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看章法、近看点画
2016-06-23
木笙老人
mslr木笙老人
< 欢迎关注 > 作者:木笙老人 书法爱好者(花国平) 远看章法、近看点画。章法首先进入视觉,审美作用特别重要。 积画成字,垒字成篇。一件书法作品有不同的点画和单字组成,这些点画和单字都有相对的独立性,怎样将它们组合成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并且赋予这个整体的各种艺术魅力,这就是章法所要关注的和表现的问题。 章法:从本质上来说是一种组合形式。 ①笔墨的造型及组合关系;章法的组合形式: ②余白的造型及组合关系; ③笔墨与余白的组合关系。 章法的组合方式: ①书势; ②构成。 书势是点画与点画、字与字之间的联系与呼应,它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a.笔势 汉字由不同的点画组合而成,一件作品是由不同的单字组合而成的,点画与点画、字与字的组合是通过连续书写实现的,所谓一笔书,实际就是惯气,一气呵成,即为笔势,它们的运动轨迹表现为二种形式: (1)笔画:留在纸上的; (2)笔势:走在空中的——即笔画与笔画之间的过渡。 笔画→笔势→笔画→笔势——直到终篇。即所谓主脉不断。气:指隐晦的笔势;脉:指有形的笔画。气脉不断就是笔画与笔势的连绵相属。 b.体势:是指汉字结体因左右倾侧稍加倾侧,立即左右摇摆,如果加剧倾侧,则会给人以动荡跌坠的感觉,为了维持它的平衡,不得不依靠上下、左右字形的支撑和配合。 由于体势的作用,本来一个个没有笔墨连贯的单字相互之间产生出相当强烈的顾盼呼应关系,分散的个体被结合成一个浑然的整体。 c.复调章法:——兼顾笔势、体势的表现形式。 它强调笔势与体势的融合,摆脱了写字的局限,以视觉艺术的眼光,从笔势和体势中抽象出时间和空间的关系,将时间和空间作为书法艺术的表现内容,从时间的角度看节奏是否流畅,让点画、线条的提按、顿挫、轻重快慢和离合断续,传导出生命的旋律,从空间的角度看关系是否和谐,主每个造型元素的大小、正侧、左右避让、上下窜插反映出世界的缤纷。它就是要使书法艺术与绘画和音乐交相融,成为环保形而上的视觉艺术。 (形而下——仅指笔法和结体正确) 构成:构成是以分离为基础(章法分离,字字不连,结体分离,左右摇曳,点画分离,方、圆、藏、露并用)。让所有的造型元素将各自的特点发挥出来,因此作品的内涵非常丰富,然后利用对立统一和相似性原理加以组合,将完全不同的造型元素并置在一起,使各自的特征相得益彰,相映成辉。 简单的讲:章法主要体现节奏韵律。 节奏韵律主要包括: ①大小; ②长短; ③虚实; ④轻重; ⑤快慢。 当我们要设想创作一幅书法作品时,首先心中要有一个大概的方案——谋篇,即规划方案。 1、形式:①条幅(横竖);②对方;③手卷;④扇形。 2、章法:①等距式;②链珠式;③散点式;④连绵式;⑤乱石铺街式。 不同的章法有不同的技巧,简单的原则必须掌握,以竖式条幅为例: ①上齐平,顶稍留; ②首行与末行与纸边的余白距离是行距的1/2; ③下可不齐; ④字距视不同书体而定; ⑤除乱石铺街式外,同行的字必须在同一中心线上; ⑥隶书是左右紧密,上下疏远。
前面我们已经讲了书法的四大法,即笔法、结字法、墨法、章法,都能把这四大法掌握运用了,那么一件书法作品也就能完成了,即使这样,这件作品也只能是下承作品,因为这是形而下的,仅是技术层面的。 所谓上承书法,是指在上面四大法(技术层面)任意发挥运用自然的基础上,能把书家个人的品格、修养、情感、文化融入到作品中的字里行间,也就是说从一幅作品可以看出书家的喜怒哀乐,看出书家的品行、修养、文化,因为书法是文人的东西,这才是上承书法。例如王羲之的《兰亭序》、颜真聊的《祭侄稿》、苏东坡的《寒衣二帖》。 前面所说的四大法,也就是写好书法的基本原则和要求,但在实际书写过程中还受到一定的限定和制约,这就是书法的“审美”或者叫审美标准,远离了这个标准,那么是一件不合格或者说不完美的书法作品。 我们从以下几个方面来阐述: ①什么是“三一”作品 三一作品是在一幅书法作品中的 ①点画一样粗细; ②个头(字形)一样大小; ③墨色一样浓淡。 这是不可取的,凡参展作品首先淘汰的就是三一作品。 ②古法含量 学习书法的朋友,都知道一句话“有古则雅,无古则俗”,也就是说,每当看到一幅书法作品,首先要看它的出处,看它的爹妈是谁,爷爷奶奶是谁,因为书法艺术是传统艺术,书法的本体就是传统。 一幅书法作品的古法含量越多,那么它的品格就越高,没有出处、没有爹娘,任笔为体(有人还戏称叫自成一体),这样的作品不能叫书法作品——“野狐禅”。 ③隶无楷意 意思是说,书写隶书时,不能带有楷书的笔意,从书法的发展史上讲,隶书在楷书之前,古称汉隶。 从笔法上讲,楷书是逆入回出,而隶书是逆入平出,收笔的方法是不一样的,我们将在隶书中详细讲述。 ④行忌楷法,右欲去肩,左欲去吻。 也就是说,不能用书写楷书的笔法去书写行书,右面的折,不能有肩膀,即顿。 行书的起笔与行笔都是很自然的,所以我们要纠正一个误区,即:楷书打基础,然后写行书,再进入草书。这是许多老师误导学生,这是对中国书法史的根本不了解。三、五年楷书是学不出名堂的,再来几年行书,再化个几年写草书,人都老了。 ⑤草不夹行,行可带草。 在草书作品中是不能夹有行书的,但在行书作品可带有草书(即行草书)。 除了以上相关的限定和制约外,还有许多点画结字上的限定和制约,这需要我们在临帖学习的时候去仔细观察、发现,便于掌握应用。 关于书法,我们讲了这么多。其实,这是用最简单最概括的办法讲了,特别是许多理论上的东西一时半天是讲不完、也讲不清楚的,这需要书友们在边临帖、边学习、边创作中去感悟,去探索理解。那么,学习书法究竟有没有捷径呢?我的回答是“有”。 ①少走弯路。也就是说不要折腾自己,一会儿楷书,一会儿隶书,一会儿行草书,找到适合自己的书体,认认真真从临摹开始,拿准一本帖,反复的临摹,每天坚持二小时,化三、二年时间进去,然后出帖。 ②宗法一家墨迹。先认准一个书体、一个帖、一个古人、一家墨迹,向古人靠近,反复的读帖、临摹,不断的观察研究,可以顺着一条线、一个脉络不要变,每一家(如二王、黄庭坚、王镶)的风格取向及用笔方法都是不同的,所以要:宗法一家墨迹,精通古法规矩,与古为徒,厚积薄发。 ③学书法不要找名人,要找明白人,要找好的老师。 名人是人的名字值钱,名家是实实在在的真本事,当然既是名家又是名人变更好,但没用,他们太忙,不会教你。明白人是能讲得出道理,既是实践者,又具有丰富的理论知识,他能教你,当然找到好老师就更好了,那是你的福,就象我的老师齐作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