上天不谐的明证,这确实会危及周的天命(Mandate)。因为此事关涉甚大,儒者必须进行专业的天文观测和计算,这就需要保存详细准确的记录。故而说,史官出于天官。

第三 顾问    作为朝廷的文官,儒者熟悉史故、成例、先人的智慧,因此他们充任史官、谏官、谋臣等等。儒能担当这些角色,靠的就是他们的智慧和对典籍的娴熟掌握。

孔子的这些事,你都知道吗?
1
他虽然是商人的后裔,其政治上的座右铭却是:吾从周。在周朝的力量衰朽已久、社会动荡和文化变迁威胁着周的国祚之时,孔子成了周朝政治秩序最伟大的捍卫者。

2
在周王国,士是武士。随着周王国社会的非军事化,儒作为臣僚,其重要性超过了日益沉沦的士。这个曾经跟儒形同水火的竞争阶层最后逐渐和儒融合为一了。孔子在精神上同时承嗣了儒和士,他本身就是儒士合流的明证,是文与武,两种精神的融合。

3
孔子是我们所知的中国历史上第一位自觉的哲学家。他为一个新的社会创造了意识形态的基础。

4
他的第一个创造就是私人讲学,孔子毕生都是一个学者。职业的教师和学校还没有出现。孔子不经意间成了第一个职业教师。作为鲁国最渊博的人,孔子担任着一个无足轻重的官,经常有人来向他请教,这状况愈发频繁,直到最后成了孔子的主业。他想来一定非常擅长,终于成了他的职业。他作为一个预备官员,实际却做了四十年的教师,他希望有朝一日能担当大任,但却无可作为,亦无所进展。在结束了十年的列国周游之后,他终于真切地明白了,他“真正的大任”永远也不会降临在他的肩头,教师才是他的天职。

5
孔子的第二个创造是确立了教育的内容、方法和理想。实际上就是精通多种技艺,但又不做螺丝钉。作为一种公共服务,教育是十分专门的,但孔子坚信一种更全面开放的技艺的学习。它包括研习经典,尤其是诗、书和礼等;对这些经典的研习既包括哲学层面,也包括实践层面,换言之,不仅仅涉及语言和文学,还有历史和伦理;但研习的重中之重则是什么才是为政的正途。除了研究经典之外,教育内容还有音乐和体育。 (这些教育都是为一个伟大的政治家或政治领袖准备的必要素质,而不是鼓励学生去做一个税务官或者工程师。)

6
孔子的第三个创造,也是最难评价亦最难解释的一个创造就是孔子的学生有各种出身,并且他把这当成一条原则。在他的数十名可考为真实历史人物的弟子中,只有两个是贵族,其他都是庶民,很多甚至出身卑贱。尽管在某种程度上说,孔子希望恢复周初的那种社会标准,但他却一直在破坏那种社会赖以维持的特权制度,这种制度保证特权者自动袭得官职,“君子”或者贵族子弟就是这样的特权者。(孔子创造了一种文化加冕的方式:孔子重新定义了“君子”,君子在他看来,不再取决于血统,而是取决于道德修养。这就为底层人民开启了上升通道。)

7
为什么暴君和政客们容忍孔子对规范和礼制的喋喋不休、斤斤计较呢?
因为,儒家虽然麻烦但值得信任。乱世之时,忠诚尤为珍贵。孔子的门徒所受之学首重忠与诚。另外他所教导的变革,不是通过革命,而是道德劝诫。(有话好好说主义) 所以他的学生对于现存社会秩序从不是眼前的威胁,也就比其他人更安全。

8
中国人没有发展出严格的规则来判定论证的有效性。孔子和他的学派对高度形式化的论辩不以为然,认为那是徒劳的巧言令色而已;他们更喜欢把建设性的辩论置于一系列具体的情形之下,或援引的一些自明的道理上,抑或人人遵从的家庭取向的伦理体系的绝对权威上。(辩论家自己也有处理不清楚的家务事啊)

9
孔子的任何主张都不能教条化、客体化为规范,法律的约束只是这些伦理基本原则的补充而已,对于这些原则,仁智之民皆可因时因地因人因事,循而行之。(具体情况,具体分析,才是儒家推崇的高级智慧。)

10
孔子的伦理体系的根基是世俗的,他所接受的伦理完全来自以家庭为中心的社会,个体的首要责任就是对家庭的责任,然后渐及宗族、乡里、国家、天下,而个体的责任也依次减弱。从家庭到天下整个层级结构都由天地的道德秩序和谐地统一起来。政治对孔子来说,就是伦理向社会的延伸。(脱离家庭的自由主义的个人,个体,是孔子眼里的野人,蛮人,需要好好教化。)

虽然关注世俗,但孔子并非没有宗教信仰。孔子的确宣称过他不教授关于怪力乱神的知识。但孔子告诫人们在祭祖和国祀时,要“祭神如神在”。“如”似乎有神或许不“在”之意,也或许指神未必一直逢祀必“在”,也或许是孔子在说自己并不知道神是否真的存在。但无论如何,祭祀须用敬。(神是否存在,神有什么性质,孔子把这些问题暂时搁置起来。因为现实生活更重要。)

中国的家庭本位的社会系统长久以来就形成了祖先崇拜,伴随形成的还有各种大众宗教和国家的偶像崇拜。孔子接受了这些事物,他没有创造什么存在于他处的天国,他所希望恢复的只是一个类似殷实太平的尧舜之世,一个人的文明时代。

他也追求不朽,方法是人要成为道德上的楷模,他的家人和宗族将牢记他(她)的声名和意愿,他(她)将因此而不朽。 

北大博雅好书
博识雅行   学知天下
北京大学文史哲事业部
微信号:boyabook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