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多一个朋友就多一条财路

 虹72 2016-07-01


多一个朋友就多一条财路


生意人不能缺少的是朋友。结交一个朋友就多一条财路,在生意人最困难的时候,往往是朋友帮助了自己;离开了朋友,生意人往往就会陷入无助之中。朋友,是人生中一笔巨大的财富,是关键时刻可以靠一靠的人脉大树。

如果你想获得生意的成功,就要尽早建立自己的人脉资源网。如果你的人脉网上有达官贵人,下有平民百姓,而且,当你有喜乐尊荣时,有人为你摇旗呐喊,鼓掌喝彩;当你有事需要帮忙时,有人为你铺石开路,两肋插刀,你就能感到人脉的力量!可以说人际关系是一笔巨大财富,有了人际关系,就可以在生意场上畅通无阻。其实,人脉也同样是生意的命脉。

前文提到斯坦福研究中心曾经发表一份调查报告,结论指出,一个人赚的钱,125%来自知识,875%来自关系。这个数据是否令人震惊?但看了下面的例子,或许你会发现,人脉竞争力如何在一个生意人的成就里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位于台北市内湖科学园区的益登科技公司,因为代理全球绘图芯片龙头厂商的产品,从默默无闻的无名小卒,迅速跻身为台湾第二大IC通路商,且每年获利超过一个亿。总经理曾禹旖赤手空拳在六年内,打拼出一家市值逾新台币八十亿元的公司。

与曾禹旖相交二十多年的友人吴宪长观察说:“在同业中或同辈中,论聪明、论能力,曾禹旖都不能算顶尖的高手,但是,他能遇到这个好运,八成以上的因素在于他的人脉。因为他很愿意与别人分享,大家才会利益共享,机会之神也才会眷顾他,而不是别人。”

20世纪50年代出生的台湾凌航科技董事长许仁旭,也是靠人脉竞争力打天下的。从彰化县鹿港小镇只身到竹科闯荡,许仁旭没有显赫的学历与家世背景,但是,他的身家却接近数亿元,并身兼十几家科技公司的董事长。

有人问他成功的秘诀,他说:“就是靠朋友。朋友越聚越多,机会也越来越多。很多机会当初自己都没有想到过,也没看到。这些,都是机缘。”许仁旭口中的“机缘”,在朋友眼中,其实是由重义气累积而来的。

出身台积电业务人员的许仁旭回忆说:“凭我这样的学历,要进台积电,或任何一家科技公司当业务员又谈何容易呢?一切都是靠朋友的介绍。”就这样,许仁旭在台积电时,负责凌阳的接单业务,也与凌阳董事长黄洲杰建立起深厚的感情。现在,他是凌阳集团转投资业务的重要顾问。

在证券投资界,杨耀宇是将人脉竞争力发挥到极致的个案。他为朋友担任财务顾问,并担任五家电子公司董事。根据推算,他的身价应该有近亿元之多。

杨耀宇曾说,“我的人脉网络遍及各领域,上千、上万条,数也数不清。”

人脉是生意人发展生意的媒介。在金融界的创新指标——花旗银行里,这个由许多“第一名”聚集而成的金字塔组织,程耀辉、曹中仁两人,是企业金融处最年轻的副处长暨副总裁,也是高层刻意培养的接班人。他们两人,一个主管电子中、下游产业的客户关系,另一个主管电子上游产业客户关系,平日往来的对象都是各大电子业的老板与财务长们。

“论聪明、论专业,大家都是一时之选,但是,他们的人脉竞争力却高人一等。对内,他们可以服众;对外,他们则可以取得客户的信任,这是他们出线的原因。”一位花旗银行资深主管评论说。

在这个信息发达的时代,拥有无限发达的信息,就拥有无限发展的可能性。信息来自一个人的情报站,换句话说,生意人最重要的情报来源是“人”。对他们来说,“人的情报”无疑比“铅字情报”重要得多。越是一流的经营人才,越重视这种“人的情报”,这种情报也就越能够为自己的发展带来方便。

人脉是一面镜子,通过它不仅可以了解到自己、了解到社会,还可以了解到商机。日常生活里,生意人还可以从周围的人身上学到很多东西,对于启发灵感及增长智慧会有很大的帮助。

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

如果说血脉是人的生理生命支持系统的话,那么人脉则是人的社会生命支持系统。常言说“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一人成木,二人成林,三人成森林”,都是说,要想做成大事,必定要有做成大事的人脉网络和人脉支持系统。我们的祖先创造了“人”这个字,可以说是世界上最伟大的发明,是对人类最杰出的贡献。一撇一捺两个独立的个体,相互支撑、相互依存、相互帮助,构成了一个大写的“人”,“人”的象形构成完美地诠释了人的生命意义所在。

由一无所有到世界富豪的李兆基就是一个奇迹,也是香港人的骄傲。美国《福布斯》杂志报道,李兆基1997年的资产达150亿美元,是当时亚洲最富有的人,也是世界第四大富翁。

1948年,李兆基怀揣着1000元钱,独自来到了东方明珠——香港这个美丽朝气的城市。他有信心以他的金银业看家本领闯天下。

当时的香港中环文咸东街,足足有二三十间金铺银店,专营黄金买卖、外币找换、汇兑等生意,业务性质跟在顺德的永生银号没有分别。李兆基来到香港之后,开始在那些金铺银店挂单做买卖,凭着自己对黄金买卖的熟稔和市场的把握,李兆基很快就赚到了自己的第一桶金。

有了本钱,他又开始做五金生意,搞进出口贸易,钞票像滚雪球一样越滚越大。钱对他来说,不再是可望而不可及的东西。幼年时对钱的追求,到这时已开始得到报偿。可不知为什么,他对这些生意始终提不起兴趣,面对着流水般涌来的钞票,他的不安心理与日俱增。

后来,李兆基回忆当年生活时曾说:“我七八岁时已常到父亲的铺头吃饭,自小对生意已耳濡目染,后来在银庄工作,令我深深体会到无论法币、伪币、金圆券等,都可随着政治的变迁,在一夜之间变成废纸,令我领悟到持有实物才是保值的最佳办法。”于是,已过而立之年的李兆基在经过深思熟虑之后,毅然选择了地产业,走上了一条日后为他带来无量前途的实业之路。

而且,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的香港人口激增,工商业日益发达。1954年政府公布:全港经营登记的工厂共有2494家,属下工人11万多,未曾登记的工厂工人,数目逾10万,增幅较去年接近一倍。李兆基并不认为政府建设楼宇的步伐能赶得上民生的迫切需要,他看准时机,准备大干一场。

1958年,李兆基和两位志同道合的朋友郭得胜、冯景禧共同组建永业企业公司,开始向地产业进军,有人将此喻为港式“桃园三结义”。的确,他们虽然没有像刘关张三人那样起誓结义,却也在香港商场上留下了一段好朋友同心协力共创大业的佳话。

三位好友中,郭得胜年龄最长,经验丰富,老谋深算;冯景禧居中,精通财务,擅长证券交易;李兆基虽然最年轻,却足智多谋,反应敏捷。公司成立后的第一桩生意,就是买人沙田酒店,然后再以低价收购一些无人问津而又富有发展潜力的地皮,重建物业出售。他们“分层出售,分期付款”的推销方式颇受市民欢迎,结果效益显著。就这样,“永业”初涉地产便一炮打响,站稳了脚跟,郭、李、冯于是声名大震,得到了“三剑侠”的赞誉,而李兆基因为年龄最小,被称为“地产小侠”。

正是因为这些朋友,促成了他后来的房地产王国。

因此,对于每个生意人来说,无论你是从事什么行业,假如你希望将来可以拥有更多的财富,那请为你以后的成功多一些付出。

当然,要想得到别人的帮助,就要在平时多帮助别人,懂得付出,才能获得回报。
感悟:俗话说,人财两旺。“人”就是人气,“财”就是财气。做生意要靠人气,聚集人气就是聚集财气。会做人的生意人名声好、人缘好、帮手多、势力大,生意自然好做;不会做人的生意人必然人单势孤,缺少支持,少人捧场,只能赚些小钱,难把生意做大。三分生意,七分做人,做生意归根结底是做人的艺术。在市场经济的今天,它逐步演变成了“先做人,后做事”的道德标准,成为中国生意人的行为准则。有人说,发财不等于发展。做生意缺乏诚信和品格,只做生意不做人,为了赚钱可以不择手段,没有商德,再有能力的商人也不会做得长久,会做人是经商不败的关键因素,所以有人说,经营企业就是经营人生。文/单眼老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