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北京胡同老宅 - 来振环绘画作品欣赏之一

 朝花夕拾的书 2016-06-29
北京胡同老宅 <wbr>- <wbr>来振环绘画作品欣赏之一
      《北京胡同老宅》由来振环先生绘。来振环先生出生在古都北京,迁入新居前,曾在古老胡同中的四合院里生活了40多年。因而,他对北京胡同中的人文风情等传统文化,有着发自内心的笃深情感。他常常在繁重的教学之余,结合专业备课的需要和个人喜好,携带画具、相机,踽踽独行在他少年时代就非常熟悉的老街古巷中,寻觅和捕捉那些历经风雨沧桑,由故居老宅、药店当铺、门楼大树和大小四合院等怀旧情思元素构成的街巷胡同景观,并一一收入画中。这些透着浓浓“京味”特色的作品,既是作者对北京古老传统胡同建筑的客观描绘,也是作者对自身几十年老北京胡同生活产生的眷恋情感和温馨记忆等人生体验的记录。特别是对于那些已经消失或即将消失的胡同景观,这些胡同写生作品就更加弥足珍贵。 

北京胡同老宅 <wbr>- <wbr>来振环绘画作品欣赏之一
      草厂二条(一)  明称羊房草厂二条,地处崇文区西兴隆街路南,为一条南北略向西斜走向的胡同。

北京胡同老宅 <wbr>- <wbr>来振环绘画作品欣赏之一
      草厂二条(二)  此图是胡同的夏日景象。从建筑的地基高度,门前的台阶形状,及高低不平的路面,可知历史上此胡同曾是一条水道。

北京胡同老宅 <wbr>- <wbr>来振环绘画作品欣赏之一
      北京尚存的古老胡同  笔者在钢筋混凝土楼群中寻觅到这一古老胡同,极为惊讶、兴奋,急将其写生下来。一旦这些“古董”不日消失在楼的海洋中,这将是一幅珍贵的历史资料。

北京胡同老宅 <wbr>- <wbr>来振环绘画作品欣赏之一
      北京狭窄的胡同面貌  北京的老胡同大多狭窄,最宽不过5米,最窄不到1米,俩人相遇,只能错身而过。

北京胡同老宅 <wbr>- <wbr>来振环绘画作品欣赏之一
      日落黄昏的北京老胡同  古街老房,记录历史;街巷拆除,无限依恋;炎炎夏日,时近黄昏;回首追忆,速画日落黄昏的北京胡同画面。


北京胡同老宅 <wbr>- <wbr>来振环绘画作品欣赏之一
      胡同拐弯处  胡同看似尽头,拐弯后仍可以通行。

北京胡同老宅 <wbr>- <wbr>来振环绘画作品欣赏之一
      北京平民居住的老胡同  旧时在距离皇城较远的偏僻地区,住着许多平民百姓,他们居住的房屋大多破旧矮小,多数已成危房,现已划为城改重点。趁拆除之前的机会,笔者匆忙写生,以留给后人细细品味京城老胡同文化。

北京胡同老宅 <wbr>- <wbr>来振环绘画作品欣赏之一
      夏日的北京胡同  夏日北京日当午,胡同中人车稀少,强烈的日照,摇曳的树影构成一幅夏日北京胡同独特的风景。

北京胡同老宅 <wbr>- <wbr>来振环绘画作品欣赏之一
      北京胡同冬雪后的路面  北京老胡同路面旧时多为土路,偶有青砖碎石铺就,雪后车碾人踩,留下斑斑车痕脚印。

北京胡同老宅 <wbr>- <wbr>来振环绘画作品欣赏之一
      北京的死胡同  死胡同即为不通行的胡同。据20世纪60至70年代统计,北京有老胡同5000余条,其中死胡同200余条。死胡同少有车辆通行,环境安静,老住户多,随着楼房增多,死胡同在逐年减少。

北京胡同老宅 <wbr>- <wbr>来振环绘画作品欣赏之一钟楼前  钟楼在北京城区中轴线最北端,其前面是鼓楼。

北京胡同老宅 <wbr>- <wbr>来振环绘画作品欣赏之一
      北京典型的四合院(一)  北京老胡同中的四合院,传承着北京的古老文化。四合院中的东南西北都建有房舍,北面为正房,东西面为厢房,房与房之间有走廊相连。有的四合院分前后院,此图为从前院正房观其后院垂花门后的木屏门。

北京胡同老宅 <wbr>- <wbr>来振环绘画作品欣赏之一北京典型的四合院(二)  进四合院大门,向左拐可见正院二门的垂花门。

北京胡同老宅 <wbr>- <wbr>来振环绘画作品欣赏之一
      胡同尽头  胡同尽头是指北京死胡同的终端。北京死胡同较多,只有少数胡同有名称,如“牛肚子胡同”、“口袋胡同”等。大多数没有名称,但都挂有标志:“此巷不通行”或“此胡同不通行”。

北京胡同老宅 <wbr>- <wbr>来振环绘画作品欣赏之一
      自然幽静的小胡同  在喧闹的北京,很少见到如此幽静的胡同。墙皮剥落,墙砖袒露,台阶不整,不仅道出了胡同的久远岁月,还预示着不久的将来,这条胡同将发生新的重大变化。

北京胡同老宅 <wbr>- <wbr>来振环绘画作品欣赏之一
      胡同中的低矮民居  北京老胡同中的民房,有的雕梁画柱、高大敞亮;有的碎砖破瓦、低矮阴暗。无论其质量如何,都是北京老胡同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元素。

北京胡同老宅 <wbr>- <wbr>来振环绘画作品欣赏之一
      牛肚子院(长图治大院)  地处西城区阜成门内青塔胡同西侧一条死胡同内,因其形似牛肚,故有此称。

北京胡同老宅 <wbr>- <wbr>来振环绘画作品欣赏之一北翔凤胡同(一)  地处崇文区西打磨厂街路南的一条胡同。

北京胡同老宅 <wbr>- <wbr>来振环绘画作品欣赏之一北翔凤胡同(二)

北京胡同老宅 <wbr>- <wbr>来振环绘画作品欣赏之一琉璃厂东街  地处宣武区南新华街东侧,为一条东西走向的街巷。

北京胡同老宅 <wbr>- <wbr>来振环绘画作品欣赏之一
      前门外煤市街  明称煤市口,清乾隆时分南北煤市街。北煤市街又先后称煤市桥、纸巷子,1965年统称煤市街。地处宣武区前门大栅栏街道,在前门大街西侧,为一条南北走向的街道。

北京胡同老宅 <wbr>- <wbr>来振环绘画作品欣赏之一
      西打磨厂街  明代称西打磨厂,相传旧时多打磨铜器与古器的作坊,多旧式小店铺。地处崇文区前门大街北端,为一条东西走向的街道。

北京胡同老宅 <wbr>- <wbr>来振环绘画作品欣赏之一草厂胡同  地处东城区鼓楼东大街北侧,为一条南北走向的胡同。

北京胡同老宅 <wbr>- <wbr>来振环绘画作品欣赏之一
      安乐堂胡同  地处东城区地安门内大街北口路东。明代宫人有病送此处医治,病愈再供职。如不幸病故,送至净乐堂火化。

北京胡同老宅 <wbr>- <wbr>来振环绘画作品欣赏之一
      花市上头条(一)   地处崇文区崇文门外大街东侧,沿崇文门外大街由北向南并列排成四条东西走向的胡同,即花市上头条、花市上二条、花市上三条、花市上四条,这四条胡同均以花市大街命名。花市四条胡同向东延长,又分别有花市中*条、花市下*条胡同。

北京胡同老宅 <wbr>- <wbr>来振环绘画作品欣赏之一花市上头条(二)  图中左侧大门,原中科院院长方毅曾在此居住。

北京胡同老宅 <wbr>- <wbr>来振环绘画作品欣赏之一
      头发胡同  曾称真如寺胡同。地处西城区二龙路街道,宣武门内大街西侧的一条东西走向胡同。

北京胡同老宅 <wbr>- <wbr>来振环绘画作品欣赏之一
      南横西街  地处宣武区牛街地区,街道十分狭窄。图中仍依稀可见清朝民国时期店面建筑。清时北京城南南横街一带是汉族士大夫聚居的地方,袁世凯、康有为、谭嗣同、李石曾曾居住于此。

北京胡同老宅 <wbr>- <wbr>来振环绘画作品欣赏之一长巷四条胡同  地处崇文区前门大街东侧鲜鱼口路南的一条呈南北走向的L形胡同。

北京胡同老宅 <wbr>- <wbr>来振环绘画作品欣赏之一
      小石碑胡同南口   此图为小石碑胡同南口与烟袋斜街西口交汇处。地处西城区什刹海(后海)银锭桥以北,为一条南北走向的胡同。

北京胡同老宅 <wbr>- <wbr>来振环绘画作品欣赏之一
      朝内南小街  地处东城区朝阳门内大街路南,是一条南北走向的街道。为旧北京一条南北重要通道。

北京胡同老宅 <wbr>- <wbr>来振环绘画作品欣赏之一
      薛家湾胡同(一)  曾称西薛家湾胡同(关帝圣境胡同并入),地处崇文区珠市口东大街北侧,为一条南北走向胡同。西侧房屋门前设有高台阶,类似江南河埠码头,可印证此处历史上曾为水道。

北京胡同老宅 <wbr>- <wbr>来振环绘画作品欣赏之一
      薛家湾胡同(二)  画中临街宅门为“如意门”,如意门门楣两侧常刻有如意花饰,故取名如意门。

北京胡同老宅 <wbr>- <wbr>来振环绘画作品欣赏之一
      薛家湾胡同(三)  街上很静,人们站在树荫下闲聊,北京老胡同的夏日风景令人回味无穷。

北京胡同老宅 <wbr>- <wbr>来振环绘画作品欣赏之一
      船板胡同  旧时南面有泡子河,相传曾有过造船厂,故有此称。地处崇文区崇文门外大街路东,为东西走向的胡同。

北京胡同老宅 <wbr>- <wbr>来振环绘画作品欣赏之一
      铁树斜街(一)   地处宣武区大栅栏街道,与大栅栏西口相接的一条向西南倾斜的斜街。

北京胡同老宅 <wbr>- <wbr>来振环绘画作品欣赏之一铁树斜街(二)

北京胡同老宅 <wbr>- <wbr>来振环绘画作品欣赏之一
      清华寺小院  地处崇文区磁器口清华寺街东口北侧。走进迂回院路,仍依稀可见原清华寺大殿,但已破旧不堪。

来源;新浪一凡的小屋空间的博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