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高中通用技术教学探究

 lztiandi 2016-06-29

高中通用技术教学探究

 

 

随着高考科目的确定,通用技术课已经被逐步开展,但是由于在高考成绩中所占的比重较小,所给的课时都比较少,这就给我们通用技术教师带来了许多困难。我们教师也存在一些问题,首先我们很少有是技术专业毕业的教师。大多数教师都是其他学科的老师转过来的,缺少必要的专业知识。教材以及配套教材既有缺陷又有不足,平时要找到教附资料很难。既然我们面对诸多困难,那我们应该如何解决这些困难,较好的完成教学任务呢?经过实践,我觉得我们应从下面几个方面来解决我们面对的问题。

一、首先要加强自己的技术素养

通用技术课的内涵很宽广,几乎包含了所有的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且有技术特色的语言、概念、方法等都有学科自身的特点。绝对不是有些教师认为的劳动技术课,我们的培养的目标和教学方式都有本质的不同,我们培养的不是技术工人,而是工程师,不是培养劳动的技能而是培养学生的技术素养和创新能力。为了完成这样的教学目标,作为通用技术的教师,就必须加强自身的技术修养。如果我们要给每个学生一碗水,那我们至少要有一桶水。很多教师以前都没有接触过这门科学,打开课本一看发现又很多的知识自己都不明白,而且相关的书籍也很难找到。这就要求在上这门学科之前就要吃透教材,看透教参,还要多看其它版本的课本。这是最基本的要求,有空余时间还可以看一些其它的技术方面的书籍。各个版本的教科书互相借鉴,地质版和苏教版的书就可以互相补缺,有许多的概念经过对比,自身了解的就比较清楚,还可以丰富教学案例,有利于课堂内容丰富多彩。

二、师生互动,向45分钟要效率

课堂教学是形成教学质量,达成教育目标的主要途径。我们就是要最大限度的向45分钟要效率、向45分钟要质量。要想上好每一节课,课前就要充分准备,设想每一个教学细节,反复琢磨每一个问题。通用技术课有其自身的特点,从一两个熟悉的案例引入课题,再通过案例分析找出我们要得到的结论。通过案例分析使学生在分析的过程中学会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这样既可以使学生学习了知识,同时也可以培养学生的能力。

在教学中,教师要注意自身角色的转变。在课堂上变传授者为参与者,作为参与者,教师必须构建民主、平等、合作的学习平台,创设融洽和谐的学习氛围,这样学生自由表达和自主探究学习才可能成为现实;学生要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师必须从“主导者”变为引导者。作为引导者,教师要精心设计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质疑、探究和发现。学生在自主观察、实验或讨论时,教师要设身处地地感受学生的所作所为和所思所想,让学生一步步走向学习目标。所提的问题要求不能太简单,随口就可以回答,也不能太难。这些都容易让学生丧失学习的兴趣。问题最好贴近日常生活,这样的问题更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如:在讲“时序”的时候,我可以提问:起床后,怎样安排洗漱、吃早饭、晨练;学生的热情很高,思维上也产生了冲突,我很容易就把问题引申到流程的优化的目的,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借助多媒体技术提高课堂容量

可以借助多媒体技术直观形象的教学,通过声音、图象等入情入境的表现方式,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以提高学生的技术素养。中央电视台的《科技博览》、《焦点访谈》中曾经介绍过节约型的技术,如一杯水洗车,他是利用一杯水加热成水蒸气洗车;清华大学内的一栋节能楼,不用电却能照明取暖等先进技术的播放,使学生认识到:技术是一把双轫剑,技术已经发展到影响环境和人类自身发展的程度了,已经不单纯是人本身的问题了,它还可以影响人和自然和谐发展的精神意识。
  又如在讲《设计与技术的关系》时,在揭开设计的面纱时,除了让学生阅读书本上的案例,还可回放已发射的“神六”升空的实况,并分组讨论,说明我国从无人飞船→单人飞船→多人飞船演变的过程。从神州飞船发展过程中,结构的更新、动力的改变、工艺的进步以至每个零件、每种材料的革新都显示着技术的发展。因此,设计是技术发展的基础,而每一进步都凝聚着设计者的心血。如航天员为了方便测量血压,在袖子上安装一条拉链,这就是服装设计;返回舱着落的缓冲设计,降落伞大小的设计.....。学生会兴致勃勃地讨论“神六”的设计,并且学生还会深刻认识到“神六”的设计就是应用一定的科学技术知识和实践经验,根据预定的目标和环境限制的条件去想象、去构思、去创新,最后,经过不断的艰辛和创造性的劳动,才取得“神六”发射成功的辉煌成就。这节课不仅培养了学生的技术素养,也增加了对技术的兴趣、想象力和创造力,同时也激发了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

丰富教学资源,促进教学资源和方法的变革,增强师生之间的互动性,是促进学生自主探究和学习,提高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的良好途径。因此,利用网络和多媒体技术进行通用技术课的教学,对于提高课堂教学容量和效率更具有极大的优势,这是传统的黑板加粉笔的教学模式所不能替代的。

四、活跃课堂气氛,让学生积极参与

通用技术学科一门以创造为核心的课程,与其他学科的不同之处在于,一个问题常常没有固定的答案,这也正是培养学生勤于思考,善于动脑,掌握搜集处理信息能力,获取新知识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好机会。所以学生举的例子有时比老师准备的还要恰当,还要全面。比如说,在讲到“技术的两面性”的例子的时候,我准备了电池,克隆技术等几个例子,然后让各个小组进行讨论,然后进行评比看哪个小组举的例子全面,学生的积极性被大大提高,又举了核能——既能给人类带来巨大的能量,但一旦泄露危害也很大;塑料袋——给人们的生活带来很大的便利,但不可降解造成环境污染;开采石油等能源技术——为人类开采能源,但造成地壳下陷问题等等许多例子。

课堂讨论环节不只是活跃了课堂气氛,更重要的是开拓了学生的眼界,尤其对于这门课,学生在讨论的过程中积极动脑,提出新颖、独到的见解,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促进了学生所学知识与能力的迁移。

通用技术是一门崭新的课程,有许多新的问题需要我们去思考,去探索,去实践,通用技术教学的进一步完善需要所有通用技术教师的不断努力,我们只有在新课改的道路上,坚持不断地实践、不断地探索、不断地创新,才能真正构建出完全符合新课改所需要的创新教学模式,我相信,通用技术这门新课程必将会展现出它独特的光彩!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