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孩子从6个月到三岁的绘本启蒙经历,没有理论分析只有案例

 长沙7喜 2016-06-29




言  


世界读书日时DrBing已经发过关于关于4岁前#阅读习惯养成#系列文章,相信你已经深刻地明白到养娃早期,“亲贤臣,远小人,近图书,远ipad”,可以为你以后节省多少补习班的钱和少操多少心(《家长忏悔:再给我次机会,从孩子生下让就把书当玩具!3-4岁阅读引导黄金期上路指南)。阅读习惯和阅读能力,一来是娃将来独立学习的根基能力;第二,也是娃对“专注力”的第一个早期体验。


系列文章讲的主要是理论,技巧,方法,说白了还有点太虚。刚开始亲子阅读的妈妈总会有点或多或少地不踏实,今天有请三位在亲子阅读上小有建树的妈妈,带你亲身感受整个阅读启蒙到阅读上轨的整个完成历程。


首先说亲子绘本的阶段性目的

4月~1岁 :    以视觉刺激为主
1岁~2岁 :   了解实践各种基本生活习惯

                   基本认知的培养
2岁+ :      以激发孩子的兴趣为主

                   建立各种规则

                   培养生活能力及学习习惯



上案例:



1
坚持,你就赢了

分享妈妈:cheng zheng


我是个热爱阅读的同志,从小父母是不加任何限制的任我买我想看的书,美好的阅读的时光一直是我非常美好的童年记忆。从儿子出生后,我开始折腾各种育儿心经,我的第一本绘本理论入门书是松居直的《幸福的种子》,从此踏上绘本之路。我介绍的绘本类,包含了各种接地气的图书,以及一些大家耳熟能详的绘本类。


接下来,以倒序方式来介绍我的亲子阅读的绘本及方法:


一、2岁~3岁(至今) :以激发孩子的兴趣为主+建立各种规则+培养生活能力及学习习惯


孩子此阶段的的自我独立意识开始萌发,有自己的想法主意,和家长的“冲突”也会由于独立性的提升而开始增加。因此在这段时间内我首先让他能够自理(衣食住行的基本自理能力OK),在此基础上注意建立一些规则,他可以在规则范围内自主的选择最重要的是让他在情绪控制能力上有提升,在发生家长和孩子的想法不一致时,大家如何达成共识。兴趣的激发是基石,一切的无痕教育都是从他喜欢的事物出发,寓教于乐


《托马斯小火车》:情绪培养

三岁的孩子,给我明显的感觉就脾气渐涨,不顺心意的时候,还不知道如何控制情绪或者如何处理,喜欢通过大声喊叫来发泄不满。

由于儿子超喜欢火车类的玩具,家里的车子基本上都是托马斯、詹姆士、梅西、爱德华一类的托马斯小火车人物。所以我买了一套情绪培养类的托马斯书籍。比如,《托马斯不要坏脾气》。故事从托马斯怎么会有坏脾气开始,然后讲了坏脾气造成的后果。最有意思的是,书后半部分时让小朋友找生活中自己也会发脾气的场景,以及发脾气时会有哪些做法,通过贴星星、贴红旗,剪火车面罩等游戏来帮助小朋友了解什么时候自己会发脾气,发脾气时应该怎么做。

《贝贝熊系列》:各种情绪培养,生活习惯,规则遵守

此套书是通过一家五口熊的各种生活场景来表达生活的方方面面。里面的每个熊都有自己的缺点和有点。比如,《谁的错》就通过花瓶砸碎后小熊互相争吵,而父亲来解决问题入手,告诉孩子解决问题要从行动开始。

讲故事为了将来阅读打基础,而阅读是为了将来思维能力打基础。所以在讲故事的时候,讲述的过程,引导的方式也是很重要的

1、培养“听能力”:在讲完某一句话之后,会让孩子对句子重复,或者让他讲故事给其他家长听
2、锻炼思维能力:提问什么,为什么,注重因果等逻辑关系的表达
3、逆向思维:会适当提供”假如...“,让孩子逆向思维一下

还有“演读”情景表演,我的情景互动,就是通过买一些小的手指玩偶或者手套玩偶,搞个小舞台,表演给小朋友看,或者让他一起参与表演。

待孩子对故事内容熟悉后,碰到一些对抗的场合,我就会提及绘本中的人物和他们的做法,给予儿子正面的提醒。(虽然也不是每次都有用,教育不可能立竿见影,一定要相信时间的力量)

《什么是什么》:科普类的读物

孩子到了喜欢问为什么的年纪。兰海有句话很深得我心,当孩子问”是什么”的时候认真回答他,“为什么”的时候耐心解答,到了青少年时期,说“凭什么”的就会少很多。


所以,我希望他能保有对这个世界的好奇心,而家长也能给予很好的回应。儿子对车子很喜欢,对修车厂很感兴趣,所以我给他买了这套书,里面有各种适合低幼儿童的为什么的回答,主要以现象为主,还未到阐述机理的阶段。


现代的小孩,还是多培养一些科普常识。除了给他看书,参观修车厂以外,我也带他去火车博物馆一类的地方,多刺激刺激他的兴趣点

十二生肖的故事蝈蝈和蚂蚁、狐狸和乌鸦、猪八戒吃西瓜:传统文化的了解



很多绘本都是国外的,我儿时的记忆都是中国的连环画,所以想让孩子也能接触点中国的绘本,所以有了这些和传统文化故事相关的中国绘本。

孩子还蛮喜欢蝈蝈和蚂蚁的故事。现在是秋天,他好几次在在散步的时候问我,蝈蝈是不是要饿死了,因为它夏天只在唱歌不像蚂蚁在夏天为冬天储备粮食。(这宝宝的想象力!)


二、1岁~2岁半 生活习惯及认知能力的培养

《大卫不可以》:行为习惯的培养,个人超喜欢这套书

大卫是个骜不驯的好奇孩子,什么都想尝试。把墙涂花,打破碗和花瓶,光屁股光脚乱跑,洗澡玩水战,将一切东西敲得叮当响,睡前发上了人来疯。因为有着相同的体验,所以儿子看到大卫做这些”不可以“的事情时,会哈哈大笑,有共鸣。


其中的很多场景,父母可以引导着孩子思考为什么大卫会有这么多的”不可以“,解决问题的方法又是什么。

《噼里啪啦系列》:生活习惯培养


这套系列是翻翻书,主要围绕生活习惯来讲述。通过三个正面形象河马、小猪、小老鼠 VS 反面形象小鳄鱼,来讲述故事的。挺有趣的一套书,儿子有段时间非常沉迷:拉粑粑以后怎么擦屁屁,刷牙要上下左右都刷刷,见面要说你好,如何洗澡等等。


《黄色的是蝴蝶!》《从窗外送来的礼物》:颜色的认知,好奇心培养

五味太郎的书很有趣,以上的2本是洞洞书,比如《黄色的是蝴蝶》以小男孩抓蝴蝶为主线,每本书上有个蝴蝶形状的洞,洞内的下一页的颜色是黄色。但是每翻到下一页,才发现洞里面的黄色实际上是橘子、鸡蛋、小花、小母鸡等等。每次讲这本书,我的问题还没问出来,儿子就会说“这个不是蝴蝶”。

《我的后面是谁呢》:方位的认知

对于空间位置的讲解,这本书很到位,每一页会有一个动物,动物的前后左右的其中一个方位会有另一个动物的局部身体出现。孩子在猜动物的过程中,也会慢慢的知晓上下左右的概念。



三、4个月~1岁 真果果视觉挂图全套+早教大卡片全+布书+小兔子米菲


《真果果视觉挂图全套》:婴儿视觉刺激

黑白图片是新生儿视觉刺激的最佳选择,此时孩子眼里只有黑白的颜色,还没有发展出彩色系的感知。因此,以简单的图形进行视觉的刺激,棋盘、靶心、波浪,这些都是宝宝感兴趣的经典图片。

《早教大卡片全》认知+听觉刺激

各种水果、动物等的大图展示,颜色鲜明,图片内容直观,还配了朗朗上口的儿歌。

有过这段时间养孩子经验的人都了解,婴儿不喜欢躺着,喜欢被竖着抱,这样他们的视角会更宽广,移动的物体让他们有新奇感。但是他们的脊椎还未发展完善,最好还是横着抱。因此,我把卡片一块块穿起来,挂在客厅和卧室的墙壁上,抱着孩子的时候,一侧手臂调高让他在视觉上可以看到这些图形。还有一种双赢状态,大人坐在沙发上让孩子躺在腿上,他在视觉上可以看到图形,家长就背诵卡片上的儿歌给他听


我到现在都能记得关于小企鹅卡片上的儿歌:“小企鹅住南极,黑礼服来白衬衫,一摇一摆真神气”。儿子去海洋馆,感兴趣鱼类生物没几个,小企鹅馆这里到时停留玩耍了很久,或许有潜意识的印象在脑海里。

布书+《小兔子米菲》:步入绘本世界

孩子可以坐起来之后就开始玩布书,撕不烂啊。儿子属兔子,所以就从小兔子各种故事入手,和他讲爷爷奶奶,和星星玩耍,过生日等各种故事。1岁之前的阶段基本上是各种抱孩子姿态 + 复读机一般的念叨。让图形刺激他,多听听声音,多肢体的接触。


最后,总结一下,给孩子的书,不在于多,在于合适;方法花样不用很多,关键在于从一而终,能够将书里的内容渗透在生活里(还是那句话,坚持,你就赢了)



2
深入玩转绘本 

分享妈妈:Y Wong 心理咨询师


谈一谈具体的亲子阅读方法。

鉴于其多样性和良好的互动基础,绘本实际上可以用来干很多事情。扔给孩子自己一个人看实在是一件很浪费的事


一起阅读绘本的基础方式由家长朗读文字部分,小孩阅读其他内容”是很好的一种亲子阅读方法。


进阶一:角色扮演

倘若遇到了孩子爱不释手的绘本,接下来就可以在重复讲的时候尝试一些新的方法。


角色扮演是一个很好的方式,只要家长愿意投入其中,效果是很好的适合角色较少对白较多的绘本,比方说这本:《假如狐狸和兔子互道晚安》

或者这本《别让鸽子开巴士》

角色扮演的好处是小孩能够融入其中,学习体验身为不同角色状态下的情感,有助于建立小孩换位思考与共情的能力。而好的绘本不单只能够对小孩有帮助,对家长本身也有意义。以《别让鸽子开巴士》为例,当身处读者位置的时候会感到鸽子的胡搅蛮缠,但当身处鸽子角色的时候,则能够深切体会到想要而不能的种种煎熬和痛苦。


进阶二:绘画创作

这是在跟小孩讲《洞》的时候用到的方法。


这是一本很特别的绘本,在我看来里面的内容可以写几篇长长的心理分析。而故事、画面和文本却是非常简单的。尽管大家对这本故事书的评价差别非常大,但小孩普遍对于拥有一个“洞”这件事情特别兴奋,很愿意和我探讨倘若自己拥有一个洞时自己的计划。于是我鼓励他们画下来。

当阅读过程中出现了对于孩子而言特别重要的人物或者意象,进行自己版本的创作是一件很好玩且富有意义的事。


进阶三:故事再创作

上面的内容其实已经涉及到让小孩创作的部分了,接下来可以进一步鼓励小孩对绘本进行再创作,比方说修改不喜欢的情节、续写故事的后续,这样的话小孩就会开始有自己的世界。这个世界对儿童而言是非常重要的,将带领儿童过渡到更后期的发展阶段。更为关键的是,父母需要在这个世界里面拥有家长应有的位置,不然这个世界就太孤单了。


最后,我想再强调一下,正如亲子互动的方法有千百种(找到适合自己的),绘本的阅读方法也可以有千百种。身为家长一方面可以学习借鉴,另一方面切记不可僵化思维、贪图一劳永逸的最佳答案。一个人的人格是随着时间而流动变化的,儿童在成长期间变化尤甚,虽然这时常让家长筋疲力竭,却也是养育儿女有趣之处,希望各位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外公外婆能好好享受,与自家小孩共同成长。


3
被绘本深深打动 

分享妈妈:路易妈妈


我们家孩子2岁的时候被一本有缘的绘本深深打动了,这引发了我的一些反思,绘本阅读也有高峰体验。于是我决定分享一下这份缘,以及这份难以形容的触动。


要说这绘本阅读的高峰体验,不得不先回顾一下小路易的绘本阅读之旅。路易的绘本起步并不早,快2岁才开始关注故事性,才开始算是步入正轨。相对于安安静静待那看书,他更喜欢运动,相对于被动接受信息,他更喜欢主动控制局面,可以说,路易的绘本之旅是他自己走出来的,我们的影响力微乎其微。


最早的一套书是《小熊宝宝》,讲的全是小宝宝生活相关的事情,吃饭睡觉刷牙洗澡什么的,1岁左右小宝宝的生活就是围绕这些主题转的。


路易对这套书接纳度很好,能专注地看和听,学会了翻书,也学会了自己拿书看。妈妈把这套书录了音,当背景音乐常常播放。至于路易的理解程度,他不太理解故事内容,也不太认识里面的小动物,很少指认,我觉得他更多地是在听语言。(这本书到现在起码有一年没看、听了,但里面的句子很多他还记得,比如收拾东西的时候,他会说:“收起来,嗨哟哟!”)


再后来,他开始接触英文原版绘本,主要是一些韵律节奏方面的,没有什么故事性。小宝宝看书是重复精读的,妈妈只提供了卡尔爷爷Eric Carle的几本,不仅讲绘本,妈妈还录了音,和原版音频一起给他磨耳朵。 就这几本精读,路易还是有偏好的,他最喜欢的是brown bear brown bear what do you see,因为这本画面最简单,每页就一个带有颜色的动物,没有那么多花里胡哨的背景。


这时候路易喜欢指认了,翻开一本书才不管你说什么,人家指指这个指指那个,完全打乱你的节奏,强调故事性是毫无竞争力的,只有妈妈嘴里流淌出的韵律才能降伏他。这样的时刻,只见他聚精会神地看着妈妈,留下一只停在半空中忘记指认的手指。看他对知识兴致勃勃,我们改变了策略,找来收藏已久DK出版的幼儿百科全书《第一套头脑体操书——玩具》


这书很大一本,每页是一幅内容丰富的场景画面,旁边有一些从场景里挑出来的缩小版物品,让你到画面里找同样的物品。书里绝大部分物品路易都不认识,我们本不想这么早提供给他的。


果然这书很符合路易的学习方式,看书的过程可不就是他指认、我们回答的过程,生活中他也是时时处处把我们当做“物品名称朗读机”。他会挑选画面里他认识的物品来问我们,也很擅长找到一旁的缩小版物品,同时指认表示这两个是一样的。这本书他看了大半年,有几个月几乎只看这一本。每次他从生活中认识了新物品,如果这本书里也有,他能发现并识别出来。这本书算是伴随着路易成长,见证了路易的知识面积累。  


我们并没有放弃继续尝试绘本,直到发现有一种绘本可以兼顾指认和讲故事,是那种每页都有一个重复元素,且处于非常突出的位置,一眼就能看见的,比如《是谁嗯嗯在我的头上》

这本书是买来给他强调粑粑用的,没想到有意外惊喜。故事超级简单,一个鼹鼠从土里钻出来,正好一坨粑粑落在他的头上,他很生气,开始找这是谁的粑粑,找了好几种动物,他们都拉粑粑给鼹鼠看,证明鼹鼠头上的粑粑不是自己拉的,直到最后找到元凶,鼹鼠以牙还牙。  


敢情这故事就是由各种动物的粑粑串起来的,难怪每页的粑粑都画得那么明显,路易只见粑粑不见其他。他指着一个粑粑,妈妈正好边回答路易的问题,边就把故事讲完了,一箭双雕。有的粑粑画得那个传神,有半空中正下落的,还有拉一半正在拉的,路易敏锐地观察到这些细节。故事讲完,他还指指自己的屁股,表示自己也拉粑粑,哈哈,目的达到了。至于书里最后以牙还牙的部分,他还不能理解,我们也没有去强调。  


这本书有好几周占据路易选书排行榜第一名,每次他都先选这本,如果妈妈拿了别的书,他也要求讲这本先。于是,从这本书开始,选择读什么,什么顺序读,全权交给了小路易。


还有一本类似的书叫《小黑鱼》,故事性也非常简单,每一页都有主角小黑鱼的身影,藏在不同的角落里。路易给自己定的任务,就是把每页的小黑鱼找出来,玩藏猫猫游戏,再指指画面中突出的大龙虾、怪鱼、海鳗等小黑鱼海底历险之所见,妈妈就一边回答一边把故事顺便讲完了。


兴趣也是非常好的引导工具路易最喜欢车,和交通工具相关的绘本自然不会放过,比如《小兔子去旅行》《蜡笔小黑和神奇的朋友》。他不仅要指认交通工具,还要把交通工具各个部件也指认一遍,认真地欣赏。路易还对钟表很感兴趣,《小兔子的一天》也喜欢得不得了,在每页里找钟表。  


还有一类路易喜欢的是贴纸书。本来没打算让他玩贴纸,朋友推荐了一套《我爱贴纸》,每本有250个贴纸之多,内容也非常丰富,跟百科全书类似。我决定尝试,挑了其中4本路易比较熟悉的领域,果然很对胃口。不过,他显然不能贴到“正确”的位置,人家正处于乱贴的阶段,除了指认,练的就是贴这个动作而已。怎么把贴纸弄下来,怎么把粘在手上的贴纸贴到书上,这是需要精细手部运动能力的。  到目前为止,路易对绘本的吸收在于,兼顾部分感兴趣的细节和部分故事情节。


至于那些别的小朋友很感兴趣的经典绘本,那些离路易的生活和兴趣相对遥远的美丽故事,没有一个入得了路易的法眼,直到碰到这一本书。这是一套书叫《可爱的鼠小弟》,我第一眼看见它的时候没看出来有什么特别,和其他花花绿绿的书比起来,它很朴素,简简单单的白纸铅笔画。它把各种动物的大小对比画得很明显,小老鼠就画得很小,一张大白纸上其他地方都空着,而大象就画得把整张纸都装满了,耳朵还装不下越出了纸的边界。  

路易完全沉浸在故事情节里,沉浸在这个和自己几乎不相关的故事里。妈妈明白了,不是路易不喜欢故事,是那些书画得太乱太复杂,他没看懂。妈妈开始反思,之前提供给路易的绘本还是太难了,那些专家们或妈妈们推荐的2岁之前、甚至1岁开始宝宝就能看的书,绝大部分都超出了路易的理解力,尤其对于一个对语言表达关注较晚(1岁10个月才开口说话)的宝宝来说。  


是的,宝宝能从一本书里看懂一些细节或部分故事,宝宝能对眼前这本书投入关注而不是跑开玩,就算是宝宝能看这本书了。但是,这种半懂不懂地看,和完全地理解一个精彩的故事,宝宝的体验是不同的完全沉浸在故事中的那种专注,完全理解一本书所带来的成就感和喜悦,当你真正看到它们呈现在宝宝身上,你会多么地后悔,因为你的“急功近利”,过早地提供超过宝宝理解程度的书,而剥夺了宝宝的巅峰体验。  


其实大人也是一样的,一本半懂不懂的书,实在是令人很无趣很受挫。而一本书如果你不仅完全理解其内容,还看到作者的思想精华,和作者进行思想的交流辩论,还能看到作者的局限性,有选择地吸纳进自己的体系,你的阅读体验是完全不同的。  


我看过鸟居昭美《培养孩子从画画开始》,作者是个很懂孩子的人,此书不仅提到画画,不可避免也提到孩子生活的其他方面,可以判断出作者的水平。一开始就给孩子提供简单的白纸和黑色铅笔,不要那么早提供颜色,不要那么早教他们写字,不要那么早教他们去模仿着画形象,他们根本没到那个阶段。  在没有文字之前,人类就是通过最简单的涂画来表达自己的,慢慢地才演变出象形文字,演变出文字,人类开始驾驭更复杂丰富的画面。孩子的成长就是一定要走过人类发展的历史,在不太能充分表达自己的阶段,用图画来展示自己的内心世界。一个人类的胚胎,其发育过程正是走过了生命的整个进化史。  


而绘本都是大人画的,包括经典的获奖作品,那些绚丽多彩的颜色,那些丰富唯美的画面,以及那些吸引宝宝的互动小机关,统统是大人的角度,它们能吸引宝宝的关注,但它们无法令宝宝专注,因为宝宝的图画世界压根不是这样的。当然,不是说那些绘本都不值得看,我完全不是这个意思。我想表达的,仅仅是宝宝也可以获得阅读的高峰体验,不是说不能完全理解的书就不能看,就没有收获。大人也不是每本书都有高峰体验,读书可以有很多种目的。


这些国外引进的绘本,为孩子的精神世界提供了丰富的养分,这些作者是在真正为孩子做贡献,而不像国内的绘本充满了说教。要求每本绘本都达到让宝宝高峰体验是不现实的,最大程度利用好现有的资源才是理性的选择。何况,哪本绘本好,哪本绘本适合你的宝宝,在怎样一个恰到好处的时刻,一本书怎样触动了你的灵魂,这是一个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事情,是一种可遇不可求的缘分。  


路易之所以在这个时候,被这样一本书引入故事情节,除了这本书画得适合他的理解力,还有可能更重要的别的原因。这一两个月,路易进入了语言的爆发期,词汇量从最初的几个,猛增至现在的一两百个。当初那些天天指认的物品,如今全部变成了他的主动词汇。不仅仅是名词,动词、形容词也进入了他的体系,四个字的也会说了。这恐怕才是路易听懂故事的最关键因素,而鼠小弟只是一本出现在对的时刻的、对的书,包括我前面提到的所有书名,只是和路易有缘分的书,肯定不是别的宝宝都喜欢。


2岁开始意识到自我的独立性,是另一个关键因素。在这之前,宝宝的关注力主要在自身,和生活相关、和自己有关系的元素,才是他们关心的。而有了独立自我,区分开自己和他人,他们开始感兴趣那些“别人的故事”。自鼠小弟之后,路易对故事性入门了,我给他讲其他的绘本,虽然画面复杂、故事情节不全明白,路易很明显比以前更能专注,更少地打断控制,妈妈很欣慰地看到路易成长了。孩子的成长从来都是阶梯式的,鼠小弟只是一个催化剂。


路易最近喜欢《米菲哭了》,讲到米菲找遍了所有地方、问遍了所有人,还是没有找到小泰迪,她伤心地哭了,路易摸摸米菲的脸,凑过头去亲亲米菲说:“米菲哭得好伤心,宝宝亲亲米菲,哭一会就不哭了。” 我们怎么对待孩子,孩子就用同样的方式对待别人



讲了无数遍的《想吃苹果的鼠小弟》,今天路易发现一个妈妈从没注意到的小细节,指着一幅图说:“小老鼠受伤了。” 妈妈在路易的提示下一看,鼠小弟学犀牛撞树后,一屁股摔倒在地上,脸上还画了一个x表示受伤了(之前模仿小鸟猴子什么的都没有受伤),这才引出海狮来关心询问。原来妈妈没有完全看懂,孩子对细节很敏感



为了帮助路易处理情绪,平时给路易讲绘本的时候,路易妈妈比较强调讲解书中角色的表情、动作和语言中的情绪,识别情绪是处理情绪的基础。比如有一本绘本叫《鸭子骑行记》,如果只讲谁做了什么这个层面,其实挺枯燥的,但如果细细品味每个动物的每一个表情、每一个情绪状态、心理的想法、以及情绪变化的过程,就会发现这是本非常精彩的书。



八个月前(1岁10个月)才开口说话的小路易,如今(2岁6个月)已经能给别人讲故事:“街边的红绿灯迷迷糊糊的,只有黄灯一会儿亮,一会儿灭,好像在打瞌睡。东边的天空渐渐发白,黎明马上就要来了。”


听多了就会了,而且会在实际生活中应用,绘本阅读的力量很强大。  



结  

今天就分享这三位妈妈的经验,在这个不间断的几年里,每天十来二十分钟的点点滴滴中,就自然地会看到孩子在理解力,观察力,思维力,表达力上的质变,小学入学的时候,和其他娃拉开的其实已经不是一光年的距离啦。


所以“起跑线”,真的不是报了一些什么班。




|这是DrBing公众号第289篇文章|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