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通用技术课程教学浅谈

 lztiandi 2016-06-30

通用技术是一门全新的课程,它的开设旨在培养学生技术素养,具体表现为掌握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学会研究问题科学的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科学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技术课程的学习,让学生能够理性的态度看待技术,以负责、有远见和道德的方式使用技术,以积极探究的姿态和一定的科学研究精神广泛地参与社会活动,参与社会对技术的决策、创新和实践。能从科学,艺术,环境,民俗等角度对问题进行欣赏,从而提高鉴赏能力,行成科学的审美观,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可持续发展的教育理念。

教师要与时俱进,调整自己的角色,走进新课改,适应新课改。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所倡导的教育的目的是要学生主动参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这就要求教师要改以往“带着知识走近学生”的做法,“带领学生走进知识”,也就是在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会学生学会学习,授人以渔。那么如何进行通用技术课程教学呢?我觉得:

(一)、认真钻研《普通高中技术课程标准》及教材,反复阅读教材内容,把握课本的知识脉络、内容体系。

《普通高中技术课程标准》是教科书编订的依据,无论哪个版本的教科书,都要依据《标准》所规定的课程理念、课程设计思路、课程目标进行编写,因而《标准》是课程的最高统领。教师要想理解教材其必要前提就是读懂《标准》,这样不但对通用技术课程的理念、目标、评价方法会有深入的了解,也可以理解编者的编排思路,站在更高的层次上理解教材。
  教学目标是教学的出发点,也是教学的归宿。对于每节课的重点、难点问题,教师应该了然于心,尽量做到深化重点,浅化难点,把重点的内容讲深入细致,把难点讲明白、清楚,并根据重点难点的设置处理教材。

有时候学生对问题很感兴趣,课堂很热闹,但没有把技术的思想和方法体现出来,课程的教学目标没有达到,这样的效果也不会理想的。通用技术课能否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关键在于老师对教材的处理。所以,我的体会是教师要在技术本体知识理解的基础上,多钻研,多探索,吃透课标和教材,就一定能把课上好。

 (二)、转变师生角色关系,开展课堂互动,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师生关系的转变,可以大大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使他们可以随心所欲地提问题,无论在课上,还是课下,学生和教师的接触都非常密切,可以就各种话题进行讨论。教师不要指责学生在老师讲课时插嘴,要鼓励学生:“谁想到什么?”、“谁灵感来了?”、“不用举手就可以说。”课堂上有时争得面红耳赤,反而要鼓励学生:“就应该这样,有多种看法,才会有相互启发。”教师讲课过程中,学生可以不举手申请而直接站起来发言,可以与前后左右的同学讨论,也可以离开自己的座位找合适的同学交换意见,在发言时,如果需要演示,可以随时到黑板上板书,也可以使用投影仪。学生在与教师合作互动的教学中,形成有效的学习方法,学会与他人合作、与伙伴合作。这一切,把“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变为现实。
  教师在课堂上的角色发生了改变,对学生的态度发生了改变,这里蕴藏着一个观念上的改变。透过这种民主的、充满个性的、思维活跃而快乐的课堂,我们看到了新课改的理念正在慢慢形成。

(三)、交流意识强于传达意识

如果教师站在讲台上面对学生,俨然一副“传道、授业、解惑”的神态,那他就有一种“重复自我”的厌倦感。学生知道的东西,老师不知道,以前比较少,现在都已经司空见惯了。所以,教师的任务就从知识的单向传递逐步向师生交流的方向转化,但在师生的交流中,教师不能放弃自己担负的指导者、启发者、管理者的任务。例如在进行“秋千模型结构设计”时,首先要学生讨论课本中参考设计方案中存在的不足,学生各抒已见,列举了三条缺点:套环不固定;连接处未采用耐磨材料;拉杆数量多,增加占地面积。然后在分析讨论的基础上,确定结构设计方案:结构框架构成;各种材料的构件尺寸;各构件的连接与固定方式等。通过这种方式,学生更多地参与到学习当中,达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四)、将知识运用、贯穿于课堂之中,努力做到 “要给学生一杯水,自己必须是一条河流。”

根据皮亚杰的“建构论”,教师在成长过程中,需要不断地建构自己的知识体系,把知识变成完全个人化的而不是外在于自己的东西。这样,使自己变成一个博学多才而富有知识个性的人。

有一句话“要给学生一杯水,教师自己先要有一桶水。”但是在通用技术课的教学中,老师的一桶水,真的就能满足学生的杯子吗?一桶水是远远不够的。教师必须是一条河,一条常流常新,敢于不断地否定自己,更新自己的河流,要为学生提供源源不断的清水、新鲜水。这就要求教师平时要边教边学,立足于通用技术学科,既要精通专业也应经常浏览其他方面的书籍,特别是物理学科中的力学分析、机械设计学科中的三视图、数学学科中的立体几何知识、地理学科中的环境保护等等。同时亲自到工厂、企业、农村请教专业人员,学习相关的知识。这样在课堂教学中就能纵横驰骋,左右逢源,应付自如,使学生的思维大门得以开启,求知欲望得到充分地激发。

(五)、要充分利用一些具有价值的生活资源、网络资源为教学服务。

在通用技术课教师的专业发展过程中,获得实践性知识是教师专业发展的至关重要的途径之一。通用技术课囊括了自然科学、技术、经济、伦理、文史、社会,人文等多项内容。教师要具有对新事物的探究、发现能力。教师成长和发展的关键在于实践性知识的不断丰富,实践智慧的不断提升。“做一个有心人”, 善于发现新事物,善于观察生活,善于思考的人,在生活中不断的积累。同学们平时用的文具盒有单层、有双层的,存在的缺点:单层文具多时摆放拥挤;双层,取下层文具不方便。让同学们开动脑筋,设计一种新的文具盒,例如:用透明塑料做成双面双层可开式的文具盒,解决了存在的缺点。

在进行创新设计时,从网络上下载了大量的案例,展示给学生。例如:抓蛋器的设计:可从滚水中取出鸡蛋,并优雅的放在餐桌上。通用图片,形象地显示了抓蛋器设计的独特之处,让学生感觉到,创新设计其实离我们的生活并不遥远,就是我们身边,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通过半年多的教学实践,收获很多。新教材强调学生的主体性,注重实践和创新,以学生的发展为本,通过通用技术课的教学开阔了学生的视野,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拓展了学生的知识面,促进学生全方面的发展,对其他科的学习起到了较大的促进作用。

“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机会总是给那些有准备的人。总之,要做一位优秀的通用技术教师,必须学习,学习,再学习,不断进取,不断攀登,与时俱进,才能去迎接一个新的挑战。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