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湖南卫视当前的问题从不在于战略

 yinliang3600 2016-07-01


作者 | 老邓  来源 | 影视参考


湖南广电当前的问题从不在于战略,而在于执行上一条道不能走到“黑”。


一时收视起伏并不是湖南广电真正的危机


大约五六年前,有市场嗅觉者就开始布局。腾讯收购各大文学网站做平台,乐视低价囤积几十个IP,再收购顶级主创团队例如郑晓龙的花儿影视,然后开始不缓不赶地自制《太子妃升职记》。当时,电影票房最“以小博大”的《致青春》、《失恋33天》已经是改编作品。三四年前,随着一线卫视尤其湖南卫视大量播出大IP剧,更多制作方入场收割有影响的大IP并开发,例如慈文、欢瑞、正午阳光;至如今,已到疯狂之后的潮落,除了拥有平台或制作的优势可以坐享合作,市场上还能引进的已基本上是淘汰剩的、徒有数据包装的二三流IP,但即使只买个名字和人气,抓进来的也多是泡沫。


对于湖南广电,错过低价大量囤货的时机固然可惜,但远不足形成危机。依赖于领先的生态布局、完整的产业链,以及依然是省级卫视领头羊的卫视平台,卫视不缺乏大综艺、大剧,产业链上下游相关的台内公司不会缺乏各种市场资源包括大IP项目的合作机会。但是,对于日渐形成生态闭环以及有自制传统的湖南广电来说,自制爆款IP的能力日渐乏力,才是近年最大危机。

湖南、浙江、东方的区别



湖南和浙江在平台定位上日渐趋同,都是“青春定位”。而在体制和战略上,却恰是两种思路的代表。浙江卫视近年的崛起,被视作“制播分离”的典范。《中国好声音》由灿星主导,《奔跑吧兄弟》开始也是韩国团队制作。湖南卫视则是“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的代表, 1997年《快乐大本营》和《还珠格格》,2005年《超级女声》,以及近年《我是歌手》、《爸爸去哪儿》和《宫》系列。这些自制爆款的出现,不但带来了高收视、高收益,也带来人才团队的井喷,产业链的形成。可以说,从来不是外购的爆款节目,而是自制爆款节目IP,成就了“芒果奇迹”。二十年前自制爆款带来的人才红利,至今依然贡献湖南卫视。


两种思路,各有长短,各有挑战。所谓的“开放”带来迅速崛起,形成以整个市场的资源跟一台之力竞争的体制优势。但是,甲方乙方同样存在博弈,别说自己进行生态开发,若只能市场上买买买,连议价权也会不在自己手里。想不被绑架?相关合作者的资源与版权随时可被价高者挖走。随着视频网站入局和《如懿传》带动顶级热门大剧也在翻倍涨价,浙江卫视“面子大于里子”的困境还会加重。而对于自制来说,“爆款”的出现往往意味着土壤、机制、团队的全面成熟,这种成功“有里有面”,可以以点带面、以偏概全。


这也是为什么湖南卫视2005年可以凭借《超级女声》实现卫视登顶,并带动一系列产业上下游及公司。而对于2012年以《中国好声音》崛起的浙江卫视来说,却无法复制形成“以点破面”。并不是浙江不懂加大投入砸剧场就可能实现超越的道理,而是他们的战略决定了许多高收视内容只是“看上去很美”,利润并没有想象的高。


《快乐大本营》和《天天向上》都是湖南卫视的原创IP

“自制”这条腿越强壮,市场议价权会越大。90集的《如懿传》单集卖价卫视首轮600万 网络900万,而成本不过单集三四百万。这样的“天价”可以不吃下去,也不怕影响竞争格局,那必然是需要可以自制作为保障。自制意味着全版权,意味着可以激发整个生态的破局。

很早之前,湖南广电已是所有电视媒体当中惟一跟BAT一样形成产业布局的广电集团,这从来都是优势。但是,再前瞻周密的战略都需要团队执行得力,再完整的生态也需要爆款准确说是全版权大IP支撑。否则,可以形成单个强点,但很难整体“破局”。“自制”和“平台”需要平衡,只有“平台”是“空壳”,话语权、议价权、主导权都将拱手相让。若只有“自制”,且不说“市场顶级”,若不够匹配平台,“以我为主”会变成平台的“固步自封”。

上海文广是在浙江广电和湖南广电之间的地带。一方面“制播分离”也很干脆,包括节目团队都全部剥离去了上市公司,同时开放平台对外合作,《极限挑战》就是夏陈安的公司制作。另一方面也从不放弃自制,一直给自制团队最充足的市场空间。综艺节目团队可以在上市公司实现持股,借力资本市场。电视剧团队很早成立尚世影业。苏晓带领团队集体出走,迅速就做出《寂寞空庭春欲晚》、《好先生》成为浙江、江苏的重点大剧,也说明其自制团队实力一直不弱。

不过,东方卫视区别湖南卫视的地方在于,他们的自制也是开放式的。同样也有苏晓团队的出走,但东方卫视可以《寂寞空庭春欲晚》、《好先生》再好都不要。黎瑞刚的华人文化迅速投资入股正午阳光超过25%的股份,将侯鸿亮团队变成新的电视剧自制团队,并锁死《琅琊榜2》、《欢乐颂2》。因此,其电视剧自制团队和自制能力还等于不增反减。从长远看,浙江卫视一旦大输可能“回不来”,东方卫视则可以“输而不败”,稳定在一线卫视,将是湖南卫视更长期的竞争对手。

生态破局需要的是自制爆款IP支撑



对于综艺基本自制、电视剧也有“青春进行时”联结影视、视频网站、植入广告等内在生态的湖南广电来说,当下最大的危机并不是一时收视的起伏。那种危机并不是危机,多砸钱多买几部《翻译官》或者《中国好声音》、《如懿传》并做好编排就可以轻易扭转形势。真正的难题在于缺乏自制爆款,且看上去从综艺到剧的团队正日渐乏力,难以自制出爆款IP来形成生态破局。

湖南卫视的竞争对手并不只眼下的“浙江卫视”,长城之外还有“野蛮人”视频门户在虎视眈眈。BAT的产业链完善优势,湖南广电也有。视频网站跟电视媒体竞争的体制优势,还有可以引入整个市场的资本、资源来跟一台之力竞争,有钱也意味着有团队,但湖南广电的市场部分也在加快面向资本市场。虽然这些都可能还有差距。不过,真正值得担忧的是,电视媒体多年积累的内容优势的丧失。

放弃哪怕只是唱衰“青春进行时”自制剧场和网台双独播战略等,并不能给湖南广电带来更好的前景。这反而意味着放弃传统,去复制浙江卫视“空壳化”的发展战略。只是个人不成熟的看法,湖南广电当前的问题从不在于战略,而在于执行上一条道不能走到“黑”。对于影视来说,IP只是源头故事和创意、人气和宣传等层面的“加分因素”,不是充分条件、必要条件。成就一部好剧,核心必要条件是剧本、表演、制作,成就爆款还需要“天时”(竞争环境、宣传运作)、“地利”(平台、时段、编排)、“人和”(内容品质)等综合因素。湖南广电依然有基础和优势。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