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又逢清明 锦书难托

 赵一兵 2016-06-29

又逢清明 锦书难托

少儿时期的清明,有春风春雨的润泽,有少先队的花束花环,有烈士陵园的肃穆,有春游远足的畅怀。

青葱岁月的清明,春雨春风润泽依旧,春游远足常惦念,门户倒插清明柳,盘中春菜甚可口。

人到中年的清明,春雨春风如泪滴,春游远足扫墓去,门户倒插清明柳,盘中春菜多了苦涩,每逢清明,心中一份沉甸甸,皆因相继送别了爷爷、奶奶和爸爸……

又到清明时节,心里有许多话,无奈锦书难托,期许天堂有网络,奉上春日小菊花,寄托万千思念,尽在淡淡菊香中。

惊蛰过后雨纷纷,夜深人静,谛听窗外潺潺雨声,想的尽是过往温馨,故人常入我梦,思念滋生蔓延。清晨的草丛,摇落露珠打湿鞋面,濡湿了满心记忆……

当年我还扎着羊角辫,左边爷爷右边奶奶拉着我的手,走在乡间路上,祖孙对答:

我:“这是什么花?”

爷爷:“春花李”

我:“什么时候有李?”

爷爷:“不是囡囡常吃的李,是一种小野果,不能吃”

……

我:“为何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奶奶:“清明是廿四节气中,春天的倒数第二个节令,雨水多。清明节,纪念逝去亲人,心里有凄清。”

……

我:“我失骄杨君失柳”

奶奶:“杨柳轻飏直上重霄九”

我:“问讯吴刚何所有”

爷爷照例抢着接上:“吴刚捧出桂花酒”

奶奶:“爷爷最喜欢这句”

……

爸爸忙碌之余,父女品茶间的交谈,依然历历在目,如今泡茶,只能敬奉在遗像前……

送别了爷爷奶奶和父亲,才知道岁月无情。

转眼间,人到中年,忙忙碌碌,万事仍未休。每当见得街上祖孙同乐、父女相依景象,忍不住驻足,至亲犹如在眼前,中年的心,总还停留在数十年前,为的是重拾那温馨记忆:冬夜里,祖孙同唱《晚霞中的红蜻蜓》、《伦敦德里小调》……,还记得爷爷带着我在地图上看之字形的黄河,祖孙一同聆听留声机里激越的《黄河》,还记得故乡老屋里祖孙同乐的欢乐景象……还记得,父亲习惯夜读,读至深夜饥肠辘辘,偶有动手做美味夜宵,喜欢喊我起来共享,一边吃老爸泡制的美味一边听爸爸聊读来的片段和趣闻,美妙之至!还记得,爸爸开书单让我给他找书,病榻上读书让他淡化病魔折磨……现在我和弟弟只能在书上的眉批、爸爸的日记寻觅他的笔迹,多少回,躲在爸爸书房里,一本一本地整理书籍和笔记,翻不够的书页,读不够的日记,多么想,倦极沉睡时,梦里能得见一回爸爸……还记得,寒暑假回老家与爷爷奶奶相聚,给父母写信寄问候;开学后在父母身边,给爷爷奶奶修书诉思念。两地书里,有我们稚气未脱的许许多多趣闻,有爷爷奶奶、爸爸妈妈的多少谆谆谆教诲,教诲犹在耳,故人难再寻。还记得,爷爷奶奶把我信中带错字错句用红笔修改寄回,助我规范为文。还记得,思念爷爷奶奶,写信告诉他们,希望在自己额头上贴邮票,把我像寄信一样寄到爷爷奶奶身边,后来奶奶告诉我,两老接信读得此言,笑得泪花流,不能自持,多年以后忆及,仍给爷爷奶奶许多欢乐……如此云中锦书,至今想来,甜蜜温馨夹带失落哀伤,百味杂陈,怎一个心底疼痛了得?

人说故乡旧地可寻梦,寻遍故乡老房子、村巷青石板、精美砖雕翘飞檐;觅过老爸书房及卧室、旧物旧书信、偶尔做个他拿手的菜,却总不及老爸做得可口……走过村口大榕树、河畔石埠头、房前池塘映远山;看山前青草长、田埂野花香;尽管老树萌新芽、堂前旧燕几回还。故乡风貌一如从前,失去至亲的故乡,在心中已是黯然失色。每回返故乡,总感叹,岁月催人老,不变的,是故乡草木、村前老树。我想,若干年后,我等将老,乃至百年之后,江河树木,依然迎得代代新人,见证岁月流逝、人事更替。

又到清明,物是人非,先是最亲的爷爷奶奶跨鹤西飞,后来最爱的爸爸也作别而去,十分想念他们,纵有万语千言,也是锦书难托。山间小花寄哀思、鸟唱蛙鸣托音讯、流水淙淙送问候。岁月虽远去,记忆永留存。采集小菊花,斟上桂花酒,献给我远在天堂的至亲。

.....................................................................................................

(图片为作品自带,切勿私自转载借用)

——————————————

作者:岭南渔歌

责编:林晓

——————————————

又逢清明 锦书难托

用心推荐的优秀作品,关注我,每天就来读一读,中国文学网欢迊您投稿。

http://www./

◎◎(中国文学论坛推荐)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