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王钻忠:孙子兵法的实用性比罗马兵书差很多

 昵称34397491 2016-06-29
加载更多+

作者:凤凰新闻客户端特约撰稿人王钻忠

作者简介:王钻忠,男,湖北荆州人。毕业于华中科技大学,精通战史,在国内著名军事历史论坛担任版主,曾在《战争史研究》、《突击》、《现代兵器》等著名军事刊物发表多篇文章,出版有著名军史著作《征服:罗马人的故事》。

春秋末期,吴国日渐崛起,成为楚国在江淮流域的劲敌。两国交兵60多年后,吴王阖闾即位,他正值壮年,野心勃勃,颇有军政才能。虽然吴国兴起时间不长,在地盘和人口上远逊于楚国,但是阖闾却有击垮楚国的雄心。

公元前506年冬天,也即吴王阖闾九年,阖闾、伍子胥、孙武,阖闾弟夫概,统帅着三万余名士兵,沿着淮河逆流而上,“涉淮逾泗,越千里而战”。

吴军深入江汉平原,得到蔡国、唐国协助,浴血奋战,打垮北方以晋、齐为首的诸侯联军都无法奈何的楚军,攻入郢都,若不是阖闾骄傲自满,忘乎所以,在郢都奸淫掳掠,失去人心,楚国这个庞然大国,恐怕当时就要从地图上抹去了。

入郢之战的威名与所著兵法十三篇,让孙武享有兵圣的美誉。

但是我们不应该神话孙武,把所有这些功劳全归于孙武。

阖闾早在认识孙武之前就曾以弱胜强,在鸡西打败楚军,其人可谓智勇兼备。伍子胥治国用兵能力,差孙武不算太远。在吴楚决战柏举之战中,阖闾弟夫概率其所部5000人决死搏杀,从而锁定胜局。

可以说,倘若不是他们四人通力合作,决难有入郢之战如此辉煌的胜利。

《孙子兵法》5000余字,不长的时间就可以通读。

我们仔细通读这部2500年前的著作,发现文字深奥,部分地方上升到了哲学的层面。如“形兵之极,至于无形”,在此请教列位看官中的古汉语高手,能否说说这句话该怎么理解才正确呢?

《孙子兵法》中有些理论高度达到了难以企及的高度,甚难实现。比如孙武说:“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追溯2500年来的战争史,实现不战而屈人之兵的战争,可以说是寥若晨星!

孙子兵法中的很多短句,都是战争中的重要准则。但是孙子兵法只是指出了准则,却没指出如何实现这些准则,以及如何良好的运用这些准则。

如李世民跟李靖讨论兵法时曾谈到:孙武十三篇,无出《虚实》。夫用兵,识虚实之势,则无不胜焉。今诸将中,但能言背实击虚,及其临敌,则鲜识虚实者。盖不能致人,而反为敌所致,故也。如何?卿悉为诸将言其要。

避实击虚,兵法要则。诸将读了孙子兵法,还是弄不懂究竟如何才能避实击虚,李世民对此感到困惑,希望李靖给诸将上课……

两人讨论到最后,觉得兵法的学习还是靠自身的悟性,而不可以语传。

“习《孙子》者,但诵空文,鲜克推广其义…”

“盖兵法可以意授,不可语传。”

《孙子兵法》过于深奥,谈的问题大多站在战略高度、哲学高度。需要有极为丰富的军事经验和相当悟性的人才能读透。因此,它只是对极少数人才实用的,而这极少数参透了兵法的人,可能已经不需要读《孙子兵法》了。所以史料中往往会有某名将“暗合孙吴兵法”的记载。

对于中高级指挥官来说,古希腊古罗马时代的兵书比《孙子兵法》更为实用。古希腊、古罗马兵书有些是较为知名的将领撰写的夹叙夹议的战争史类兵书,如《伯罗奔尼撒战争史》;有的是将领自身的回忆录兼兵书,如《长征记》、《高卢战记》;有的是著名军事条文、法令、战例的汇编,如《兵法简述》、《谋略》。阅读这些书籍,我们可以清楚的学习行军作战的方方面面。

如古罗马兵书《兵法简述》曾如是谈到如何指挥作战:

“有一件事情应当明确,而且要千方百计地遵奉:在交战之初,第一排和第二排的队伍要岿然不动,后备兵甚至要坐地伫候。而标枪投手、轻步兵、棒投手、弓箭手、投石手,也就是所有的轻装兵则向前冲去,同敌人接战。如果他们能使敌人溃退,便追击之;反之,若因敌人人数众多,来势凶猛,而致我方败北,则即时返回并转到队伍后面去。此时,重装步兵便挑起恶战一场的重负。依我所见,他们就应当像一堵铜墙铁壁屹立于敌阵之前,不仅要用投掷兵器进行战斗,而且要操剑展开白刃格斗。

如果敌人败退,重装步兵不予追击,以免己方战斗队形和兵阵发生混乱,也可防止敌人杀回马枪,使我陷于无序状态的部队遭受损折而溃败。对于败逃之敌可由轻装兵以及投石手、弓箭手和骑兵实施追击。军团有这样的部署,且慎重接战,可避免履险,赢得胜利;一旦出现败势,也仍能保持部队的完整。对于军团来说,不轻易退却,也不鲁莽追击,乃是要则。”

在古罗马兵书《谋略》一书中,作者深感军事问题千变万化,很多问题有时候千言万语也说不透彻,因此,在每提出一个军事问题后,他都列举一些良将是如何做的,而不是试图建立理论。

如其谈到如何率领军队通过受敌威胁的地方,他便举例:

“执政官保卢斯领着他的军队在卢卡尼亚沿着海边的一条狭窄的小路前进。这时设伏等候他的他林敦人的船队用弩炮向他的部队开火。他用俘虏来掩护行进中的队伍。为了不伤害俘虏,敌人停止了射击。”

又如作者谈到如何摆脱困境,举例道:

在西班牙战争中,一次,塞多留决心渡过河去,而敌人却从背后袭扰他。他让他的部下在河岸上构筑起一座新月形的壁垒,用木材堆放在上面,并将其点燃。他用这种方法阻断敌人之后,顺利地渡过河去。

兵法可以意授,不可语传,创建理论往往很难指导具体的作战。西方军事理论界处于榜首的《战争论》也有和《孙子兵法》类似的问题,甚至更严重的问题。

二战闪击战理论的倡导者富勒在其所著的《战争指导》中对《战争论》有过非常不客气的批评:

“它在很多方面自相矛盾和纠缠不清…它是一种对战争的伪哲学性的研究”。

“克劳塞维茨的缺点在于他的哲学式的思维方法,一种寻求绝对的习惯,经常不断地使他陷入迷途”。

“克劳塞维茨有许多盲目的见解……”

此类的批评不在少数,不过最主要的批评则是:克劳塞维茨的哲学研究方法多有故弄玄虚之嫌,学究气浓重,不能提出明确的作战原则,不易为军事人员所接受并指导具体的作战。

这最后一点批评倒是和《孙子兵法》的问题非常类似。

那么问题来了,如果有热血的青年,想学习兵法,以备未来保家卫国;或者穿越到过去,洗刷我们民族的屈辱。怎么办呢?

就我所知的著名军事人物中,拿破仑、若米尼(年轻时颇受拿破仑赏识,西方军事理论界排名第二的人物)、巴顿、马汉(海权论作者,在美国很有影响力),这几位著名人物都把研究历代战争史作为获取战争艺术的法门。

当拿破仑还是一个不为人知的少年时,他对于希腊罗马时代的战争史尤其情有独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