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我对通用技术课程实施的认识、作法和体会

 lztiandi 2016-06-29

我对通用技术课程实施的认识、作法和体会

海南华侨中学特级教师 徐道安

 

 

  当前,我国新一轮课程改革正如火如荼地进行。在这次课程改革中,通用技术成为普通高中学生必须经历的一门课程。我作为一个改教通用技术的物理特级教师,作为普通高中新课程的具体实施者,经历了近两年的课改风雨之后,回过头来反思,谈谈对通用技术教学的认识、作法和体会。

  一、认识

  1、开设通用技术课程是从民族整体利益出发,淡化“考试文化”,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创新型国家建设的迫切需要。

  当今世界科技迅猛发展,并引发全球经济格局深刻变化,中华民族面临重大机遇,同时也面临重大考验,创新能力成为中国发展的瓶颈,“考试文化”成为中国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障碍中国的“考试文化”使教育价值观全面扭曲和异化,这种文化以高考为核心,把教师与学生机器般地组织起来,使之日夜运转,唯见考试,不见教育,其结果是我们的后代背书可以,动手不行,创新更不行。在当今这个趋向一体化的世界上,我们中国人勤劳而不富裕的原因是什么?是我们的发明、创造较少,我们拥有的“知识产权”较少。可能有人会说,高中的科学课程不可以引导学生创新吗?可以,但力度不够,科学主要回答“为什么”,而技术要回答“怎么做”。有人看不起学习技术,殊不知,技术课程与科学课程相比具有更强的综合性和实践性,更贴近“动手”,贴近发明、创造。而发明、创造是建立在各门学科知识之上并把这些知识融会贯通的结果。有人看不起学习技术,归根到底是技术在中国未纳入对“读书人”的评价,科举时代没有,应试教育也没有。

  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创新型国家需要高中生具有创新能力,需要在高中阶段开设通用技术课程。创造、发明不会从天上掉下来,只有高中阶段有小发明,将来才会有大发明,我们的民族才会有希望,而“死记硬背”应付考试只能在“考试文化”中“锅里争汤”,开设通用技术课程就是要使高中生被“考试文化”束缚的心灵重获自由,把他们引导到创新上来,促进国民整体素质提高,为建设创新型国家,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作贡献。

  2、开设通用技术课程是以人为本,使高中生在选择中学会选择,在主动学习中实现有个性的全面发展的迫切需要。

  一个和谐发展、能适应现代生活的人,不仅要懂得系统的科学知识,而且应具备基本的技术素养。技术是人类文明的有机组成部分,是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推动力量。对于今天的中国人来说,不仅应有先进的科学,而且应有与此相匹配、相协调的技术。开设通用技术课程最为引人注目的地方就是引导学生融入技术世界,培养学生的技术素养,充分发展学生的个性,培养学生的人生规划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增强学生的社会适应性。因此,在普通高中新课程中摒弃以往高中不重视技术教育的传统,专设“技术”领域,在全国人民减轻学生负担的呼声中,反而要新增通用技术课程,既符合时代的要求,也是学生在选择中学会选择,在主动学习中实现有个性的全面发展的迫切需要。

  二、作法和体会

  1、引导学生运用多元信息交流方式学习,注重把探究学习方式融入教学过程。

  由于通用技术本身富有很多的探究因素,这为运用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等多元信息交流方式提供了天然的条件。如在《技术与设计2》“简单结构的设计”的教学中,在进行设计前,我采用自主学习方式,要求学生从功能的角度对设计对象进行结构的强度和稳定性分析,然后选择材料。学生能选择既满足功能要求又轻便、美观的材料。在设计方案的构思时,我采用合作学习方式,要求学生设计的草图,学生就草图的方案与小组同学共同商讨,设计的草图要能清晰地显示出设计对象的骨架形式和尺寸比例。设计方案确定之后,要绘制出比较规范的设计图纸,我采用合作学习方式,要求学生与小组同学确定在共同任务中个人承担的责任,从而形成积极的相互依靠关系,共同制作出了符合要求的模型或原型。

  在“技术试验”教学过程中,我运用探究学习方式引导学生设计制作降雨量度量器,并进行降雨量统计试验,指导学生写出《海口地区降雨量实验研究报告》,并发布在互联网上,为全社会服务。

  在教学中,我体会到,在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中,调动了每个学生的积极性,提高了学生的参与程度,发挥了每个人的特长,培养了人际沟通能力,使学生享受创造乐趣,形成了果敢、合作、进取的品质。学生融入技术世界并利用所学技术广泛地参与社会生活,提高了对未来社会的主动适应性。

  2、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亲历技术学习过程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体

  我认为,要让学生作为课堂的主体,不在教师“教”得如何,而在于学生“学”得如何,要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技术实践中来。

  在《技术与设计1》“设计的一般过程”的教学中,我引导学生亲历包括设计、制作、试验、交流、优化、评价在内的技术学习过程。引导学生通过对人们的需求和愿望的调查,从而发现与明确值得解决的技术问题。接下来我指导学生在所发现的问题中选择一个问题进行研究,针对“问题”详细列出设计要求,考虑得越周到越好。在一个班里学生所发现与明确值得解决的不同的技术问题就多达40个,其中有新概念汽车、太阳能热水器、手机外形、环保捕鼠器等项目在后来的省、市科技创新大赛中获奖,“变焦距眼镜”项目获海南省科技创新大赛二等奖。我在教学中体会到,引导学生亲历技术学习过程要特别强调学生的全员性和全程性参与,引导学生生成多个设计方案,并加强了设计中的过程评价,使学生产生多样化的思维,从而提高学生的技术素养。

  又如我在教“简单结构的设计”一课时,不是直接讲结构设计多么重要,而是把我收集到的本周的海口晚报发给学生看,要求学生从中发现与技术设计有关的新闻,学生很快发现“我国第四个航天发射基地将要建在海南”的新闻,学生的情绪非常高涨,我问学生:“我国前三个航天发射基地分别在何处?”,学生几乎是齐声答出:“酒泉、西昌、太原”,然后,我再回到结构设计上来,建航天发射基地能离开结构设计吗?不能。开发任何新产品都离不开结构设计。结构设计应考虑哪些因素呢?……接下来的课非常好上,学生的注意力非常集中。最后,我让学生设计简易相片架,要求在相框和支架的设计上都要有创意,水平要超过教科书中的三个方案,因为你是站在别人的肩膀上。我用目标激励学生,有创意的设计方案要到老师这里存档,你所做的模型或原型还可赠送给你最要好的同学,因是自己亲手所做,比买贵重物品相送更能表达纯洁的友谊。最先设计出来的同学到黑板上画出方案并讲解方案的结构和设计思想。学生参与设计的积极性非常高,每个同学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所做方案各有特色。我想,这堂课我真正让学生作为课堂的主体。我体会到不能把课堂教学目标局限于发展学生认知能力。不能把完整的生命体当作认知体来看待。只有在学生作为主体的课堂上才能陶冶学生的人格境界,课堂才有可能焕发出生命的活力。

  3在教学过程中,努力反映先进技术和文化,进行技术思想和方法挖掘

  在教学中除了让学生懂得有一些经典的设计与技术之外,还要介绍有一定深度的促进社会进步、科技发展的现代科技成果。如我把现代脑科学中的心智科学、现代生物技术中的基因工程、新材料技术中的纳米材料等等都有选择地纳入到教学内容中。让学生在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同时,领略到技术发展的内在动力和文化意义,增强对当代先进技术及其文化的理解。

  高中学生对事物的分析、综合能力及独立思考能力都可能达到较高水平,在教学中我对技术的思想和方法进行深层次挖掘,如在讲结构的思想方法时,我不是先讲什么是结构,再讲结构方法的重要意义,而是先让学生阅读案例。从前有两个著名的钟表匠,一个叫霍拉,一个叫坦普斯,两个人各经营一个钟表铺子。但结果霍拉发起来了,坦普斯却越来越穷,最后连铺子也丢了。这是为什么呢?原来他们组装钟表的组合方式不同。通过计算表明,坦普斯装成一只表平均用去的时间要比霍拉长4000倍。我让学生理解和领悟这个案例中的思想和方法,学生通过讨论形成共识:“分层组装的速度比不分层组装快得多”“不同的结构就会有不同的结果”。

  接着,我引导学生运用这一方法对地球的结构进行分析,学生得到结论:“如果把地球作横的空间剖视,会看到它是由地核、地幔、地壳、水圈、生物圈、大气圈这些圈层所组成的一个复杂的结构体系。”然后讨论“地球一开始就具有这种圈层结构吗?”、“其他事物是不是这样的呢?”、“层次结构方法的实质是什么?”等问题,我让学生在解决这些问题的过程中学会学习。

  在教学中,我体会到,技术始终处于迅速变化之中,当学生走出校门,踏上社会之后,必然要面对不断发生的技术条件的更新换代。因而,要让学生适应社会的生活方式,就要在教学中让学生较多掌握可广泛迁移的思想与方法。

  4、积极开展“课程资源开发和运用校本课题研究”,注重把握教学内容的深度。

  由于通用技术是这次高中课改设立的一门新课,2004年秋季开课时,其课程资源除教科书以外基本上是一个空白。学生不好学,教师不好教,怎样开发与利用课程资源,成为我们那时课程实施学校层面上急需解决的重要问题。为此,我们当时就申报了《高中通用技术课程资源开发的研究与实验》课题。并且作为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教育部规划课题《基于网络环境的通用技术课程教师培训及校本研究》的子课题立项。通过近两年艰苦的探究,编辑了《通用技术(必修)学习参考》(南海出版公司出版)、《通用技术教学探究》等书;制作了通用技术教学多媒体课件72课时(180M)和部分教具,使通用技术课程资源的缺乏有所缓解。

  在课程资源开发和运用过程中,我体会到,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应用过程中要始终注重把握教学内容的深度。一是考虑与培养学生的技术素养相适应。技术活动本身具有较强的创造性与实践性,因而通用技术的教学内容应覆盖学生创造的个性心理品质的培养,以及创造思维方法的训练,创新技法的学习。二是要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不同地方学生的自然条件不一样,同一地方学生的生活环境有差异,生活经验不同,学习基础不同,智能水平不同,不能一概而论,不能搞一刀切。如,海口市是海产品、汽车产业、旅游业发达和热带水果出产的地区,我选择与海产品、汽车、旅游和热带水果有关的事例和实物带进课堂,学生感到非常亲切,教学效果更好。

  5、在作业布置、学生评价上紧扣课程标准,采用多种方式作业和评价。

  课程标准规定通用技术是以提高学生的技术素养为主旨的教育。在作业布置上我紧扣这一要求,采用“书面作业+课外阅读+科技制作”的方式作业,重点是科技制作。科技制作以科技小组为单位,每周三下午进行(对于某些简单的小制作,则以家庭作业的方式,让学生自行制作),制作器材源于生活实际,制作过程和结果解决生活实际,制作内容包括:制作小板凳、台灯、汽车模型、防溺水腰带等等。据统计,由于兴趣驱使,学生用于课外阅读和课外制作的时间远超过预定的作业时间。在对学生评价和学分认定上,我把重点放在对学生科技制作过程和作品的评价。在随后的教学中,我感觉到学生思维活跃、回答问题积极、创新意识强,基本实现了由“要我学”向“我要学”的转化。

  总之,新课程改革如春风化雨,走进了我的生活。在课程实施中,我对新课程的理解进一步加深。懂得教师和学生是课程实施中最具活力的部分,是课程的创造者和开发者。在课程实施中,抛弃了“以教科书为唯一课程资源”的旧课程观。“有取舍地使用教材的能力”明显增强。领悟到“问题情境”是由教科书走向教材进而创生课程的生长点。在课程实施中,专业成长明显加快。面对新课程,我不得不主动去反思和学习。近两年来,我在成长博客网站上发表的文章有50篇(120万字)之多,其原因就是在实施新课程中我心中有许多话要说。我应邀参加了国家教育部、海南省教育厅高中新课程改革的一些工作。如教育部课标组组织的《普通高中技术课程教学指导书》的编写、海南省教育厅组织的《普通高中技术课程基础会考测评指导》、《通用技术教学设计案例集》的编写;担任教育部课程资源中心管理的“成长博客”通用技术网站值班员、海南省通用技术教学教研评比活动的评委等等。这些工作虽然繁杂,但与课程实施是相辅相成的。由于自己得到的锻炼机会较多,综合素质的提升较快,海南省教育厅把我吸收为省高中中心教研组成员。在新课程教学中,学生的成长更富后劲。学生质疑与创新能力、发现和探究问题的能力、搜集和处理信息能力明显增强;学生更加活跃,更加合群了;学生更加乐于并善于表达自己、表现自己,更热爱学习、更热爱生活,学生正在享受新课程带来的好处。但是,我想,在课程改革取得成绩的同时,我们也应看到,通用技术课程乃至整个普通高中新课程实施面临的问题还很多,应试教育还没有得到根本改观,课程改革任重而道远。实事求是地分析并逐步解决这些问题,才能使新课程改革稳步推进。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