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普通高中通用技术教学分析

 lztiandi 2016-06-29

普通高中通用技术教学分析

引言:
一、高中课程改革的背景
随着世界课程改革的浪潮,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取得令人欣喜的成就。在全社会的热切关注和企盼下,国家教育部于2001年7月颁布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基础教育改革,是我国基础教育的一件大事,也是全社会的一件大事。记得《纲要》颁布的当天,《中国教育报》发表一篇题为《构建基础教育课程新体系》的评论员文章。文章指出:“《纲要》为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描绘了一幅宏伟的蓝图,展现了21世纪新课程的美好前景”,与此同时文章还强调:“新课程对学校、校长、教师提出了全新的挑战,要进一步转变教育观念,改革教学方法,树立体现时代精神的新的课程价值观、质量观、人才观,根治现行课程体系的弊端,是当前课程改革的根本要求。”现行的课程教育体系存在着两个不适,那就是:“一是不适应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要求,二是不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提到实施素质教育这个名词,咱们不得不想一想,素质教育提出已经几年了,可是如果让咱们真正的说一说素质教育的定义,还真不好说,记得咱们《大河报》的一位记者在郑大问到什么才是素质教育时,一位大三的学生是这样回答的:“咱们国家的素质教育就象三毛小说里的爱情,只能用心体会,不能用嘴说出。”这也不得不说现在素质教育仍然在我们每个教育人的心中,还没有真正付诸行动,原因很简单,就是因为选拔人才的指挥捧仍然发挥着作用。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在于教师的素质,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十分现实的问题是,新课程将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同时也必将改变教师的教学方式。这是为何进行课程改革的大前提。
关与在普通高中开设技术类课程的原因有两个方面:一是世界的,二是国内的。
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态势,加速了全球人才竞争,世界务国都把目光放在教育上。发达国家都积极开展课程改革,总的改革趋势是呈现出了一种趋同现象。飞速发展的社会实践证明,在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的今天,一个高速发展、高度发达的国家不仅要有领先的科学,还要有与科学发展相匹配、相协调的技术。正因为如此,目前风靡全球的基础教育课程改期中,加强和改进基础教育中的技术教育,已经成为一种世界潮流。世界绝大多数国家正通过增设、改组、强化技术类课程,来提高国民的科学技术素养,进而促进社会的进步、经济的发展和国力的增强。20世纪70年代的《学会生存》和1996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发表的题为《学习:内在的财富》的报告。该报告系统回答了面对信息社会、知识经济时代挑战的教育使命,确立了面向未来的终身教育的宗旨是“四种基本学习”,即四个知识支柱:“学会认知、学会共同生活、学会做事、学会生存”。传统的教育过分倚重了“学会认知”,然而教育瓣概念应谋求四个学会并驾齐驱,同时进行并进行四者的整合。这四个支柱中,“学会作事,学会共同生活、学会生存”集中体现了教育、课程回归生活世界的发展趋向。当我们的学生学会了认知、学会了共同做事、又学会了共同生活的时候,就能够在人类社会生活已经生存下来了。
提到这里我想给各位老师提两个案例:
一个是《扬子晚报》2002年6月28日载文《考前压力引发的一幕悲剧----成绩差的哥哥将成绩好的弟弟推下四楼》:据报道,高考在即,建湖县高三年级却发生的一幕惨剧:成绩落后的哥哥竟将成绩好的弟弟从教学楼四楼下推下,摔成重伤。
悲剧中的主人公王氏兄弟,在整整三年的高中生活中,除了吃饭、睡觉外,每天读书、上课的时间超过了15个小时。高考成了生活的终极目标。长期单调的生活模式及学习压力、心理压力,让心理脆弱的歌最终以一种极端的方式在考前将自己身上的全部压力引爆。面骊成绩直线上升的弟弟,他最后解脱与发泄的方式却是将弟弟从四楼推下,针后拿水果刀向自己剌去。
第二个是咱们鹤壁市的某中学的女学生,身高1.65米、亭亭玉立、如花似玉、品学兼优、才华初露,3月26日也就是这朵陷迎风怒放的鲜花却因厌考采取了自杀方式告知世人,下面是她自自杀前写的绝笔信。
亲爱的同学们:
当你们看到这封信时,我已经在天上了,也许你们会说我很脆弱,也许你们会说我不坚强,那对于我已经不重要了。希望大家不要为我而伤心,你们应该为我笑一笑。我走了,走得很从容。我再不用受考试的压迫,是的再不用。
我从心义祝愿你们考上一个好学校,别让我影响你们,我会在天上保佑你们!
其实是现行的应教育害了我!我喜欢上学,但讨厌考试。我只是一个考试的牺牲品面已。
班主任是个势利眼。我学习好时,他对我那么好。我的成绩下降了,他脸像一座长白山。就是他逼我走上了绝路。但这似乎不怪他,应试教育是以评分数评价学生和老师的,他也是身不由已。
唉!真舍不得你们,离开这个缤纷的世界。但我已经下决心要走了,到一个没烦恼、没有忧伤的世界去。也许数月你就会忘记我,但我永远也不会忘记你们!希望在我生日----8月22日的时候,大家都考上一个满意的学校。你们在学校里为我唱一唱“Happy Birthday To You!”我在天堂里谢谢你们了!我永远爱你们!勿忘我!
同学高某绝笔!
应试教育使学生固执地坚持“榜上无名,脚下无路”的信条,使学生的生活变得十分异常。这次惨剧只不过是在这促异常生活中爆发的一个特例,却给我们敲响了警钟:还有很多孩子,他们的压力虽然没有引爆,但带着这样的压力,他们还能走多远!
我们的学生生活在科学技术瞬息万变的时代,不断变化的新技术对人类生产和生活的影响越来越大。国际社会普遍认为,技术教育是未来社会成员基本素养的教育,是开发人们潜能、促进人的思维发展教育,是人人都必须接受和经历的教育。它不仅有助于提高学生对未来生活的社会适应性,提高生活质量,而且有助于激活内存于学生智能结构中的潜能,有助于部有技术学习特长而在其他方面有所局限的学生找回人生的自信,得到富有个性的发展。为了让我们的学生、祖国的未来得到更好更理想的发展,面对这样的问题我们不得不进行课程改革。
传统的教学模式以“传道、授业、解惑”为特色,强调教师的主导和学生的主体地位。这种模式的合理性在于课堂结构的严谨性、知识传授的系统性、教学评价的时效性,有利于培养学生严谨而理性的思维方式。但其弊端也是非常明显的,它在强调教师的主导地位时,往往忽视学生的片主性、选择性,不利于学求异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发展,特别是忽略了学生实践能力、人生规划能力、合作探究能力以及终身学生能力的培养,忽视了受教育者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发展,从而不利于学生健全的人文素养和健康的心理品质的养成,不利现代公民意识的培养。近些年来,我国教育工作者在借鉴国外教学模式和总结自己经验的基础上,对教学模式的研究和探索付出了艰辛的努力。吸取国外模式之长又具有我国特色的教学模式,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如山东杜郞口中学的“三、三、六”自主学习模式,以其具备的三个特点:立体式、大容量、快节奏;三个模块:预习、展现、反馈;六个环节:预习交流、认定目标、交流合作、展现启示、交叉巩固、达标训评而一时闻名;江苏洋思中学的“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课堂教学模式也一时闻名瑕耳。但是无论是哪一种教学模式,随着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社会对复合型人才需要更多,要求也更高,这些教学模式下培养的人才与现代信息化社会需要之间已表现出严重脱节,不足之处也日益突出,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封闭性  它忽视了教育教学与社会生活的联系,学生只注重书本知识的学习,教师只围绕书本口头传授,整个教学环节与社会实践严重脱节。老师认为自己所教即是学生所学,自己讲精了、讲透了,学生也就顺理成章地学会、搞懂了。这种想当然的直线式的思维方式反映出在教师的潜意识中存在着一种不言自明的教学信念,认为教学就是教师尽可能的对所学知训进行精细的、系统的加工处理,然后把最简洁、最便于记忆的结论呈现给学生。学生成了学习的机器,包办代替了本该由学生自己真实参与和亲身体验的丰富过程。
2,片面性  在实际的教学中教法死板,内容固定,评价手段单一,学生中间很早就流行着一句“考考考,老师的法宝,分分分学生的命根”之类的话,学生为分数而活而学,我们好讲究统一,教学也不例外,我们常见的有:统一的内容、统一进度、统一的要求、统一的教学方式、统一的评价标准,教学看似“大好河山一片红”,整个一个名牌方便面-----“统一牌”,作为教师的我们都知道,我们面对的孩子们在不同的领域中有着迥然的差异和不同的潜力,他们在学习的方式、途径上有着截然不同的内在需要。这样因材施教就因为教师的无视“个”的差异性而永远成了一咱令人向往却又无法实现的装好追求。
3,机械性  教师教学活动机械、呆板,教师强灌硬塞,学生则死记硬背,现在教师好多的,如果学生在“倾听”时生发一些疑问和困惑,倘若与教师教案中事先设计的问题恰好吻合,那么教师就近不及待地顺势将其引入预设的轨道;倘若学生提出疑问与该课内容关系不大,或者虽然与本课内容紧密相关但教师未作准备,那么即便问题极为精彩,教师也往往采取“冷处理”的方式弃置一边。
4,权威性  在咱们的教学过程中往往会出现以真理的权威的身份居高临下地介入课堂的时空领域,至于学生对即将学习的知识想不想知、知与不知、知之多少以及以何种方式去知效果更好,则很少过予以分析,至多也只是凭借经验想当然的加以猜测和估计,从而忽视学生个别差异性。
除此以外诸多弊端不一一论述,这也充分要求我们必须对现行课堂教学体系进行必要的改革。
二、通用技术
(一)通用技术课设立的背景
作为教师我们知道,改革开放以来的教育实践表明,在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中,一个国家或民族要屹立于先进民族之林,并始终立于不败之地,就不仅需要领先的科学,还需要与科学发展相匹配、相协调的技术,更需要具备现代劳动意识和现代科学技术素养、能适应以技术为基础的未来社会的生活挑战的广大劳动者。因此,在普通高中设置通用技术类课程,以加强基础教育阶段的技术教育,建立符合中国实际、体现当今科技发展需要、与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相适应,同时又具有一定弹性和开放性的技术教育体系,是一项重要而又紧迫的任务。
那么咱们首先要弄明白,什么是通用技术类课程?什么是通用技术?什么是技术素养?这个问题不弄明白,这技术类课程是开不好的。
通用技术类课程是在教育者引导下,学生综合运用已有知识和经验,亲自操作、自主探究,获得以技术劳动体验与技术素养形成为主的多方面发展的一个基础性学习领域。它是实施劳动与技术教育的主要途径,是普通高中的一门必修课。
技术素养是当代人的基本素养的结构性组成部分。关技术素养的涵义,国际教育学会认为,技术素养是利用、管理、评价和理解技术能力。也就是说,要求人应该能理解什么是技术、技术是怎样产生的、技术怎样影响社会、社会又怎样影响技术;能在日常生活中更为理性的评价产品和消费品,更具道德、更为科学地使用技术;能运用信息技术等技术去更好地学习、交流、工作;能将技术设计等技术知识融入自己的职业工作,从而更胜任自己的工作;能更好地参与技术活动,更好地参与国家和社会技术决策。
(二)通用技术课程的主要目标和特性
普通高中阶段技术类课程的主要目标是提高学生的技术素养,培养学生的敬业精神、创业初步的择业能力,发展泩的初步技术能力,为学生适应未来社会生活和终身发展奠定基础。高中阶段的技术教育应突出技术学习中的体验与探究,强化技术意识、技术理解、技术设计及技术操作,注重程序与方法、结构与控制以及态度与价值观的学习,其注重技术试验方法和技术学习方法的学习,以培养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未来公民。概括起来讲通用技术课程的目标为一个三维度目标,即:
1,知识与技能:知识是理论知识、实践知识和方法的总称;技能是主体在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经过练习而形成的某种任务的活动方式。通用技术课程的“知识”,与其他学习领域有些不同,表现在通用技术课程是一门立足实践的课程,是一门高度综合的课程,是一门注重创造的课程,是一门科学一人文融合的课程。至少应从三个层面来理解和把握。
一是技术领域的基本知识。这是学生将接触和需要学习的新知识,如技术的概念、技术的语言、技术的基本原理等;
二是其他学科的基本知识的迁移、运用和综合。
三是技术中蕴涵的人文方面的知识。任何一门技术在凝结为一定的原理、思想、方法的过程中,必定都携带着丰富的文化信息,体现着一定的人文特征。
对与技能,要求在“模仿水平”的基础上,绝大多数学生具有独立操作水平和多数学生具有熟练操作水平,并特别注重技术的交流与表达,注重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2,过程与方法:现在的学生是为明天的社会服务的,因而现在的学生能力要适应将一的社会,而过程与方法就是支撑学生能力形成的。能力包括很多,如动手实践能力、表达和评价能力、试验能力、发挥技术的决策能力、创新能力、终身学习能力等等只有是适应未来社会的能力都要进行合理的培养和养成。对过程应有两个方面的理解,一是技术学科的滓和探究过程,二是技术的应用和运用过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用技术课程标准规定的情感与态度有六条目标:兴趣与欲望、品质、意志和毅力、个性培养、技术洞察力和理解能力、技术意识培养。
在理解和实现技术课程目标时要把握以下几点:
第一是把握目标设计的人本观,不能只见技术不见,对技术中蕴涵的人文因素的领悟是一个重点。
第二是把握目标的整体性,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的目标是一个密切联系的三维一体的有机体,不能仅关注其中的一个或两方面,或是将其中的某一个目标作为实现其他两目标的附加品。
第三是把握目标落实的着力点。要立足与做中学、学中做,必须强调学生的全员参与和全程参与,每个学生只有通过观察、调查、模仿、设计、制作、试验、交流等活动获取丰富的操作体验,才能真正的获得知识和技能,才能改善情感态度,才能树立价值观,才能提高运用技术、运用综合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由于通用技术类课程实施具有一定的条件要求,且高中阶段学生具有不同人生追求和学习要求,因而高中通用技术类课程的定位以基础性、通用性和可选择性为特征
(三)通用技术课的开设
各学科新课程标准中统一设置学习模块。每一学科的学习内容上若干模块组成。模块之间既相互独立,又反映学科内容的逻辑联系。每一模块都有明确的教育目标,并围绕某一特定内容整合学生相关内容,构成相对完整的学习单元;每一模块都对教师的教学行为和学生的学习方式提出要求与建议。模块的设置有利于解决学校科目设置相对稳定与现代科学迅猛发展的矛盾,且便于及时高速课程内容;有利于学校充分利用现有场地、设备等资源,提供丰富多样的课程,为学校有特色的发展创造重要条件;有利于学校灵活安排课程,学生自主选择并及时调整课程,形成有个性的课程学习计划。
通用技术课程设9个模块,其中必修模块2个,为“技术与设计1”、“技术与设计2”,其余7个模块均为选修模块,分别是电子控制技术、建筑及设计、简易机器人制作、现人农业技术、家政与生活技术、服装及其设计、汽车驾驶一保养,每个模块2学分,教学时间为36课时。
必修模块集中反映了提高学生技术素养的基本要求,是学生学习选修模块的打电报。通用技术课程设置的2个必修模块之间呈递进关系,即技术一设计2是技术与设计2的基础。
1,技术与设计1:普通高中通用技术学习的导入模块,旨在使学生理解技术及其性质,经历一般的技术设计过程,在滓九年义务教育阶段中劳动一技术的基础上,形成具有校完整结构的技术素养。具体内容有技术及其性质、设计过程、设计的交流、设计的评价。建议在高中一年级第一学期开设。
2,技术与设计2:是技术与设计1基础上的必修模块,其内容具有典型的意义的专题性技术设计,它们是结构与设计、流程与设计、系统与设计、控制与设计专题具有速写的思想内涵和可迁移特征,实施条件也具有一定的开放性,是提高学生技术素养的良好载体。建议在高中一年级学完技术与设计1后开设。
选修模块着眼于不同学生的不同发展要求,其内容是必修模块在不同具体技术领域的延伸和深化,旨在为学生提供更为丰富、更为多样的技术实践的机会,提高学生反理论应用于实践的能力。通用技术课程设置选修模块7个,模块之间为并列关系,供学生在修习完必修模块之后根据兴趣和条件自由选择。
3,电子控制技术:以电挂生育基础设立的选修模块,主要内容有传感器、数字电路、电磁继电器、电控制系统及其应用。学生可以通过设计和制作电控制产品进行一些简易的技术试验,接触一些更具挑战意义、更富有趣味的技术问题,建设在高中二年级开设。
4,建筑及其设计:立足于日常生活和生产应用广泛的建筑技术而设立的选修模块,主要内容有建筑及其结构、建筑材料及其加工、建筑构造及其设计。该模块人文内涵丰富,实用性强,设计和制作内容简便易行,建议在高二或高三时开设。
5,简易机器人制作:基于计算机技术的学习平台,将机械传动与单片机的应用有机组合的选修模块,主要内容有单片机及其控制程序、单片机与控制电路、单片机与传动机械。该模块提供给学生运用当代先进技术和先进思想方法进行设计、制作,以解决实际问题的机会,建设在高二或高三时开设。
6,现代农业技术:以劳务为先进的、与日常生活联系紧密的现代农业技术的理念和方法,以及农业技术试验为主要内容的选修模块。该模块设置了可供选择的6个研修专题,它们是:绿色食品、品种资源的保护和引进、无土栽培、营养与饲料、病虫害预测及综合治理、农副产品营销。每个专题18课时,选修2个专题即可获得该模块的学分。该模块的专题选择及内容的确定考虑了城乡学校的不同情况及其实施的可行性,因此,不仅农村中学可以开设,而且城市中学也可以选专题开设,建议在高二或高三时开设。
7,家政与生活技术:以家政与技术的联系为基点,旨在提高学生未来生活质量而设立的选修模块。主要内容有家政概述、家庭管理、家庭理财、家庭保健。该模块紧贴学生生活,内容丰富有趣,高州要求低,建议在高一或高二时开设。
8,服装及其设计:旨在通过学生对服装及其认识、欣赏、设计及简单制作,增添生活情趣、提高生活品位、增强审美和造美能力的选修模块。其主要内容有服装与材料、服装与文化、服装设计,该模块蕴含丰富的人文性,同时又具有一定的技术含量。建议在高二或高三时开设。
9,汽车驾驶与保养:侧重于技术应用和实际操作能力培养的选修模块。主要内容有汽车构造与工作原理、汽车驾驶的有关法规、汽车驾驶技术、汽车例行保养。该模块提供给学生接触当代的技术产品、学习和使用具体技术的机会,具有科学与技术紧密结合可操作性强等特点,建议在高二或高三时开设。
修完必修的2个模块获得4个学分,是高中毕业的最低要求;完成必修的4个学分,再选修2个模块获得4个学分,共修满8学分是高中毕业生报考高等院校理工科、农科类专业的最低要求。
农村普通高中的学生在修学必修模块的基础上,可以结合“绿色证书”教育及其他技术培训获得“双证”;城镇普通高中也可以根据学生的具体需要和具体条件开设职业技术类地方或校本课程,学生通过选学职业技术课程一获得相应的学习证书。这些学习经历及其相应的证书作为高中毕业生报考高职院校及其普通高等院校理工科、农科类专业,进行资格认定的重要依据。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