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诗病刍议之个性篇

 苍穹兮碧落 2016-06-30
文学是一种非常自我的表达。诗更是如此,鲜明的个人特色,是构成艺术魅力之关键组成部分。彰显真我之风采,应是每个诗者,念兹在兹之事。   

若致力于技法和词藻,流连于花团之锦簇,沉浸不出,则不啻于坠入庐山深处,行之愈深,离之愈远。诗人和诗匠,区别大抵在此。   

诗也罢,词也罢,都是短小精干之文体,承载不了绵绵叙事与汪洋之论,更多还是聚集于个人,聚焦于情感。正因其聚焦于人性以及人性共通之情感,才获得经久不息之生命力。   

因乎此,以用事、说理、思辩为主,丢掉【诗经】传统的宋诗,在主流层面,评价就低于注重比兴、气韵,情感更加外露,个性更加张扬的唐诗。   

前者用功可致之,学识可致之,临摹亦可似之。宋之后多诗派,力推程式化,欲彰其眉目以示人,诗品则每况愈下,或可从此中略窥一二。   

考察许多经典名篇,正是因个人烙印之鲜明,不可移植和复制,方能一瞰尘寰,启后人之膜拜。难比拟者,技法乎?词藻乎?诗者以何安身立命,不亦显然乎?   

太白不可学,【诗仙】地位不可撼动。工部可学,无人能出之,成就其【诗圣】地位。昌谷在可学不可学间,殊难把握,以【诗鬼】名之。人鬼之别,隔于一线,杨铁崖附骥其后,被人斥为【一代诗妖】。   

诗,既然是一种非常个性化的表达,面目模糊甚至于千人一面,自当在扬弃之列。工业制成品再精致,因其批量化生产,也不敌手工制作之粗糙。   

但凡上品之诗作,于诗中,皆能透出作者之影子,愈清晰,则愈动人。诗既聚焦于情感,于诗中,读者亦能触动自己之琴弦。   

云何能致此?惟纯粹尔!纯粹,则如一泓清水。水清则能见鱼翔浅底,水清则能鉴青天白日。探手其中,可触碰沉底之白石,掬之一饮,澈澈乎荡涤心田。   

何能清而去驳杂?惟通透尔!何能通透?概而言之,修其直,敛其文,具体而微拟另列一篇述之!

诗病刍议之个性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