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盲从所谓的“科学”何尝不是一种迷信!

 花间挹香 2016-07-01

盲从所谓的“科学”何尝不是一种迷信!

现在是科技发达的时代,到处都在宣扬“提倡科学,反对迷信”。科学成了衡量一切的标准,只要说是“科学”,人们就不怀疑、不反对,不加分辩,这几乎成了一种习惯。

而由于历史的原因,人们又在自觉或不自觉间把佛教等宗教全部划入了“迷信”的范畴。好多学佛的人反映,他们学佛时会遭遇到家人的反对。佛教是不是迷信?我们学佛的人自己先要搞清楚。实际上,以科学来衡量一切的标准是错的。比如说文学、艺术、诗歌的创作,就允许夸张、虚构,李白诗曰:“燕山雪花大如席!”如果用科学的观点来看,完全是胡说八道,哪有这么大的雪片呢?舞蹈、音乐等艺术,从来没有也不能用科学来衡量,根本是两个不同的体系。文化,是一种适应、一种需要、一种认可,不需要用实验室来试验是不是真?是不是假?是不是科学?但是人们却不自觉地用科学来衡量宗教,这个标准有问题。当然了,这并不是说佛学经不起科学的考验。我们来细细分辩一下:

首先,佛教本身博大精深,有一部分属于文化、艺术、思想方面的东西,不能用科学来衡量。还有一部分是超世间学问,超出人类五官认识的范围,也超出现有科学仪器的测量范围,无法经过实验室实验证明。比如心理学,就没有办法把研究对象——意识与潜意识放在实验室的显微镜下观察,现代心理学没有办法进展就是这个原因。超世间的很多东西不适于用科学来衡量,那是一种境界,是超越科学的。

再说,宗教是在人们的生活当中形成的,不可能一尘不染。佛教在流传过程中与各民族不同的文化相融合,难免染上很多非科学的邪见、错误,一些迷信的成分。比如藏传佛教就吸收了笨教的一些东西,祭鬼神、算卦、占卜等是原来佛教中没有的。汉地也一样,民间佛教就往往和迷信很难分别。但是,这和佛教的本质没什么关系。所以,佛教里有迷信并不奇怪,但佛教不是迷信,我们应该从逻辑上分清楚。

什么叫科学?科学就是符合实际的一种正确认识,佛教叫真理,或者叫做现量。科学研究,是先提出科学假设,然后通过实践证明,符合假定理论的就是科学。佛教不然,它不是一种假设,不是空洞的理论,而是佛陀将亲自实证的符合实际的现量经验传播给别人,别人也来走这条道路,通过修证完全可以获得相同的证量。所以,《佛理精华缘起理赞》中说“自见其性宣说其理,故为胜解妙说第一。”

现代人都相信科学,那就一起来听一听科学家们的看法:

美国萨缪尔等人写的人类文明和自然科学发展史名著《爱因斯坦的圣经》是本很好的书,本书得到四位诺贝尔奖得主、美国人类学协会主席及其他科学家的一致推荐,值得一看。被称为现代科学之父的爱因斯坦集中了科学家的所有优点——睿智的头脑、严谨的风格、正直和谦逊……从某种意义上说,爱因斯坦是科学的另一个名称。这本书可看作是“爱因斯坦”对宗教的看法,第一篇就讲释迦牟尼,第二篇讲基督耶稣。把释迦牟尼作为人类文明中最伟大的思想家排在首位,由其可见科学家对佛教的评价。书中说:“宗教之光不同于科学之光,科学之光丰富人的头脑,宗教之光启迪人的心灵。” “科学因其有用而存在……宗教的存在是因为它给(人的)生前和死后都赋予了意义,它提供道德准则指导人们的日常生活,是人们的精神支柱,甚至那些不相信宗教的人也必须承认宗教对人的心理有益。”

爱因斯坦在《道德的衰败》一文中说:“一切宗教、艺术和科学都是同一棵树上的不同分枝。其目的都是为了使人类的生活趋于高尚,使它从单纯的生理的存在中升华,并把个人引向自由。”

美国的理论物理学家卡普拉所著《物理学之“道”—— 近代物理学与东方神秘主义 》一书,在广泛探讨了近代物理学的最新成果与东方神秘主义哲学——主要是佛学的系统理论之后,将二者进行了深入的比较,得出“近代物理学的新概念与东方宗教哲学思想惊人地相似”的结论。他说:“两千多年来人类的知识在成倍地增长,但人类的智慧并没有发展。”

知识和智慧是不同的,有知识不等于有智慧。知识是智慧的营养,所以我们需要学习、掌握很多的知识;但知识是死的东西,不是智慧,智慧是一种能动的鉴别能力。

唯识论说到转识成智的问题。实际上我们人类的世间智慧大部分都属识的范围,通过闻、思、止观双修把识变成智,就变成圣地的智慧,“启迪人的心灵”就是这个意思,打开人类心灵宝库,启发、挖掘人的自然智。所谓“自然智”是人本有而非从外部赋予的一种智慧。电脑再发达,也不能与人相比,电脑只能按程序行动,是人类智慧的产物,人才是智慧的本源。佛教就是开发人的这种自然智,即“佛性”。

爱因斯坦还说过 “只要未知领域存在,就没办法排除宗教”。人类科学在任何时候,未知领域都大于已知。现在有些人往往会说佛教很多东西没办法证明,“我没见过天堂、地狱,看不见怎么能证明是真的?”因明学说:“不见不等于不存在。”个体的“见”始终是有限的,就是地球上的很多东西我们都看不见,没见到的东西实在是太多了,有些知识也仅仅是在书本、电视、报纸上看到,如果一个人对那些自己没见过的东西都否定其存在的话,无疑会被人看作是一个笨蛋。你也许会说“别人也都没见过呀”,你怎么知道别人没见过?怎么证明?世界上有几十亿人,你是不是对每一个人都作过调查?你认为“谁也没见过”的立论根据是什么?还有,现在没有发现的东西,也不能说是不存在。比如化学元素、星球等在不断被发现,人们发现了以后就认为是存在的,没有发现就认为不存在,所以因明学说:“存在就是被发现。”科学观念就是这样的,没发现的话,是否存在没办法下结论。所以,对佛学上的很多东西,仅以自己五官的感觉作为标准下结论,是非常错误的。

对人类来说,不但需要能改造自然,创造财富,服务于生存发展的自然和社会科学知识,也需要反观自身、认识自己、塑造、完善、提高心灵品位,解决精神困惑的心灵科学。——这心灵科学就是宗教,也可以叫做生命科学或叫做人生科学,它能够实实在在解决很多人生问题。我们的自然科学是对外的研究,对物质的研究可谓精益求精,到现代几乎达到了登峰造极的程度。而反过来对人内在精神的研究,却几乎还没有入门。对生命、对人的智慧怎么能不研究呢?世界历史上那么多的发明创造都是人类智慧的结晶,而作为智慧本源的研究又怎样呢?因为它是看不见的东西,是无形无相的东西,所以没办法用研究自然科学的那套思路来研究。

作为心灵科学的宗教,有很多人不了解,甚至根本不承认它是科学,但这并不重要,承认不承认并不能说明什么问题。作为东方文明精华的佛教,在剖析人生,塑造完善的人格,净化提高人类心灵的品位,点燃智慧的火炬,超越有限的生存等方面,堪称举世无双的绝学。

当然,佛教解决自然科学问题,就像自然科学解决人类心灵问题一样无能为力。世界上没有超越领域的万能科学,在各自的领域能完成所承担的任务,便不失其为有用的科学。自然科学对人类的心灵智慧是一个盲区,同样,佛教也不能包罗万象,把自然科学都包括进去。

有这么一段对话:有人问当代西藏著名的学者卡布陈那:“科学和宗教是什么关系?”答复是:“佛教就像天空,科学则像星星和月亮。”他这样说是有道理的,佛教里面有很多自然科学知识,天文、地理、医药、人体科学等。

科学是符合实际的认识和方法。“实际”有有形的物质实际和无形的精神实际,两种实际性质完全不同,认识的方法手段也有所不同,因此,也不能用同一个尺度进行衡量,定其对错。

那些机械唯物论者不能正确看待物质与精神的辨证的对立统一关系,断定意识是人脑的产物,人死后生命永远结束,人们所拥有的只是这短短的一生。——请大家注意,这个“短暂的一生”的结论,给人们的无疑是一种绝望。仅仅这么短暂的一生就完了,能有什么希望呢?而这种绝望正和科学本身所追求的长远利益的目标相反,比如登月球的计划,你能登上月球吗?那跟咱有啥关系?

肉身虽坏,精神不死,死后复生,流转不息。——这在很多人看来是荒谬不可信的,但它给予人们的是一种希望和奋斗不息的鼓舞力量。有这种希望的人,觉得今生的奋斗不是专为别人干的,后世自己仍然受益,这个地球也不是临时的住所,而是永世的家园,所以对保护地球、建设家园有一种天赋的责任感,不像临时驻扎的军营那样,临走时放一把火把它烧掉。相比一下,这两种认识哪一种对人类社会更有益呢?有理性的人自然会得出理性的结论。

爱因斯坦在《科学与宗教》一文中说:“科学只能由那些满怀追求真理或知识热望的人创造出来,而这种感情又源于宗教领域。”“有宗教思想的人才能创造出科学,作出有利于人类的这种事业。” 他还说:“科学没有宗教是跛足的,宗教没有科学是盲目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