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更新期

 月明心曦 2016-06-29
  五、更新期青铜器(春秋中期 - 战国)
  春秋中期至战国,青铜艺术的发展再次出现高潮。列国青铜器趋向成熟,区域特徵明显,北方晋秦、东方齐鲁、南方荆楚的青铜艺术交相辉映。器物的生活实用性加 强,礼器的功用逐渐消失。形制的创新,出现了许多谲奇精丽之器。失蜡法和印模块范拼合法的产生,使镶嵌工艺绚丽工巧。铭文字体亦注重美化。
  1. 酒器
  1) 盉 hé:古代酒器,用青铜制成,多为圆口,腹部较大,三足或四足,用以温酒或调和酒水的浓淡。
  兽面纹龙流盉  春秋中期(公元前7世纪上半叶 - 前6世纪上半叶)
  此盉呈钝三角形,长流作龙形,以张开的龙口为流口;盖顶是一个盘旋而出的龙头,与流口的龙头层叠趋前,呈双龙继起的姿态。这是春秋中期南方的越族人模仿西周盉并加以创造的杰作。
  吴王夫差盉  春秋晚期(公元前6世纪上半叶 - 前476年)
  吴王夫差盉肩部有一条弧形的提梁。整个提梁是一条龙,龙体中空,是由无数条小龙相互纠缠交结的形式组成,称为透雕交龙纹,腹部呈扁圆形,饰变形的龙纹。腹的 一侧有一个短而曲折的龙头流,圜底下置三个兽蹄形足,足的上部是变形兽面纹。 盉的肩上有一周铭文,铭文大意是吴王夫差用诸侯敬献给他的青铜,为一位女子铸了这件盉。 此盉是至今为止发现的吴王夫差唯一的一件青铜礼器。为了什么样的女子?令人产生无边的遐想。
  鸟流盉  战国早期(公元前475年 - 前4世纪中叶)
  鸟首形盉流口,通体流水纹,三足分立,饰纹简单,造型生动。
  错金银鸟兽形盉  战国早期(公元前475年 - 前4世纪中叶)
  盉口为鸟首形,盉身呈兽形,提梁为身子变长的老虎。这个盉上的所谓“错金银”,实际上只剩下鸟头上那一点点儿金和脖子上那一条银了。
  春成侯盉 战国晚期(公元前4世纪中叶-前221年)
  直口短颈,扁圆腹,以凤鸟纹为流,肩上有龙形提梁,通体勾连雷纹,肩腹纹饰以四道圆籀状红铜嵌为界饰,在下腹部有铭文,大意为春成侯府白金铸盉等等。
  2) 壶:盛酒器和水器。用于装酒和装水。壶使用的年代较长,式样也很多,大致有圆形、方形、扁圆形、八角形、弧形等。
  莲瓣盖龙纹壶  春秋中期 (公元前7世纪上半叶 - 前6世纪上半叶)
  透雕莲瓣壶盖,颈部一对象形耳,壶身数层饰龙纹,圈足也采用透雕手法。光影之下显现华美奇幻的色彩,不可多得的一件精致的作品。
  络纹扁壶  战国早期(公元前475年 - 前4世纪中叶)
  从侧面看便知道为什么叫“扁壶”,壶身系有链子,利于悬挂。
  镶嵌画像纹壶  战国早期(公元前475年 - 前4世纪中叶)
  壶侈口,有盖,斜肩,鼓腹,矮圈足。此壶乍看似平凡,奇便奇在壶上镶嵌的画像。
  壶盖面平,三只鸟平均立于盖边,盖面內圈刻有纹饰。
  壶身肩上有二兽首衔环耳。花纹从口至圈足分段分区布置,以双铺首环耳为中心,前后中线为界,分为两部分,形成完全对称的相同画面。自口下至圈足,被四条斜角云纹带划分为四区。
  镶嵌画像纹壶上宴乐渔猎攻战图
  壶盖一圈为鸟兽图,间杂几个人,像一幅人兽斗争的场面。
  壶颈部为第一区,主要为采桑图、射礼活动。
  壶的上腹部为第二区,为宴享乐舞、射猎场景。
  壶的下腹部为第三区,为水陆攻战的场面。
  壶近圈足部为第四区,采用了垂叶纹饰。
  圈足饰对顶三角及十字几何纹带。
  龙纹壶  战国早期(公元前475年 - 前4世纪中叶)
  侈口,敛颈,斜肩,鼓腹,短圈足。肩部两侧设兽首衔环,腹饰变形龙纹,并间饰以三道弦纹。
  镶嵌几何纹方壶  战国晚期(公元前4世纪中叶 - 前221年)
  敞口,直颈,弧形方腹,有一对兽首铺首衔环,方圈足。通体镶嵌红铜和绿松石组成的几何纹饰,线条曲折多变而富有规律,色彩协和而富有对比,具有很强的装饰性,体现出战国晚期青铜器装饰艺术的高超水准。
  3) 尊:高体,大型或中型容酒器。
  牺尊  春秋晚期(公元前6世纪上半叶 - 前476年)
  牺尊的整体造型是一基本写实的牛,凝重壮健。背上有三个孔穴,中间一穴放置一只小锅,用来盛酒;牛的腹部中空,与前后两个孔穴相通,可以注热水,是用以温酒的温酒器。其形制独特,构思巧妙,是一件极为珍稀的器物。
  4) 杯:用来盛水、酒等液体的器皿。
  宴乐画像杯 战国早期(公元前475年 - 前4世纪中叶)
  青铜器到了春秋战国时代,器具趋向实用性,图纹雕刻也不再严仅刻板,变化,甚至出现图画,如这件宴乐画像杯,简单实用如今日之水瓢,刻纹丰富如长篇宴乐图。
  宴乐画像杯上的画像 战国早期(公元前475年 - 前4世纪中叶)
  宴乐画像杯上的画像 战国早期(公元前475年 - 前4世纪中叶)
  杯上刻着一幅场面颇大的宴乐场景,有人物、鸟兽、树木、宫殿、礼器、食器、酒器、乐器等內容,射猎、蒸煮、奏乐、舞蹈、礼仪等宴会场景。
  2. 乐器
  1) 镈 bó:是一种形制接近于钟的乐器,不像钟口呈弧状,为平口。器身横截面为椭圆形。一般器形较大,上方无长柄,却有扁环或兽形钮,钟口平坦。将其悬挂,以槌叩击而鸣。
  龙纹镈  春秋中期(公元前7世纪上半叶 - 前6世纪上半叶)
  全呈合瓦形,钮作相对峙回首虎形,团状蟠龙形枚。鼓部饰夔龙纹。
  2) 钟:打击乐器,盛行于西周和东周。斜挂的钟称为甬钟,直悬之钟称纽钟。
  3. 兵器
  1)戈 gě:是商周时期兵器中最常见的一种,古称句(gōu)兵,是用以钩杀的兵器。
  左下:透雕云纹戈  战国早期(公元前475年 - 前4世纪中叶)
  中上:曲胡戈 战国晩期(公元前4世纪中叶 - 前221年)
  右下:蔡公子加戈  春秋晚期(公元前6世纪上半叶 - 前476年)
  春秋后期至战国秦汉,青铜兵器上,广泛地使用了金银错(鎏金)工艺。 春秋至战国早期金银错兵器的主要特点,是金错铭文。铭文字体以鸟篆文最多见。 戈上的金错铭文,一般在戈面的胡和援,如蔡公子加戈 ,胡部有金错鸟篆文六字,内部还有金错双钩线。
  2)剑:属于“短兵”。素有“百兵之君”的美称。古代的剑由金属制成,长条形,前端尖,后端安有短柄,两边有刃的一种兵器。
  吴王光剑  春秋晩期(公元前6世纪上半叶 - 前476年)
  吴王光剑,为吴王所用。剑通体长50厘米,茎为圆柱形,有二道环棱形箍。剑身有脊。安徽南陵县出土文物。近腊处有两行阴刻篆字铭文:“攻吾王光自乍(作),用剑以战戍人。”
  3)矛:用于冲刺的兵器。矛体分锋刃和骹两部分。锋又分前锋和两翼;骹为插入木柄处。
  下:兽面纹矛 - 菱形纹矛  春秋晚期(公元前6世纪上半叶 - 前476年)
  矛(木护夹)  战国晩期(公元前4世纪中叶 - 前221年)
  上一篇:春游上海杭州 72. 上海博物馆 - 中国古代青铜馆 5. 转变期青铜器(西周中期至春秋早期)
  下一篇:春游上海杭州 74. 上海博物馆 - 中国古代青铜馆 7. 更新期青铜器下(春秋中期 - 战国)
  总目录:春游上海杭州 99 - 史上最长篇上海、西湖西塘游记
  五、更新期青铜器(春秋中期 - 战国)
  春秋中期至战国,青铜艺术的发展再次出现高潮。列国青铜器趋向成熟,区域特徵明显,北方晋秦、东方齐鲁、南方荆楚的青铜艺术交相辉映。器物的生活实用性加 强,礼器的功用逐渐消失。形制的创新,出现了许多谲奇精丽之器。失蜡法和印模块范拼合法的产生,使镶嵌工艺绚丽工巧。铭文字体亦注重美化。
  1. 酒器
  1) 盉 hé:古代酒器,用青铜制成,多为圆口,腹部较大,三足或四足,用以温酒或调和酒水的浓淡。
  兽面纹龙流盉  春秋中期(公元前7世纪上半叶 - 前6世纪上半叶)
  此盉呈钝三角形,长流作龙形,以张开的龙口为流口;盖顶是一个盘旋而出的龙头,与流口的龙头层叠趋前,呈双龙继起的姿态。这是春秋中期南方的越族人模仿西周盉并加以创造的杰作。
  吴王夫差盉  春秋晚期(公元前6世纪上半叶 - 前476年)
  吴王夫差盉肩部有一条弧形的提梁。整个提梁是一条龙,龙体中空,是由无数条小龙相互纠缠交结的形式组成,称为透雕交龙纹,腹部呈扁圆形,饰变形的龙纹。腹的 一侧有一个短而曲折的龙头流,圜底下置三个兽蹄形足,足的上部是变形兽面纹。 盉的肩上有一周铭文,铭文大意是吴王夫差用诸侯敬献给他的青铜,为一位女子铸了这件盉。 此盉是至今为止发现的吴王夫差唯一的一件青铜礼器。为了什么样的女子?令人产生无边的遐想。
  鸟流盉  战国早期(公元前475年 - 前4世纪中叶)
  鸟首形盉流口,通体流水纹,三足分立,饰纹简单,造型生动。
  错金银鸟兽形盉  战国早期(公元前475年 - 前4世纪中叶)
  盉口为鸟首形,盉身呈兽形,提梁为身子变长的老虎。这个盉上的所谓“错金银”,实际上只剩下鸟头上那一点点儿金和脖子上那一条银了。
  春成侯盉 战国晚期(公元前4世纪中叶-前221年)
  直口短颈,扁圆腹,以凤鸟纹为流,肩上有龙形提梁,通体勾连雷纹,肩腹纹饰以四道圆籀状红铜嵌为界饰,在下腹部有铭文,大意为春成侯府白金铸盉等等。
  2) 壶:盛酒器和水器。用于装酒和装水。壶使用的年代较长,式样也很多,大致有圆形、方形、扁圆形、八角形、弧形等。
  莲瓣盖龙纹壶  春秋中期 (公元前7世纪上半叶 - 前6世纪上半叶)
  透雕莲瓣壶盖,颈部一对象形耳,壶身数层饰龙纹,圈足也采用透雕手法。光影之下显现华美奇幻的色彩,不可多得的一件精致的作品。
  络纹扁壶  战国早期(公元前475年 - 前4世纪中叶)
  从侧面看便知道为什么叫“扁壶”,壶身系有链子,利于悬挂。
  镶嵌画像纹壶  战国早期(公元前475年 - 前4世纪中叶)
  壶侈口,有盖,斜肩,鼓腹,矮圈足。此壶乍看似平凡,奇便奇在壶上镶嵌的画像。
  壶盖面平,三只鸟平均立于盖边,盖面內圈刻有纹饰。
  壶身肩上有二兽首衔环耳。花纹从口至圈足分段分区布置,以双铺首环耳为中心,前后中线为界,分为两部分,形成完全对称的相同画面。自口下至圈足,被四条斜角云纹带划分为四区。
  镶嵌画像纹壶上宴乐渔猎攻战图
  壶盖一圈为鸟兽图,间杂几个人,像一幅人兽斗争的场面。
  壶颈部为第一区,主要为采桑图、射礼活动。
  壶的上腹部为第二区,为宴享乐舞、射猎场景。
  壶的下腹部为第三区,为水陆攻战的场面。
  壶近圈足部为第四区,采用了垂叶纹饰。
  圈足饰对顶三角及十字几何纹带。
  龙纹壶  战国早期(公元前475年 - 前4世纪中叶)
  侈口,敛颈,斜肩,鼓腹,短圈足。肩部两侧设兽首衔环,腹饰变形龙纹,并间饰以三道弦纹。
  镶嵌几何纹方壶  战国晚期(公元前4世纪中叶 - 前221年)
  敞口,直颈,弧形方腹,有一对兽首铺首衔环,方圈足。通体镶嵌红铜和绿松石组成的几何纹饰,线条曲折多变而富有规律,色彩协和而富有对比,具有很强的装饰性,体现出战国晚期青铜器装饰艺术的高超水准。
  3) 尊:高体,大型或中型容酒器。
  牺尊  春秋晚期(公元前6世纪上半叶 - 前476年)
  牺尊的整体造型是一基本写实的牛,凝重壮健。背上有三个孔穴,中间一穴放置一只小锅,用来盛酒;牛的腹部中空,与前后两个孔穴相通,可以注热水,是用以温酒的温酒器。其形制独特,构思巧妙,是一件极为珍稀的器物。
  4) 杯:用来盛水、酒等液体的器皿。
  宴乐画像杯 战国早期(公元前475年 - 前4世纪中叶)
  青铜器到了春秋战国时代,器具趋向实用性,图纹雕刻也不再严仅刻板,变化,甚至出现图画,如这件宴乐画像杯,简单实用如今日之水瓢,刻纹丰富如长篇宴乐图。
  宴乐画像杯上的画像 战国早期(公元前475年 - 前4世纪中叶)
  宴乐画像杯上的画像 战国早期(公元前475年 - 前4世纪中叶)
  杯上刻着一幅场面颇大的宴乐场景,有人物、鸟兽、树木、宫殿、礼器、食器、酒器、乐器等內容,射猎、蒸煮、奏乐、舞蹈、礼仪等宴会场景。
  2. 乐器
  1) 镈 bó:是一种形制接近于钟的乐器,不像钟口呈弧状,为平口。器身横截面为椭圆形。一般器形较大,上方无长柄,却有扁环或兽形钮,钟口平坦。将其悬挂,以槌叩击而鸣。
  龙纹镈  春秋中期(公元前7世纪上半叶 - 前6世纪上半叶)
  全呈合瓦形,钮作相对峙回首虎形,团状蟠龙形枚。鼓部饰夔龙纹。
  2) 钟:打击乐器,盛行于西周和东周。斜挂的钟称为甬钟,直悬之钟称纽钟。
  3. 兵器
  1)戈 gě:是商周时期兵器中最常见的一种,古称句(gōu)兵,是用以钩杀的兵器。
  左下:透雕云纹戈  战国早期(公元前475年 - 前4世纪中叶)
  中上:曲胡戈 战国晩期(公元前4世纪中叶 - 前221年)
  右下:蔡公子加戈  春秋晚期(公元前6世纪上半叶 - 前476年)
  春秋后期至战国秦汉,青铜兵器上,广泛地使用了金银错(鎏金)工艺。 春秋至战国早期金银错兵器的主要特点,是金错铭文。铭文字体以鸟篆文最多见。 戈上的金错铭文,一般在戈面的胡和援,如蔡公子加戈 ,胡部有金错鸟篆文六字,内部还有金错双钩线。
  2)剑:属于“短兵”。素有“百兵之君”的美称。古代的剑由金属制成,长条形,前端尖,后端安有短柄,两边有刃的一种兵器。
  吴王光剑  春秋晩期(公元前6世纪上半叶 - 前476年)
  吴王光剑,为吴王所用。剑通体长50厘米,茎为圆柱形,有二道环棱形箍。剑身有脊。安徽南陵县出土文物。近腊处有两行阴刻篆字铭文:“攻吾王光自乍(作),用剑以战戍人。”
  3)矛:用于冲刺的兵器。矛体分锋刃和骹两部分。锋又分前锋和两翼;骹为插入木柄处。
  下:兽面纹矛 - 菱形纹矛  春秋晚期(公元前6世纪上半叶 - 前476年)
  矛(木护夹)  战国晩期(公元前4世纪中叶 - 前221年)
  上一篇:春游上海杭州 72. 上海博物馆 - 中国古代青铜馆 5. 转变期青铜器(西周中期至春秋早期)
  下一篇:春游上海杭州 74. 上海博物馆 - 中国古代青铜馆 7. 更新期青铜器下(春秋中期 - 战国)
  总目录:春游上海杭州 99 - 史上最长篇上海、西湖西塘游记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