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敬的顾建军教授、段青老师、课标组专家,通用技术同行: 大家晚上好! 大连市的通用技术课程实施已经一年多了。在此期间,作为一线教师,亲眼目睹了本门课程的实施,给学生带来的新变化:动脑动手机会增多、创新意识和能力增强、思维更加活跃、合作意识明显提高。 最近在网络上,看见了不少同行发表了各自的看法。有针对课程实施的,有针对教材结构的、也有关于具体案例的,讨论地都很热烈。大家知无不言,言无不尽,讲成绩实事求是,谈问题切中要害。这说明我们有一批关心本学科发展的教师,这正是我们这门课程未来发展的希望,也是我们的宝贵精神财富。 由于历史、地域、经济现状等差异,在实施教学时,肯定会有这样或者那样的问题。通用技术作为刚刚起步的一门新课程,可以说是在一穷二白的基础上开始她光明而又艰辛的征程。从事通用技术教学,开始不可避免的会遇见一些困惑、迷茫。我认为“天下通技是一家,没有爹来没有妈。你学我来我学他,团结互助开满和谐花”,应该有一定道理。 很遗憾,10月份宁夏的评价会议没有参加。好在已于第一时间从单少华老师那得到了相关信息。目前老师们更多的关注是否与高考挂钩,因为有“(高考)10分蒸蒸日上,5分喜气洋洋,省里会考免免强强,市里决定哭爹喊娘,学校自主名存实亡”的说法。我认为,高考不能决定学科的命运和发展前途。重要的是如何把通用技术的基础打好,即稳扎稳打、收集资源、重在实施、科学操作、慎重评价、注意低调。 现将《技术与设计1》中几个让学生参与设计的不成熟的小载体与大家共同探讨。由于刚刚起步,正处于探索阶段,难免有失误和不足,还请专家和同行批评指正。 一、设计或改进可弯曲吸管 准备:若干直吸管,可以弯曲的饮料吸管若干 讲述:近年来,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饮料市场份额迅速扩大,人们引用液体饮料时大都会使用饮料吸管。从直的吸管到可以弯曲自如的饮料吸管,隐含着一位日本家庭妇女从创新到发明创造的故事。在该女士家,有一个十分虚弱的孩子,每次服药水和牛奶,这个孩子坐起来都很费力,每当孩子必须坐起来用杯子喝流质食物时,母亲联系知青可想而知。而且,若使用直的吸管也解决不了问题:瓶子倾斜到一定程度,食物早从瓶子口流出来了。她所面临的实际上是这样一些问题:“如何使病人躺着也能喝奶?”“如何使人喝饮料时更方便?”。 针对目前使用的吸管,你还有那些改进? 二、结构造型与强度关系试验 1、准备若干同一型号空矿泉水瓶,长宽均为30厘米的硬纸板。 2、通过空矿泉水瓶的不同摆放方式,设计成不同的结构(必要时候可以用胶水)再放好硬纸板,然后放上砝码。分别记录不同结构所能承受的砝码的重量。 3、列表比较各次试验中不同结构强度。 三、废火柴棒拼图 准备:废火柴棒若干 设计过程如下:先绘草图,修改草图、在硬纸板上最后定图(也按照草图构思对火柴棒进行染色处理),最后用塑料膜封塑成型。在全班作展示并作汇报。 四、分类垃圾箱的制作 材料:方便面箱10个、易拉罐10个、胶带4卷、细铁丝10米、彩纸(A4)4张;设备:铁钳2把、剪刀4把、铁架2副(高1米左右); 分八组,每组六个人。本组同学协调分工,及时记录试验过程中发现的问题、明确问题的过程、限制因素以及解决问题的方法。实验结束后,分析产生这个问题的原因,对解决的方法进行进一步优化。 五、墨水输送管(从大瓶往小瓶里倒墨水,要做到一滴不漏,该怎么办呢?) 展示设计方案一:取一个与大瓶瓶口直径一样大的木塞(或橡皮塞).在塞子上钻两个孔,分别插上两根细塑料管(其他的细管子也行),其中一根管子短一些,一端高于液面,一端作吹气用;另一根管子长一些,一端深深地插入墨水底部,一端弯过来伸向小瓶瓶口,作为出水管.这样,只要向吹气管吹气,墨水便能经出水管输送到小瓶子里去,一滴也不会浪费.吹气管最好比出水管粗一些,这样既省力,出水又足. 针对设计方案一进行改进。 由于时间关系,今天仅介绍一些相对比较简单的载体,让学生能够参与设计。有错误或不足之处,恳请同行批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