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古建彩画界泰斗王仲杰解析元明清建筑彩画

 弯弯的河东湾 2016-06-30
│ 导 读 │ 彩画在中国有悠久的历史,是古代汉族建筑装饰中最突出的特点之一。它以独特的风格和制作技术及其富丽堂皇的装饰艺术效果,给人留下了深刻印象,成为汉族建筑艺术的精华而载入史册。今天非常设计师网就来给大家分享一下中国古建彩画界的泰斗,故宫博物院古建彩画专家王仲杰先生的讲课,他追溯彩画之“源”,向我们展示了中国古代建筑彩画的传承与发展。


  中国古建彩画界的泰斗,故宫博物院古建彩画专家 王仲杰

  以下文字节选自【非常设计公开课】王仲杰:元明清建筑彩画(点击“阅读原文”可观看视频)

  我是故宫博物院的老工程技术人员,几十年来就从事一件事,就是古建筑彩画的复原设计。严格的说,我并不是一个彩画研究工作者,而是一个彩画设计工作者;但是想把设计做好就要对古老的彩画进行调查和分析。我今天首先想讲讲怎么继承彩画传统,继承我们应该干什么?继承的目的有两个,第一就是把现存的各个时代的古建筑的彩画保护好、修复好,让它能够传承的更久。第二,作为一个中国人,我们有责任把中国彩画里的文化内涵完完整整、清清楚楚的介绍给国人和国外的朋友。这不就是弘扬中国古建筑文化吗?继承就是学以致用,无论是教学还是做设计、做管理,都需要有这样的思想。

  宋代彩画(清新淡雅)


  宋《营造法式》彩画作图样


  宋《营造法式》彩画作图样


  宋《营造法式》彩画作图样


  宋《营造法式》彩画作图样

  现在北宋时期的书和物都留下的太少了,尤其是开封府留下的古建筑是一无所有,这就使后人很难对它进行分析判断和推测。但今天我主要想讲的是北京,现在都在提北京建筑文化,作为一个老北京人和一个老建筑工程技术人员,我想把我知道的都告诉大家。我总共会讲元、明、清到近代的彩画,从源头开始到结束大概是七百多年时间。

  元代彩画(清丽素美)


  山西高平定林寺彩画

  现在我开始讲元代。元代的建筑在北京留下的不是很多,现在可以认定的只有一处,就是北京元土城遗址公园,其实就是元代的土墙。有人说北京朝阳门外东岳庙某个殿里还留存有元代的遗构,但是东岳庙前二十年的修缮过程我由始至终都参加了,但是据我所知,北京的东岳庙还没有发现有元代的遗构,更不要说有元代的彩画了。其实彩画只不过是建筑的一个组成部分,不要过分夸大它,它的出现和发展伴随着官木混合结构建筑的发展而发展。在中国对于中国古建筑彩画的研究相对于说起步较晚。上世纪30,40年代几个先哲注意到了中国古建筑的研究,他们做了很多研究工作并发现了一大批古建筑文物, 这给我们现在的古建筑研究奠定了牢固的基础。但是研究的发展总是有前有后,中国对彩画的研究相对起步更晚,算一算只是近30,40年的事情。


  山西太原王郭村明秀寺后楼彩画

  元代元大都以前,没有留下辽金时代的北京的彩画,现在留下的就是元代的。从大的方面考虑,我们先看元代的中轴线,人们一直说元代的中轴线比明代偏移了,但是还没有人有一个确切的定论。现在就是研究元大都还有没有留下较为完整的木构建筑,当时在安定门以东,雍和宫以北扒豁子时,从豁口挖出了一个一米多高的碑,碑上记录着它是元代至正年间的。在碑的不远处有一堆零散的被埋下的建筑木构,这些木构上大部分都有彩画,而且很清楚完整。正因为当时还没有地杖这个概念,线条是直接画在木头上,就渗进木头里了。我就是想给大家讲,北京城的城墙里一度曾存在元大都内的彩画。但是它的等级不高,是无金的,颜色没有暖色,就只有蓝色和绿色,线条都是黑的。


  北京雍和宫北出土元代亭子彩画复原图

  这件事后又过了十年,发生了一件在今天看来是让人遗憾的事情,就是开始在北京德胜门以西,西直门以南这块地方扒城墙。它和雍和宫的木构出土的形式完全一样,就是数量多一点,起码有50件以上,大部分都有彩画。有的彩画是不同颜色的,而且很清楚,我把彩画中最清晰的地方测量、拍照、记录,想通过榫卯的关系把它们还原成一个房子,但是后来没有成功。我估计现在这批彩画可能也不存在了。我就是想告诉大家,北京在明代早期夯筑的城墙的墙体里存在过一大批的富有彩画的元代构件,当时的文物参考资料记载了这些彩画挖掘的过程。北京曾经发现过不少元代的彩画,但是现在都不复存在了。


  山西芮城永乐宫三清殿斗拱、梁栿、藻井彩画

  元代彩画是什么样的状况?中国古建筑的简史里记载了元代皇宫里的状况。元代皇宫里柱子是方的、红的,上面画着金龙,这种技术是正确的,但是现在没有实物可参考。除了北京城里留下的元代彩画,在各地还有一些准官式的彩画。山西省芮城县有一个元代的大庙叫永乐宫,在它的无极殿里有元朝泰定三年的彩画。永乐宫的彩画和元大都的大都一致的,但是也有不一致的地方。永乐宫的轴及其有特色,它继承了唐宋时期的特点,顶上统一区构,表面抹泥,画的是黑底的牡丹花和龙尾。它最大的特点就是龙的彩画时隐时现,只露出了龙头和龙爪子,身子却看不见,富有神韵,龙就好像是在牡丹花上穿梭,给你很多想象的余地。如何认识山西芮城这批构建上的元代彩画和元大都的这批彩画?它有几个公同特点,都是方心式、斗拱上都有花、基本颜色都是蓝绿黑白这样的冷调色,用金及其恰当。它是在斗拱边上的四面画黑边,在黑边的构造的棱处用金线画2毫米到3毫米长。你从底下往上看,完全能感觉到斗拱是亮的。斗拱的轮廓和造型为什么清清楚楚?就是因为它是线描画的。追溯元大都和永乐宫这一批彩画的源,是从北宋汴梁起源的呢?还是直接由唐代长安传来的?这是我一直想得到解答的。元代以后到清代这个情况是比较清楚的,现在很多人画的彩画复原都能和元大都的彩画吻合。

  明代彩画(规矩含蓄)


  明代彩花旋画演变过程


  北京智化寺金线点金花卉旋眼旋子彩图 明正统八年北京智化寺万佛阁东稍间金枋底面


  凤翅瓣如意云旋眼墨线点金花彩图 明正统四年北京市法海寺明间西缝天花梁底面


  梵文天花彩图 明正统四年北京市法海寺如来殿明间天花

  在明代流系的正派彩画中第一要提到的皇宫的彩画,钟粹宫、 长春宫、储秀宫里的彩画最多,在这几个宫殿上头有很新鲜和完整的彩画。第二要提到的是皇陵,也就是明代的明十三陵。第三是佛寺,比如智化寺和法海寺,北京在近几十年发现了一处比较完整的明代彩画,就在北京门头沟区斋堂镇北部5公里的白铁山上的灵岳寺。第四是清真寺,北京有一个正统的清真寺,彩画虽然是后画过,但是携带了很多历史原型。


  上:花瓣旋眼无金旋子彩图 明宣德二年青海省乐都县瞿昙寺大鼓楼二层南次间脊枋底面

  中:莲花瓣石榴花旋眼无金旋子彩画 明宣德二年青海省乐都县瞿昙寺隆国殿明间天花梁底面

  下:佛陀天花彩图 明宣德二年青海省乐都县瞿昙寺大钟楼北次间无金天花


  北京故宫文渊阁清式苏式彩画


  北京颐和园苏式包袱彩画


  北京颐和园长廊亭苏式彩画

  明代彩画大抵有几类?这是个很大的迷,可能到晚期出现了由江浙一带传来的苏式彩画。从层次来讲,明代的彩画留下来的更多,我希望大家多去欣赏一些整体的明代建筑群。明代除了京城,在全国各地还有很多彩画保留,比如青海省乐都县的瞿昙寺。它是由明王朝拨款,于洪武二十五年建寺的,不管是殿堂还是回廊,基本上就是官式的。山西太原有一个崇善寺也很值得一看。往南走,湖北省十堰市武当山金顶上有一座房子,它面积很小,铜梁上用线刻的彩画都是原来的,据传说它是从北京做好送到湖北焊接的,这个彩画从纹样来讲,是明早期官式彩画最真实的范本。明代基本上没有留下详细记载彩画的文献,只有一些断续的记录。记载的比较详细的文字只有明朝洪武元年记录的当时王城的城门城楼宫殿画的彩画,还有建湖北省钟祥市明显陵的时候对彩画的内容和构造方式也进行了记载。


  安徽休宁县枧东乡吴省初宅大厅彩画

  总的来说,明代官式彩画就是这么一个情况。有一点我想和大家交流的就是,明代明十三陵的主神道的大祠牌坊上面的彩画,起码它是明朝晚期官式彩画的纹饰造型的最可信的资料。明代除了北京的官式彩画以外,在地方还散散落落的留存了一些明代的彩画。比如皖南的吴省初,他的住宅上彩画很出众。还有苏州的洞庭西山有一个祠堂。明代在河南也留下了一个很有名的清真寺。现在对于明代彩画的基本概念是不对的,南京现在还有一个洪武三十一年的有五十多年历史的彩画没有任何结果,今天所谓的明代彩画都是永乐四年以后的。

  清代彩画(雍容华贵)


  清式墨线雄黄玉彩画

  明代彩画最大的特点极像明代的家具,构图简练、纹饰简单,它和清代彩画不一样。清代彩画就像清代的家具,花饰繁琐,太过热闹。有人觉得清式彩画不好看,太过繁琐,程式化。我说别这么看,这么看就把历史时段的主要特征给忽视了。实际上清代由顺治元年到宣统三年,这267年是中国木构古建筑彩画最后的巅峰期。我觉得清朝彩画主要的变化从主干来讲吸收了明朝的彩画特点,又结合了新的满族的和蒙族的东西,其中还体现了藏族的工艺。中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到了清代这个特殊的环境下,民族文化得到了融合,所有其他朝代都没有这样一个效果。想看满族彩画可以到故宫里的两个门去看,尤其是故宫午门正门。


  北京故宫午门宝珠吉祥草彩画


  北京故宫午门宝珠吉祥草彩画


  宝珠吉祥草彩画小样


  辽宁省故宫宝珠吉祥草彩画

  在雍正年间编的一本书时写到了一叫西方草三宝珠彩画,在乾隆时他觉得这个名字带有西方外来成分,后来就改成了吉祥草三宝珠彩画。这种彩画在清代中叶以后,已经和汉族的彩画合二为一了,去掉龙的纹样改为西方草,这种融合就是你中有我,我中有我。我觉得清代彩画就是一个多民族的融合。再有像北京雍和宫,故宫的雨花阁中都大量画了很多梵文,这就是再简单不过的汉文化和藏文化的结合。


  北京先农坛金龙和玺彩画


  清式墨线小点金旋子彩画


  清式海墁斑竹纹彩画小样


  北京故宫御花园绛雪轩斑竹纹彩画

  清代彩画到底有几类?老前辈说三类,就是和玺彩画、旋子彩画、苏式彩画。但是这样讲起来是很不准确的,其实还有宝珠吉祥草等纹样和通体海墁。我叫它通体海墁,因为它是整个建筑从上到下都画一种纹饰,比如故宫博物馆的绛雪轩就是用的这种方法。在清朝中叶偏早,北京的官式彩画在基本图案化的构图上大量使用了欧洲成分,这是那时审美的时尚,所以需要这种西方的东西。但是中国文化又十分顽强,当到清朝中期时这种现象又消失了,但是不能否认它一度出现过的这个历史事实。


  墨线无金旋子彩画


  北京故宫倦勤斋室内小戏台海墁彩画


  西藏拉萨大昭寺千佛殿彩面

  我建议青年朋友多看看清代彩画,有几个地方我想给大家做个推荐。北京市崇文区的花市清真寺,里面值得一看。北京市海淀区阳台山麓大觉寺的大殿的彩画也非常有特色。我们看彩画时要思考彩画背后是什么,拿清代的彩画来讲,它涉及民族、宗教、民俗的成分。大家要看到彩画里携带的多方面的历史信息。第一,木头容易受风雨的侵袭,我们要保护木构。第二它是装饰建筑,彩画使建筑变得金碧辉煌,如果没有了彩画建筑就失去很大的特色。第三就是在清代,建筑是体现建筑用途和等级的主要标志。举个例子,太和殿是皇帝登基和执政的地方,黄陵是埋葬皇帝的地方,天坛是皇帝祭祀的地方。彩画给人一种无形的形象的力量。



  近代彩画

  第四个阶段就是从民国元年到现在,这个阶段彩画的发展很少有人去注意。1912年以后彩画也在逐步发展变化,随着中国废除帝制,没有了皇上,封建时期等级的法规自然也就不存在了,这已经是新的时代。同时人们的审美要求也不一样了,尤其是写生画的题材和画法越来越新。彩画是在清代的基础上不断的发展,它不可能是僵死的,这是运动和发展的规律。我觉得在中国古建筑里彩画是长期不太被重视的方面,但是它所携带的历史信息要比木构、地面和墙体复杂的多。彩画最重要的是神韵。彩画也是中国的画,中国的画就是在对称中又不十分对称,统一又不完全统一,就是在顿挫和起承转合中体现它的味道,如果都是机械化就不是艺术了。什么叫艺术?艺术就是在微妙的过程中体现它的味道。我觉得民主的、讨论的、最后与大家智慧所集中形成的一种认识才是较为接近历史某个时段固有的特征。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