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雨季到来 石化企业如何防雷击?

 百战归来 2016-06-29



  前几日,本质安全网介绍了防雷电伤害的相关知识,目前,我国大部分地区已进入多雨季节,随之而来的雷电威胁着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与其他自然灾害相比,雷电的发生频率高,且危害较大。石油化工企业生产装置多、易燃易爆物品多,一旦遭到雷击,可能造成装置停产、损坏和人身伤亡,给企业和社会带来巨大损失。那么雨季来临,雷电天气频发,石化企业究竟该如何防雷击呢?下面就跟着本质安全网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雷电的种类及危害



  根据形状,雷电可分为片状雷、线状雷和球状雷。片状雷是在云间发生的,对人们的生产生活影响不大;线状雷是较常见的闪电落雷现象;球状雷较少见,简称“球雷”,通常沿着地面滚动或在空气中飘行,还会通过缝隙进入室内,并发生爆炸。


  雷电危害通常是多种雷电效应作用的结果,雷电效应主要有电效应、热效应、机械效应。

  电效应:强大的雷电流通过被击物时,高电压可能会毁坏发电机、变压器及线路绝缘子等电气设备的绝缘,引起短路。

  热效应:强大的雷电流通过导体时,会发出大量热量,引起绝缘材料燃烧和金属熔化,会烧断电线,引起火灾。

  机械效应:强大的雷电流通过被击物时,会导致被击物缝隙中的空气急剧膨胀,缝隙中的水分迅速蒸发,致使被击物损毁或爆炸。



石化企业防雷压力大



  与其他行业企业相比,石油化工企业的防雷压力较大。这是因为石油化工企业一般建在靠近海边或江河的地区,这些地区的落雷频率较高,且强度较大;石油化工企业的易燃易爆物品多,火灾爆炸危险区域多、面积大;石油化工企业的装置较高,且周围空旷,雷击风险较大。


  在石油化工企业,雷电引发的事故主要有储运设施雷击火灾事故、输配电线路雷击停电事故、仪表控制系统雷击损坏事故、生产装置雷击停车事故等。

  设置防雷装置是避免雷击的首要措施。常见的防雷装置有避雷针、避雷网、避雷带、避雷线、避雷器等。防雷装置主要由接闪器、引下线和接地体三部分组成。主要是利用其高出被保护物体的突出地位,把雷电引向自身,然后通过引下线和接地装置,把电流泄入大地,以保护建筑物和人员免受雷击损伤。



设备和管道应接地




  石油化工企业在生产过程中,常常使用和储存大量的易燃易爆物品,而且生产区内高大的生产装置林立,储罐及装置多采用金属外壳,有的特殊装置为了满足生产的需要,属超高装置,如精馏塔等,极易遭受雷击。雷击产生强烈的热效应、机械效应,对生产装置及储罐内的易燃易爆物品均可能造成破坏,极易引发易燃易爆物品燃烧、爆炸。


  石油化工企业所用的原料及产品基本上都是易燃可燃的气体、液体和固体,因此,生产现场的一切设备和管道均应接地。

  金属管道的出口、入口处及每隔10米至20米处,管道平行或交叉处等,应用导线跨接并使之妥善接地。生产区域内的金属屋顶,应沿周边每隔15米用引下线与接地线相连。

  对钢筋混凝土屋顶,在施工时,应把钢架焊成一个整体,并每隔15米用引下线与接地线相连。平行输送易燃液体的管道,相距小于10厘米时,应每隔20米,用导线把管道连接起来。

  对生产装置及其建筑所用供电线路,应全部采用电缆埋地引入供电,或在进入建筑物前50米至100米处,改为电缆埋地引入供电。在电缆与架空线连接处,应装设阀型避雷器,并将避雷器、电缆金属外皮和绝缘体铁脚共同接地。



为储罐装设避雷针




  石油化工企业的气柜和储存易燃液体的储罐大多为金属所制,一些高大的储罐在雷雨季节易遭雷击,应采用独立避雷针保护。


  装有阻火器的地上卧式油罐的壁厚和地上固定顶钢油罐的顶板厚度大于等于4毫米时,不应装设避雷针。铝顶油罐和顶板厚度小于4毫米的钢油罐,应装设避雷针。避雷针应能保护整个油罐。浮顶油罐或内浮顶油罐不应装设避雷针,但应将浮顶与罐体用2根导线进行电气连接。



作业人员学防雷知识



  雷电活动时,产生的对地电压或二次反击放电,都可能对人体造成电击。石化企业的作业人员应掌握一定的防雷知识,严格按照规程作业。


  雷电活动时,作业人员不要在户外或旷野逗留,应进入有宽大金属构架或有防雷设施的建筑物内或船只内躲避,远离山丘或隆起的小道,远离海滨、湖滨、河边、池旁,远离铁丝网、旗杆、烟囱、高塔、孤立的树木等。

  在室内时,还要注意防范雷电侵入波的威胁,应远离开关线、动力线、广播线以及与其相连的各种设备等,以防这些线路或设备对人体的二次放电。

  发生雷暴时,作业人员最好距离可能传来雷电侵入波的线路和设备1.5米以上。雷电活动时,应注意关闭门窗,防止球形雷进入室内造成危害。

  防雷装置遭受雷击时,通常会产生高电位,可引起人身伤亡事故。为防止雷电反击,石化企业应使防雷装置与建筑物金属导体间的绝缘介质网络电压大于反击电压,并划出一定的危险区,作业人员不得接近。

  当雷电流经地面雷击点的接地体流入周围土壤时,会在周围形成很高的电位,如果有人站在接地体附近,则可能受到跨步电压的危害。

  为防止跨步电压伤人,防直击雷接地装置距建筑物、构筑物出入口和人行道不应小于3米。当小于3米时,应采取接地体局部深埋、隔以沥青绝缘层、敷设地下均压条等安全措施。



提前检查防雷装置




  分析在石油化工行业发生的雷击事故,大多是由于企业安全管理不到位,缺少防雷装置或防雷装置不能起到应有的作用所致。每年雨季到来之前,企业应组织人员对防雷装置进行检查,以确保防雷装置完好可用。


  1.检查防雷装置是否因建筑物维修或改造而损坏失效。

  2.检查接闪器是否因受雷击烧熔断裂,接闪器及其构架是否因锈蚀或撞击出现断裂。

  3.测量装置的接地电阻。对于暗装避雷网或引下线,应每隔5年至6年从顶部接闪器测量一次接地电阻。

  4.检查引下线距地2米一段的保护管是否完好,接地卡子是否连接可靠。

  5.埋在腐蚀性土壤中的接地装置,每隔5年应挖开地面检查腐蚀情况。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