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学术| 沈括书画鉴藏述评(节选)

 伯乐书香小屋 2016-07-01


沈括(1032—1096),字存中,钱塘(今浙江杭州)人,是我国北宋时期著名的科学家、政治家与文学家,时人与后世给予他的评价很高。


沈括多才多艺,喜爱收藏书画、石刻,数量可观,不乏精品,并有很高的书画鉴定水平,总结了不少书画鉴藏经验与方法,如:对画家、画风要有准确独到的见解和把握;认真观察分析,重视细节;必须要有广博的知识,才能去伪存真,对其艺术价值做出正确评价。这些观点,至今仍有借鉴作用。

 

 

在良好的家庭教育和私家收藏书画的时风影响下,沈括对书画艺术兴趣浓厚,从青年时期随父游宦时就开始收藏书画,至晚年“退处林下”,谪居秀州(今浙江嘉兴)、润州(今江苏镇江),闲暇之余收罗愈勤。其所作《图画歌》诗言:“予家所有将盈车,高下百品难俱书。相传好古雅君子,睹诗观画言无虚。”说明其家所藏书画作品达“盈车”,“高下百品”,沈括颇以为豪。根据沈括本人与时人、后人记述,沈括藏品数量十分可观。如在当时米芾(10511107)的著作中就记录了不少沈括的书画收藏。

 

沈括藏品不仅数量可观,从以上列举来看,均为名家名作。米芾曾见过沈括收藏的唐代画家毕宏山水画两幅,沈括后将此画“易与人”,以至于见多识广、史载酷嗜精品书画如命的米芾惋惜不已,说此两幅画“至今常在梦寐”。可见沈括藏品中不乏如此美妙绝伦的精品。

 

[五代]黄筌 写生珍禽图 41.5cm×70.8cm

绢本设色 故宫博物院藏


 

与当时大部分仅凭经验积累行事的鉴藏家相比,沈括的优势在于:

第一,他亲眼见过并收藏了大量的古画名帖,具有很高的艺术鉴赏的实践经验,对画家、画风有准确独到的见解和把握。

 

在《笔谈》中,沈括也有不少针对书画家、艺术作品的品评与鉴赏,特别是对董源技法与画作描述,评论董源“尤工秋岚远景,多写江南真山,不为奇峭之笔”,“其用笔甚草草,近视之几不类物象;远观则景物粲然,幽情远思,如睹异境”。五代南唐画家董源被看作是南派山水画的开山大师,在画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但在当时名不甚显,只有沈括与米芾对董源开创的水墨山水新格法颇为看重,在北宋笔记中也只有此两家有具体记述。

 

虽然沈括的这些鉴赏书画艺术品的理念只是一些杂记,并没有完整系统的观点叙述,或重申前人之论,或独抒一己之见,但他的许多见解和观点都证明其对书画艺术实有深刻的研究与体会,尽道艺术美学之真谛,对此后中国的书画理论与美学思想影响深远。

第二,沈括在对书画进行鉴别时,以科学家的严谨周密,认真观察,重视细节,严密求证。如《笔谈》第278条,欧阳修收藏有牡丹画一幅,却不懂鉴别,“未知其精粗”,其姻亲吴育指出此为“正午牡丹”,并进一步解释说:“何以明之,其花披哆而色燥,此日中时花也。猫眼黑睛如线,此正午猫眼也。有带露花,则房敛而色泽。猫眼早暮则睛圆,日渐中狭长,正午则如一线耳。”

 

第三,书画鉴别必须要有广博的知识,才能去伪存真,对其艺术价值作出正确评价。博学多才、兼综自然科学与人文学科的知识背景使沈括善于运用自己在其他领域的知识,据实立论,把书画鉴定推向科学的层面。比如,沈括曾将音律学知识用于书画鉴定。《笔谈》第279条辨高益画壁,云:“有画众工奏乐一堵,最有意。人多病拥琵琶者误拨下弦,众管皆发“四”字。琵琶“四”字在上弦,此拨乃掩下弦,误也。余以谓非误也。盖管以发指为声,琵琶以拨过为声,此拨掩下弦,则声在上弦也。”

 

沈括精通音律,以琵琶和管乐发声的不同,驳斥了众人对高益壁画的批评,指出“益之布置如此,其心匠可知也”,对高益的画技予以高度肯定。

 

[北宋]崔白 双喜图 193.7cm×103.4cm

绢本设色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但是,沈括在鉴藏书画时,也有失误之时。有一次沈括误认米芾的临摹本为王献之的真迹。米芾《书史》载:“余(米芾)临大令(王献之)法帖一卷,在常州士人家,不知何人取作废帖,装背以与沈括。一日林希会章惇、张询及余于甘露寺净名斋,各出书画,至此帖,余大惊曰:“此芾书也。”沈悖然曰:“某家所收久矣,岂是君书!”芾笑曰:“岂有变主不得认物耶?”

 

然而,讥笑沈括的米芾本人虽“广收六朝笔帖”,同样“亦多赝本”。这并不能说明作为大书法家与鉴赏家的米芾的艺术鉴赏水平很差,只是说明了书画收藏市场的鱼龙混杂和当时书画鉴定之难。所以,我们也不能因为沈括在书画鉴藏中的偶有失误就否定他的鉴定水平。

 

如上所述,沈括在对书画等艺术品收藏、鉴赏方面有很深的造诣,做出了很大贡献。虽然他没有将自己的鉴藏实践总结成有条理的体系,但在他的著述里仍总结了不少书画鉴藏经验与方法,至今还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详见《中国书画》2016年6期】


点击此处订阅《中国书画》杂志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