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一轮《经济生活》丨考点一 货币的本质

 永恒L 2016-06-29


摩西老师说

“铛……铛……铛……”上课喽!童鞋们,今天摩西老师跟大家讲的是《经济生活》第一个考点,想必各位同学都记得非常清楚,讲什么呢?“钱?”“不要那么俗气,最为高中生,要说“货币”,这样显得稍微“高大上”一些……”

货币这一考点,从考试形式上看,主要以选择题为主。主要考察货币的本质、职能、纸币的发行规律、汇率等相关知识。


[励志] 抢时间,抓基础,勤演练定有收获;树自信,誓拼搏,升大学回报父母。


必修1《经济生活》

第一单元 生活与消费

第一课 神奇的货币

考点一 货币的本质

商品基本属性

⒈含义:商品用于交换劳动产品

基本属性使用价值价值


使用价值

价值

含义

指商品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属性。它体现了人与自然关系,是其自然属性

指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人类劳动。它体现了商品生产者之间的经济关系,是其社会(本质、特有)属性。商品交换的本质是商品生产者之间的劳动交换。

统一性

商品使用价值价值统一体使用价值价值物质承担者

对立性

商品生产者和消费者不能同时占有使用价值和价值。商品生产者为得到商品的价值必须让渡商品的使用价值给消费者,而消费者为得到商品的使用价值就必须支付价值给生产者。

◎无差别的人类劳动:生产不同商品的具体劳动方式各不相同,如农民生产粮食,工人生产汽车等,尽管生产粮食和汽车的具体劳动方式不同,但无论是粮食还是汽车,它们都是劳动产品,都耗费了人的体力和脑力,这一点是共同的、无差别的。我们把这种无差别的脑力和体力的消耗叫做“无差别的人类劳动”。

有使用价值的东西不一定有价值如自然界中的空气、阳光,虽然有使用价值,但它们不是劳动产品,没有价值。

有价值的东西一定有使用价值因为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一个物品如果没有使用价值,就不会有人要,凝结在其中的劳动就不能得到社会的承认,也就不能形成价值。

■判断商品的方法:

定义法:凡是商品都是用于交换劳动产品

属性法:凡是商品必须同时具有使用价值价值

领域法:商品一旦离开流通领域进入消费领域,就不再是商品。

㈡货币的产生与本质

⒈产生:货币是商品交换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它的出现要比商品晚的多。

货币的产生经历了四个阶段:偶然的物物交换——扩大的物物交换——一般等价物为媒介的商品交换——金银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即货币产生。

⒉含义:货币是从商品世界中分离出来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

本质一般等价物

一般等价物:指从其他商品中分离出来,在一定范围内可以直接和其他一切商品相交换,并表现其他一切商品价值的商品。

㈢货币的职能

基本职能

价值尺度

①含义:货币具有的表现衡量其他一切商品价值大小的职能。

②特点:执行这个职能只需要观念上的货币。  

③影响:货币产生以后,一切商品的价值都由货币来表现,商品价值的大小就表现为货币的多少。通过一定数量的货币表现出来的商品价值,叫做价格

◎商品的价格=商品价值/货币价值。

价值决定价格,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形式。

流通手段

①含义:货币充当商品交换媒介的职能。

②特点:执行这个职能必须是实实在在的货币。

③影响:货币出现以后,商品交换包括了和买个先后衔接的阶段

■商品交换形式,在货币产生之前,主要是直接的物物交换,用公式表示:商品——商品;货币产生之后,商品交换包括卖和买两个先后衔接的阶段,用公式表示:商品——货币——商品,这种以货币为媒介的商品交换,又称为商品流通

▲在“商品——货币——商品”的流通过程中,“商品——货币”阶段的变化既重要又困难,是“商品的惊险跳跃”,这个跳跃不成功,摔坏的不是商品,而是商品的生产者。因为商品生产者只有把商品卖出去,并卖出好价钱,才能生存和发展下去。如果商品卖不出去,就意味着他白白付出了劳动,他所需要的商品也买不回来。要使自己的商品能够卖出去,并卖出好价钱,商品生产者就要为购买者着想,生产适销对路、质量上乘的商品。

▲流通手段≠商品流通

流通手段货币基本职能,是货币充当商品交换媒介的职能。

商品流通商品交换形式,是以货币为媒介的商品交换。

⒉其他职能:

支付手段

①产生:随着赊销赊账买卖的产生而出现。

②特点:执行这个职能必须是实实在在的货币。

③表现:清偿或支付债务地租利息税款工资等。

■流通手段与支付手段的比较:二者的区别主要在于商品和货币让渡过程差异。货币在执行流通手段职能时,商品和货币的过渡是在同一时间空间进行的,表现为“一手交钱一手交货”;支付手段的特点是在商品买卖中,商品和货币的让渡在时间上是分开的,表现为“赊销赊购”。

贮藏手段:货币退出流通领域,当做社会财富的代表被保存起来。

世界货币:货币越出国内市场,在世界市场上进行流通支付

■通过关键词来区分货币的职能:

职能

关键词

价值尺度

多用“标价”“价格”等词语

流通手段

多用“购买”“买卖”“现场交易”“现场支付”等词语

贮藏手段

多用“保存”“退出流通领域”等词语

支付手段

多用“赊销赊购”“还债”“地租”“利息”“税款”“工资”等

世界货币

多用“购买外国货”“国际支付”“国际结算”等词语


㈣纸币

⒈产生:金银条块——铸币——不足值的铸币——纸币。

⒉优点:与金属货币相比,纸币的制作成本低、更易于保管携带运输避免了铸币在流通中的磨损

⒊含义:由国家(或某些地区)发行的,强制使用的。

◎正确认识纪念币:

①含义:纪念币是具有特定主题的、由国家统一计划发行的法定货币

②特征:具有特定主题和限量发行。

③意义:纪念币在作为法定货币的同时,还具有较高的收藏、保值和投资价值。

⒋发行:

国家有权发行纸币,但不可以任意发行。国家可以规定纸币的面额,决定一定时期内发行多少纸币,但无权规定纸币的实际购买力

纸币的发行量必须以流通中所需货币量限度超过这个限度,就会引起物价上涨影响人民的生活和社会的经济秩序小于这个限度,会使商品销售发生困难,直接阻碍商品流通

流通中所需要货币量=商品价格总额/货币流通次数=待售商品数量×商品价格/货币流通次数=待售商品数量×(商品价值/货币价值)/货币流通次数=(代售商品数量×商品价值)/(货币流通次数×货币价值)。

◎在一定时期内,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同商品价格总额、商品数量、商品价格、商品价值成正比,跟货币流通次数(即一定时期内货币在买方和卖方之间转手的次数)、货币本身价值成反比。
■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


通货膨胀

通货紧缩

含义

是指经济运行中出现的全面持续物价上涨的现象。

表现为物价全面持续下跌,通常伴随着经济衰退出现。

表现

需求旺盛、物价上涨、纸币贬值、经济过热

需求不足、物价下跌、纸币升值、经济衰退

本质

社会总供给小于社会总需求

社会总供给大于社会总需求

成因

纸币的发行量超过流通中需要的货币量;社会总需求膨胀;经济结构不合理、固定资产投资规模过大、生产资料价格大幅调整等。

货币的实际供应量小于流通中需要的货币量;社会总需求不足;金融危机等。

影响

适度通货膨胀可以刺激消费扩大内需推动经济发展;②通货膨胀会引起纸币贬值物价上涨,既影响社会经济秩序经济发展,又不利于人民生活水平提高

①从短期看,适度通货紧缩可以抑制投资过热物价上涨一定程度居民生活好处;②但从长远看,长时间需求不足物价下跌,会严重影响投资者和生产经营者的积极性,导致市场疲软,经济停滞萧条,对经济的长远发展人民的长远利益不利

对策

根本措施大力发展生产,增加有效供给。②控制货币供应量和信贷规模,实行适度从紧货币政策;增收节支,实行紧缩性财政政策。③控制固定资产投资投机规模及消费基金过快增长等。

①综合采取加大投资力度、扩大内需、调整出口结构等措施,拉动经济增长。②采取积极财政政策适度宽松货币政策。③推进经济结构的战略调整,改善供给。

联系

①都是由社会总供给社会总需求不平衡导致纸币的发行量流通中所需的货币量不一致造成的。②都会影响正常的经济生活社会秩序,都需要国家的宏观调控,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保持经济总量平衡和结构优化。

财政政策:有关财政收入和支出的政策。如税收的变动、发行国库券、以保护价收购粮食、政府投资公共工程等;

货币政策:和银行有关的政策。如调整利率、存款准备金率,调整信贷规模、信贷结构等。

◎存款准备金,也称为法定存款准备金或存储准备金,是指金融机构为保证客户提取存款和资金清算需要而准备的在中央银行的存款。中央银行要求的存款准备金占其存款总额的比例就是存款准备金率

通货膨胀率=(纸币发行量-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现价-原价)/原价=物价上涨率

纸币贬值率=(纸币发行量-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纸币发行量=(现价-原价)/现价     

CPI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onsumer price index)的简称,是根据与居民生活有关的产品及劳务价格统计出来的物价变动指标,通常作为观察通货膨胀水平的重要指标

◎PPI:生产价格指数(Producer Price Index)的简称,是衡量工业企业产品出厂价格变动趋势和变动程度的指数,是反映某一时期生产领域价格变动情况的重要经济指标。

◎通货膨胀的原因:

①需求拉上型通货膨胀,指因社会总需求过度增长,超过了社会总供给的增长幅度,导致商品和劳务供给不足、物价持续上涨的通货膨胀类型。

②成本推动通货膨胀,又称成本通货膨胀或供给通货膨胀,是指在没有超额需求的情况下由于供给方面成本的提高所引起的一般价格水平持续和显著的上涨。

③输入型通货膨胀,指由于国外商品或生产要素价格的上涨,引起国内物价的持续上涨现象。

④结构型通货膨胀,指物价上涨是在总需求与总供给处于均衡状态,由于社会经济结构变化,而对某些部门的产品需求过多造成部分产品的价格上涨现象。

⑤混合型通货膨胀,是指由需求拉上和成本推动等因素共同起作用而引起的通货膨胀。

 


以上内容节选自《高考政治教学笔记》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