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对通用技术课程的几个问题的理解与思考

 lztiandi 2016-06-30

对通用技术课程的几个问题的理解与思考

宁波大学教育学院   徐建东 

     通用技术是一门全新的课程,它的开设旨在培养学生技术素养,具体表现为掌握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学会研究问题科学的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科学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技术课程的学习,让学生能够理性的态度看待技术,以负责、有远见和道德的方式使用技术,以积极探究的姿态和一定的科学研究精神广泛地参与社会活动,参与社会对技术的决策、创新和实践。能从科学,艺术,环境,民俗等角度对问题进行欣赏,从而提高鉴赏能力,行成科学的审美观,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可持续发展的教育理念。作为一门全新的课程,我们必须要从宏观上正确理解和把握

一、对通用技术课程目标的理解

  课程目标是课程的核心要素,是课程改革的出发点和归属点。全面认识和深刻理解课程目标是理解课程设计、明确课程任务的重要基础,也是组织课程实施、进行课程评价的基本标尺。普通高中通用技术课程坚持基础性、通用性、选择性与时代性的高度统一,注重国际经验与我国国情相结合、教育理念与教育实践相结合、教育传统与未来发展需要相结合,明确提出通用技术课程以“提高学生技术素养、促进学生全面而富有个性的发展”为基本目标,并形成了完备的通用技术课程目标体系,这对努力建设具有中国特色、体现与时俱进、富于开拓创新的普通高中技术课程的新构架,对加强基础教育中的技术教育、并实现原有技术教育的当代转型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

  我认为通用技术课程应该的目标是一种分层次的目标体系,第一层次的目标是课程总目标。 根据通用技术的课程理念及设置目的,通用技术的总目标是“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进一步拓展技术学习的视野,学会或掌握一些通用技术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掌握技术及其设计的一般思想和方法;具有一定的技术探究、应用技术原理解决实际问题以及终身进行技术学习的能力;形成和保持对技术的兴趣和学习愿望,具有正确的技术观和较强的技术创新意识;养成积极、负责、安全地使用技术的学习习惯,发展初步的技术能力和一定的职业规划能力,为迎接未来社会挑战、提高生活质量、实现终身发展奠定基础”,一句话:通用技术课程总目标是提高学生的技术素养、促进学生全面而富有个性的发展。

  在明确通用技术总目标的基础上,课标提出了课程着力追求的五个第二层次的目标:培养学生对技术的理解、使用、改进及决策能力;培养学生意念的表达与理念转化为操作方案的能力;:培养学生对知识的整合、应用及物化能力;培养学生创造性想象,批判性思维及问题解决的能力;培养学生对技术文化的理解、评价及选择能力

  那么,在这个体系当中,第三层次的目标是什么呢?我认为应该是顾建军博士所说的通用技术课程的教学目标,因为课程目标的实现要通过教学过程去实现,那么教和学的目标就是课程目标的具体化。

  顾建军博士认为:课程目标与广大教师所熟悉的教学目标有很大的区别。教学目标即教学目的和要求,它是指学生通过一定的技术过程所形成的在知识、技能、能力以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变化。课程目标则是学生通过课程学习所应达到的预设状态。一般说来,课程目标概括性强、较为抽象、适应面较广,适用于整个课程建设和管理过程,而教学目标较为具体,适应面较小,仅限于微观的教学过程;课程目标的实施主体涉及面广,如涉及到国家各级教育行政部门、教师培养与培训机构、广大中小学教师和学生、课程研究与指导机构及中小学教材编制出版部门等。而教学目标一般仅涉及教学过程中的教师和学生及教辅人员等;课程目标有较高的原则性和稳定性,而教学目标有较高的针对性和一定的灵活性。当然,课程目标和教学目标也有紧密的联系,课程目标指导着教学目标的制定,教学目标是课程目标的具体化,是课程目标实现的基础。

  把教学目标理解为通用技术课程目标体系的第三个层次,更有助于我们把握教学目标的制定和实现。

  二、系统论思想是通用技术核心的思想方法

  以“三论”为代表的现代科学方法论,是一门新兴的科学,是20世纪伟大的理论成果,“三论”在横向上有广泛的实用范围,被称为“横断性科学”。

  “三论”的核心是一个系统问题; “三论”是统一的系统方法论的不同侧面,控制论、信息论、系统论作为独立的学科,各自都有自己的发展方向,同时又有内在的联系。在研究通讯和控制时,都离不开系统;研究系统或控制时,又离不开信息。一般系统论把其研究对象作为一个整体加以考虑,提出适合于一切系统的模式、原则和规律,强调系统大于个体,这有助于说明有组织的系统。而控制论的研究对象是系统,它对于进一步考察系统内部的组织、控制和调节的功能是不可缺少的。信息是组织系统的一个重要特征,它使系统得以实现自我调节,是系统之间,系统与环境之间联系的主要方式。系统、信息、控制不可分离。

  系统论一个主要的观点就是整体不等于部分之和,通常人们所知道的说法是整体大于部分之和,有思想家提出也存在整体小于部分之和的情形(比如两个相互抵消的力之和,系统成份互锁造成的系统退化等),但就新增的性质的意义来说,也还是增加了子系统所不具有的性质。

  东南大学史金飞教授对系统、信息、控制与技术设计的关系,做了精辟的阐述,整个课程模块就体现了系统的思想。

  例如:高中新课程通用技术共设9个模块,其中必修模块2个:“技术与设计1”和“技术与设计2”,如何从宏观上把握这两个模块的关系,对于这两个必修模块课程的实施非常重要, “技术与设计1”是全体高中学生必须修学的课程内容,也是高中通用技术学习的导入模块。它是“技术与设计2”的基础,并同“技术与设计2”共同为后续的选修课程提供了必要的基础,并为高中毕业生规定了必须达到的最低技术素养要求。而“技术与设计2”本模块是继“技术与设计1”之后的必修内容。学习本模块内容将使学生在进一步巩固和掌握技术设计的过程的基础上,提升对技术设计的思想和方法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这两个模块是一种递进的层次关系,“技术与设计1”属于一般性技术设计,对它的教学设计采用从实践到理论的方法,“技术与设计2”属于专题性技术设计,它使技术与设计由经验上升到了理性,由单纯的展现设计技巧提升到了形成设计的思想和方法,教学过程可采用从理论到实践的方法。这两个模块完成后可使学生对技术的理解实现一个从实践上升到理论、又从理论指导实践的一个螺旋式上升的过程,达到认识上的一次飞跃,

  从宏观上理解两个必修模块的递进的层次关系的有助于我们对通用技术理念的理解,有助于我们在课程的实施中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有助于通用技术课程目标的达成。

  通用技术课程的核心思想就是系统的思想,以前提起系统科学,一般给人的感觉都比较高深,难以理解,难以和我们的日常生活挂起钩来,今天随着通用技术课程在中学的开设,系统的思想,系统的方法将得到进一步的普及,国民将从中学生时代开始接受和实践“三论”为代表的现代科学的方法论。

 三、通用技术课程教师来源的思考

   湖州师范学院呼格吉乐老师认为,教学系统主要是由教材、教师、学生和教学媒体四大要素组成的,通用技术课程的教学系统也离不开这四大要素。而作为通用技术课程教学系统中的重中之重,教师的配备由为突出。怎样才能配备和建立实力雄厚的通用技术课程教师队伍并稳定,而该队伍是问题的关键。通用技术课程的教师配备除了现有的接任、专任、兼任、选任、聘任等几种形式外,应该有更为专业的师范类高校毕业生来承担本门课程的授课任务。这样才能真正提高本门课程的教学效果,从而达到开设本门课程的真正目的的同时学生也得到更为专业的训练和培样。也可大大激发学生的创造动机、创造兴趣、创造思维、创造技能等创新能力,而且对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学生热爱学习的良好习惯具有重要意义。在专业教师的培养问题,高校,尤其是师范类高校有着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

  作为中学教师的摇篮,高等师范院校应尽快开设通用技术相关的专业或课程群,为未来的中学通用技术教师提供尽快了解和熟悉本门课程的机会和条件。尽快培养出一批适应课程改革,专业素质过硬的专职通用技术教师,尽快稳定和提高通用技术课程教师队伍。使通用技术课程的教学系统尽快得到完善,使本门课程的教学内容更为系统化、科学化。另外,高校应考虑尽快设置相关进修专业和课程,来为现有的通用技术课程教师提供进一步深造的机会。从根本上解决通用技术这门新兴课程的师资问题。

  现在的问题是高校如何去落实通用技术课程师资的培养,具体体现在落实在哪些学科、哪些专业,开设那些相关课程,这些既需要学术方面的研究,又要有实践的探索,还要有政策的驱动等。

                                     
来源:浙江省普通高中通用技术教育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