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漫谈歌唱与教学——王进忠

 jjs369 2016-06-29


辽宁师范大学声乐敖师;王进忠


一、歌唱的基本要求和音乐素质

    歌唱的基本要求和音乐素后包括呼吸、发声、共鸣、语言以及对音乐内涵的理解几个部分。呼吸是动力,气息冲击声带发出声音,人们用情感调动着声音,使声音经过共鸣腔体把它加以扩大和美化,从而形成动听的歌声。在歌唱活动中,呼吸、发声、共鸣这三者是同时出现的有机结合的统一体。这三者的关系是这样:如果没有一个良好的呼吸控制声带的使用,就不可能产生共鸣,嗓子的运用也就不存在了。只有用上歌唱所需要的呼吸,歌唱所需要的共鸣,嗓子才能唱出歌,唱所需要的声音。我们在考虑问题的时候不能只考虑一个问题,如只想练呼吸,其他问题不想,如果没有其他因素的辅助,你很难判断你唱得是对还是不对,对到什么程度,为什么是对的,或者错是错到什么程度,为什么是错的,怎么才是最合适的,要从最后的歌唱音响来判断。简单地说,绝不会出现这种现象!你用的共鸣是好的,嗓子也对,就是呼吸不好。这是不可能的。要是对就全对,有一个部分不对,其他两个也就不对了,这三个是统一体。歌唱还有一个区别于其他乐器所独有的特点就是语言。自然界各种动物、昆虫都能发出声音各异的鸣叫,鸟儿能有动听的叫声。各种乐器能够奏出美妙的音乐,但是,只有歌唱能够发出带有语言的音乐来,而其他任何乐器都不能发出带有语言的音乐。因此,语言是人类歌唱所独有的特点,它使歌唱艺术在传情达意上独具特色。歌唱的四个基本要素都有着内在的密切联系,在歌唱时,四者基本要素是一个整体,不可分割。语言跟前三者也是一体,由于语言的改变,其他三者也随之有所改变。

二、人类歌唱的基本概念


    在历史的长河中,人类很早就有了歌唱,甚至比语言还要早。最初的歌唱是发出各种声音来传情达意,然后逐渐形成了语言,形成简单的歌唱。歌唱是一种运动,任何运动都需要有一个适当的、合理的身体状态,唱歌这一运动则需要有良好的姿势。歌唱的最好姿势是自然、舒展、美感的,唱歌时需要动作的各部位既不能紧张又要积极配合,既要放松又不能懈怠。在古今中外的歌剧里有各种姿势的唱段,站着、坐着、躺着都可能有,都不应影响歌唱状态。歌唱主要是内在动作,而不是外表的,外在动作以不影响歌唱为原则。有人说应挺胸收腹,昂头大器,我不赞同这些说法,姿势要随作品的情感而顺应,不能固定。各种唱法要求的姿势不全一样,但发声器官及身体各部位放松、积极这两个的关系一定大家都是认可的。一般地说,上胸是舒展的,不要挺,更不要挺到紧张的程度。姿势要好看,任何好看的动作在心理上应该都是舒服的。

三、歌唱的基础性训练十分重要


    气息是任何一种演唱方法的原动力,正确的呼吸方法决定了发声的质量。任何歌手的气息训练都必须掌握好胸腹联合呼吸和深呼吸的技巧,我在教学中大都采用歌唱性强的呼吸方法进行训练。
    把几个简单的母音,美声的0母音和u母音、民族唱法的a母音和y母音穿插训练,使学生在歌唱的状态下练声,或者选一首旋律很流畅的曲目如;“我爱你中国”“玛依拉”前长调等,然后再选一首较轻快跳跃的曲目如“谷穗上的蝈蝈”“含苞欲放的花”等让学生试唱,找出其中有代表性的乐句进行训练,要使学生感觉到训练时所产生的歌唱性。 
    用这种训练方法可以很容易使学生保持全身心的投入,不仅演唱状态和歌唱感觉能很快得到加强,而且气息的流动性也做得非常自然。归根结底就是不要把发声练习当作一个机械练习。否则将会给日后的歌唱造成一个声音概念和挠乱歌唱状态的错觉。教学中,要让每一位同学用一种愉快的心情,一种感人的情绪去练习,再用一些作品去引导如;“月亮花儿开”“我亲爱的爸爸”等,这样能有效地引导学生找到一种,松弛、自然的呼吸、发声、共鸣、语言以及对音乐内涵的真实理解。

四、优秀歌唱演员的标准是什么?

    我认为,一个优秀的歌唱演员必须具备三方面的条件:第一个是善于动恼,心细,能清楚地认识歌唱是在绣花、做针线活而不是动力气,干体力活。第二个是情感浓厚;知觉,能清楚地认识歌唱是在给观众讲一个美妙动听,感人,动情的故事而不是无视观众感受,自娱而令人烦脑。第三个是歌唱技术,娴熟,能掌握歌唱要领,会调整歌唱器官的全面使用。这三者要协调共进,方得优秀。

      1)、头脑、思想、认识、
   头脑是思维的器官,能善于思考问题和认识问题,还有观察事物、分析事物、理解事物的能力。能够通晓歌曲作品所反映的内容,认识上应有一个深度。作为学生,对老师所提出的歌唱要求应多动脑理解;对自己唱法上的问题要能够明确;要有效地把握练习的方法,不断地提高歌唱能力。对自己的歌唱做到心中有数,要善于用脑,做到有自知之明这是提高歌唱能力的主导力量。因为歌唱运动所发出的声音是看不见、摸不着的,需要歌唱者细心地去琢磨、感觉、体会、尝试。反之,如果歌唱的方法不对,对作品的理解不准确、不深刻,歌唱中的许多问题弄不清楚,在歌唱中没有自己的主见,缺乏判断正误、优劣的能力,别人说什么你都接受,都认为对,没有分判断能力,意见多了就糊涂了。
      因此,在歌唱中要善于用脑,心细,能清楚地认识歌唱是在绣花、做针线活而不是动力气,干体力活。要培养敏锐的观察力,学会辨证地看问题,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这对歌唱非常重要。
      2.心情、情感、顷诉
     歌唱是表演艺术。歌唱演员需要有分析、理解作品内容和体验作品感情的能力,并且能用歌声去表达作品的内容、思想感情,这是歌唱者必须具备的能力,歌唱表现力是多种歌唱技巧、歌唱能力的综合:
       1、对作品中所反映的生活人物的思想感情、神态和事物的内涵要有观察、分析、理解能力;
       2、对音乐语言、歌唱表现手段所表现的情感应有感受、体验和认识能力;
       3、善于运用歌唱的技能技巧,把所理解的内容、感受的情感用歌声表现出来的表达能力。如果歌唱者没有分析、理解、感受、表达作品的能力,虽然有好嗓子,却因唱出来的歌很冷静,很平淡,虽背得很熟,就是不感人,也达不出歌唱艺术的目的和要求。

   4、情感浓厚;知觉,能清楚地认识歌唱是在给观众讲一个美妙动听,感人,动情的故事而不是无视观众感受,自娱而令人烦恼。因此,歌唱者要善于感受、体验歌曲的情感,领悟其内涵,用歌唱技能、技巧把它表现出来,这是使歌唱富有艺术表现力的非常重要的方面。
       3歌唱器官、技巧,娴熟
      要唱好歌、必须要掌握好歌唱器官、要领,和娴熟的技巧,要学会调整歌唱器官的全面使用。歌唱的乐器是自己的嗓子,因此,要拥有良好的歌唱乐器,首先要有健康的身体和良好的精神状态和歌唱条件。歌唱的乐器与其他乐器不一样,譬如你想要一架好的钢琴,你可以去买,不是自己做,而歌唱乐器是长在自己身上的,一个人一辈子只有这一个嗓子,既要唱歌又要说话,作为歌唱乐器,必须要学习、运用适合自己嗓音特点的歌唱方法,用正确的歌唱训练来重新制造它,使它能够成为既能演唱自如,又能延长艺术生命的歌唱乐器。如果歌唱方法不正确,嗓音使用不适当,就会把歌唱乐器损坏了。每个人的歌唱乐器有自己生理上的特点,唱出来的声音有不同的音质特色。要用歌唱乐器来唱歌,首先要学会调整它、使用它、爱护它,要能够充分发挥自己歌唱乐器的最好功能,保持它持久耐用,唱出动听感人的歌,这就要学习正确的歌唱方法,掌握适合自己嗓音条件的歌唱技术和适合自己实际情况的歌唱训练过程。只有经过正确和良好的歌唱训练,才能灵活自如地运用歌唱乐器,使之更适合歌唱艺术表现的需要,发挥歌唱的艺术表现力。就歌唱乐器的使用而言,不管哪种风格,外国的也好,我们民族民间的也好,好的演唱是从不脱离歌曲内容的,歌唱技巧与内容的关系要摆得对,技巧永远是为歌唱内容服务的。
      一个好的歌唱演员必须具备以上三个条件,三者要协调发展,互相促进,缺一不可。作为一个歌唱演员还要不断提高艺术修养和艺德修养,心里要装着听众,而决不能无视观众的感受,自娱而令人烦脑!

五、歌唱技巧的探讨

    有人类以来,就有了歌唱,随着人类文明的发展和进步,歌唱从表演技巧到演唱形式日臻完善,形成了现在的歌唱艺术。   

       一,谈一下生活语言与歌唱语言在发音上的区别。歌唱是通过歌词与曲调来传达感情的,歌唱对人声的要求除语言方面的任务外,还要很好地完成曲调给予的任务,要能高能低、能长能短、能大能小,还需要声音连贯,完成声音的线条。所以要求歌唱的发音比生活中发音的共鸣要丰富得多。因为我们歌声是在各个元音上延长的,所以这区别主要表现在元音的发音上(当然歌唱时子音也要相应的夸张)。一般说,生活中元音在口腔内形成,而歌唱时元音除口腔外更要加上口腔后部的喉咽腔与整个能带动的腔体来完成。生活语言的扩大与美化的程度的不同也就构成了从说唱、室内乐,直到大舞台的歌剧演唱等各种不同的演唱形式在发声上的主要区别。我们既要改变语言的元音以利于歌唱,又要使歌唱的元音清晰去接近语言,把语言艺术与音乐艺术更好的结合起来以表达歌曲的内容。   
      二,歌唱训练的特点,用语言传达感情是声乐的一大特点,是其它器乐所没有的。在技术训练方面,歌唱训练虽与一般乐器训练有很多共同点,那就是:一般乐器是现成的,而歌唱乐器则需要我们自己制造。我们要通过艰苦的练习,把我们每人身上的呼吸、发音、共鸣(包括语言方面的)等因素协调起来,从自然状态到必然状态,在人的意志支配下,使诸生理机能得以充分发挥。所以我们说,歌唱训练的过程,很大部分是乐器制造的过程。制造和演奏这个乐器,可以说就是我们歌唱发声的全部内容。
      三,要准备全身心的投入歌唱。内心有强烈的歌唱欲望,身体处于竞技状态,消除一切杂念和干扰。过分紧张和过分松弛,都会有损良好的歌唱状态。我们要从精神到肌肉都要非常振奋地进入歌唱。
      四,发音训练也要有个整体的概念。有了上面所说的歌唱准备,呼吸要能深吸而不坠,喉管要通畅而不紧,共鸣腔要打开而不僵,声带运用自然而不懈,泛音充分发挥而气息不断。

两种气息的运用要重视深呼吸的意守单田” 大家常说气深位置高就是这个道理。正确的发声状态与气深位置高也有直接的系。可见,正确的发声,是呼吸、声带、共鸣以及语言诸因素共同协调配合而成的,它们也是互相牵制的。没有任何因素在发声中单独存在。发声训练也就是养成以上所谈的这些因素配合起来的良好习惯。我们的训练过程无论从呼吸入手也好,从共鸣位置入手也好,最终都应是使整个歌唱机体处于最好的歌唱状态的积累。训练过程中只注意某一点和过分强调某一方面而忽略整体概念,对发声训练是很不利的。
      五,声区问题。声区是客观存在的,人声本来就有真声(声带的全振)和假声(声带的边缘振动)两个机能存在,恰恰是这两个因素适度的、巧妙的混合,我们才获得了宽广的音域,这音域大大地超越了生活语言所需要的范围。真假声混合的程度,是随音高的变化而变化的。音越高,假声的成分就越多,头腔共鸣就越丰富;反之,往低音走则真声就越多,胸腔共鸣的成分也就越多。

    然而,不是整个歌唱音域中所有的音高都得易于应有的真假声平衡的,较高的音假声成分多,较低的音符真声成分多,这是大家的共识。但从低到高之间的那段过度音区是难于掌握的,原因是这段音域中的每个音真假成分在混合上的变化非常大,因此只有找到合适的比例时,才能使音区统一。这一点是初学者所最不容易掌握而又必须付出相当大的精力和耐心来雕琢的。这就是一般所说的换声区问题。当然,在声区问题上的说法很多,因为真假声的比例从低到高的每个音符都是不一样的,问题在于必须承认这客观存在的变化,看到真假声的混合在每个音高上,都在进行着适当的调整,正因为由于这样的调整,才构成了声音从低到高的一致性。

    第六,歌唱技巧的应用。它与绘画中对色彩的理解和应用是相同的,掌握的越熟练,应用中选择的范围就越大,适应的能力就越强。有关这个问题,涉及面很广,但是,技巧是为内容服务的,内容寓于技巧之中,歌声因此才具有生命力,才有价值。技巧使内容深刻了,而内容又使技巧充实了。最后,必须谈及的是,歌唱不仅是文字与音符的组合,更重要的它是用来表达和交流思想的工具。
      因此,我们要求歌唱者不仅要掌握完善的发声技巧,还必须具备音乐和文字及其他各方面的修养,要观察并注意生活的积累。内心越充实,表现出来的内容则越丰富。总的来说,从训练到演唱,就是发展一切好的、积极的因素,排除一切消极的因素,以获得一个解放了的声音。初学者是如此,其它人亦如此。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