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祖国与荣耀:冷战末期的罗马尼亚内河炮艇

 我是火狐 2016-06-29
祖国与荣耀:冷战末期的罗马尼亚内河炮艇
作者:鬼斧
“布鲁塔尔”级内河炮艇“罗维内”号,可以看到其干舷很低。舰桥上的罗马尼亚文‘onore si patrie’意为‘祖国与荣耀’。
装有坦克炮的内河炮艇不是苏俄和朝鲜独有的,不少东欧政权也曾十分热衷。比如罗马尼亚的曼加利亚船厂,就在1980年代建造了6艘“布鲁塔尔”级(Brutar)内河炮艇,开始两艘部署在塞维林堡(Turnu Severin),第二批两艘在图尔恰,最后两艘在曼加利亚。
服役年代分别为:“格里维塔”号(Grivita)1986年11月21日,舷号94;
“拉霍瓦”号(Rahova)1988年4月14日,舷号96;
“欧帕内兹”号(Opanez)1990年7月24日,舷号177;
“斯米尔丹”号(Smirdan)1990年7月24日,舷号178;
“波萨达”号(Posada)1992年5月14日,舷号179;
“罗维内”号(Rovine)1993年6月30日,舷号180。
这6艘全长45.7米,宽8米,吃水1.5米,满排410吨,采用了浅吃水设计,限于在内河使用。双轴推进,动力为两台柴油机,2700马力,最大航速16节。艇首左右各一挺双联14.5毫米机枪(装甲车炮塔),后方平台处有一门100毫米坦克炮,上层建筑较为突兀,电子设备也简单,只有导航雷达。艇体中部有4联装14.5毫米机枪(带围栏),后甲板有两组122毫米40管火箭炮发射器。
这之后出现了设计比较保守的“科盖尼塞努”级(Kogalniceanu),都部署在布勒伊拉,总共3艘:
“米哈伊尔·科盖尼塞努”号(Mikhail Kogalniceanu)1993年12月19日服役,舷号45;
“布拉迪努”号( I CBratianu)    1994年12月28日服役,舷号46;
“拉斯卡·卡塔吉尤”号(Lascar Catargiu)1996年11月22日服役,舷号47。
这几艘炮舰全长52米,宽9米,吃水1.7米,满排575吨,拥有连续箱体上层建筑,取消艏部机枪,但后甲板增加了一门100毫米坦克炮,4联装14.5毫米机枪布置在首炮后方两侧,上层建筑中部还有两门30毫米双管炮,舰尾的122毫米火箭炮仍得以保留。
100毫米坦克炮开火

“科盖尼塞努”级在艇尾也设置了一门100毫米坦克炮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