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这位成都画家说,除了宣纸和丝绢,中国画还能画在帆布上

 美揽资讯 2016-07-01

来源:川报观察 2016-06-30 17:25:16

川报观察客户端记者 余如波

欣赏中国画,我们往往会注意到“纸本水墨”“绢本设色”这样的字眼,宣纸和丝绢的确是最常见的国画材料。不过,四川有位年过六旬的画家,却不喜欢按常理出牌。

这位成都画家说,除了宣纸和丝绢,中国画还能画在帆布上

这位画家叫做曹辉,地地道道的成都人。6月30在四川美术馆开幕的“曹辉人物画作品展”,展出了他最近十年来创作的100件作品,其中就有数件“布面国画”。

帆布通常用于油画创作,曹辉为什么拿来创作国画?这还得从上世纪90年代说起。

这位成都画家说,除了宣纸和丝绢,中国画还能画在帆布上

在被国内画界了解之前,曹辉从1990年到1998年已在法国办了五次个展。1990年,曹辉将自己的艺术首次带出国门,应外国友人之邀在巴黎办展。在意见回馈中,一名艺术爱好者谈到了中国画的材料问题,认为中国长期以来秉承着纸上作画的传统工艺,非常循规蹈矩,希望看到中国画推陈出新。听到这个意见后,曹辉思索了很久,大胆决定用帆布代替宣纸。回国后,他便买回了大批帆布和国画颜料,开始了布上作画生涯。

曹辉的首批布上作品,以四川茶馆为原形进行艺术创造。比起宣纸作品,布上作画更有力量和厚度,有种富含历史意味的灰蒙感,将茶馆的韵味体现得淋漓尽致。1991年,曹辉将这批画在巴黎亚洲民俗艺术博物馆展出,获得许多国外观众赞赏。

之所以从茶馆“出发”,跟曹辉从小的生活环境有关。在他很小的时候,父亲就经常带曹辉到茶馆享受休闲生活。上高中后,他自己也养成了泡茶馆的习惯。曹辉认为,要画好四川民俗题材作品,特别是最具四川特色的老茶馆等,需要创作者有很深厚的民间体验。在创作过程中,对画中人物的服装、生活习惯、道具、建筑特点等等都要了如指掌,“感觉一定要到位”,才能将四川的特色渲染出来。

近年来,曹辉的创作题材从老茶馆、曹家大院,一直延续到传统文人仕女、民国人物乃至现代都市。在技巧上,曹辉兼具传统笔墨固守的精神追求,以及西方绘画对光影、形色关系的思考。特别是近年来创作的没骨彩墨系列,用“没骨设色法”画出生动、有趣、鲜活的人物形象,原本擅长的线条成为刻画细部的点睛之笔。

真正的艺术创作,自然而然地出于艺术家的本能,感情,无拘无束地漫游四方,天马行空的思想与想象。曹辉只绘画触动他、感动他的事物,因此他的画也触动、感动我们。这是曹辉出类拔萃的地方。

这位成都画家说,除了宣纸和丝绢,中国画还能画在帆布上

——雅克·班巴诺(法国批评家)

曹辉的水墨艺术给我们的启迪是:对于传统的尊重,重要的是应该重构笔墨背后的人文传统、古典气质及超越精神;关注现实,却不能沉溺于世俗感性欲望的宣泄,而应穿越欲望之河,找到精神的故乡。

——黄宗贤(四川大学艺术学院院长)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