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先学后教”教学模式在通用技术教学的探索与实践

 lztiandi 2016-06-30

自从我校实施洋思的“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课堂教学模式来看,它有利于因材施教、循序渐进,能较好地处理好教与学的关系,较符合学生的学习规律。普通高中阶段的通用技术课程是以提高学生的技术素养、促进学生全面而又富有个性的发展为基本目标。作为一门全新的课程,它不同于其它课程,是以技术教学为主的一门课程,教师以基础的、宽泛的、与学生日常生活联系紧密的技术内容为载体,通过技术教学活动,提高学生的技术素养,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那么,我们的教师怎样上好通用技术课?结合对洋思经验的学习和自己的课堂教学实践,谈几点做法和体会。

一.“生活教育”,让学生享有幸福的学习过程

  在教学过程中我发现,当老师照本宣科,就书论书时学生往往积极性不高,而每当老师说,“同学们,我给大家补充一个小常识(小故事,名人轶事等)。”或说,“大家在日常生活中常常会遇到这样的情况……”时学生们都会瞪大眼睛,好奇的听下面的内容。

  这说明在通用技术课程实施中,我们面临如何让学生“从书本的学习走向生活的学习”。 这就要求通用技术老师有意识加强 “生活教育”的思想,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的联系。指导学生充分运用双手和大脑,在真实的生活环境中学习技术,在实践中求知,认识生活,认识技术,增长才干。

  在课堂教学的实施中,可将课本中浅显易懂的内容在课上略讲,转而有意加入一些生动有趣的案例和故事。同时注意在创设学习情景时,力求真实、生动、直观而又富于启发性。在引入新课或讲解某个知识点时,我常常是先创设问题情景,(或设计问题情景、或从日常生活的话题引入、或从自然界生动的事例讲起、或从学生的经验出发、或用实验现象启迪等等),形成一定的“悬念”,引导学生从真实的情景中发现问题,然后有针对性地展开讨论,进而提出解决问题的思路,使学生的认识逐步得到发展。

  如在讲解《技术与设计I》的第二章技术世界中的设计时,要求学生知道实现合理的人机关系既要考虑到普通人群的需要又要体谅到特殊人群的要求。我首先让同学们讨论哪些人属于特殊人群。这就要求学生自己开动脑筋,主动思考。课堂上一时气氛热烈,坐在前排一个机灵的男生一口气说出,“老、幼、病、残、孕都属于特殊人群。”把其他同学脑子里最初给特殊人群下的定义全部囊括了。沉默了几秒钟,坐在后排的一个女生小声说,“色盲算不算特殊人群呢?”我听到后点头予以肯定,这一下开阔了同学们的思路,大家踊跃举手发言,场面十分的活跃。我见每个同学的积极性都被调动了起来,便接着说,“看来同学们已经知道了什么是特殊人群,那么我们在今后产品的设计和构思的时候,就要兼顾普通人群和特殊人群的需要,从多方位考虑,只有这样才能实现合理的人机关系。”为了让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我接着说道:“同学们,还有一类特殊人群没有人提到,他们占世界总人口的百分之九,在中国就有8000多万,这个数字可不小,大家开动脑筋再想一想。”下面的同学都活跃起来,有的说是近视人群,有的说是精神病患者,大家的想法十分地丰富。我接着提示说:“这部分人身体上和心理上都没有任何的缺陷,只是有些习惯和我们不同。”这时,下面的几个学生异口同声的说,“是左撇子。”“对了,左撇子也是一类特殊人群。”我笑着说,班级的气氛达到了一个小高潮,每个学生都积极的开动脑筋,争着回答问题,我接着趁热打铁,讲述了一个案例:“70年代英国伦敦的ANTE公司在推销产品时发现每个地区都有相当一部分人口习惯用左手做事情,认为这是一个较有潜力的市场,于是找人专门为这一类特殊人群设计厨房用具,文体乐器等产品,没想到产品一经推出生意十分火爆,如今30多年过去了ANTE公司仍然跻身于世界公司前列。”由于涉及到的案例既是学生熟悉的身边现象,又触动了他们充满好奇的神经,听课效果自然就不错。

  二、上好通用技术课,学生讨论不可少

上通用技术课,给我最大的感受是:学生是聪明的,大家的力量是伟大的。
      通用技术学科一门以创造为核心的课程,与其他学科的不同之处在于,一个问题常常没有固定的答案,这也正是培养学生勤于思考,善于动脑,掌握搜集处理信息能力,获取新知识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好机会。所以学生举的例子有时比老师准备的还要恰当,还要全面。

  比如说,在讲到“技术的两面性”的例子的时候,我准备了电池,克隆技术等几个例子,然后让各个小组进行讨论,然后进行评比看哪个小组举的例子全面,学生的积极性被大大提高,又举了核能——既能给人类带来巨大的能量,但一旦泄露危害也很大;塑料袋——给人们的生活带来很大的便利,但不可降解造成环境污染;开采石油等能源技术——为人类开采能源,但造成地壳下陷问题等等许多例子。

  课堂讨论环节不只是活跃了课堂气氛,更重要的是开拓了学生的眼界,尤其对于这门课,学生在讨论的过程中积极动脑,提出新颖、独到的见解,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促进了学生所学知识与能力的迁移。

三、 使用现代信息技术,充分发挥多媒体的教学作用。

  微机显示的图像以其色彩丰富、画面清晰、使用方便等优点,在教学效果和吸引学生注意力等方面,有着无可比拟的优越性。并且可以变抽象为具体,变静态为动态,将微观过程进行宏观模拟,从而降低学习难度,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教学难点行以顺利突破。是向课堂要效率,使课堂教学真正焕发生命的活力另一个有效的途径。

  例如在讲解通过收集和分析信息的方法发现问题一节时,如果老师运用多媒体向同学们展示这样的图表(某省平均每天各种能源消费量图表),同学们会很容易找出图表中反映的信息。

学生A:1998至2002年平均每天各种能源消费总量总体上呈上升趋势。

  学生B:通过图表我看到能源消费量在逐年递增,说明我省的工业水平在不断的提高,生产力在不断上涨。

  学生C:能源消耗量在不断上涨,但能源是有限的,这就要求我们应该更加珍惜能源,或者寻找更好的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能源来代替已有的能源。

  以上是学生有可能做出的回答,老师可以对照大屏幕进行点评和讲解,通过多媒体投影使学生们在自己创造的环境中变乏味的被动学习为轻松愉快的参与讨论、看图说话。

  以上是我在教授通用技术这门课过程中的一点心得和体会,通用技术作为一门新设学科,可谓新课改的一块瑰宝,然而他还很年轻,需要我们所有的一线老师不断探索和钻研更加新颖和行之有效的通技教学之路。我坚信,只要通过不懈的努力和研究,通用技术这门新课程必将会展现出它独特的光彩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