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争取每天进步一点点

 帅汤007 2016-07-02

★★★★☆

“怕什么真理无穷,进一寸有进一寸的欢喜”

这句话是胡适在1930年为“中国科学社”写社歌中的一句歌词。我特别喜欢这句话,因为所有的事都无法一蹴而就,再宏伟的目标也是由一件件小事堆砌而成,只要有这种“日进一寸”的踏实态度,我们一定能通过眼前这繁琐的“苟且”,看到到诗和远方的田野。

因此我很喜欢《精进》这个书名。本书从时间、选择、行动、学习、思维、才能、成功七个方面来讲解成长的方法,内容相对轻松易读,全书读完一共花了5-6小时。

优点是讲解清晰,案例丰富,从中可以看出采铜老师的阅读功底相当扎实,其中的很多工具、案例讲述清晰来源清楚,方便直接引用,能很好的丰富大家的素材库。

不足之处是结构相对松散,全书更像是一本博客文章合辑,全部27篇文章没有很好的逻辑递进关系,就像一把散弹枪,虽然火力十足、范围攻击,但是不够精准。距离越近威力越大——对还没有建立起独立思考框架的人更有帮助,如果距离太远,比如对已经有自己的思考模式或做事方法论的人,影响力有限。

说一下给我感触较深的几点:

1.把时间花在值得做的事情上。

我们做的每一件事是否有价值,可以从收益高低、半衰期长短来评价。

收益: 指做完某件事当下给“我”带来的愉悦感的高低;
半衰期:指的是这件事给“我”收益持续时间的长短,半衰期越长,收益的持续时间越久。

如下图所示:


收益-半衰期四项限

同样是读书,读动辄几百万字的“网络文学”就是短半衰期的事,而诵读经典,就属于长半衰期的事。

如何把时间花在值得做的事情上?就是要把更多的时间分配在长半衰期的事件上,同时减少在短半衰期事件上的投入。因为长半衰期的效益可以叠加,只要它的半衰期足够长,这个效益可以一直传递下去,在未来某一个时刻,成为成功的一块小小基石。

这张图和时间管理的四象限法则类似,有兴趣的朋友可以自行百度一下。

2.拿结果说话

精益创业中有个关键概念叫“最小化可行产品”(MVP),它指的是使用最少资源、被最快制作出来的、可执行基本功能的、能被用户使用的实验性产品,创业者应该尽快把最小化可行产品发布出去,然后根据用户使用它的反馈来进行优化,这一过程称为“构建-测量-学习”的循环。

而在我们平时的工作中,更多人偏向于“完美主义者情节”,一定要深思熟虑想好所有可能性后再去做事,一心想搞个大新闻,盼望着“十年窗下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但按这个做事思路,事情往往夭折在“思考”这一阶段。

比如许多人想学写文章,看了许多教大家如何写文章的书,又关注了许多知名写手,美名曰学习,还不如踏踏实实开个简书账号写起来。只是“做准备”是远远不够的,要主动“完成”某件作品,再通过别人对文章的评价,来调整、修改,直到掌握写文章的技巧,拥有这一能力。

以结果说话,以“产品”说话。产品是才华的载体,只有拥有了产品,才能拿出去展示,才能收回反馈意见,才有可能持续提高技能。

在某家公司的实习经历不是产品,但是把这段经历总结成报告算产品;阅读某本书的经历不算产品,但是写一篇书评算产品。

拿结果说话,就是要
①勇于迈出第一步
②接受反馈意见
③调整、修改、进步

3.通过解码,深入事物的深层

互联网时代信息泛滥,信息获取成本太低,以至于许多人养成一种囤积癖。几十上百G的电子书、学习视频、英语课件,一旦下载完就安安静静的躺在硬盘里,从来没有被打开过,就好像这些就是储存在银行的钱,可以随时支取一样。但更多情况下这些资料都会变成鸡肋,删掉可惜,留着又占地儿。

资料虽然多,但对于我们的成长,是帮助不大的。求知分为三个层级:信息、知识、和技能。最差的学习者只接收信息,贪多求广;好一点的学习者看重知识,以记忆为目标;高手磨炼技能,只求日日精进。从信息的获取到技能的磨炼,这需要学会解码信息,将信息为我所用。

解码就是主动的去解读信息,并将其中有价值的部分提炼出来。要注意以下三点

■不只要去寻结论,还要去寻过程。
不仅要知道结果是什么,还要知道这个结果是如何推导出来的。就像高中时做数学题,背答案是没有用的,用什么公式、为什么用这个公式、以及按什么顺序用公式才是解题的技巧。

■不要去做归纳,还要去做延展。
将一本书精简为一句话容易,但将一句话丰富成一本书难。我们在读书学习的时候,习惯用一句话来归纳整本书的要点,但归纳必然带来信息的损耗,原书中的构思、逻辑、细节也不能忽视,往往精华部分在细节中。另外还要扩展知识的使用场景,比如这个道理,在另一个场景下,是否同样适用?

■不要去比较相似,还要去比较不同
当我们学一个新知识时,总是不由自主地我们现有的知识体系中相同的部分去与其对比。比如在读金庸原著《神雕侠侣》的时候,很难不想起古天乐那张脸。但如果我们希望拓展自己的知识系统,那么就要更加关注不同。

法国科学家彭家勒在《科学与方法》中的一句话:“我们不去寻求相似;我们尤其要全力找到差别,在差别中我们首先应该选择最受强调的东西,这不仅因为他们最引人注目,而且因为他们最富启发性。

4.专注发展自己的优势才能。

公司更倾向于招聘基于岗位要求最具有相应能力的人,而忽略他在其他方面的弱点。也就是说倾向于招聘单方面才能更突出的员工,而不是所有能力都平平的员工。即便是:“T”型人才,也要有某一领域的专长为前提的。

因此,个人能力培养的最佳策略是:“仔细考察自己的优势和劣势,利用自己的优势努力工作,通过与人合作来平衡自己的劣势。回避在很多不同方向上空耗精力。保持专注,爱自己能做的事情做到最好,并保持留意新的机会。”

“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每个人的时间都是有限的,但能学的知识却是无穷无尽,一旦做出学习某块知识的决定,就意味着他这段时间无法学习其他知识。那在追求更广泛的知识,和更精深的知识之间要如何取舍呢?《黑天鹅》的作者塔勒布提出的建议是采用“杠铃策略”。

一方面,我们要照看好自己的主业,以尽量高的标准要求自己,力求在这个领域能培养出非常高的才能;另一方面,对于其他事物我们也要保持开放、包容的态度,用相对少量的时间广泛涉猎,以捕捉和发展未曾预料的资源和机会,从而实现个人才能的最大化。

简单总结,如何日进一寸?

首先要明确自己的目标,在仔细考察自己的优劣势之后,决定未来要投身的领域、要修炼的技能、以及想要达到的成就。

然后通过解码的方式去深入学习,筛选出对自己有益的信息,了解知识点背后的逻辑关系,熟练技能,并找到更多的应用场景。

最后,除了持续的输入,还要保证持续的输出,做出属于自己的“产品”,不论是一篇书评,还是一个简单的Ps海报。把1.0版本发布出去,再根据反馈建议持续调整优化。

另外,要合理分配自己的时间。把更多的时间分配字长半衰期的事情上。一方面要照看好自己的主业,另一方面也要投入时间广泛涉猎,拥抱未来不确定性。


(写这么长你竟然都看完了,感谢你的支持)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