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徐文兵谈《黄帝内经·四气养神大论》

 华书馆 2016-07-02


徐文兵,厚朴中医学堂堂主,高级中医讲师,中医教育家,身心医学专家。现为北京厚朴中医学堂堂主,北京御源堂、平心堂中医门诊专家。


多次受邀在北京电视台讲授健康知识;担任中国气象频道《四季养生堂》栏目长期主讲嘉宾;受著名主持人梁冬之邀,作客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主讲《重新发现中医太美之黄帝内经》;著有《字里藏医》等。



一起来听徐文兵老师讲《四气养神大论》。


为什么讲“四气养神大论”呢?


上古天真论的第一篇里面就聆听了黄帝的老师岐伯的谆谆的教诲,诲人不倦,他反复几次提到:第一,他指上古之人呢,叫法于阴阳,和于术数。


这种“法于阴阳”就是人的所作所为要根据阴阳的变化去定出一些规则去做;不善于养生的人呢,不知持满,不时御神。“不时御神”指什么呢?不按昼夜和四季的变化去调整自己的那个生命的节奏。


生命是一个节奏,生命的节奏要和大自然的节拍符合一致的话,就过得很顺。


“四气调神大论”告诉你节奏在哪!到什么山唱什么歌,到什么节气做什么事。它这个周而复始,从这么名字里你还看到轮回的概念。



“调神”作何解释?


说人的意志,就是后天出生以后被培养出来这种后天的理性的思维,是可以慢慢学会要控制自己的情绪,安排自己的起居作息,然后调设自己的魂魄。


魂魄是先天赋予你的,你改变不了的,但是可以通过后天的这种训练,使得自己的心和意达到一种沟通。


也就是说,让你先天赋予的那个神的本能,符合按照你的意愿去按照一种新的规律去做,这叫调神。


“心”和“意”不一样


这个“心”是先天赋予你的那个本心,是本能的东西,是不以后天的意志为转移的这叫本心。那个“意”是出生以后,被灌输培养的,教育出来的东西。


举个例子:说禅中有个小和尚跟着老和尚第一次进城,小和尚就在庙里长大,没见过世面,走到大街上以后呢突然看见许多花姑娘,他就问师父:“师父,这是什么?”师父说老虎啊!你要躲的远点。等晚上回到庙里以后呢,师父一看这小和尚翻来覆去睡不着觉,就问你干嘛呢?小和尚说我想老虎。


你看,这就是心和意的区别,这个小和尚发自本能内心他喜欢看或者喜欢和这些美丽的姑娘亲近,这是他的本心。


可是他那的老师给他灌输的那个教育是什么呢?那是老虎,要吃人的,很危险,这就叫意。所以这个小和尚就会心和意总在打架,是吧,这就是心和意的不一样。


将来怎么办呢?要么就顺心去走还俗回家娶个老婆;要么就慢慢的去引导自己的本心那个性欲,转化成参禅悟道,开慧的更高级别的那种快感。



如何沟通心和意?


生活就是这么无奈,称心的不如意,如意的不称心。道家或者中医早就发现了这个问题,怎么办?它在心和意中间呢他要架一个桥梁,让你的心和意沟通起来,不让你心和意老在打架。你能用你的意识控制你的胳膊、腿动吗?你能控制你的心跳吗?指挥不了,就是说你的意识指挥不了你的心,是吧!


那么,有没有一个办法让我们的意识能影响到我们的内心呢?道家说:有!同时受心和意两个这个指挥官控制,这个器官是肺!心情很紧张的时候,你通过调节呼吸呢,就可以控制自己的紧张心情。


所以肺是我们心和意的中间的一个桥梁,调自己的呼吸是沟通自己的心和意的一个非常好的方法。瑜伽也好,太极也好,静坐也好,站桩也好,第一件事,调形!摆出一个姿势,就是肉身,物质;下一个就要调息了,调整自己的呼吸,慢慢呢,你的意识就会影响到你的内心。这样的话呢就会达到一种心和意的沟通。



调“神”


中国人很有意思,他把“指挥人的内心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这套系统的背后的那个称为“神”!所以中医穴位里面有很多带神的名字,肚脐叫“神阙”,要保护自己的心神,胸腔正中有“神封”、“神藏”,后背还有“神道”、“神堂”,头上有“神庭”,这些都是中医发现通过调整人的经络气的运行,会影响到他的“神”,这又是个调神的方式。


中国人把指挥宇宙万物变化的背后的那个也叫“神”,所以中国人讲的天神和人神,它应该是合二为一的。


所以,调神的另外一个含义就是让你这个人身小宇宙这个和主宰天地背后那个大的变成和谐统一、和谐共振,这叫调神


所以这里讲的“调神”就是说你怎么调整自己跟天地的那个神变得同步,或者说“和谐共振”,这个共振种力量是匪夷所思的。我们说过南美一个蝴蝶扇一下翅膀,然后那边掀起一场风暴。所以春秋的时候有个宋玉和楚王对话,他说“风起于青萍之末”。


就是在水萍上面,那个小叶子震动了一下,然后同气相求产生这种共振,就掀起一个大的风暴,所以不要小看共振的这种力量。


不要小看《黄帝内经》讲的这么简单通俗的东西,你真要按着他说的方法去实践的话,你会额外得到天地之气的眷顾,你做事会很顺,否则的话,你要背运要倒霉。



论和述的区别


古人论述这种篇章非常讲究。凡是叫“论”的,都有问答。黄帝问,歧伯答;或是孔子的学生问,孔子答。所以它叫“论”。如果没有问答,它叫“述”,或者叫“篇”,就是一个人在那独白。


《黄帝内经》一共上下两部:《素问》、《灵枢》,各81篇,162篇,只有这一篇是叫论而没有问答。有可能是历史的这个文字错漏,也有可能就是在这种看似不经意的错误里面,蕴藏着巨大的秘密。那就是我们叫存疑待考,你不要轻易否定古人啊。


读《黄帝内经》,我有个什么感觉呢,就是说读得懂的地方读;然后读不懂的地方,查查书,看看别人的注解,千万不要强行解释。所以呢把它跳过去。高考时候咱们做题,老师不是经常说嘛,碰到特难的题跳过去,先做那个会的,不然的话让它堵住你哪儿了。




⊙版权声明:文章源于网络,如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