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简单粗暴有效:教你如何欣赏一幅画

 金玉满堂书馆 2016-06-30

简单粗暴有效:教你如何欣赏一幅画

    昨日在飞机上跟一位老师请教如何欣赏一幅画,老师指点说从意境、结构、笔法、颜色等几个方面,每一个方面都要细分出很多专业术语,任何事情都需要精益求精,不断地历练和实践自己的所学。关注于自己本身学习和实践的内容,放下一些无关紧要的鸡毛蒜皮之事,相信人生总有不同。想学习总会有更多的方法,关键是要下真功夫,这个世间的学问千万种,每一种都值得去深究和崇学。

    都说字如其人,画如其人,不同的人在字面和画面上所表现出来的东西也不同,欣赏美是一种享受。初看国画,要欣赏的不仅仅是画面,还要看一下几项是否精美。
    1:画工
   画家的作品,可表现出作者的成就。画面的形象,就是画工的具体,我们往往主观批判该画的好与坏,就是受画工的影响最大
    2:书法
  中国画与西方绘画不同之处,其中一项就是书法。国画画面上常伴有诗句,而诗句是画的灵魂,有时候一句题诗如画龙点睛,使画生色不少,而画中的书法,亦影响画面至大。书法不精的画家,大多不敢题字,虽然仅具签署。亦可窥其功底一二。
    3:印章
   画面上常见的印章有各方面使用的:
   画家的印玺、题字者私章、闲章、收藏印章、欣赏印章、鉴证印章等。而各种印章的雕工、印文内容、印章位置,都在评介之列。尤其古画,往往有皇帝、名家、藏家及鉴赏家的印鉴,可佐真伪。
    4;装框
  中国画的装裱独具一格,常见的有纸裱、绫裱两大类。纸裱较粗,绫裱较精。裱边的颜色、宽窄、衬边、接驳、裱工等都十分讲究。
    5:内涵
   中国人欣赏字画不独欣赏表面功夫,更着重于与作品有关和作者个人的相互关系。
    6:功力
  从事书画修养越久的人,他表现出的功力,是初学者无法掌握。尤其是书法,老手多仓劲有力,雄浑生姿。在国画方面,其线条、设计、意景亦表现出作者的功力。所以人生经验丰富的艺术家,其作品往往较年轻画家有不同的表现,这就是功力。
    7:布局
  布局看来似是画面的设计,其实是作者胸怀中的天地,从画面布局中表现出来。中国画与西方绘画不同的地方甚多,最明显之处就是"留白",国画传统上不加底色,于是留白甚多,而疏、密、聚、散称为留白的布局。在留白之处,有人以书法、诗词、印章等来补白。亦有让其空白,故从布局可见作者独到之处。

       8:学识
  功力及布局可以从画面窥其一二,至于作者的学识,对其作品影响很大。故中国有"文人画"之称。著名文人,其作品与众不同,就是一种"书卷气"。画家于画匠之别,学识是条件之一。
    9:人品
  西方画家,往往浪漫不羁,游戏人间为乐。而欣赏者只观其画而不理画家的私德。中国人不同,画家或书家如行为不检、道德败坏、声名狼藉、大奸大恶者,即使其书法美术如何精美,亦无人问津。试问谁家高悬秦桧等奸臣作品,而岳飞的"还我河山",孙中山的"天下为公"成为人尽皆知的好匾额,就是这个道理。
    10:诗句
  字画中的诗词,往往代表主人的心声。一句好诗能表现作者的内涵和学养,一句好诗,亦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11:印文
  无论字或画,常有"压角"的闲章出现。所谓闲章就是画面或书法留白的角落。而印上的文字,有时影响字画甚大。从印文中也可看到者作者的心态,或当时的环境。好的印文,配以好的雕刻刀法,盖在字画上,使作品更添光彩。


摘要: 艺术欣赏是个高逼格的事情,学会欣赏一幅画作,将会为你加分不少。那么如何欣赏一幅画呢?其实很简单,只需四步即可看懂一幅画,一看构图,二看色彩,三看光影,四看笔触。虽然粗暴了一些,不过大致如此。今天小编就 ...

艺术欣赏是个高逼格的事情,学会欣赏一幅画作,将会为你加分不少。那么如何欣赏一幅画呢?其实很简单,只需四步即可看懂一幅画,一看构图,二看色彩,三看光影,四看笔触。虽然粗暴了一些,不过大致如此。今天小编就和大家详细说说。

  1:构图

  当我们看到一幅画作时,第一眼看到的首先是大致结构,构图是对一幅画作整体的把控力,也决定了画作的广度和深度。

  对观众而言构图的美感经验也是最直接的,对艺术作品的形式美的感受也是最为干脆的,在艺术画作形式美的所有因素里,结构形态的形式美感是重要的基础。

  合理的构图形式能通过视觉作用的强弱对比,对观众的第一眼印象产生支配作用,明确画面的主要部位即画面中心,引导视觉的顺序,使观众能在一定的思维上基本按照作者构思的线索去浏览画面。这就是构图的特殊功能。

  举个例子:三角构图

詹建俊《狼牙山五壮士》詹建俊《狼牙山五壮士》

  三角形构图,稳定感十足,《狼牙山五壮士》的仰视效果则增强了壮士宁死也不屈的刚毅之感和形成永恒的纪念碑式的稳定感,是不是赶脚就跟葫芦娃的葫芦山似的极富力量感。

达·芬奇《蒙娜丽莎》达·芬奇《蒙娜丽莎》

  三角构图的特点就是在画面中所表达的主体放在三角形中或影像本身形成三角形的态势,此构图是视觉感应方式,一般用于不同景别如近景人物、特写等,多用于画中主题明确的作品,当然也有繁复多杂的三角构图,下面我们就来个超级复杂的三角:《梅杜萨之筏》

籍里柯《梅杜萨之筏》籍里柯《梅杜萨之筏》

  我们可以看到除了三角线以外,《梅杜萨之筏》还运用了各种曲线和倾斜线,结构明显比上两幅要繁复多杂。

  这是因为它的主题与内容比较复杂,人物的情绪紧张动荡,变化又丰富多样的缘故,从而这决定了作品画面的分割必须是各种构图形式的综合运用。

  使画里的人群和筏上的船帆形成了两个明确的倾斜三角形,准确有力地表现了落难者在求生欲望的挣扎中相对暂时的稳定感,同时又时刻面临死亡的威胁,存在严重的覆灭危机感。重要的是作者运用这两个倾斜的三角形结构表现了作品生与死的命运问题的基调。

  与此同时整幅画采用了金字塔式的构图方式,这些因素决定了这件作品基本的构图形式。

  平行构图

拉斐尔《雅典学院》拉斐尔《雅典学院》
达·芬奇《最后的晚餐》达·芬奇《最后的晚餐》

  我们可以看到,这两幅整体都是运用平行辐射线式的构图,《最后的晚餐》里耶酥处在画面中心位置。

  正是因为平行线的轴心在视觉上自然集中的效果,因此画面中所有的人都紧紧地联系到了耶酥的身上。整排的人和前面长桌子形成平行的水平线,使之在构图中形成向两边展开的视觉感觉。

  这种视觉的引导使所有弟子的不同面貌、不同的心情、性格逐一呈现在观众面前,为充分刻画出每一个形象以及他们之间的联系提供了足够的空间。

  十字构图

霍贝玛《树间村道》霍贝玛《树间村道》

  画面主要运用了垂直线和水平线的分割,对空间的立体分割上强调了道路向远处延伸的运动透视感感。

  因为水平线压低的缘故,增强了两条垂直线向上的生长趋势,打破了呆滞的画面格局,单纯而简洁大气。

  最后再来个综合的,我们就不画线了,看到这里大家可以自行捕捉一下构图方式

拉斐尔《西斯庭圣母》拉斐尔《西斯庭圣母》

  《西斯庭圣母》的画面结构看似简单,但是细看画面却同时运用了十字形和正三角形与圆形三种构图方式。

  从抱着耶酥的圣母到下面两个小天使的内在联系呈现十字架效果,使画面油然而生一种神圣庄严而不可侵犯的气氛。

  同时,圣母和教皇与摩达拉形成正三角形的视觉效果,画面人物上方的两块帷幕虽然显得有些古板却正好加强了这种三角形的效果,圣母那从容沉着,豁达大度的精神表情状态得到了唯美到位的表现。

  而放眼整幅作品几组人物形象又形成了一个椭圆形,因此起到了加强了各个形象之间的联系感。

  通过以上对一些绘画书籍的研读和构图实践了解后,我们已经可以了解到构图的大致魅力了,构图形式可以通过视觉作用的强弱对比,对观众的第一眼产生了吸引性的作用,支配性作用,鼓舞性的作用,明确作品画面的中心,引导观众视觉的顺序,使观众基本上按照作者的线索去浏览画面欣赏画面,这就是构图的特殊功能和在绘画中的特殊地位。

  2:色彩

  如果是构图是大纲的话,那么色彩就是一幅画作的语言,也是绘画诸要素中最具感情特征,是绘画者表达自己与观赏者交流的一种独特方式。

  我们经常看到,有的绘画作品,虽然构图一般,但由于色彩处理得恰当,还是能吸引观众。与此相反,有的作品,如果 在构图、素描、透视、解剖等方面都具有一定水平,但在色彩处理和运用上存在问题,这幅作品就逊色了。

  说到色彩首先当然是说说梵高《罗纳河上的星夜》

梵高《罗纳河上的星夜》梵高《罗纳河上的星夜》

  梵高用像太阳一样炙热的黄色,还有那忧郁哀伤而又近似疯狂的蓝色。这些色彩之间对比单纯、强烈,像具有鲜活热情的生命体,让我们不自觉地为画面而感动,共同融入到画家丰富的主观感情中去。

  再来看看另一个大神莫奈《日出印象》

莫奈《日出印象》莫奈《日出印象》

  画中多种色彩非常随意、零乱就赋予了水面无限的光辉,并非准确地描画使那些小船依稀可见。散发出的光线、色彩、动感和充沛的活力,取代了以往绘画作品中死版的配色。

  来个抽象的,吴冠中《中国城》

吴冠中《中国城》吴冠中《中国城》

  一作中,吴冠中用简单的颜色组合粗犷的表述出城中的灯火楼房,飘逸爽快简洁有力,色块和留白毫不违和,使画面充满动感。

马蒂斯《马蒂斯夫人像》马蒂斯《马蒂斯夫人像》

  两种主色的冲突搭配搭配,画面效果极其强烈产生出耀眼的闪烁效果,使画面充满了纯绘画性的魅力。让一个沉静的头像生出这样丰富的视觉效果来。

  到这里现在我们对色彩的影响力和表现力也有了一定认识,色彩是引起我们共同的审美愉悦的、最为敏感的形式要素。色彩作为最有表现力的绘画要素之一,它的性质直接影响我们欣赏绘画作品时的感情。不反对吧。

  3:光影

  光影实际上是指画中物体受光、背光和反光部分的明暗度变化以及对这种变化的表现方法。我们用眼睛感知物体是靠光的反射,在绘画上也大致如此,在光线照射下出现三种明暗状态,称三大面,即:亮面、中间面、暗面。

  首先来看看阴影狂魔伦勃朗的作品《浴女》

伦勃朗《浴女》伦勃朗《浴女》

  画中色调柔和趋於暗色。在从高处投来的神秘光束映照下,人物彷佛从阴影中浮现出来,走向观赏者。贴身衣裳的白色和肌肤的明亮色调,突出了人物的形体,层次变化细微而丰富。

  她身后的衣服金黄与红色相间,愈发衬托出她身上的白衣以及撩起衣摆的憨态朴实无华。一个正待洗浴的女子正宽衣下水,神情微妙,初试水温,显出欣喜的画面就这么出现了。

维米尔《窗前读信的少女》维米尔《窗前读信的少女》

  格局虽小但却拥有丰富的表现力,巧妙平衡的构图让其显得更为优美而精准,其中光线的唯美应用创造了一种柔和、弥漫的氛围。维米尔对色彩的卓越把握体现的淋漓尽致,画面中运用的各种蓝色色调一定会让观众流连忘返。

  光影是自然中出去色彩崴最直观的视觉要素,对画面的具体感真实感也起到了最为重要的作用。

  光影效果的发型与运用大大的丰富了人们的视觉神经,也直接使得绘画技术进一步走向现实,走向客观,走向更深层,更内在,更微妙。

  4:笔触

  绘画中的笔触指的是画家在绘画过程中笔、颜料、画布三者之间相互作用后留在画面上的痕迹。它在画中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是绘画艺术区别于摄影艺术的重要标志。

  笔触作为绘画艺术中的基本元素,有其自身的艺术形式美,是绘画形式美的一部分,也是艺术语言的重要组成部分。

梵高《自画像》梵高《自画像》

  我们在画中看见,之前的夜景是以短促、清晰的水平线笔触来描绘的,和这里自画像里呈主导趋势的曲线笔触产生强烈对比;

  画中用了一些颜色变化特别微妙的色彩用油画刀刮制而成,留下了许多丰富的笔触。

  这些笔触因为有色彩,形状,厚薄,肌理的变化,使得这个人物有着不同的层次,这些层次变化产生了一个朦胧充实的形象。整幅画面刻画就生动起来。

蒙德里安《红、黄、蓝的构成》蒙德里安《红、黄、蓝的构成》

  咋看之下除了色彩和布局巧夺天工之外就没有其他了是吧,下面我们细看:

  如果你蹲下身,逆光往上看这幅画——在展馆里是个很狡猾的办法,因为这样会暴露出画作的裂缝以及表面——从画布的纹理可以看出蒙氏画作中黑色长方形用的颜料较薄。

  而黄色色块使用的颜料就厚重多了。再凑近点看黄色区域能发现这个绘画表面相当丰郁,每个表面和线条都有它的纹理:条纹被刻出了脊线;一些表面,比如蓝色区域,有油漆工人试图避免的徒手画出来回刷笔的纹理痕迹。

  放在一起这幅画作有了丰富的表面纹理,艺术史学家称之为制作法。

  下面的绘画功底十足的学生模仿的作品,只得到一片松软散淡的蓝色,毫无质感可言。当然两三步之外你是完全看不出这些的,这就是大师级别的

  当你开始意识到这种一种丰富,光耀的效果,一种深度的时候,并且享受以上四个方面带来的美的时候,恭喜你,你入门了。

笔触。

  无论是什么类型的画作,一幅画就是由笔触的轨迹构成的,笔触是一幅画的根本,实质的东西,也是分析一幅及研究作者当时情感取向的重要依据。

  通过油画材料和工具在画面上创造的丰富肌理痕迹,诠释自己的艺术观念、审美观念及价值取向。我们也可以就此打开另一条美的道路。

  最后,一般我们队画作欣赏,首先是感知、想象、情感体验等感性认识方面。

  然后运用视觉感知以及其他器官的综合作用、生活经验和文化知识对美术作品进行感受、体验、联想、分析和判断,获得审美享受,并理解美术作品与美术现象。即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的一种比较深刻的认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