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通用技术课的学生情况分析

 lztiandi 2016-06-29

通用技术课进行教学设计的一般步骤是:教材分析与学生分析→教学目标的设计→教学策略的设计→教学媒体的设计→教学过程的设计。教学后还要进行教学评价,然后对教学分析与教学设计进行反思、修订。

课堂教学活动有七个要素。首先,教学活动是为学生而组织的,没有学生就没有组织教学活动的必要,所以学生是教学活动的根本要素。

进行学生分析也是教学设计的第一步。在通用技术课教学中,应当从那几个方面对学生进行分析呢? 学情分析好像不是难事,我们在以前也做过。但实际上有些老师的分析并不到位,我们来看下面的例子。这是一位老师的起始课的学情分析:

“学生对技术有一些感性认识,但还没有上升到理论的高度。一般认为技术比较神秘,是技术人员的事情,与自己关系不大,因而参与技术活动的积极性不高。

学生的学习程度不一,1班、2班的学生高一录取时成绩比其他班要好,对这两个班要提出更高的要求。而在3班、4班、5班、6班学习成绩相对要差一些,在知识目标、能力目标上的要求可以适当低一些,但是在情感目标上对全体学生的要求都是一致的。”

第一段的分析十分必要。是切题的;

第二段的分析则没有必要。对于学生这方面情况的分析,主要是学生的技术经历,与技术的接触程度,接触过哪些技术,初中技术学习情况等,而不能以文化课的程度为依据。例如,从农村来的学生,在家是否参加一定的生产活动,学生是否有参加小发明小制作的经历等。

至于学生文化水平的分析、学习能力情况的分析,也是有必要的,但不是这一堂课,而是后面的需要考虑到学生学习技术知识、操作能力等时再做分析。

通用技术课的学生情况调查,除了要了解一般情况之外,主要应着重调查学生与学习技术有关情况。我觉得,需要调查以下几条:

1.一般情况 原来的学习成绩、学习能力、组织能力、活动能力等(原有知识水平可不调查,因为学习情况基本相同,应是已知的)。学习成绩、组织能力、活动能力情况在学生的资料中都有,不必专门调查。培养技术学习能力是通用技术课的重要教学目标之一,是我们要注意了解的情况,它是我们今后培养学生技术学习能力的基础。了解学生的学习能力要区分不同学科的学习能力,不能笼统地说学习能力,学生对不同学科的学习能力是不一样的,我们当然应该特别注意与技术学习有关的学习能力。组织能力与活动能力情况,一方面,对我们今后培养、使用学习骨干十分有用;另一方面也是我们培养学生这些能力的基础。

2.技术素养基础  高中通用技术课的教学目标就是提高学生的技术素养,当然需要知道原有的基础情况。包括原有技术课程学习情况、技术知识、技能水平、对技术的认识、与技术接触情况等。至于对技术文化的理解和技术思想方法的掌握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去一步一步去了解,仅靠学期开始的调查是了解不到的。这就需要教师在学生的提问、回答及技术活动中的态度、处理问题的方法中去了解。要及时将这些情况记入学生学习档案。

学生对通用技术课的认识及其变化,对技术的兴趣,也是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始终要掌握的情况。

3.心理素质与思想品质  有些学生的心理素质较好,敢于竞争,有种强烈的上进精神。也有一部分学生思想比较保守,显得过于胆小怕事,不敢大胆表现自己,有疑难不敢问,碰到困难缺乏毅力;有些学生遵守纪律、自制力强,有的贪玩好动,总喜欢做小动作,自制力差;有的学生细心谨慎,有的粗心大意;有的学生思想品质较好,有的学生有些瑕疵。这些都是我们在教学中需要注意帮助学生提高的方面。教师有些公认为好的品质,如细心谨慎,但是谨慎到不敢越雷池一步,这在技术工作中就会成为障碍,需要教学中帮助学生纠正。心理素质与思想品质的培养不是靠说教就可以奏效的,而常常是要在发生问题时,教师针对学生的不足进行教育,学生有亲身体会才能有效。这就需要教师对学生的情况有了解才行。要注意的是,对学生的情况要两分法,如贪玩好动,总喜欢做小动作的学生常常具有思维敏捷,常有新奇设想,喜欢动手等特点。如何发扬长处,避免短处是教师的教学艺术。

4.家庭情况  了解学生的家庭情况(包括家长职业、文化水平等),这不仅与学生和技术接触情况有关,而且与学生的对社会、经济等各方面的情况了解有关。这是因为,技术与社会、经济、文化等方方面面有不可分割的关系,学生这些方面的知识对学习是十分有用的。另外,家长的信息也是校外的教学资源。例如,我们可以组织学生对与某个问题有关联的家长进行采访,也可在某些教学活动中取得家长的协助。调查还应有学生家长对学生学习通用技术课的认识,这对我们组织教学,掌握学生对通用技术课学习态度都是有用的。

为了制定教学方案对学生情况的调查,不仅仅是开学时一次,而是要持续不断地进行。

要强调对学生情况的了解不是开学的一次调查的能得到的,而是要在教学的过程中不断地进行。在后续的情况了解中,要加上学生的学习情况,对以前教学内容的掌握,技术素养的进步情况等。

学生情况调查对教学有的放矢是非常有用的,如接触过自动门学生很少,教师要使用自动门来作为主要案例来讲,就不可能完成教学所要完成的目的。预设课时教案时要联系学生实际,寻找学生发展的“最近区”。(最近区:指离学生已有知识水平最近的教学方案)

我们这门学科的教师在实际教学中通常都是任教很多班级,而不同班级由于学生习性、班风等情况使的不同班级的学习氛围不同,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也不一样,因而在实际教学中应当针对不同的班级不同的学生尽可能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以前有句老话,备课就是备学生,那是指教师对教学内容比较熟悉的时候,被学生就成为主要的事。但是,对于通用技术课这样一门全新的课程,备学生仍然十分重要。了解学生,不仅要了解他们在学习这门课之前的情况,而且要继续了解他们的学习情况。通用技术课教师一般面对的班级较多,有时学生都认不过来。我们不能降低对自己的要求,要尽可能多地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

教育大家和心理学家曾得出结论:在同龄群体中,百分之九十的人智商是差不多的;经过教育,百分之八十以上的人可以达到优秀的成绩。但由于种种原因,只有少数教师做到了,我想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我们的教育工作者忽视或轻视了学生情况分析。大多数教师的分析只是从班级的学生人数,学生的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方面来分析等等。因此,我们老师必须重视学生情况的分析。

要确保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使他们有效地学得知识、提高能力、完善人格、获得发展,教师必须做好了解、分析和研究学生情况的工作。无论是了解,还是分析研究学生,都跟教师的理论素养和技艺方法水平有关。例如,是否承认学生具有认知的主动性?怎样看待学生的发展?就属于理论素养问题,怎样判断学生的学习水平,确认心理品质、性格特质以及怎样观察学生、跟学生谈话等,便属于教学的技艺了。

在教学中,特别在备课时应从哪些方面来把握学生的情况呢?教师比较关心的往往是学生的基础知识掌握水平,再进一步,则是学生的认知水平。然而,还应包括学生的学习策略水平和情意态度方面的情况。

关于学生认知水平的了解、分析和研究在学习理论中,“认知”有较广的涵义。一个学生的知识、经验(感性知识和体验),智慧技能(理解、应用能力)、动作技能和智力发展等,都反映了他的认知水平。学生学习的主要内容之一是认知学习。它必须以学生认知结构作为起点,故了解学生的基础知识和理解能力是教师的一项经常性工作。通过课堂教学观察,作业情况,测验情况等可以获得有关信息。把握全班的知识掌握和智慧技能水平,一般要通过对重要测验、考试的分析,了解各知识块和各级水平的失分情况(或得分情况)去把握。把握个别学生学习情况的有效方法是建立学生学习档案。学习档案中记录主要测验的主要错误、错误原因。这是一项颇费精力的工作,可以先抓两头建立部分学生的学习档案,并且发动学生自己记录。让学生建立和翻阅自己的学习档案,能有效地帮助他们克服学习的常见错误。

 

来源: 五中科创之花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