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学习指导] 《技术与设计2》(苏教版)教材的使用建议

 lztiandi 2016-06-29

打开这本书的教师,或许正要承担起通用技术课程必修模块《技术与设计2》的教学任务,与其说是任务倒不如说是使命。本模块是全新的课程内容,如何把握本模块的学习目标以及教学内容,创造性地使用教科书,对教师而言,极具教学智慧的挑战。做一件从没做过的事要比重复做一直在做的事会面临更多的困难,本书试图在与教师对话的平台上,从《普通高中技术课程标准(实验)》的理念出发,站在课程实践者的角度理解教科书的结构,并分析其内涵、把握其脉络、拓展其空间,调动教师已有的教学和生活积累为本模块的教学服务,引导教师从单纯的为了对付某一节课的课堂教学,而走向使教师形成丰富的技术教学动机并从中挖掘技术教学的潜能,改变固有的对制度课程的服从以及对教参的依赖,形成自己对本模块理解的独到思想和话语,寻找到一份技术教育的教学和研究的使命感和成就感。

教科书是理解课程标准和把握教学特征的重要载体。
本模块教科书侧重于从以下几点体现课程标准的要求:
◆ 从学生的认知水平和生活经验出发
现代人的生活被技术所包围,高中生必须直面怎样看待和使用已有的技术,怎样运用技术解决已有的问题。书中“结构与设计”“流程与设计”“系统与设计”“控制与设计”4个主题内容均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围绕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建构和凝练技术设计的核心思想和方法的层次展开,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运用这些方法进行生活实际中的简单技术设计,使学生体验从具体到抽象再回到具体的技术思维过程,掌握典型的技术设计的基本方法。
◆ 与相关课程的学习进行综合
曾经的学科课程间的相对独立,导致了学生难以领会各学科相互之间的作用和联系,而本书则不是呈现孤立的、与其他课程无关的内容,它顺应了随着科学与技术的迅猛发展,学科教育走向融合的趋势,书中的内容揭示了技术与文理课程之间的内在联系和相互融合、相互依存的关系,引导学生将不同的知识整合成一个个有机体来综合地分析和解决问题,既综合了数学、科学和信息技术等理科课程的知识,也综合了语文、美术等文科课程知识。
◆ 以多层次的学习活动呈现内容
基于实际问题的解决是学习本模块技术设计的重要出发点。教科书中精选了大量具有典型意义和富有感召力的“案例”进行分析,从多角度呈现了技术设计对社会经济和人类文明带来的震撼人心的推动力,以此揭示具有普通意义的技术思想和方法;设置的“马上行动”“讨论”“探究”“辩论”等诸多不同层次、不同程度的栏目,既为大多数学生达到基本要求提供了开放的空间,也为水平较高的学生设计了具有挑战性的学习任务; “练习”“综合实践”等栏目,以经过筛选的、以生活生产实际为情境的技术设计练习题,提供给师生选择,使得学生在真实的任务环境下学习技术、体验设计、经历过程;“小试验”栏目,使学生通过方便易行的动手试验,体验解决问题的过程,领略技术的魅力,激发技术设计的创造灵感,凸显技术课程的特征;“阅读”“链接”等栏目,通过丰富的技术背景资料和拓展资料的呈现和提示,延伸了教科书的信息量,以尽力弥补目前技术课程参考书籍少的缺憾。
◆ 引导学习方式的变革
学生的学习方式的转变将导致思维方式、生活方式甚至生存方式的转变。本教科书倡导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等多样化学习方式,在内容的组织线索上淡化技术与设计内容本身的系统性和逻辑性,通过主题之间相对独立、主题内环环相扣的灵活的结构安排,从学生感兴趣的技术设计实例入手,强化内容的开放和师生的互动、生生互动,引导学生认识技术与设计的复杂多面性,以及设计方案的不唯一的特点,激发学生技术设计的想象力和设计方案的多样化,使学生在技术探究的过程中获取快乐和成功的体验。
◆ 传播技术文化
技术具有鲜明的社会性特征,学习技术设计,不仅要掌握基本的技术设计的知识、技能和实际应用的能力,同样需要认识技术在人类文明、社会进步中的作用。教科书结合具体内容,选择诸多关注技术文化、关注历史、关注人类基本精神,以及理解和尊重多样文化的事例和材料,传播技术文化,使学生在学习技术设计的同时,感受技术与设计的文化价值,自觉从技术的学习中汲取多重营养。

教师在使用本教科书时,应注意的问题:
◆ 挖掘教科书内容的多重教育价值
在本书4章内容的设计中,均力求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角度体现技术课程的独特目标,如技术的理解、使用、改进及决策能力,创造性想象、批判性思维及问题解决的能力,知识的整合、应用及物化能力等。在教学活动中,应时时关注这些独特目标的达成和多重教育价值的挖掘,力戒单一的操作技能或技术原理的传授。
◆ 走出唯教科书独尊的理解误区
教科书不等于课程的全部。本书的使用尤其强调教师和学生的生活经验中与技术设计相关的体验,强调技术设计的过程本身,强调不同于其他教学环境的区别。例如,书中各章均配有一定的技术试验,由于篇幅所限,只列出一至两种试验方案和试验材料,在达成相同目标的前提下,教师可以根据教师的特长、学校的条件和学生的兴趣等对试验方案或材料等作出适当调整。所以,把教科书与教师、学生和环境四者结合为有机整体,是使用本书组织教学的最佳境界,完全遵从于教科书的心态和教学行为都是不符合新课程理念的。
◆ 领会教科书与教学方法、学习方式的联系
本教科书是基于以学生为中心的活动加经验的取向而设计的,它力图把来似深奥的技术与设计的原理、过程、思想、方法和经验等,转化为浅显而具体的、问题解决的形式呈现出来。虽说本书没有也不可能局限教师一定要采用何种教学方法进行教学,但书中却暗含了对教学方法和学习方式的方向性或框架性的倡导,这就是基于问题解决的活动项目引导的技术设计的教学,在这一过程中,是师生共同确定目标,并过程一定的途径、经过一个过程达成这些目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合作学习方式、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给学生以参与设计过程,思考、表达和展示设计思想和成果的机会等正是本书所倡导的。

教学准备的建议:
◆ 多功能技术试验教室
建议有条件的学校设立多功能技术试验教室,使本模块的大多数试验、学生实践练习和作品的制作等在多功能技术教室中进行,以利于统一管理。当然该教室的多功能在于不仅可适用于本模块的实践学习,还可适用于通用技术课程其他相关模块,如技术与设计1、电子控制技术、简易机器制作等,并设技术教室管理人员,对各类教学设备、工具等进行管理和维护。
◆ 工具、设备与材料
本模块教学所涉及的基本工具主要有常用的木工工具如锯条、锉条、刨等,金工工具如螺丝刀、锉刀等,电工工具如测电笔、电铬铁、多用电表等,其他还有胶水、剪刀、裁纸刀、细绳、直尺、砝码等。
有条件的学校可配备若干台简易车床和钻床等。
教学中所使用到的材料主要有胶合板类、硬纸板类、包装用的泡沫塑料、塑料吸管、木块、圆珠笔、直齿条等,各学校也可因地宜地选择相关的替代材料。
教学中的工具、设备与材料的选用,应遵循方便易得、勤俭节约、安全环保等原则,师生的智慧和创意将使本模块的教学资源更为丰富多彩。

学习评价的建议:
◆ 学分获得
本教科书共修36学时,经考核获合格或合格以上等级的学生,方可取得2学分。
◆ 评价方法
对学生学业的评价方法应该是灵活、开放和多样化的,可以有书面测试、设计方案信作品、技术活动报告、技术活动档案袋等。
◆ 评价等级
学生学业评价等级分为优秀、良好、合格和不合格。学生参与了学习和实践的全过程,技术活动档案袋记录基本完整,设计方案、作品以及书面测试达标,并成完成或基本完成规定的任务,可评为合格;对有较好或有创意的设计、制作作品的学生,可评为良好或优秀;对特别创意或有所发明创造的学生,应给予特别鼓励。

如果说教科书的编写,是以课程标准为依据的、将技术设计与基础教育新课程理念相融的研究过程,如果说教科书在努力摆脱技术本位、改变生硬和冷冰冰的面孔而使师生感受到一种理解和亲近,那么,使教科书的内容付诸于课堂、成为学生与课程之间的直接媒介,并转化为促进学生技术素养提高的实践行为,则有赖于技术课程教师的智慧和创造。这是该模块教学赋予教师的使命,它需要教师们为之倾注热情和精力,以进取的意识和开放的心态应对,与此同时,它所带来的挑战亦将为教师的成长提供机会,教师将从中寻找到更精彩的自我和更理性的愉悦。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