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家藏影像中的永春①:19世纪30年代的永春

 统计个毛毛 2016-06-29


  影像记忆今昔变化。一个小小的镜头,留下了过往的影像记忆,记录下时代的大变化。一张老照片就是一段难忘事,一组老照片就是一部发展史。10月1日,新中国迎来65周年华诞。借此机会,本报(《桃源乡讯》)推出老照片专题,晒一晒被精心收藏的老照片,去掀开那被尘封在某个角落的记忆,让大家看看过去永春的样子,对比一下今昔永春的变化。

  永春建设日新月异,您可能想象不到上世纪30年代的永春是什么样的。这组上世纪30年代的照片是英国传教士黎德渊到永春工作时所拍的照片。在那个年代,亦只有外国人才比较有条件拥有照相机这样“高大上”的设备,才能拍摄下如此珍贵的影像,让我们今天有机会一睹近百年前永春的模样。黎德渊亦是崇贤中学早年的英语教师,在永春期间,不仅足迹遍及永春各地,还到过泉州、厦门、大田等地。上世纪90年代,黎德渊多次返回永春重访故地。图片由黄小东先生提供。


  上世纪30年代的永春桃溪渡船


  1937年代的永春桃溪


  上世纪30年代的永春桃溪渡船


  1937年的永春桃溪


  1937年的永春桃溪


  上世纪30年代的永春街景


  1935年12月的永春街景


  上世纪30年代的蓬壶


  1937年10月的天马山


  上世纪30年代的永春崇贤中学


  1938年6月的崇贤中学童子军


  1937年5月的崇贤中学学生


  崇贤中学38周年校庆暨抗战宣传游艺会


  上世纪30年代的永春乡村

  老照片,不仅是我们美好的记忆,更是我们这个城市发展的见证。本报继续向社会各界征集能够反映时代特征的家藏照片,您只需要将老照片的扫描件传到邮箱2385778920@qq.com,在邮件上简要说明每幅照片的内容、拍摄时间、照片记载的事件、地点、人物姓名、照片来源、所有者姓名、地址及联系电话等信息。一经采用即付稿酬。若不具备扫描条件,亦可与本报联系(联系电话0595-68085678),本报将提供技术支持。

  来源:桃源乡讯 策划:颜尧民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