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转载文章:【昔墨香四溢的那些年】谢锦芳

 是志成 2016-06-29

昔,墨香四溢的那些年...學生揮毫寫周記,老店毛筆比筷多!

謝錦芳/調查採訪

那是一個毛筆比筷子多,墨香四溢的年代。百年老店「林三益筆墨專家」曾是台灣的「毛筆王」,第四代傳人林昌隆說,「家裡毛筆比筷子多,生活中離不開毛筆字。」全台最大手工製墨專家「大有製墨」,全盛時期每天生產上萬墨條,還外銷日韓,國寶級製墨師傅陳嘉德回憶,當年生意好到雇用七、八名工人還忙不過來。

「對林家子孫而言,寫毛筆字是生活一部分。」六十四年次的林昌隆說,小時候爺爺林世秀每天寫字,以書法與人結緣。他從小一開始學書法,但小時候寫毛筆字「很痛苦」,長大後才慢慢體會毛筆跟人一樣有個性,有高有矮,有尖有圓,也逐漸認識書法的美。對他而言,「毛筆就像一個家族,代表一種使命感,永遠不能放棄。」

二十年前大陸低價墨大舉進口,許多製墨廠紛紛關門,陳嘉德靠著松煙墨的獨門絕活,成為國內碩果僅存的手工製墨專家。七十一歲的陳嘉德,做了五十六年的「黑手」,曾獲頒中華文化藝術薪傳獎。他說,「早期普通墨條售價大約十元,現在變身藝術品後可達上萬元。好墨有香氣,也能避邪,具收藏價值。」

 


(图:百年老店林三益第四代传人林昌隆,从小生长在一个毛笔比筷子多的时代。)
 


(图:国宝级制墨大师陈嘉德指出,上好的墨有香味,有收藏价值。)

近年這項快被時代潮流淹沒的製墨業有回春跡象。陳嘉德說,「社區大學興起、民間書法教室多了起來,也有不少日本、新加坡觀光客來參觀,訂單源源不絕,父子兩人又忙碌起來,每天要趕出上百墨條。」

還記得周記、作文要用毛筆寫的時代嗎?轟動一時的《每日一字》電視節目,自一九八一年開播,前後播了十八年,書法家張炳煌成為電視上寫過最多毛筆字的人。任教於文化大學中文系的張炳煌說,其實小時候字寫得醜,後來完全靠字帖苦練。原本從事貿易的他,在日本友人安排下,於大阪SOGO百貨藝廊舉辦個展,作品大受日本人歡迎,意外賺到二百多萬新台幣。「當年這是一筆不小的數目。」

張炳煌說,卅年前開辦書法函授班,曾經創下每期二萬人參加的最高記錄。隨著電腦時代來臨,書法逐漸沒落,以推動書法為一生志業的他,靈機一動開發「e筆書法」,將毛筆進化到神奇的e筆,希望「透過現代科技傳承書法,讓更多人接觸書法。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