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排名靠后到逆袭当选 后又遭“一票否决” 到如今“复牌” 南京不容易 文/小苏君 停牌两年后,南京重获“全国文明城市”称号,这让“六朝古都”多少找回了点颜面。 历经2009年逆袭当选,2011年复查,拿下第二的好成绩,到2013年被一票否决,被中央文明办取消评选资格,直到如今重获“全国文明城市”称号,这一路,南京走得不容易。今天,小苏君就来盘点一下南京与“全国文明城市”称号的爱恨情仇。 屡出幺蛾子,这一路走得太曲折 早在2003年,南京就举资1000亿,以迎接十运会和争创全国文明城市为契机,进行全方位的新城开发、老城改造和历史文化遗址保护,为争创工作做准备。
2004年被称为南京文明创建的决战年。时任南京市委书记罗志军说,我们渴望这个荣誉,我们更注重整个创建过程,其出发点和落脚点都是为民、惠民。
2005年,正是首批“全国文明城市”揭晓之年,南京也将这一年称为“大考年”。彼时的南京信心满满,然而最终结果却让人遗憾。
2005年9月,中央文明委公布了“全国文明城市”候选名单,厦门、青岛、大连、宁波、深圳、包头、中山、烟台、廊坊、张家港十城市名列其中。同为江苏的张家港上榜了,南京却意外落榜,同时落选的,还有“天堂”杭州。
2008年7月时,中央文明委委托国家统计局调查总队的“模拟考”调查中,南京排名居后,差点垫底。
对于这一结果,时任南京市委书记朱善璐指出,对照调查就可看出,南京对老百姓的身边事关注、用心不够,市民对涉及切身利益的小区环境、农贸市场、公共交通等方面的意见较多,城市管理中的问题突出。
因此,从2008年7月下旬,南京市政府密集召开了多个会议,并出台一系列重要举措,全市总动员的“重视程度”空前绝后。
苦战几个月,南京终于搭上了第二批全国文明城市的列车,2009年全国文明城市,南京荣耀上榜。 2011年的8底,中央文明委将对南京进行全国文明城市的首次复查,南京当时的排名很靠后。当时的市委书记杨卫泽,提出了“利用20天,在突出问题上尽快取得突破的”的口号,对各区县的网吧、游戏厅、出租车、牛皮藓等问题进行了集中整治,使得南京在2011年获得了仅次于北京,取得了第二名的好成绩。 然而好景不长, 2013年10月,南京因发生《全国文明城市测评体系》中“一票否决”相关事项,被中央文明办停止全国文明城市资格。
这个《测评体系》是什么,一票否决又为什么?
原来是因为南京不符合《全国文明城市测评体系》中“申报前12个月,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无违法违纪行为”的要求,进而遭到“一票否决”,被中央文明办取消了资格。 当年10月南京政府一把手季建业落马。因为一把手落马而被取消“全国文明城市”的,还有中山等市。
文明城市竟是这样出炉的
虽然有《测评体系》这一指南,但文明城市到底是如何评出来的?小苏君深感好奇,通过查阅资料,小苏君发现测评过程相当有趣,以下是第一届评选过程的详细描述:
2005年8月初,180多位调查队员分成12个组赴30多个候选城市(区),进行实地考察。他们以普通旅游者身份准时进入一个城市,抵达当地后,打开一个保密大信封,里面罗列着在这个城市要实地考察的汽车站、建制村、文明社区、医院、集贸市场、主要商业大街等20个电脑随机指定的申报地点,以及出租车、饭店、街巷、交通路口等50个随机选取的非申报地点。
第二天,队员们奔赴指定地点,根据有关指标进行暗访式考察,现场打分。统一在周二至周五上午的10点左右进入医院调查,同一时段进入沿海城市和旅游城市……不管是明察暗访、入户调查,还是发放问卷,统计部门都做到标准、时段、方式、对象的统一。
此次南京复牌督查,延续了他们以前的风格。据了解,专项督查组在南京通过步行观察,乘坐公交、出租车等方式,走访了玄武、鼓楼两区30多条街道小巷、5个广场、6所学校、6处旅游景点、5个商场超市、20余处公交站点、5个窗口单位等部门,暗访途中与多位市民进行交流,全面深入地了解我市两年来的文明城市创建工作。
全国文明城市”含金量高,不少城市用十余年来追逐这一称号,“要想获得称号,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各个方面都大意不得。 (完) 查阅更多内容请点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