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再评《我们的法则》:一部社会实验性质下的丛林生存体验录

 alayavijnana 2016-06-30

《我们的法则》已经播出三期了,作为当下唯一的一档野外生存纪实节目,具有自身独特的画风,所以辨识度很高。

 

另外,冷眼君发现,这档节目的导演组还是很敢玩的,能把明星逼到如此绝境也真是没谁了。好像除了《极限挑战》敢玩这么大之外,这档节目大概可以算一个了。




丛林生存为主的“实境生存纪录”节目

 

《我们的法则》作为一档野外生存场景下的明星生存纪实节目,它强调的是24小时全纪录,导演组无干预,节目无规则和设计,整个走向和推进完全依靠丛林家族成员的自然反应和真实表现,也就是说,一切效果都是自然发生的。

 

从目前播出的三期节目来看,生存之艰难、纪录之真实的特点也越来越凸显。在蟒蛇岛,小沈阳两天都没生着火,吴奇隆夜间捕猎也毫无收获,饥饿过度的熊黛林竟意外晕倒,丛林家族成员也因此深受打击,倍感岛上的生活确实艰辛。




在丛林家族成员生存问题需要迫切解决的时候,野外生存达人金炳万乘降落伞空降蟒蛇岛,帮助他们度过生存危机,但金炳万只能在岛上待24小时,真是时间紧,任务重啊。

 

金族长首先帮丛林家族解决了最棘手的生火问题,之后又去捕猎,让大家饱餐一顿,幸福来的太突然,让丛林家族成员时不时地露出知足的笑容。

 

回想一下,他们从当初登岛时的意气风发,到现在的虚弱无力,几乎接近崩溃,到最后才吃了一顿饱饭。不得不感慨,要在丛林里生存下来,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丛林家族成员,初次登岛时的欣喜



丛林家族两天未进食,熊黛林体力不支而晕倒,其他成员处于崩溃边缘



金炳万空降,为大家带来海鲜美食,丛林家族恢复满血状态

 

可以看出,《我们的法则》采用的一种类纪录片的拍摄手法,注重真实与纪录。想必后期素材应该相当丰富,而节目的素材成片比应该也会高的吓人。

 

其实,拍摄手法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后期剪辑的风格。所以,《我们的法则》后期剪辑手法有点类纪录片的味道,侧重真实和再现,而这也比较符合《我们的法则》节目的整体定位和纪实特点。

 

比如说,丛林家族成员在野外随地方便的画面也出现在成片中;熊黛林晕倒的画面也有;黄子韬和孙艺洲啃树皮的镜头也有。所以,这档节目没什么隐私而言,完全真实纪录,去明星化的效果还是很明显的。

 

但这也导致了节目画面并没有那么精美和有设计感,一些镜头模糊晃动,甚至有些镜头是因突发而意外捕捉到的。比如说在第二期节目,黄子韬和孙艺洲前往蝙蝠岛寻找生存必需的宝物和神力,由于风浪较大,被迫在岛上留宿一晚,在他们饥寒交迫的时候,他们身边的椰子树却因狂风意外地刮掉了几个椰子,连这两位明星都是一脸惊讶的表情,惊喜效果满分。因此,对于这样的突发事件,反而更能激发明星们在节目中的真实表现和自然状态。




不过,虽然这种手法可以最大地还原现场的真实感,但也有可能会让整个节目的节奏偏慢。


所以,在第二期节目中,导演组开始尝试两条平行线索叙事的方法,一条是黄子韬和孙艺洲前往蝙蝠岛寻找生活必需的宝物,寻找无果,俩人饥饿难耐,同时疲劳不已,从最初寻宝的热血状态变成疲倦茫然的态度;另一条则是金炳万空降,给其他丛林家族的成员传授野外生存经验,大家饱饭一顿。其实,这两条完全不同的体验线,产生了强烈的反差效果,让节目自带故事性。




其实,这样的双线索叙事,既可以最大限度的保证节目的真实性和记录感,同时增加叙事的丰富性,提升节目的节奏和张力。

 

具有社会实验性质的丛林生存体验

 

其实,说到野外生存体验类的真人秀,大家应该会马上想到连美国总统奥巴马都参加过的NBC的《荒野求生》,而中国版的节目是《跟着贝尔去冒险》,应该还记得韩雪、大张伟等明星被迫吃虫子、喝尿的惨烈表情。

 

说句实在的,《荒野求生》这档节目的口味略有点重,但是大逻辑还是很清晰的,就是把人逼到生存绝境之下,看他们如何实现自救,侧重一些生存技巧的分享,所以这档节目更偏实用性。




而《我们的法则》或许显得小清新一些,明星们虽然也可能会面临没有食物,淡水不足,但显然没有那么的残酷和绝望,它不是让明星们在退无可退的绝境下获得如何求生的途径,而是他们在艰苦条件下去解决基本的生存问题,进而再去探索更为深刻的问题,什么才是我们的终极生存法则。

 

所以,《我们的法则》是一档带有某些社会实验性质的纪实节目。明星成员们来到一座荒岛,首先他们需要的是食物和水,生存下来才是最关键的。




在这个过程中,他们会重新的分工与合作,共同去完成生存的挑战,其实他们就是一个微观原始社会的缩影,人类群居是为了更好地抵御野兽和自然灾害,从而生存下来。其实这也会让观众产生代入感,甚至启发去思考,当我们处于这种极端环境之下,应该如何去生存,我们自己的生存法则又是什么。

 

值得一提的还有,当丛林家族成员们解决了温饱之后,他们就有了娱乐的需求,不知道导演组从哪里弄来了一把吉他,于是黄子韬开始自弹自唱,虽有种苦中作乐的感觉,但也真心觉得这就是人性最直接的表达,这也很符合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当人类解决基本生存问题之后,自然会有其他更高的精神需求。




但是,随着丛林家族野外生存技能的提升,作为一个整体的丛林家族还需要解决这个团体运转的相关问题,同时还要建立一套丛林的生存规范和秩序,所以随着节目的推进,《我们的法则》的社会实验性质应该会越发明显。




偏重过程展现而非结果

 

看完三期节目,冷眼君觉得这档节目正确的打开方式应该是嘉宾的变化。换言之,就是这个节目绝不是结果导向,而是一个过程导向。

 

7位明星作为野外生存的小白,来到了一座荒岛,为了基本的生存,需要他们拼尽全力,但有时却又无能为力,那种挫败感在节目中如此真实地表现出来。




其实,《我们的法则》这档节目最大的看点,绝不是一种完美生存技能的结果展现,而是给观众展现明星们蜕变的一个过程。否则就应该提前培训这帮向来衣食无忧的明星,这样再让他们来到岛上,至少应该比现在的生存技能要好,而且镜头也会拍的漂亮一些,或者干脆直接找那些具有野外生存的明星来,不是更好。

 

不过,观众对于他们的期待是,看他们在野外生存的过程展现,从最初连火都生不好,到最后成为一个野外生存经验相对丰富的达人。




讲真,对于生火、做饭这样大家习以为常的事情,但是在荒岛却异常艰难,明星们惨状的强烈对比,真的容易让观众产生形成自我关照的心理,主动提升自身的幸福感,从这层来说,《我们的法则》的确是一档减压的野外生存纪实节目。

 

总而言之,《我们的法则》作为一种具有社会实验性质的纪实节目,对于后续节目冷眼君还是比较期待的,毕竟丛林家族成员们的生存技能还是很大的提升空间。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