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西周概况和西周的青铜工艺

 月明心曦 2016-06-30
      

 

1·周代概况

周代分为西周和东周,西周的都城在陕西的宝鸡附近,东周以洛阳为都。周在商朝时是商王国的一个大部落,后来周文王起义,周武王推翻了商,建立了周朝。

周朝是以农业经济为基础的国家,实行分封制、世袭制和等级制。不但君主为世袭传位,从事各个职业的平民后代也必须继承祖先的工作,不能随意更换。《齐语》有:“士之子恒为士,农之子恒为农,工之子恒为工,商之子恒为商。”之说。

根据《左传》所记,周朝的爵位等级分为:王、公、候、伯、子、男、甸、采、卫、大夫。国家制定了严格的制度来划分等级,反映在生活的各个层面中,形成了《周礼》。如“天子九乘(发胜音)”这个成语就来自于周代的礼仪,意思是说天子乘九匹马拉的车。天子以下的贵族按照爵位高低,拉车的马的数量减少。

还有如《礼记》记载的关于服饰的等级制:“天子龙衮,诸侯黼(发斧音),大夫黻(发福音),士玄衣纁(意为浅红色)裳。”

周代的手工业很发达,主要的工匠来自于前商遗民,战国《考工记》所记周代有“六艺”分为32个工种,例如:

攻木之工(木工)有七种:轮人(制造车轮和车盖)、舆人(制造车厢)、车人(制造兵车、乘车和田车)、庐人(制造兵器的柄部)、匠人(造宗庙、明堂)、弓人(造弓箭)、梓人(造簨虡—音为“笋举”,指编钟等悬挂乐器的木架)。

攻金之工(金工)有六种:筑氏(作多锡的青铜器)、冶氏(作少锡的青铜器)、凫氏(发福音)(制作錞『发纯音』于等乐器)、栗氏(制作量器)、段氏(制作田器、钱、镈『发泊音』)、桃氏(制作剑)。

攻皮之工(皮革工)有五种:函人(制作皮甲)、鲍人(制作兵器套和皮配件)、韗『发运音』人(制作鼓)、韦氏(制作熟皮)、裘氏(制作皮草)。

设色之工(画工)有五种:画工(绘制衣服和旗帜)、缋『发绘音』工(同绘)、钟氏(染羽毛)、筐人(设色)、荒氏(湅『发练音』丝)

刮磨之工(雕工)有五种:玉人(制作玉器)、楖『发击音』人(刮削木器)、雕人、矢人、罄氏。

搏埴之工(陶工)有两种:陶人(制作甗、鬲等需要挖琢的器皿)、瓬人(制作簋、豆等圆器)。

2·周代的青铜器

西周时期的青铜工艺可以分为两个阶段。前期,继承商代的艺术风格。成康以后形成周代自己的特点。

周代的青铜器同商代一样分为烹饪器、食器、酒器、水器、乐器、兵器等

烹饪器

鼎:西周早期的鼎和商代的近似,后来鼎腹逐渐变浅,底部略平,最大直径在腹底部,到了西周后期鼎腹接近半圆形,圈底,敞口,两耳略微外张,鼎足由原来的柱形变成马蹄形。

鬲:在西周前期比较少见。西周后期的鬲变得较宽。其中刖足奴铜鬲是周代的精品。

甗:西周时期的甗口微敞,腰间有铜篦,其他的没有多少变化。

食器

簋:西周时期的簋与商代相比变化较大。西周早期的簋增加了双耳,有的还在耳的下部装饰耳垂。西周晚期的簋除了有双耳以外还增加了盖,有的还在圈足上增加了三足,我们称为“圈三足式”。

豆:陶豆的历史很早,在新石器时期的彩陶中就有了,青铜豆在西周才出现,它的造型是浅盘粗柄,是用来盛菹醢等调味品的(菹,发“租”音,意为腌菜。醢,发“海”音,意为肉酱)

簠(发“斧”音):是西周才有的食器,出现在西周后期。浅腹,呈矩形,侧面看呈菱形,它是用来盛稻粱的。稻粱在周是珍贵的食物,使用簠来盛稻粱,是以区别其他的食物。

酒器

周代吸收了商亡国的教训,实行禁酒法令,因此商代精美的酒器在周代日渐衰落。周的酒器大概有五种。

爵:周前期有爵,造型与商代一样,到了后期逐渐消失。

斝(发“甲”音):在周代数量不多的酒器。


觚(发“姑”音):西周前期的造型与商代相同,到了后期演变为一种接近杯子的造型。

觯(发“至”音)、卣(发“又”音):在周早期有,晚期消失。

壶:在周代的造型变化较多。西周早期,壶体瘦长,有贯耳。西周中期的壶流行圈顶式盖,这种盖拿下来可以当杯子使用,耳多为活环耳。晚期壶上的装饰纹样立体感增强,出现浅浮雕的效果。

水器

匜(发“移”音):是周代新发明的器型,为注水器,圆腹有流,后有柄,四足。一般被塑造为动物形。

它和盘经常配套使用,用它淋水洗手,流下的水用盘盛。

乐器

周代崇尚礼,周人认为音乐可以净化人的心灵,听好的音乐能够让人平和、善良,心中不起杂念,所以周代的青铜乐器得到很大的发展。周人以乐为礼,一切吉凶、宾、嘉、军礼都要遵循礼乐制度,这是一种等级制度的表现,是统治者奴役劳动人民的工具,但不论怎样,礼乐在中国的文化发展上都作出了不朽的贡献。

钟:是由商人拿在手里的钲(发“争”音)演变而来的,在周时悬挂起来,成为我们现在见到的编钟。挂钟的架子称为“虡”。一个单独的大挂钟称为“特钟”。钟的形式是上部有柄,称为甬;柄旁边有挂纽,称为干;钟身的乳钉突起很长,叫做枚;钟的下端边缘呈向内弯曲的弧线。

镈:形状与钟相似,特点是乳钉扁平,上部只有纽没有柄,镈的下部为直线。

兵器

在周代增加了戟,戟兼有矛和戈的功用,缺点是重量较大。

 

3·周代青铜器的纹饰

周代的青铜器上的纹饰与商代不同,商代单独纹样和对称纹样多,而周代的二方连续纹样多,产生一种秩序感。周代早期的纹饰和商代比较接近,到了周穆王时,这种周代特有的肃穆艺术风格才形成。

窃曲纹:是周代具有标志性的纹饰,《吕氏春秋》记载到:“周鼎有窃曲,状甚长,上下皆曲。”对于窃曲纹的解释很多,它是动物变形和抽象化的图案的解释比较可靠。周代的窃曲纹由直线和曲线结合,显得非常和谐,中肯。

鸟纹:周代的鸟纹和商代不同,周代的鸟纹头向内转,整体形成具有动感的“S”形线,商代的鸟纹头与身体的方向一致,整体呈直线。

环带纹:是周代应用的较多的一种纹饰,它是一种曲直结合的波浪线纹,主纹较宽,在视觉上比较突出,地纹较细巧,与主纹形成对比。

重环纹:以抛物线形或者椭圆形为单位,横向排列重复。有一重的也有几重的。

垂鳞纹:类似鳞片的装饰纹样。

瓦纹:又称为横线纹,在陶器上称为弦纹。

 

4·周代青铜器特点简述

一·总体看来,周代青铜器的器型比商代的少,特别是酒器减少,但是食器增加。

二·周代青铜器的器体比较薄,显示出比商代更高超的工艺。周代青铜器的重要特点是出现了长篇的铭文,这为后来的历史研究提供了宝贵的资料。例如大盂鼎,有291字的铭文,讲述的是关于禁酒的事情;还有“上勿下日,音为勿”鼎,共410字,记载的是一匹马和一束丝买五个奴隶的事情。

三·周代制作青铜器的目的主要是:A·祭祀祖先的祭器;B·歌颂周王的美德;C·对贵族的赏赐;D·描述交换、婚嫁、诉讼等事情。

四·列鼎的制度严格,显示出森严的等级。如“天子九鼎,诸侯七,卿大夫五,元士三”列鼎的数字为单数排列,簋则按照双数排列。

【碧蓝】  

 

1·周代概况

周代分为西周和东周,西周的都城在陕西的宝鸡附近,东周以洛阳为都。周在商朝时是商王国的一个大部落,后来周文王起义,周武王推翻了商,建立了周朝。

周朝是以农业经济为基础的国家,实行分封制、世袭制和等级制。不但君主为世袭传位,从事各个职业的平民后代也必须继承祖先的工作,不能随意更换。《齐语》有:“士之子恒为士,农之子恒为农,工之子恒为工,商之子恒为商。”之说。

根据《左传》所记,周朝的爵位等级分为:王、公、候、伯、子、男、甸、采、卫、大夫。国家制定了严格的制度来划分等级,反映在生活的各个层面中,形成了《周礼》。如“天子九乘(发胜音)”这个成语就来自于周代的礼仪,意思是说天子乘九匹马拉的车。天子以下的贵族按照爵位高低,拉车的马的数量减少。

还有如《礼记》记载的关于服饰的等级制:“天子龙衮,诸侯黼(发斧音),大夫黻(发福音),士玄衣纁(意为浅红色)裳。”

周代的手工业很发达,主要的工匠来自于前商遗民,战国《考工记》所记周代有“六艺”分为32个工种,例如:

攻木之工(木工)有七种:轮人(制造车轮和车盖)、舆人(制造车厢)、车人(制造兵车、乘车和田车)、庐人(制造兵器的柄部)、匠人(造宗庙、明堂)、弓人(造弓箭)、梓人(造簨虡—音为“笋举”,指编钟等悬挂乐器的木架)。

攻金之工(金工)有六种:筑氏(作多锡的青铜器)、冶氏(作少锡的青铜器)、凫氏(发福音)(制作錞『发纯音』于等乐器)、栗氏(制作量器)、段氏(制作田器、钱、镈『发泊音』)、桃氏(制作剑)。

攻皮之工(皮革工)有五种:函人(制作皮甲)、鲍人(制作兵器套和皮配件)、韗『发运音』人(制作鼓)、韦氏(制作熟皮)、裘氏(制作皮草)。

设色之工(画工)有五种:画工(绘制衣服和旗帜)、缋『发绘音』工(同绘)、钟氏(染羽毛)、筐人(设色)、荒氏(湅『发练音』丝)

刮磨之工(雕工)有五种:玉人(制作玉器)、楖『发击音』人(刮削木器)、雕人、矢人、罄氏。

搏埴之工(陶工)有两种:陶人(制作甗、鬲等需要挖琢的器皿)、瓬人(制作簋、豆等圆器)。

2·周代的青铜器

西周时期的青铜工艺可以分为两个阶段。前期,继承商代的艺术风格。成康以后形成周代自己的特点。

周代的青铜器同商代一样分为烹饪器、食器、酒器、水器、乐器、兵器等

烹饪器

鼎:西周早期的鼎和商代的近似,后来鼎腹逐渐变浅,底部略平,最大直径在腹底部,到了西周后期鼎腹接近半圆形,圈底,敞口,两耳略微外张,鼎足由原来的柱形变成马蹄形。

鬲:在西周前期比较少见。西周后期的鬲变得较宽。其中刖足奴铜鬲是周代的精品。

甗:西周时期的甗口微敞,腰间有铜篦,其他的没有多少变化。

食器

簋:西周时期的簋与商代相比变化较大。西周早期的簋增加了双耳,有的还在耳的下部装饰耳垂。西周晚期的簋除了有双耳以外还增加了盖,有的还在圈足上增加了三足,我们称为“圈三足式”。

豆:陶豆的历史很早,在新石器时期的彩陶中就有了,青铜豆在西周才出现,它的造型是浅盘粗柄,是用来盛菹醢等调味品的(菹,发“租”音,意为腌菜。醢,发“海”音,意为肉酱)

簠(发“斧”音):是西周才有的食器,出现在西周后期。浅腹,呈矩形,侧面看呈菱形,它是用来盛稻粱的。稻粱在周是珍贵的食物,使用簠来盛稻粱,是以区别其他的食物。

酒器

周代吸收了商亡国的教训,实行禁酒法令,因此商代精美的酒器在周代日渐衰落。周的酒器大概有五种。

爵:周前期有爵,造型与商代一样,到了后期逐渐消失。

斝(发“甲”音):在周代数量不多的酒器。


觚(发“姑”音):西周前期的造型与商代相同,到了后期演变为一种接近杯子的造型。

觯(发“至”音)、卣(发“又”音):在周早期有,晚期消失。

壶:在周代的造型变化较多。西周早期,壶体瘦长,有贯耳。西周中期的壶流行圈顶式盖,这种盖拿下来可以当杯子使用,耳多为活环耳。晚期壶上的装饰纹样立体感增强,出现浅浮雕的效果。

水器

匜(发“移”音):是周代新发明的器型,为注水器,圆腹有流,后有柄,四足。一般被塑造为动物形。

它和盘经常配套使用,用它淋水洗手,流下的水用盘盛。

乐器

周代崇尚礼,周人认为音乐可以净化人的心灵,听好的音乐能够让人平和、善良,心中不起杂念,所以周代的青铜乐器得到很大的发展。周人以乐为礼,一切吉凶、宾、嘉、军礼都要遵循礼乐制度,这是一种等级制度的表现,是统治者奴役劳动人民的工具,但不论怎样,礼乐在中国的文化发展上都作出了不朽的贡献。

钟:是由商人拿在手里的钲(发“争”音)演变而来的,在周时悬挂起来,成为我们现在见到的编钟。挂钟的架子称为“虡”。一个单独的大挂钟称为“特钟”。钟的形式是上部有柄,称为甬;柄旁边有挂纽,称为干;钟身的乳钉突起很长,叫做枚;钟的下端边缘呈向内弯曲的弧线。

镈:形状与钟相似,特点是乳钉扁平,上部只有纽没有柄,镈的下部为直线。

兵器

在周代增加了戟,戟兼有矛和戈的功用,缺点是重量较大。

 

3·周代青铜器的纹饰

周代的青铜器上的纹饰与商代不同,商代单独纹样和对称纹样多,而周代的二方连续纹样多,产生一种秩序感。周代早期的纹饰和商代比较接近,到了周穆王时,这种周代特有的肃穆艺术风格才形成。

窃曲纹:是周代具有标志性的纹饰,《吕氏春秋》记载到:“周鼎有窃曲,状甚长,上下皆曲。”对于窃曲纹的解释很多,它是动物变形和抽象化的图案的解释比较可靠。周代的窃曲纹由直线和曲线结合,显得非常和谐,中肯。

鸟纹:周代的鸟纹和商代不同,周代的鸟纹头向内转,整体形成具有动感的“S”形线,商代的鸟纹头与身体的方向一致,整体呈直线。

环带纹:是周代应用的较多的一种纹饰,它是一种曲直结合的波浪线纹,主纹较宽,在视觉上比较突出,地纹较细巧,与主纹形成对比。

重环纹:以抛物线形或者椭圆形为单位,横向排列重复。有一重的也有几重的。

垂鳞纹:类似鳞片的装饰纹样。

瓦纹:又称为横线纹,在陶器上称为弦纹。

 

4·周代青铜器特点简述

一·总体看来,周代青铜器的器型比商代的少,特别是酒器减少,但是食器增加。

二·周代青铜器的器体比较薄,显示出比商代更高超的工艺。周代青铜器的重要特点是出现了长篇的铭文,这为后来的历史研究提供了宝贵的资料。例如大盂鼎,有291字的铭文,讲述的是关于禁酒的事情;还有“上勿下日,音为勿”鼎,共410字,记载的是一匹马和一束丝买五个奴隶的事情。

三·周代制作青铜器的目的主要是:A·祭祀祖先的祭器;B·歌颂周王的美德;C·对贵族的赏赐;D·描述交换、婚嫁、诉讼等事情。

四·列鼎的制度严格,显示出森严的等级。如“天子九鼎,诸侯七,卿大夫五,元士三”列鼎的数字为单数排列,簋则按照双数排列。

【碧蓝】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