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转载]该如何面对那些朝你炫耀物质的人(转帖)

 宛平2008 2016-07-01

该如何面对那些朝你炫耀物质的人

 

从古至今,中国社会传统价值观都坚定认为,一个人有多少钱,他在社会中就有多少个人价值。当一个人在你面前吹嘘自己买的名牌奢侈品,虚夸自己的生活有多么优越时,每个人都会表现出不同的反应和态度,这些外在表现我认为是可以反应出一个人内在的精神境界的。

 

当什么人开始朝别人炫耀优越的物质生活时,现在大多的“被迫收听者”是会感到嫉妒和暗怒的,这些人表面嬉皮笑脸,而内心却怀着深切的恐慌,好像别人一比自己过得好,就是对自己的否定,自己下意识地觉得自己劣等,被看不起,故而全副武装地拿出架势,连吹带炫,好像患有强迫症那样,非要把对方比下去不可。

 

这是档次最低的一种。这种典型现象常见于春节聚会的酒桌上、半生不熟的老同学的聚餐会上、还有带着一层隔阂的同事或邻居街坊之间的寒暄上。此类人最擅长的事就是摆着一副礼貌尊敬的假脸,随即三两句就要自保似的扯出身上某一样物品的具体价格数字来,并且千方百计想要套出对方同样物品的价格,如果对方的价格比自己的高,他们就会佯装露出羡慕的神态,而骨子里却透着对其物品的嫉妒和质疑:就那破玩意儿能值那么多钱?吹牛草稿都不打。然后事后就把这件事讲给自己的朋友们听,说某某,指着自己一件特别难看的衣服,衣领子都开线了,告我这衣服五千多买的。他们在讲述时一定要带着煽动性的口吻,循循善诱地引导听者,最终让大伙附和着一块对那人的过度吹嘘哄然大笑一番。每次只要和人一起嘲笑,就好像能出一口恶气,让自己的存在变得更加心安理得一些。

 

 

第三等档次的人,他们不会陷入与吹嘘者的斗争中,他们会有意识地提醒自己不要同这种人见识,但内心仍会泛起浓浓的嫉恨,这亦足以说明他们的价值观并非高尚脱俗。这样的人,当有人朝他炫耀时,他总是心怀忿忿,暗骂对方庸俗至极,无甚修养,然而待哪天他能发迹——不要说得财得势,但凡咬紧牙根买个最新的苹果产品,他都要眉飞色舞地跑到朋友那挨个展示一番。

 

在我看来,苹果的产品是最不该流通到中国市场的,中国人的虚荣心和几乎微弱得可以忽略不计的版权意识,使得苹果产品在中国风声鹤唳,苹果产品目前在中国的实际状况就代名着虚荣好面、攀比风气、浅薄败家、败坏民族形象。中国物价高而工薪少,人人爱惜颜面,却又人人喜好对外炫耀、践踏别人的颜面,即是说,假若某群体都在用苹果的东西,而就你没有,一来你会感觉自己的经济能力不如别人,而现代中国普通价值观是,没有经济能力,自己就没有生存价值,所以勉强——哪怕借钱买——也要买一个装裱门面;二来你不买也不行,其他人天天掳掠、乞讨式地朝你显摆,势如破竹地要博得你的羡慕和认同,这种求荣心切的力道一旦过分丁点,就会变成有心无意、明嘲暗讽的挤兑,要彻底破坏你的颜面,让你在群体中难以招架,无地自容,如此来炫耀者便能最大程度地得到满足。此外,其中有大量的购买者又是没有经济能力的学生军,学生们为了摆脱攀比地狱,或者为了平息虚荣的欲火,只好软磨硬泡、撒泼打滚地朝父母索要,所以我们经常能在社会上看到工薪阶层的父母,生活拮据:关着灯看电视,最后看坏了眼睛;水龙头开一点水,下面拿个桶接着,因为水一滴一滴流,水表是不走的,所以很多人都用此法偷水,犯有诸如此类穷人病的家庭,每个孩子手里却都爱不释手地拎个iphone或者ipad,就为了填补虚荣、应和环境,能上课和同学一块打游戏玩。

 

外国人的无论什么好产品,但凡到了中国,准保被侵权仿冒。中国人对电子软件的传统消费理念,就是免费的理念,看个小说,不去买书,必须先到网上找有没有免费下载的。人家什么大公司出个游戏软件,店里的正版光盘几个月卖不动,后来才知道,你正版游戏上市的前一天网上就已经有破解硬盘版的免费下载了。苹果到中国也是同样的命运,中国人买了苹果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找人去做越狱处理,越狱后的手机,软件和游戏就可以免费下载了。美国人的消费理念是喜欢的就可以去花钱买一个,中国人是,不管喜不喜欢,只要是软件,那就都应该是免费下载的,全然不把它当商品看,国人们真心认为,软件或者电子书,如果你没找到免费下载的,而是花钱买来的,那就是亏了。

 

苹果等电子产品是给中产阶级并带有中产阶级生活理念和消费意识的人群量身定制的,并不适合中国市场,而中国人只好模仿人家的品味之虚表,以表象上,和美剧、电影中角色手里拿着同样的电子产品感到荣耀,却委实没有人家的经济资本、道德修养和版权意识,低等的经济阶层总做表面文章使用着中等经济阶层的商品,好像以此就可以说明自己不是低等经济阶层的人,这种事是惹外国人耻笑的,也是低等经济阶层的人无法伪装的,站在外国人——尤其美国人的角度思考,若切实身为中产阶级,就必定有着身为中产阶级的自尊,若买了中产阶层的产品,就要有其相应的经济基础,来正当承担所购产品的日后开销。中国人买了苹果,装裱颜面,既不愿花钱,又想享受软件带来的电子服务,不过是一群农民罢了,这些农民总是穿着外国一流品牌的西服在田地里成日爆着粗口谩骂着那些看不起他们的外国游客。

 

第二等的人是有着长年精神积累的少数群体,这类人大多会对吹嘘者表现出厌烦和憎恶,这种反感就如同古代清廉学士厌恶那些贪官污吏那样,心中的怨恨所透露出来的气质信息是:你自己懦弱无为,被恶俗陋习所侵蚀浸透,现如今又专程跑到我这儿来大放臭气,什么无耻东西!假若是多年不见的老朋友,恐怕连最基本的关系都维系不住了。这即是两种不同价值观的人,在社会与岁月的锤炼后所表现出来的两种截然不同的修养档次。

 

 

而第一等的人,是拥有最高精神境界的群体,他们所表现出来的反应是博爱和宽仁的,他们非但不会厌恨吹嘘者,反而会对他们感到同情和惋惜。

因为他们知道,人的虚荣心通常是由自己无意识的自卑、精神空虚或缺乏社会认同所造成的,所以那些人只好通过语言倾诉,夸大自身经济现实,来使自己产生一种自我认同、自我满足的幻觉。这些人在学生时代就总向同学们吹嘘自己不用功也能考高分,可在别人看不到的地方——午休的时候、晚上回家的时候,手里却都粘着书本片刻不离,就为了听老师同学一句你真聪明、真天才,而数十年后,他们依然只能靠吹嘘炫耀自己的经济物质来获得自身的自我认同。这样的常规形态的中国人,上学的时候就知道比分儿,上班了之后就知道比钱,一旦比别人少了就自惭形秽,以吹嘘当盾牌自保,比人高了就四处炫耀,掠夺认同,只能以这样的追求来诠释自身生命意义的人,费尽千辛万苦地活这一生,难道不可悲么?

 

 

我们身旁,前两种人是最普遍的,诚然,高境界的人也占据一定比例,但在物质者横行称霸的主流社会中,他们亦不敢露出端倪,否则要被嘲笑。现在电视台多有些郭敬明式的快餐偶像剧,那些偶像剧中用于吸引年轻人收看必不可少的元素就是品牌、豪车、富家公子哥……剧中大量描写公子哥们如何大把大把地潇洒花销,最好一开始要隐藏身份,和同学们一块去个KTV,先前伪装得自己只是个普通家庭的孩子,后来结账时有人跟服务生发生口角,KTV乱收费,一个同行的漂亮女生还受到欺负,并且被店方诬陷说其弄坏了店里的设备,女生赔不起,哭泣的时候,公子哥出来打抱不平,随便打个电话,直接把人家店都买了下来,然后当众把该服务生羞辱一番,亲手将其辞退,事后随行的同学都无不投来惊愕钦慕的目光,而后观众们也跟着心生“牛逼”之感。

 

剧的作者通常都是按公司要求一味迎合主流市场的,因为我们的年轻观众就喜欢看这样的片:剧中男主角上学,为什么一定要开着敞篷跑车,因为这样最受人羡慕;为什么里面富豪儿子总对平民少女情有独钟,因为该平民女生会同电视前的平民女观众产生代入式共鸣,好像自己嫁给了富家公子,引起了身旁所有女生的羡慕。影响至深的少女观众甚至从此产生深重的拜金观念,往后只想找有钱有车外表帅气的男人,从而忘记了自己的真实样子,我敢说当今至少有一半剩女是这种观念的悲怜产物。

 

在那些剧中,公子哥的每一次潇洒消费,都是由其他人惊愕赞叹的目光做背景依衬的,可谓他们花钱,商品对其讲是次要的,主要买的是面子,是别人的羡慕。但是换一种正向的观念想,我拥有一项别人都没有的精湛技术也会引得大伙的称羡,比起恶俗的物质投耗更为服众,但为何社会普遍价值观和快餐偶像剧只单方面炫耀物质呢?我认为是由于中国和世界国家相比,我们工资水平太低,而物价太高,压迫式的生活把百姓都压怕了,较其他国家来说,我们每个人都变得没什么安全感,窘迫的日子中,我们一心认为,唯一能拯救我们的、使我们脱离贫苦折磨的道具只有钱,什么传统民族文化、文学艺术,人身上的特殊技能表演得再惊艳,也没有大把钞票来得直接。

 

人民对金钱的崇拜源于残酷的生存现实对人民的生活迫害。一个社会经济水平偏低、贫富差过大的国家,其国民形成整体性拜金主义价值观也是无可厚非的,人都是愿意往上走的,人一旦触及生存问题,看事物就总容易极端化,中国人尤为如此,有些人总宣扬“我还没钱吃饭呢,管什么个人价值”,成天顾影自怜,活在仇富和求财的竞争世界中,可我认为,那些有志者和有识之士,他们不可能相信,在这个社会挣钱生存的同时,就毫无余力去实现个人价值了。我深信,人活到某一天的时候,总会明白,以实现人生价值为生活主基调,要比“求财炫富”的人生有意义得多。

 

90年代经典情景喜剧《我爱我家》第三十集讲了这么一件事:贾志国在同学聚会上相形见绌,学生时代一起报少年宫学艺术的同学如今都已大红大紫,有的成了大文豪、有的成了大书法家、有的成了大画家,里面最没出息的就是兢兢业业熬年头升职加薪的公务员贾志国。同学会上他喝得大醉,却如梦方醒,从前的那些同学比起他有百个不如,困了就在他们家阳台忍一宿,渴了就自来水管接点凉水喝,有些人的早期作品,都拿来给贾志国弟弟妹妹包书皮用了,那时候他在想,你们写作画画都是吃饱了撑的,你们活着到底为了什么,挣钱才是硬道理。到后期,那些曾经贫寒艰苦的人,每个人都有了了不起的成就,精神世界硕果累累,社会中亦饱受认同,然而贾志国看到的仍旧是人家事业成功后的财富,他嫉妒别人成功后的房子、豪车、硬木家具,而非事业本身和对社会、世界的实际贡献。今年,他四十有二,人生可谓大局已定,如今物质条件并不低的他,却反过来叩问自己:你活着到底为了什么?文/馨绫。出自:http://blog.sina.com.cn/shinring

 

我的生活感悟、文学语录,请关注【我的微博】:http://weibo.com/shinring

 

如愿交流,请加作者q群124580276(来者请注明:来自恶魔的健身场)。

                                  那些始终悲哀的“外地人”

 

那些始终悲哀的“外地人”

中国人的内心特色即是保守脆弱,人们交流相处,都讲究面子的装裱,缺乏心到心的直率。在我们的贫富差大到可怖的社会,总是越贫瘠的人(文化、精神或物质的贫瘠),虚荣心越强。这里有这样一种社会规律,即越没本事和内涵底蕴的人,越觉得空虚,越空虚就越想得到认同、害怕被人瞧不起,越怕被人看不起,就越要胡吹乱编出什么好显得自己了不起。中国社会的整体风气即是对金钱和官的崇拜,所以当你说你爸是什么局长时,连交警都不敢罚你;让你开一辆豪车走在路上,那别人就觉得你是有钱人,只要你有钱,那些人就觉得你个人价值高,本事大,甚至连女孩都觉得你比其他人长得要帅一点。

 

我有个朋友,北京人,家里有三套房,四肢短小,相貌丑陋,但从小就一心想找个美女做老婆,相了几次亲,北京女孩没人乐意,后来又谈了几个外地女孩,却都出奇地顺利,最终跟里面最漂亮的一个结了婚。婚后,女孩看遍了北京城的生活,男孩怕女孩没有安全感,就尽量给她买一些时尚的服饰,时常带她去好的餐馆,去贵的娱乐场所消费。这么过了2年后,女孩不知是变了,还是内心本来就如此,只是终于按捺不住本性,开始三天两头往家里招一些脸颊红扑扑的淳朴打扮的家乡亲戚,女孩放出去的话特别拉风,说这是我在北京的家,您高兴就过来住,我带您游遍北京城。可谓让女孩耍足了面子。不久后,女孩又跟男孩说,你看人家的家庭,家家都有车,咱们也得有车,不然多没面子,出门都没有安全感了。男孩就怕她提安全感,因为他总觉得安全感是男人必须赋予女人的东西,不然就显得不够“男人”,如果传出去,那多没面子。于是便答应了女孩。女孩看上的车是一款40万的跑车,男孩家是承受不起的,但女孩几天来跟他又哭又闹,还拿难听的话含沙射影讽刺他的挣钱本领和身为男人的“职责”,男孩几乎倾尽家产,又跟朋友借了钱,用分期付款的方式还是把车买回来了。开上风光的跑车后,女孩终于释怀了,开始驾着新车到处报瑜伽课、钢琴班,事实上她并不喜欢这些,她只是觉得这两样事物,就是北京优雅小资的体现,能不能学会、对她有没有用处、能不能体会到里面的文化韵味,她都不管,她只喜欢享受那种摆出优雅姿态时带给自己的形式虚荣感,然后跟同事讲自己空闲时在弹钢琴、做瑜伽时,也倍感高傲,仿佛真的高人一等。

而另一边,由于那辆豪车的月供、油耗和保养等费用过于庞大,还要供女孩去学“小资”课程,男孩每天都活在沉重的经济负担下。这么过了一段时日,男孩被压得终于发了狂,他转变了一味温和妥协的敦厚性格,每天下班一看见楼下自己那辆吸金豪车,就一肚子怨气,此后女孩再跟他提什么要求,男孩再也不遮不掩,直言不讳地跟她嚷,“你他妈一外地×学什么芭蕾啊!买什么LV啊!”女孩觉得格外委屈,她的物质欲得不到满足,再也没法跟同事和老家的人炫耀了,但为了住房,又不好跟老公翻脸,只好忍气顺从,服帖了下来。此后她不逛夜店了、不乱报班了,也不往家里带亲戚了。一年后,女孩决定跟男孩离婚,她在外面勾到了一个更肯为她花钱、又有房的北京男人。女孩提出的离婚理由是,丈夫待她不好。

 

“北上广”因为资源珍贵,地区繁华,全国人都在抢,以致造成了今天中国内部的等级偏见。在“北上广”没有房的人,自动就被划为了“劣等”,而他们自己也自觉低人一等。他们之所以过得卑微,就是因为他们这一生,把最大的目标都放在“买一套‘北上广’的房子”上,变成那里的常住居民。

“北上广”的外漂生活非常艰苦,他们要和全国人抢有限的资源喂饱自己,新闻天天在讲北漂的艰辛,呼吁离乡发展的人能够多选择二三线城市,过得比这几个资源赤字区要舒服得多,可明知如此,每年却仍有大批外地人一股脑儿涌进“北上广”。他们究竟哪里来的那么大劲头,支持他们的动力是什么?若剖析如上事例,可以看出,像挣钱和学东西这类理由恐怕是排在第二位的,而虚荣心的驱使,才是首要因素。

一个在穷乡里生活惯了的人,如果有一天你忽然说自己要去“北上广”,那所有的乡里都会表示称羡,这将成为家人值得光宗耀祖和四处吹嘘的事。然而当他们在“梦幻都市”过得不顺时,同样的理由也会让他们在“北上广”强撑下去,因为回到家,自己在家人面前的荣耀感就丢了,自己没面子,家里也没面子,说不准还要受到乡人的嘲弄。奋斗、改善生活,对他们大多人来说都是借口,满足虚荣心、保护虚荣心,才是他们最大的动力来源。所以即便北京男孩长得再丑,只要有房,外地女孩一样嫁他。如此来就无形地形成了等级偏见。在一线城市婚姻嫁娶方面有个公认的偏见,就是本地人只有那些条件很差实在找不到对象的才去找一个外地的,俨然把外地人当做下等人看待。

外地人对“北上广”,就好像中国人对官和地位,有着近乎疯狂的崇拜。我身边有许多有了钱的外地人,他们在北京买了房后,就都把网络虚拟身份的籍贯改成了北京,甭管操着什么口音,他们逢人都乐意说自己是北京人,仿佛觉得自己真的成了首都公民,但素质还是老样子,而且稍有什么不顺心的事,便到处跟外地朋友说北京这地方有多么混蛋、多么丧尽天良。

所以能在“北上广”吃得那份苦的外地人,都通常具备以上两个素质,第一有着十足的虚荣心,第二有着浓郁的“北上广”崇拜情结。而且越是从贫困落后地方来的人,这两点的程度便越深。能坐20个人的教室,现在里面站着、躺着、吊着挤了60多个人,门口还有几千个人砸门钻洞要进来,各个都瞪着眼流着口水,活像妖鬼一般。故而几个一线城市都沦为经济的战场、生活的灾区,空气质量连年下降,交通除了过年几天皆常年拥堵。原本就匮乏的资源,变得越来越匮乏;原本就高昂的物价变得越来越离谱;越缺房的人越买不到房;越有房的人越爱买房,国家又端着房产税和银行两把利器两头捞钱,所有的欲望者都好像深戳在阴道中的阴茎一般,贪图快感,而且打出的旗号就是“强力持久,永不射精”。所以在这场床戏中,那些被干的阴唇发炎的可怜娘们儿永远是那些兢兢业业安分守己的老实人。

 

对于全世界来讲,我们中国人但凡到外国去旅游,多数人的外在行为表现都是给我们减分的。无论上个落后的时代,还是高科技的现代,中国人身上总有股掩不住的“农民”气。我们的游客,甭管去哪,身上一定带个大单反相机,出门一人手一个苹果手机。但凡听哪个朋友、同事出国去玩了,自己忍不住也要去,而驱使他们行动的并不是因为他们真心觉得那里好,想去感受那里的文化,而是觉得出去旅游这种形式能让自己显得有钱和小资。在北京,土著人对外地人最大的一种感触是,越是从贫穷地方来的外地人,越怕被人看不起,故而越要面子,像发了疯一样追求奢侈品牌的衣服和电子产品。这些人在外表上紧追时尚:染发;涂发胶把头发立起;穿紧身裤和紧身马甲;在衣裤上挂链子;女生涂花艳的指甲油;酷爱低胸装、超短裙、黑丝袜(甭管适不适合自己);哪怕是借钱,也要配齐苹果的手机和平板电脑。中国人一出国,就变成了北京街头上那些发廊范儿的“时尚”外地人,人们之所以对这些人评价恶劣,并不是因为外国人、北京土著人心黑口毒、品行欠佳,委实是被这种拙劣的“遮贫”行为逼得不得不产生鄙夷情绪。

我们中国人——尤其落后地区的人——就是不明白,人们最看不起的人,不是农民,不是没文化的人,不是穷人,不是没素质的人,不是没品位的人,而是没文化装有文化的人,没钱装有钱的人,没素质装有素质的人,没有品位却装有品位的人。在北京,你没有这些,人家顶多叫你贫瘠,你没有却愣撑面子非说有,人家管你叫傻逼。

很多外地人、在国外发展的华人,身在他乡累死累活,家乡的经济已然在蓬勃发展,但偏偏要挤在这里,就为了能在人家这里买一套房或搞到绿卡,给父母接过来过伪小资的生活,然后在老家亲戚面前能够趾高气扬,满面红光。本地人看不起的就是这股劲儿,觉得他们是为了自私的虚荣心才这么拼命,他们去繁华地区的人生最高目标就是为了给那里添加一份拥挤,分夺一份资源,而不是挣了资本、学了技术回去建设祖国、家乡,分享所成,那里的土著人怎么可能不歧视你们?现在的中国人,但凡觉得自己所在的家乡经济条件不好,他们第一想到就是逃避穷地、迁移去富庶地区。这种心理难说不是出自地域环境的劣等感。他们内心深处会自行把自己与大城市的人区分开来,将自己的身份归入低级层次,觉得大城市就是好,就是有面子,就好像许多中国姑娘都以找一个老外做男友为荣;许多世世代代土生土长的中国民众都以移民取得外国绿卡为傲,人们都会对此产生相似的鄙夷感。

对比北京人、上海人、广州人,小城市的人怎么了?对比着美国、英国、法国、意大利,我们中国人怎么了?我们必须要摒弃内心的自卑和等级感,做就做自己祖国、自己家乡的纯正的自己,率真的自己,活出自己的家乡自豪感和民族尊严。我们的家乡,即便再贫穷落后,也是孕育自己世代家族的故土,有着独特的民俗传统、历史文化和环境资源,我们出门在外,为什么要跟人遮遮掩掩羞于报出自己家乡的名字?为什么要舍弃故土,费尽一生心血,就为了把自己变成别的地方的人?把离开故土当做终极目标而奋斗的人,究竟是大城市的人看不起你,还是你本身就看不起自己的家乡?

革命时代的中国,我们最为歌颂的,是那些留洋后,学有所成,义无反顾回来报效祖国的学士。觉得这样才真叫有骨气。而也有不少有文化或有财势的留洋者,因为受不了国难而早早在外国定居下来,说什么也不肯再回来。当时我们国人都万众齐心地称他们是“叛国”。时隔多年,如今的人都争抢着做“北上广”的居民,这又算不算是“叛乡”呢?人的欲望总是没完没了的,今天你受不了故乡,从老家逃到了“北上广”去做北京人、上海人、广州人,总有一天你也会受不了“北上广”逃去国外,争着去做美国人、英国人、意大利人。自私自利、爱慕虚荣的人,是永远没有终点,也是永远没有“家”的。文/馨绫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