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习茶笔记|我的岩茶制作实习

 汪叶 2016-06-29

习茶笔记|我的岩茶制作实习

                         

                                           胡婷




五月,既没有刚入春时的料峭之寒,也没有盛夏时的炎炎浮躁与慵懒。武夷山的五月正值做茶季,阴雨连绵,茶与泥土的芬芳融在这雨里,特质的味道把武夷山的美点缀得恰到好处。而正是这样的天气,也把做茶师傅愁着了。

实习生活开始的第一天,走了一个小时的崎岖小路,迎着绵绵细雨采茶,雨太大时就在树下避雨,饿了就一起啃大饼,衣服湿了又干,尽管如此,大家也没有抱怨,互相调侃过着荒野逃生的生活。而如今看看当时采茶时傲娇的自己还会觉得挺怀念的呢!




武夷山的师傅常说“看青做青,看天做青”。二十天的实习时间让我深有体会。雨水青的做青时间较晴天多三个小时左右,由于雨水青梗茎叶里有较多水分,这时候的茶青比较脆,以养青为主,在开始做青时要轻摇,以防茶青折断而不能走水还阳,吹风时间也相对较久,除了吹走茶青青臭味,也是使茶青较快蒸发水分。雨水青的内含物浓度较低,这也大大的降低了茶叶的品质。

优质的山场



某日做的梅占,由于梅占本身柔韧性差,叶间距也较长,雨天的青叶更脆更硬,在上桶和师傅翻青的过程中就折断不少,青叶不能很好的走水还阳,毛茶苦涩味很重。



绿叶红镶边


师傅说:“做青到位的茶青叶片透明,因为水走透了,叶片就会透光,反之就是雾蒙蒙的,水分多当然透光性就不好了”。


接下来便是茶叶的杀青、揉捻以及最后的干燥。

黄毅彪老师来看望我们时问道干燥时要分两步进行,原因是什么呢?胡同学答:“因为一次烘干,温度太高,容易吃到毛火,分两次烘干会更透”。此处应该有掌声。

 


实习的过程中,受益匪浅。除了对制茶工艺有更深刻的了解外,其次就是做人和做事能力的锻炼。俗话说:“看日出必须守到拂晓”,而这次感触最深的也就是“坚持”。这让我想起当初那个心高气傲的自己,初来武夷,满满的稚气与浮躁,一心觉得只有去大城市才能锻炼自己,所以无论做什么都会抱怨,哪怕只是武夷山盛夏的炎热。大二开始接触茶,也接触到很多非常优秀的学长学姐,他\她们认真学茶,认真喝茶,就连茶汤滋味的细微变化也能感受得到,我便因此而对茶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在去实习时也是报以好好学习的心态出发,即使过程会辛苦,会枯燥。再者茶厂不如学校如此朝气蓬勃,褪去新鲜感后大家也开始心浮气躁。三周的实习我收获到了很多的肯定,到现在还能为那些肯定和当初想坚持的那份初心而感动。

 


前几日和远锋一起喝他做的白茶,第二泡时我说感觉有菌味儿,话刚说出口他便严肃的说再喝几泡,那种严肃的表情到现在也记忆犹新。还不断问我还有没有那种味道,后来他解释道那白茶有受潮,不过后来再经晒过之后便没有那种味道了,也没有人喝出来,你真的很厉害。其实我真的不是很厉害,而是有在认真喝茶。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