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归宁和色难

 圆角望 2016-06-30
归宁,这个文言词现在比较少用(或许简直可以说是极少用,或是不用了吧)。通常用“常回家看看”代替,甚至被列入“新二十四孝”作为一条守则。但是归宁和常回家看看,虽略同而实有异。谓予不信,有书为证。
  《辞源》:归宁,回家省亲。《诗·周南·葛簟》“害澣害否,归宁父母。”《陆士衡集·思归赋》“冀王事之暇豫,庶归宁之有时。”归宁本通指男女而言,后来多指已嫁女子回至母家。
  有上述书证,第一可知“归宁父母”是说回去“宁”父母。而宁字不会就是看看的意思吧。第二则是说归宁之有时,要看王事之暇豫;公务忙可以是一时不归宁的理由的。
  女儿归宁,其第一要义,是要让父母“宁”。不要给他们添麻烦,更不要让他们添堵。可惜的是这两者都不大容易做到。如果外孙(外孙女)小,这外公外婆“含饴弄孙”虽有极大乐趣,却也不是一件轻松活。这一点儿女媳婿等应有深切体会。
  还有表示孝心,晚辈(不分男女)是否了解老人心情,也不是没有问题的。古语有云“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句话如果被拓展为“己之所欲施之于人”,往往就会好心得不到好报了。子女(包括媳妇和女婿)们想,把自己喜欢的东西给父母,是最合理的了。不但东西,连自己的生活习惯,也总想介绍给父母,用来改变他们的不合时宜的老习惯。这自然是出于好心,出于孝心,可是,效果却可能不一定好。这个其实很容易理解:父母给你的东西,介绍给你的生活经验,不是也往往会不受你的欢迎的吧。所以孔夫子在他的学生问孝的时候,会回答“色难”二字。当你的孝心表现不被老人接受或虽接受而显得不是很欢迎的时候,小辈要不露出不快的脸色,的确是有点难的。孔夫子也知道这的确不容易做到,所以说色难就是要他的学生勉为其难去尽孝,不能高声,不能板面孔,老莱子娱亲尽孝,穿起彩衣跳儿童舞,被列入二十四孝,真不容易。今人不能全听孔夫子,更不必真学二十四孝,但是这些前人留下的精神遗产总不应弃若敝屣吧,善于学习的人是可以从中得益的。
  婆媳关系容易紧张,那是因为过去大家庭一起生活,有一个“领导权”问题。今天说归宁,说常回家看看,应当不存在这个紧张源了。如果把孝看做一种道德品质,把归宁看作一次尽孝的话,那孔夫子说的“色难”显然是值得去勉为其难的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